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加倍与一半

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24

加倍与一半。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加倍与一半》,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册P48加倍与一半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对给出的一个集合,另外构造一个元素个数加倍的集合。

2.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加倍的现象,并能通过相同加数的数句来描述加倍。

3.熟记10以内加倍数句,即2个相等加数的数句。

4.用一个数的对半分拆(a+a)来表示集合的等势分拆。

5.表达:双份、多一倍、加倍;一半、对半平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述、看图编故事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2.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建构加倍与一半的概念,并体会到加倍与一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建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出示新德兴面馆场景照片)

师:同学们,这是我校隔壁的新德兴面馆,每天早上,我都看到很多小朋友在里面吃早点。你们最喜欢吃里面的什么呀?

生①:我喜欢吃小馄饨;

生②:我喜欢吃面;

生③:我喜欢吃锅贴;

生④:我喜欢吃小笼包

2.师:如果吃小笼包,那么你们一般要吃多少呢?

生①:我吃3个;

生②:我吃一笼。

师:一笼小笼包有几个?

生:一般是4个。

(出示一笼4个小笼包)

生③:我胃口比较大,我要吃两笼。

(出示两笼8个小笼包)

3.师:在生活中,我们有些小朋友的胃口比较小,一笼就够了,有的胃口比较大,一笼不够,还要双份的,要两笼。大家看,(出示P48题图1)小胖也在吃早餐,可他一看到桌上的小笼包,就皱起了眉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小胖觉得4个太少了,最好再来一份。

4.师:那好,我们就再给他一份,现在小胖有几个小笼包了?你是怎么算的?他最后满意了吗?

板书:4+4=8

5.问:为什么小胖最后满意了?

生:小胖有了双份的小笼包。

6.小结:小胖的小笼包比原来又多了一倍,这就是加倍。

(揭示课题)

二、探究与发现

1.实际操作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1粒糖,还有3个果冻,在你们桌上也有一些糖和果冻,你们能拿出我的加倍吗?

生分小组活动。

汇报:我拿了2粒糖和6个果冻。

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1的加倍就是1+1=2,3的加倍就是3+3=6。

师:你真聪明,加上和原来一样的个数,这就是加倍。

2.师:你们现在有了2粒糖和6个果冻,是我的加倍。那么把这句话倒过来,是不是能说,老师的

糖和果冻也是你们的加倍呢?

生:不能,你的是我们的一半。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指图):2的一半是1;6的一半是3。

师:真聪明,你们一下子就看出了老师的糖和果冻是你们的一半。

3.讨论:加倍与一半有什么不同?

反馈:加倍是把两个相同的数相加,一半就是把一个数分成两个一样的数。

小结:把一个数分成两个一样的数,这种分发就是对半平分。

三、巩固与运用

1.小圆片操作

(1)书上P48摆小圆片,加倍,填表。

反馈汇报。例:2的加倍是4;4的一半是2。

(2)找找另一半

小结,知道了一半的个数,也就知道了另一半的个数,可以求出加倍的结果。

2.查加法表中的加倍。

3.分小组试编减法表中的减半。

例:2-1=1;4-2=2;6-3=3

4.填表:书上P48/25.书上P48/3,根据加法算式写出加倍与一半。

四、实践体验

出示新德兴面馆场景图。

(1)你和妈妈一起去吃早餐,你们会买什么?

(2)饺子一盘有20只,你一下子吃不下了,妈妈决定和你对半平分。

请你说一说,你和妈妈各吃几只?

(3)小丁丁的妈妈买了两笼小笼包,请你帮他算算一共有几个小笼包?一共付了多少钱?

(4)如果给你20元钱让你去吃早点,你会点什么?点多少?请算一算实际的价钱。

五、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学到更多的数学本领。

编辑推荐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倍与一半》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倍与一半》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倍与一半》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沪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

二、教材简析

加倍与一半,是一年级上册整理与提高中的一部分,需要一年级上册前期知识的铺垫,同时也为后面二年级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数的含义是基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许多类似的问题,但从没有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过思考。

“加倍与一半”隐含着集合的思想,而其中的“加倍”为二年级“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作了前期的孕伏;而“一半”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二年级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另外,加倍的题可以用来推算出许多与它相邻的加法题,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之前所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

在这部分教材内容中,首先以小胖吃小笼包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入了加倍与一半,向学生初步介绍了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在求出实物的加倍与一半的过程之后,通过小熊猫的话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加倍与一半。

其后,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求加倍与一半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加倍与一半的内涵。在此过程中,从刚开始的具体实物过渡到了半抽象的点图,并经历了点图的加倍与减半,最终过渡到抽象的数的加倍与减半。在此表格中,“2”的加倍为后面进行了示范,“3”则由学生按照示范初步尝试,“4”则由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其加倍过程。而“10”和“12”则是求其一半。

紧接着,通过求部分数的加倍与一半的过程,逐渐体会其可逆的关系。

最后,教材中设计了一些关于求数的加倍与一半的练习,并在其中隐含了可逆关系,对学生予以强化暗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加倍、一半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会求一个数的加倍、一半;体会求一个数的加倍及求一个数的一半之间的可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加倍与一半的变化过程,操作小圆片摆出对应圆片数的加倍与一半,比较加倍与一半之间的关系等活动,建构数的加倍与一半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悟数学的价值;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加倍、一半的含义。

难点:体会求一个数的加倍及求一个数的一半之间的可逆关系。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小圆盘、小圆片、大小盒子、湿巾、小棒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神奇的盒子。先看这个大盒子,我往里面放进3张湿巾纸,请你打开盒子数数现在有几张湿巾纸。(3到6)板书

现在我再往小盒子里放进10根小棒,请你打开盒子数数现在又有几根呢?(10到5)板书。

这两个盒子里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加倍

1)调动原有知识

师:今天早上老师吃早饭的时候在早餐店点了一份小笼包,一份有4个。可发现吃不饱,就又点了一份。(出示媒体)谁能根据这件事编个故事,列一个数学算式呢?

(板书:4+4=8)

师:这个算式里有什么特点呢?(两个加数一样)

师:两个加数4分别表示什么?(原来小笼包的只数、增加的小笼包的只数)

2)初步感知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加倍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添加的只数和原来的只数有什么关系呢?(相同)

师:是的,又点了一份小笼包,也就是添加了相同只数的小笼包。

像这样加上同样多的数的过程就是求一个数的加倍(板书:加倍)。跟我一起念:加倍。

师: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加倍呢?

师:谁能说说4的加倍是几?你是怎么求的?(4的加倍是8,4+4=8)

追问:为什么是4+4?(加倍就是加上相同的数)

师:(指着板书4+4=8)我们就说4的加倍是8(板书),谁能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

3)进一步理解加倍、求一个数的加倍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现在你能发现这个大盒子有什么奥秘吗?(手指3到6)(加倍)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3+3=6)媒体呈现

追问:你的第二个加数3是怎么来的?

师:所以,3的加倍是几呢?请你说完整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人合作,挑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数,摆出相应数量的小圆片。

师:请你们添加小圆片,使小圆片的数量加倍。

师:你们先摆了几片,又添加了几片,一共有几片(算式是)?也就是X的加倍是X?(3、4组板书算式)

2、探究一半

1)调动原有知识

师:前天早上老师吃早饭的时候在早餐店,老板一下给我拿了6个大烧卖,我马上对老板说只要一半就好。你觉得老板会拿掉几个烧卖,我最终又能吃到几个呢?

师:你是怎么想的?

2)初步感知一半的意义、求一个数的一半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什么是一半呢?(请2-3人)

师:一半就是把它对半平分,分成两份一样多的,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一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另一个知识,一半。

师:所以,我们是怎么求出6个烧卖的一半是多少的呢?(生说出后动画演示对半平分的过程以及算式3+3=6)

师:(指着算式)我们就可以说,6的一半是3,3是6的一半,谁能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

3)进一步理解一半、求一个数的一半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现在你能发现这个小盒子有什么奥秘吗?(手指10到5)(一半)

师:你能说说10是怎么变到5的吗?

追问:为什么10对半平分后就得到5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所以,10的一半是几呢?请你说完整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人合作,再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数,摆出相应数量的小圆片。

师:请你们减少小圆片,摆出小圆片的一半。

师:你们先摆了几片,又减少了几片,一共有几片?为什么减少这么多的小圆片?也就是X的一半是X?(3、4组板书算式)

师:小朋友们在摆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提示:是不是所有小圆片都能摆出它的一半?)

师:是的,只有双数的小圆片才能摆出它的一半。

3、探究加倍与一半的关系

师:请你们同桌两个人合作,再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数,摆出相应数量的小圆片。摆出小圆片的一半。(请2组不同的答案,并在板书算式,用在算式上箭头标注思考方向)

师:请把现在这些小圆片的数量加倍。(再请刚才两组交流)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打开书完成57页第二题,看看加倍与一半到底有什么关系?

师:是的,加倍与一半就象向前走一步和向后退一步,是正好相反的关系。看,黑板上的算式,我们正着看,就是加倍;反着看,就是一半。

师:根据这一个算式(手指某一之前书写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几句关于加倍与一半的话吗?(X是X的加倍,X是X的一半,X的加倍是X,X的一半是X)

(三)巩固练习

1.求数的一半、加倍,用数学语言说一说,体会可逆关系

2.超市购物,结合生活认知

师:在超市购物时,有些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加倍与一半,你知道吗?

师:什么是“买一送一”,什么是“打对折”呢?

师:请找到以下商品价格间的加倍与一半:一块橡皮的价格是3元,一把剪刀的价格6元,一筒铅笔的价格是12元。

3.数的多次加倍、一半,及混合

师:小伙伴们邀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你能顺利找到它们的家吗?

我的门牌号是5的加倍;我的门牌号是1的加倍再加倍;我的门牌号是8的一半、一半再一半;我的门牌号是6的一半的加倍。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是加倍,什么是一半;怎么求一个数的加倍与一半;加倍与一半的关系)

八、板书设计

加倍与一半

3+3=6 5+5=10

6是3的加倍,3的加倍是6. 10是5的加倍,5的加倍是10.

3是6的一半,6的一半是3. 5是10的一半,10的一半是5.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课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课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般人看排球比赛,往往把自己的热情,全部倾注在一锤定音的攻球手们身上。而内行的观众,却总把自己的掌声和欢呼声,分一半给场上的灵魂二传手。

二传手孙晋芳,是中国女排的队长。身材匀称,体格结实健美。在高个如林的同伴中,她的个头并不算高,也许还稍微矮了一点。两只眼睛总是细眯着的,一流汗,就眯得更细。难怪同伴们都亲昵地称呼她小眯。不过,透过那细眯的眼缝,闪射出来的却是机敏、聪慧而又幽默的目光。她的神态从容不迫,颇有一种大将风度。

仔细的观众不难发现,场上每一个球,在杀向对方之前,几乎都得经过她的手。而她的传球技艺,高超得惊人。无论多么险恶的来球,只要经过她的手一调整,一缓冲,顷刻间就化险为夷,变得平和起来。对于她的球艺,一位体育记者曾经作过如下的描写:如果说向她飞来的球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那么,从她手里飞走的球已经变成一缕袅袅青烟自然,这是艺术夸张,不过,看她打球时又确确实实有这种感觉。

孙晋芳是江苏人,说一口像音乐似的婉转动听的苏州乡音。小时候,人家都说她瘦弱得可以被一阵风刮跑。胳膊细得好像一掰就会折断。一位弱不禁风的姑苏少女,怎么会成为闻名世界的优秀运动员呢?是学校里的体育老师看中了她,把她推荐给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此后,命运之神就使她和排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朝夕苦练的动人情景,是难以一一描述的。三伏天,南京是闻名全国的大火炉,闷热得厉害。室外有的是空旷的天地,可是孙晋芳和球友却要在走廊里练球呢。其实这是大有道理的:在这又矮又窄的地方如果能传递自如,那么到空旷的球场上传球就更加得心应手。走廊里,孙晋芳已经挥汗如雨。原来蓬松漂亮的头发,变得湿淋淋的,粘到一块儿去了。运动衣衫的颜色被汗水浸染得由浅变深。只要轻轻一拧就可以拧出一滩汗水。她一边托,一边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五百多下。廊顶仿佛突然升高了,墙壁和门窗也似乎向两旁闪开,狭小的走廊啊,宛如变成了一个无边无垠的空间。更神的,还是孙晋芳的双手,仿佛变成了两块磁石,吸引着飞舞的白球;仿佛有了魔法,可以随意把球送到想送的地方。

有一双挥洒自如的手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二传手,还必须具有宽大的胸怀。用孙晋芳自己的语言来形容,那就是心里要能撑进去一条船。二传手是无名英雄,掌声一般都冲着攻球手,责怨却常常落到她的头上。而她的自尊心又强,脾气又倔,要磨炼到心里能撑船可真不容易呀!

1979年夏天,中国女排访日比赛。中国队轻取前两局,从第三局开始,处于逆境。新手郎平的重磅扣杀屡不奏效。孙晋芳提醒她:郎平,注意攻球线路!郎平竟然毫无反应。过了一会儿,郎平冲着她嚷道:给球高一点!孙晋芳心里掠过一丝不悦的阴影。结果,那场球输了。

回国后,领队和教练又相继找她谈心。起先她心里不舒服。心想,一个新队员,在场上竟然不理睬队长的提醒,还用那么冲的口吻对我说话,未免太那个了吧!她跟郎平住一个屋,有几天进进出出都相对无言。但孙晋芳毕竟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姑娘,有天晚上,终于开口了:郎平,那天场上,你对我的提醒怎么理也不理呀?郎平惊讶地问:你提醒我什么来着,场上吵闹得太厉害了,我一点也没有听见呀!

糟糕,真糟糕!原来是自己误会了人家。当然,郎平年轻气盛,性子也直,老扣不死球,心里焦急,说话口气可能冲了一点,但郎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何况这是一个误会呢。即使郎平真的责怪自己,自己也应忍辱负重,以祖国荣誉为重呀!输球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她与主攻手配合失调是一个不可饶恕的过失。要知道,在二传手与主攻手之间,是不能有半点疙瘩的。孙晋芳悔恨自己心胸不宽阔,她懂得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绪起伏会直接影响队员,影响胜负,于是她决心继续磨练自己,要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

船呀,终于撑进了她的心海!她熟知每一个同伴的性格、脾气、体质和技术,比赛时总号着她们的脉搏给球。郎平的性格爽朗,兴奋时容易跳早,球要给高些。她身体疲惫时,容易跳不起来,球要给近网,不给远网。招娣敢打敢拼,是一员虎将,但有点愣,发急时,不能轻易给她球,而要提醒她:招娣,别急!别急!毛毛勇敢倔强,技术全面,什么球都能打,不过给球还是宁近勿远,宁矮不高,宁快不慢,晓兰性格内向,稳得住。亚琼不能埋怨,要多鼓励。梁艳年轻,眼疾手快,给球的速度要跟得上

凭着她对每个同伴的这种细致的了解和充分的信任,也凭着每个同伴对她的了解和信任,六个上场队员默契得恰似一个人一样。你看,在发球前的一刹那,同时有两三个攻球手把手伸到背后,向她发出打什么战术的信号。她如电的目光飞扫而过,灵敏的头脑迅速进行分析,而且马上用手势回答同伴于是,一套套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打法:平拉开、短平快、交*、纷纷呈现在你的眼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由她导演出来,一支支悦耳的乐曲由她指挥而生。

一位观众写信赞扬她:看你打球,使人想起了听交响乐,在你的指挥棒下,可以演奏出各种各样旋律不同的优美乐章。

这就是场上队长孙晋芳,这就是世界优秀的二传手孙晋芳。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过关斩将,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手,最后苦战五局,打败美国女排,获得冠军,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三连冠,创造了中国体育的辉煌。

如果把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比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那么,孙晋芳就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钱,把颗颗珍珠串连在一起,中国女排才成为闪耀着奇光异彩的战斗集体。

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一半给她!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相关知识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相关知识”,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物简介】

我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

性别:女

生日:1955.4.06

籍贯:安徽省宿县

代表团身份:中国排球队领队

职务:主任

工作单位:排球运动管理中心

【球队荣誉】

1981年中国女排获第三届世界杯赛冠军,1982年再获第九届世界锦标赛冠军,

【评价】

她都是中国队队长、主力二传手。她在场上反应灵敏,应变力强,能根据场上的变化、队友的特点和要求,准确地传出不同高度、位置和时差的球,不失时机的组织进攻的防守,是中国女排场上的灵魂,世界最佳二传手之一。

【个人荣誉】

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上,她一人独得最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最佳二传手3个奖杯。一人获得三个单项奖,这在世界杯赛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她两次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

【人生经历】

1983年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2001年任国家体育彩票中心主任,2004年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女子排球运动员。安徽宿县人。生于1955年。身高1.75米。1971年入苏州市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同年入江苏排球队。1976年被选入国家排球集训队,任中国女排队长。比赛经验丰富,能传、吊、扣,是组织快攻多变战术的核心,战术意识强,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赛,为世界著名二传手。其所在队于1977年第二届世界杯赛中获第四名,1978年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获第六名,同年参加第八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获亚军,1979年第二届亚洲排球锦标赛获冠军,1981年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中首次获冠军(她获最佳运动员奖、优秀运动员奖和最佳二传手奖),1982年获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和第九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冠军。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1年、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1年、1982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1983年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的:

⒈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⒉掌握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

⒊揣摩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⒋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奥运会上,女排姑娘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五星红旗在高昂的国歌声中徐徐身升起,我们激动兴奋,我们为中国而骄傲,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同学可知道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的桂冠;1982年夺得第九届世界杯女排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再登冠军奖台,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三连冠宏愿。那时的女排令全国人民为之热血沸腾,女排的精神鼓舞着亿万探索前进的人们。女排的精神就是敢于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女排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当时的女排队长孙晋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看看她究竟有什么法宝,让女排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长城。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扫除字词障碍。(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及读不准的字及值得积累的词语)

一锤cu定音从容不迫p化险为夷y

眼花缭lio乱梦寐mi以求袅袅niǎo青烟

亲昵yī婉wǎn转璀cuǐ璨cn饶恕s暗礁jiōo默契q

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一句话把事情最后决定下来。

从容不迫:做事得心应手,不紧张,不忙乱。

化险为夷:

眼花缭乱:看到纷繁或新奇的东西而使眼睛发花,感到迷乱。

梦寐以求:睡梦中还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袅袅青烟:回旋上升的青色烟气

璀璨:(珠玉等)光亮鲜明。

默契:形容彼此无需用语言表达,即可心灵相通。

饶恕:宽恕;该处罚而不给予处罚。

暗礁:比喻潜在的障碍或危险。

三学生再读课文,从整体感受:

㈠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记叙了女排队长孙晋芳的事迹,赞美了她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精神及率直、聪慧、胸怀宽广的个性。

㈡文中主要写了孙晋芳的哪些事例?(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⒈雍容大将,技艺高超。

⒉苦练球技,挥洒自如。

⒊误会郎平,开阔心胸。

⒋了解队友,配合默契。㈢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孙晋芳怎样的体育精神?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同学交流、总结)

团结:与郎平消除误会;

拼搏奋进:走廊练球的场景

四学生小节本课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

五作业: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品读文章。

㈠本文文词精美而富有哲理,精选出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⒈原来漂亮蓬松的头发,变得湿淋淋的,粘到一块去了。运动衣衫得颜色被汗水浸染得由浅变深,只要轻轻一拧就可以拧出一滩汗水。

(生动的描写出孙晋芳训练时肯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

⒉廊顶仿佛突然升高了,墙壁和门窗也似乎向两边闪开,狭小的走廊啊,宛如变成了一个无边无垠的空间。

(通过抒情感慨空间得变化,赞扬孙晋芳的球技,形象衬托出她传球技艺高超。)

⒊更神的,还是孙晋芳的双手,仿佛变成了两块磁石,吸引着飞舞的白球;仿佛有了魔法,可以随意把球送到想送的地方。

(用比喻写出孙晋芳可以任意地控制排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技艺高超。)

⒋孙晋芳恨自己心胸不宽阔,她懂得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绪起伏会直接影响队员,影响胜负,决心继续磨炼自己,要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

(暗礁比喻心中的狭隘炸平生动表现要除去心中狭隘的决心。)

⒌透过那细眯的眼缝,闪射出来的却是机敏、聪慧而又幽默的目光。

(外貌描写中渗透出人们对孙晋芳的喜爱,可见抒情十记叙的文字更加感人,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就由她导演出来;一支支悦耳的乐曲,由她指挥而生。

(形象地写出孙晋芳在比赛中的主导作用,她是比赛场上的灵魂。)

三、作者在文中对孙晋芳个人的作用如何作高度评价的?

作者把孙晋芳比喻成连接珍珠的金线,这个比喻打的很好,形象生动的写出孙晋芳在女排中发挥的作用,类似的比喻你也能打两个吗?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部精彩的戏,那么孙晋芳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曲优美的乐章,那么孙晋芳

四、每一份成就都离不开运动员的奋斗,中国女排的辉煌成就也是全体队员拼搏的结果,而课文说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给孙晋芳一半合适吗?

(是她组织全队的进攻,为得每一分创造了必要得条件,如果没有她,女排便没有了灵魂,也就不会取得辉煌得成绩。)五、那么孙晋芳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是运动员恪守的体育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精神,谈谈你的经历。

七、在各行各业中有许多人不计个人得失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你知道的有哪些,讲给大家听听。

八、本课小结

九、作业:请描写你熟悉或喜欢的一位运动员顽强拼搏的镜头。

板书: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晋顽强拼搏团结协作

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教后记:

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借代”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2.积累有关写景的四字词语,感受”用词准确,生动”在书面表达中的妙处.

3.学做读书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阅读所得,并与同学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4.能将自己在童年生活中感到新奇,有趣的真实见闻和点滴感受文从字顺地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提供读书卡的范例;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准备轻松,欢快的音乐.

学生:准备制作读书卡的材料;搜集有关写景的四字词语;准备童年生活照片.

教学重难点

能将自己在童年生活中感到新奇,有趣的真实见闻和点滴感受文从字顺地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有感情地自读句子,边读边想.

2.从朗读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船”指代水盆;”明灯”指代星星;”绿玛瑙”指代绿葡萄.

4.全班交流,并讨论:什么是借代在文中使用借代,有什么好处

5.小结: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二,语海拾贝

1.导语:在汉语广阔的土地上,有一个奇妙的成语世界.你看,那里碧空如洗,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那里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生机勃勃,让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那里至理名言,言简意骇,意味深长,让人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你们看出了什么没有

1.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准确地运用一些成语,将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大家已学了不少成语,平常也积累了一些,也能运用一些成语了,但是,还不够呀,所以,我们还得继续积累.我们就到语海中去捡拾一些成语贝壳吧!

2.自由读词语,读熟,并初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3.合作读记成语,用喜欢的方式读记成语.

4.读了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列与”山峰”有关,第二列与”波涛”有关,第三列与”雪景”有关,第四列与”水”有关.

5.在能背诵成语的基础上做个小游戏.

游戏:我来说你来答或你来说我来答.

(1)同桌合作做游戏.(例:问:与山峰有关的成语有哪些答:……)

(2)师生合作(师可说成语的解释意思,生说出相应的成语).

6.选择两三个自己喜欢的成语练习说一句或一段话.

7.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的出色表现,真为你们高兴!这次,我们又新学了不少成语.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时时处处积累运用成语,让成语伴我们一起成长.

三,互动平台

1.自由朗读,了解对话内容.

2.小组合作朗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准确使用词语,这是写好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用词准确,不仅能形象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原貌,而且还能够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段话或者整篇文章也因此而生动起来.

4.怎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呢一要确切了解词意或用法;二就是表意要明确;三是用词要符合规范.

5.你有用得好的词语吗说出来大家欣赏吧!谈谈你是怎么用好这个词语的

在说话和作文的时候,我们要善于从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6.再次与同桌对读,巩固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制作读书卡

1.导语:”不摆卡片不读书”,语言学家张寿康的这句话,把小小卡片提到了学习的重要地位.卡片虽小,作用却大.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雷达”,实在是道出了卡片在学习研究中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为把自己学习过的知识长久保留下来,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并制成资料卡片,以待用于日后的学习或研究中——这是每一个自学者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读书卡.

2.读题目,了解本次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3.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4.了解如何做好读书卡.

别看卡片小,制作时若不掌握一定的章法,也会给日后的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在一开始,就应该掌握小小卡片的正确制作方法.卡片的制作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动手制作.卡片不需要过分讲究,用稍厚,硬质书写纸即可.将硬纸裁制成大小一致的卡片,并在旁边打出几个圆孔,便于用绳索串联.另一种是从文具店购买来的专制卡片,上面已印好”类别”“编号”“标题”等栏目字样.

5.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了解,指导修改补充.

6.按计划开展活动.

7.评选最佳读书卡.

五,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谈谈你对”趣”的理解:快乐旅游,可笑经历,”惊险”游戏……

3.理解”趣”的含义.(只要用心体会,都能发现童年特有的”趣”.)

4.音画引路,回忆”趣”.

(1)课件展示童年生活剪影.

(2)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3)随着音乐,学生在脑海里回放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5.小组讨论,交流”趣”.

(1)出示说话要求.

①选一件童年中的趣事来说.

②注意把有趣的地方说清楚,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3)全班汇报交流,拓宽写作思路.

6.再次明确要求,书写”趣”.

7.完成草稿,再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到处绿荫浓浓花香似海.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为了纪念谁

今天咱们就去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去瞻仰中山陵的宏伟,感受先生人格的伟大.

2.借助拼音读段落,短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4.全班交流,体会文章情感.

5.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并介绍给小伙伴.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积累语句.

7.小结: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言非常有特点.作者采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中山陵那肃穆的氛围,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分一分与除法


分一分与除法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使学生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初步体验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4、使学生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5、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3、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正确含义。

2、“倍”的含义的理解。

3、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共15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

1、分桃子1课时

2、分苹果1课时

3、分糖果1课时

4、分香蕉1课时

5、飞行表演1课时

练习二1课时(机动)

6、小熊开店1课时

7、运动会1课时

8、快乐的动物1课时

9、文具店1课时

10、花园1课时

练习三1课时(机动1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分桃子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

教学方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

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出示小猴和桃子的图片)有两只小猴子去小兔家里做客,小兔拿来8个桃子想分给小猴子吃,你们愿意帮小兔分分吗?

生:愿意。

二、问题探究

1、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桃子分分吗?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师:你是怎样分的呢?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1个和7个。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3个和5个。

生:我把桃子分成了4个和4个,它们一样多,就不会不满意了。

3、师:对呀!要想两个猴子都满意,桃子就得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在图上表示出这种分法)

师:像这样,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它们分得的桃子同样多,就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小猴。(板书:平均分)

4、师:你能说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吗?

生:6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2个苹果,就是平均分。

生:49个本子分给49个小朋友,每人1个本子,是平均分。

……

5、师归纳:把一些物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体验感悟

师:(出示试题)小猫和小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去帮帮它们吧。

1、把6个木块分成2堆,怎么分?找出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生: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

生:分成3和3是平均分。

2、完成第2、3题。

出示小猫分鱼图。

师:先数一数有多少条鱼,有多少根骨头,再用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

学生读题、动手分一分,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分的?

生:有12条鱼,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生:有18根骨头,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

四、实践应用

分别出示试一试的1、2、3题。

学生连一连、圈一圈,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出示结果,集体订正。

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分一分。

第5题,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半”是把这些小蜜蜂平均分成了几份?

练习设计:第32页的分一分、33页的试一试。

板书设计: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一


本文是两段对话,共六小节。引导学生读好两次赞美,两次感谢,从中体会到感恩与互助的精神。

教学本课时,先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题:小河与青草

共同分析并学好三个生字,一个二类字后,(河与江区别,同时还要与和、何进行区分,本来是不想的,可孩子们都提出来了,想懒都懒不掉青让孩子明白是一种颜色与是和的意思,刚好与上面结合理解)想引导孩子们学习着看课题提问。于是问孩子: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孩子们不太理解,不少孩子还是说的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课前我已经让他们读过课文了。)有孩子说:我知道小河与青草是好朋友。没有强求,想着还是慢慢再引导吧。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着:好朋友

有孩子说:我知道他们住在一起。(板书:住在一起)顺势问,小草住在哪里(小河边)孩子们边说,我边在刚才读题理解小河时画的一小小河流边加上了青草。

师: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住在一起会怎样呢?本来是想由此引导孩子们初读课文的。可立刻有孩子说: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夸奖只好改变思路板书:互相帮助互相感恩。再根据板书,跟我读上面这句话:小河与青草住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夸奖,是一对好朋友。提问:你从哪儿知道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夸奖的呢?现在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于是和孩子们一起找出互相帮助的段落读(第三节)。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理解:紧紧要不浑浊。孩子们还感受到小河很有礼貌。引导孩子们读出感恩的语气。

再找第五节读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这句与上句结构相似,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明白这里为什么用也。这里很好引导,因为指名读时,有孩子忘记读了,我就问这里为什么要用也呢?孩子们说不清。我们一起举例说明,我说:你扫地,我也扫地。孩子们立刻说:我读书,你也读书。你擦桌子,我也擦桌子。我写字,你也写字。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人做类似的事的时候,再说可用也来说明。理解:充足干枯

读完这两段,也就下课了。

第二节课继续根据上节课孩子们的回答:他们住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夸奖,是好朋友。来读好课文。学完剩下的三个生字

读互相夸奖的话

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第二节与第四节。重点引导读好真清啊真让人喜爱,理解碧绿碧绿的读好这两句,关键在于夸奖要真诚。

读课文的一、六节,理解更欢、更绿,再体会长满了青青的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互相帮助的好处。

最后跟孩子们一起练习了分角色朗读课文。孩子们边表演边读,虽然表演得不那么出色,读得也并不很特出,不过个个兴致很高。

反思:孩子们能一下子找到文章的中心,这让我很高兴。不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只有那么几个,这样我也很满足了。跟着孩子们的思路学习下来,孩子们对课文的感情把握的还好。不过有感情地朗读还要加强练习,引导。

《与时间赛跑》教案之一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本课的设计我着重让独特的情思与语言共生。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独特的言语是他们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思与独特的语言同构共生的产物。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言语独特性的培养,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文本、对生活产生独特的视角,提高他们感受言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进行自由的剖析和描述,以使他们的言语流光溢彩、五彩缤纷,还要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搜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惜时警句中加深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加深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生共同朗诵文嘉写的《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2.谈谈自己读了《今日歌》的感受与体会。

3.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4.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

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林清玄)

5.师简介美文大师林清玄,并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师: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文笔清新流畅,情感浪漫醇厚,风格朴实感人,有人说,读他的散文有如饮一杯甘美的山泉。今天,我们有幸品尝的这杯山泉名字叫(生读课题《与时间赛跑》)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生大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句子做一个记号,再回读。

2.检查读文:检查重点词、句、段。

3.分别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再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好课文,品味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感受的段落。

2.齐读课文第9段,说说自己的初步理解。

3.再读课文第9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人永远跑不过时间?怎样才能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有时可以快好几步呢?为什么说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4.细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师:有人说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是一杯甘美的山泉,山泉可不同于可乐、酷儿等饮料,一尝就知道是什么味,它必须慢慢地、细细地用心去品味,其中的甘美才会由心而生、回味无穷。让我们来静静地默读课文,静静地品味《和时间赛跑》这杯山泉,看看你能品出什么来。你品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地方一知半解,什么地方莫名其妙的,都请你用笔做好记号,这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

5.交流汇报,读好重点语句和段落。

比如:课文的第4段,爸爸的那段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或难受,或无奈,或安慰。第5段中读出自己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理解。第8段读出我和时间赛跑后的高兴与愉快

四、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再次朗读课文第9段。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3.师: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接下来我想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爸爸或者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和时间赛跑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4.生交流自己父母和时间赛跑的情况,再次读第9段。

5.说说自己怎样和时间赛跑。

五、创编惜时警句,拓展延伸

1.师谈想法:老师读了这句话也很有感触,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出示:

和时间赛跑,是一种竞赛,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未来的语文教学专家周锡午

2.学生动笔创编惜时警句。学生交流评价。

3.相互交流自编的警句。

4.让我们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这节课吧!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刘秋娘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贝纳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冬来老将至。《明日歌》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目标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通过具体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视角
本单元探究的主要内容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从而体会乘法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计算起来十分困难。当他们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时,学习乘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具体、有趣的素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乘法的意义。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设计特色
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教学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乘法的意义。

数一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总结规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观察,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看图正确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法算式,为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熊猫图片、圆片、苹果图片
教学方法:讲解法
一、导入
借道具熊猫引入: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我的好伙伴!快来看看。”(出示书上熊猫图)
二、教学过程
1、有多少个熊猫?
(1)学生先独立观察图画,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熊猫。
(2)小组讨论交流: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大熊猫,可以怎么数呢?在数的基础上列式计算。
(3)说一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4)引导学生观察全部算式,说一说哪一种数法比较好。
2、有多少个圆片?
独立看图,按规律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并列式。
指名汇报,并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还可以怎么数?教师板书算式。
对比两个算式,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有多少个方格?
独立看图,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方格个数,并列式。
指名说出思考过程。学生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就可以了,不必一字不差地叙述。
观察两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有多少个苹果?
一盘有3个苹果,5盘有几个?你能列出算式吗?
你能算出6盘、10盘、15盘分别有多少个苹果吗?列式并计算。
进一步提问:像这样的求几个相同的数的和,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教师以课件形式出练习。
四、游戏:
让学生根据拍手列式。教师拍手,让学生口答。
口述算式,让学生根据算式拍手。
方法:先单人拍,后可齐拍。

“半跪”跪出的价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实录】

学校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我决定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第二课时,我先作适当的引导,然后进行救护车夫这一事件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这件事,并叫学生用波浪线线画出颤动自己的心灵的句子,且思考是什么触动了你的心灵?

下面是教学实录:

师:谁来读一读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句子。

生:读句子。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师:你能说一说这两句话为什么触动你的心灵吗?

生:我觉得周晔的爸爸和伯父非常关心车夫,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师:是啊,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得让大家都能有所触动,好吗?

生:再读这两句话。

师:你们看课文的插图。

(周晔父亲和她的伯父救护车夫的图片。)

师:鲁迅哪个动作最让你感动?

生:半跪着。

师:你们大家都赞同吗?

生:赞同。

师:谁来做一做半跪的动作。

生:一个学生上讲台做了一个半跪的动作。

师:你觉得半跪着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吃力。

师:让我们再快速地、有选择地读一读这件事,想一想:鲁迅为了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半跪了多长时间?

生:朗读与思考。

生:鲁迅为了一个车夫在北风怒号的条件下跪了很长时间。

师:一下子就能找出北风怒号这一关键性的词语,你真了不起。

生:鲁迅为了一个普通的车夫在寒冷的条件下跪了很久。因为事情开始的时候是黄昏,而事情结束时已是天黑了。

师:你真会读书,连黄昏、天黑了这一时间的变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

生:鲁迅为了一个没有地位的车夫,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跪了很长时间,因为他们把车夫扶上车子,还拿镊子给车夫夹碎玻璃片,有硼酸水洗脚,敷药,最后还要扎绷带。在寒冷的条件下要完成这些动作,肯定需要很长时间。

师:说得多好哇,多会动脑子的一个孩子呀。请你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闭目想象一下这一帮扶的过程。

生:一生读句子,其余学生闭目想象帮扶过程。

师:是啊,就这样在凄风冷雨中跪着的可是当代的大文豪,一代名流鲁迅先生呀!你觉得这一跪,跪出了什么?

生:跪出了他对车夫的关心。

生:跪出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生:跪出了他对贫苦农民的同情。

生:跪出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生:跪出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师:说得真好啊。老师真希望你们能把这一经典的视觉形象刻在心里,也希望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陪伴你一生的成长。让我们再用崇敬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学生深情地齐读这两句话。

【教学反思】

一、片段人文性的追求

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我在半跪上浓墨重彩,可谓化了一翻心思,其用意无非是想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鲁迅,走进鲁迅的心灵深处。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有位学生竟然说出了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这让我大为振奋。我想,学生一定会记住这一经典视觉形象,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会陪伴学生成长。这就是育人,也可谓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有位教育专家说:什么是教育,只有当学生什么都忘了的时候,他脑子里还能留下的印象,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想:我的这一片段的教学目标达到了这一育人的效果。我的学生一定会记住这一经典的半跪形象,记住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

二、语文工具性的实现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片段的教学,老师让学生反复地情读,并结合想象鲁迅帮扶车夫的过程,使学生读思结合,读悟结合,实践了语文阅读教学以朗读为中心,以情感为核心的先进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学生语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画出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句子,并思考是什么触动了你的心灵?这一问题的设计从思维与情感两个角度出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及从语言中捕捉情感因素的能力。这样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能培养学生情感的细腻性,丰富学生的情感。

鲁迅为了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半跪了多长时间?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重点词句,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这势必要认真,要思考,要圈画。这也是良好读书习惯的开始。

从本片段的教学效果来看,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这两个目标都得以很好的实现了。

数一数与乘法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一数与乘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一数与乘法

教学目标:
1、数一数等活动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乘法的意义。
2、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能根据具体情景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
2、难点: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
3、关键: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划分

共5课时。
1、数一数。课本第二页至第三页的内容一课时
2、儿童乐园。课本第四页至第五页的内容一课时
3、有几块积木。课本第六页至第七页的内容一课时
4、动物聚会。课本第八页至第九页的内容一课时
5、整理和复习。复习本单元学过的有关乘法初步认识的知识一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密切相关,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起。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看图列式计算。
2、数数。
(1)2个2个地数,数到20。
(2)3个3个地数,数到18。
(3)5个5个地数,数到25。

(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熊猫玩具图”。
(1)老师问:一共有多少个熊猫玩具?请你先数一数,再列式计算。想一想,看一看,怎样数较简便?
(2)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随汇报电脑控制熊猫玩具闪动。
老师听汇报板书算式。
2、电脑出示“圆片图”。
(1)请学生独立填空。
横着看,每排()个,有()排。
竖着看,每列()个,有()列。
(2)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圆片,该怎样列式计算,写在纸上。
(3)汇报。老师听汇报板书:
6+6+6+6=24(个)4+4+4+4+4+4=24(个)
老师看算式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横着看,每排6个,有6排,就是4个6相加。竖着看,每列有4个,有6列,就是6个4相加)
3、数方格。
出示方格图。
(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格,该怎样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各小组交流方法。
(2)派代表汇报。
4、数苹果。
同学们掌握得真好!这里有一些苹果(电脑出示),(先出示5盘苹果),你能算一算这是多少个苹果吗?
听学生汇报板书:3+3+3+3+3=15(个)
看算式问:为什么3+3+3+3+3呢?(因为1盘3个,有5盘,所以这样列式)随着学生回答,苹果闪动。
老师继续问:要求6盘苹果多少个呢?10盘呢?20盘呢?……
此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电脑出示智慧老人说:“像这样的题用乘法表示就方便多了!”
老师追问:像哪样的题?
老师指着学前准备的两道算式问:这两道题能用乘法吗?(不能)
请各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出什么样的题用乘法比较简便。
学生汇报,在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像这样的题(指着加数都相同的题),加数都相同,我们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看图列式。
2、哪些算式能用乘法算,在()里画“√”
(1)3+3+3+4()
(2)4+4+4+4+4()
(3)9+9+9()
(4)2+4+3+1()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收获主要是明白了像3+3+3……这样加数和相同的算式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表现主要包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正确回答等)(问题主要是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对于学生回答,都要给予鼓励。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一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小河与小草的对话。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我们又一次来到这弯弯的小河,你瞧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出示挂图)

2、让我们今天再一次走进小河与青草的世界。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多媒体创造情境

1、你们听,它们又在说话了。(静静听,认真地看,不要打扰它们说话)

2、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想不想做小河与青草也来说说话。

三、读课文

1、想做小河的小朋友,戴上了小河的头饰,想做青草地的小朋友戴上了青草的头饰,去读一读课文,再把自己说的话多读一读。

2、指名分角色读。

直接读青草与小河的对话。

3、议:通过自己的读书和听了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你信又知道了什么了?

(1)四人一小组交流。

(2)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集体交流。

▲①我听了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我知道。

②看到如此清的水,你想干什么?

③此时,你也想对小河说:。

看着这清清水,小草们再对小河说一声:。

④过渡:此时在你头脑立刻又会浮现一个什么问题?

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同桌交流一下,你们还知道什么?

▲①我读了小河说:这要感谢呀!

我知道是。

②读了这句话还知道了什么?

我还知道。

浑浑的泥水是什么样的?

③如果没有青草把泥土紧紧抱住,这小河早已成为浑浊的泥水了,小河怎么能不感谢青草呢?让我们充满感激之情,来读一读。

④还有哪条小河还没说?

⑤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青草说一声:。

▲①你还知道了什么?

②你喜欢吗?你学习小河说一说。

③谁能说得更喜欢地点。

④我们看书上的图,小草长得碧绿碧绿的,还可以说怎样的小草?

⑤这嫩嫩的、绿绿的、青青的小草,天天陪伴着小河,小河怎么不喜欢它呢?

4、分角色读

(1)多好的一对好朋友,真是谁也不离开谁。还想学着小河和青草说说话吗?

(2)找你附近的小草小河说一说吧,如果能加上动作会更棒。

(3)请一对小草与小河来表演表演。

5、深一步感受悟。

你想对青草、小河说些什么?

又想对自己说什么?

6、你们瞧,听着你们说的话,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得更绿了。

四、课外作业

同桌互编一段沙漠与青草对话。

《蛇与庄稼》教案之一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蛇与庄稼》教案之一”,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目的要求

1、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懂得只有掌握例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物做得更好。

2、学习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物说明事物间的联系。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4、学会本科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练习又有复杂联系,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练习又有复杂联系,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阅读导读部分,弄懂本组内容及要求。

二、检查预习

1、幻灯出示生字:(开火车读、指导读音)

2、说说预习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3、预习时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讲课文时讲解)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幻灯出示: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是分几层意思来讲的?

2、同位讨论、集体订正

3、指导理解每层的意思

重点理解词语:海啸

风调雨顺

说破了

起色

4、用自己的话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

5、练习朗读本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思考:(幻灯出示)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猫与苜蓿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猫养的多苜蓿就长得好?

2、讨论解答思考题

3、用简图表示猫、苜蓿、土蜂、田鼠之间的关系。

(三)激活练习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看谁提得好。

2、教师指导解答疑难问题

3、用见图表示猫与苜蓿、蛇与庄稼的关系。

洪水来了蛇被淹死---田鼠逃命

洪水退了蛇没有了---田鼠糟踏庄稼歉收

买了蛇田鼠少了粮食丰收

传播花粉

猫-----田鼠----土蜂----

----苜蓿

(四)朗读课文理清联系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弄清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之间的联系

3、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笑声读一、二段说说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因此猫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中,从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讲解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本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课文讲了那些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为什么说这些联系是简单的?

3)、课文是怎样由简单联系过渡到复杂联系的?

4)、课文具了那些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为什么说是复杂的联系?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讨论解答以上问题弄懂词语:显而易见甚至呻吟

4、前面讲的猫与苜蓿、蛇与庄稼的联系是简单联系还是复杂联系?为什么?

5、你还能举出复杂联系的事例吗?

(三)、概括中心思想

1、齐读第三段

思考:课文那些句子试点命中新的?

2、讨论:

指名说出中心句

规律?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把句子换个说法。

3、最后两句话与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概括中心思想:

(四)、完成课后第三题

1、读词语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抄写词语

(五)、作业:

1、联系写生字、词

2、预习《跳水》

板书设计:

5

蛇与庄稼

糟踏

蛇田鼠庄稼

传播花粉

猫田鼠土蜂苜蓿

《加倍与一半》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www.jab88.com/j/3489.html

上一篇:上下 下一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