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四节民国时期文化(二)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3

第四节民国时期文化(二)。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四节民国时期文化(二)》,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四节民国时期文化(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艺和教育成就。
3.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的发展: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
4.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指导学生搜集相关材料,训练其区分、鉴别、筛选作品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列表归纳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结合前一节的内容,比较解放区与国统区文学艺术和教育内容、发展方向的区别,来提高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4.通过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变化,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使学生认识其在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的重要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中国革命文艺的新阶段。毛泽东不愧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2.通过分析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学艺术成果,与前一节内容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文化战线成为军事战争的有力配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追求光明,宣传进步,反对独裁和暴政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党的方针,热爱党、拥戴党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著作,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4.通过社会生活的一些变化,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但进步极其缓慢,从而加深对这一时期的文化认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成就。
(二)难点
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和哲学。
(三)解决办法
1.印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或节选),由教师介绍当时的背景后,学生分析:“文艺应该为谁服务?如何服务?”讨论后得出结论。
2.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成就,教师指导学生列表归纳,然后联系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和国统区的文化成就,讲清楚中国革命发展进入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在文化界起了思想指导作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为社会服务,鼓舞人民追求光明、进步、独立、民主、自由和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和哲学,教师指导学生列表归纳,然后联系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的历程,分析史学和哲学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复印件,学生人手一份。
2.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成就简表、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成就简表。
3.各种形象直观教具:影像资料、录音带、绘画、书籍等。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印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学生阅读、讨论,分析文章的精髓,体会“文艺为大众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发展。
2.随着教学进程,学生完成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成就简表,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成就简表。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准确识记以下内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成就,赵树理、丁玲、周立波。洗星海、贺绿汀等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及其代表作;李大别、溜秋白、毛泽东对介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民国时期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运用搜集材料,区分、鉴别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分析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唯物史观的认识,达到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文化发展的分析能力。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促进了进步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近代文化的主流等,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
(二)整体感知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化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对文化的政策、马克思主义学说都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是进步文化的主流,光明和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文化主流。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成就“一目,教师要讲清楚四个问题:第一,霍秋白在革命根据地组建高尔基戏剧学校,指出文艺应当是大众的。这个学校为革命宣传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说明革命根据地重视文化建设。第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印发的材料,讨论“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结论。这就彻底地解决了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这篇讲话文稿指导了解放区的文艺方向。第三,解放区的文学艺术成就。教师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文学艺术成就。第四,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重点指出两个特点:重视干部教育和重视初等教育。
“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一目,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如何?”点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在此推动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获得发展。教师指导学生列表归纳史学和哲学成就,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分析李大剖的《史学要论》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情况。
“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一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小学内容,然后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归纳变化,说明有一定的发展。
(四)总结、扩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
取得巨大成就,文化健康迅速发展。革命斗争促进了革命文化的发展,革命文
化又推动革命的发展。
七、布置作业
思考毛泽东三篇文章的历史作用。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民国时期文化(二)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成就
1.高尔基戏剧学校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革命文艺的成就
4.教育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
1.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及其代表作
2.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介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农、食、住、行
九、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22卷),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1991年版
《中国史学发展史》,尹达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www.Jab88.com>

延伸阅读

民国时期的文化4


导入:

我国民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和社会性质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民国时期的历史,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科学技术和教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但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在科学、教育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这节课先介绍科学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讲授新课:

一、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李四光是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由他创立了地质力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观察李四光野外考察图,教师介绍李四光)李四光先留学日本,后又留学英国。在英国刻苦学习地质学,还选修了物理学,特别是力学,为他后来创立地质力学奠定了基础。191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谢绝外国的高薪聘请,回到祖国。他说“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地质力学是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李四光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系统地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地质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运用李四光的理论,找到了丰富的石油矿藏如着名的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李四光为新中国的石油勘探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竺可桢和气象学

中国直到本世纪20年代,基本上还没有自己的气象事业,这使竺可桢感到莫大的耻辱,他决心竭尽全力创立和发展中国的气象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20年代初,他在东南大学建立气象测候所。1928年,他主持办起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并创办北极阁气象台,成为当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中心和气象业务指导中心。他还大力建设我国自己的气象台站网,到30年代中期,全国测候所、雨量站已达300余处。从1930年起,他集中气象情报由我国电台广播,开展天气预报业务,从此打破了帝国主义垄断我国天气预报的局面。

竺可桢在中国气候学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30年代,他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着,对中国气候的形成和特点作了全面的阐述,第一次对我国气候条件和资源作出了科学的评价,这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竺可桢之所以能为祖国的气象事业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是同他勤奋治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分不开的。

三、茅以昇和钱塘江大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钱塘江大桥图,然后提问)钱塘江大桥是谁在什么时间主持建成的?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钱塘江大桥规模大,地质结构复杂,加上汹涌异常的钱塘潮,以至1937年大桥建成后竟被视为奇迹。当时我国的造桥技术十分落后,许多桥梁都由外国人设计建造,在此之前中国人在大江大河上造桥还没有先例。茅以昇怀着“为祖国争一口气”的崇高志向,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了我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座近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揭开了我国造桥史上新的一页。

四、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1.创立中国的制碱工业

20年代初,我国用的纯碱全靠进口。

1921年,刚刚拿到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侯德榜,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回到祖国,立志献身祖国的制碱工业。他应邀出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结束了我国完全靠进口洋碱的历史。后来,他出版了《制碱》一书,将生产纯碱技术公开于世,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

2.发明“侯氏制碱法”

30年代,德国发明一种制碱新工艺,侯德榜前去考察,准备购买这一专利,但遭到了帝国主义的无理刁难和敌视。他气愤地说: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办不到了吗?侯德榜经过三年苦战,创造出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使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上了世界舞台。

以上讲了民国时期四位着名科学家的贡献,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他们的主要科研成果,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记住四位科学家及其贡献,并要求学生学习他们为祖国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勤奋治学的科学态度。)

五、中央研究院的建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引导归纳出三点:①1928年建立的中央研究院是当时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②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和世界考古学史上的一件大事。③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开始了近代中国人自己的天文观测工作。)

六、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1.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

蔡元培是我国着名教育家,1916年底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立即除旧布新,厉行改革。他实行“教授治校”:大胆地辞退了那些水平低的外国教员,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和李四光等着名科学家到北大任教。他按照西方的教育思想,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打破了封建主义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各种思想、学派,包括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在北大传播,如李大钊在北大开设马列主义课程,使北大呈现一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后来##赞誉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

陶行知是着名的人民教育家。他从美国留学回国后,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积极推行乡村教育,立志培养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办一百万个乡村学校,以改造广大的农村,进而改造中国社会。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区创办了一所培养乡村教师的别开生面的新型学校——晓庄师范。这所学校主张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是开荒劳动。他的《手脑相长歌》和将图书馆题名为“书呆子莫来馆”就是证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文和观察插图)他主张教育要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亦教亦学,又参加生产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有真知,才能改造农村,改造中国社会。

小结:

出示本课人物年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1868—1940)任教育总长。李四光(1889—1971)任湖北实业公司司长。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8年,李四光和竺可帧(1890—1974)分别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

1921年,茅以升(1896—1989)和侯德榜由美国加利基理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

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提出地壳构造形态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这是创立地质力学的开端。侯德榜任总工程师的永利碱厂生产出亚洲第一批纯碱——红三角牌纯碱,在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1927年,陶行知(1891—1946)创办晓庄师范。

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中央研究院,任蔡元培为院长。李四光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竺可侦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同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的考古发掘。

1933年,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1937年完成。上层公路,下层铁路,长1453米。

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建立。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1940年,蔡元培逝世。##唁电称誉为“学界泰斗,人生楷模”。

1941年,侯德榜创研的联合制碱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45年,李四光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方法》。

1946年,陶行知病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扩展:民国时期,我国科学家、教育家为了祖国科学和教育的繁荣与发展,进行了艰难的奋斗,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爱国科学家通过发展科学使中国富强的愿望,爱国教育家通过发展教育救国救民的抱负,终不能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当时中国处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之下。要想真正地繁荣发展祖国的科学和教育,就必须推翻旧中国反动政权的统治,建立起崭新的社会制度。

民国时期的文化1


导入新课
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和新道德。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918年,鲁迅(周树人)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的典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学艺术革命不断发展涌现了一批着名的文学艺术家,鲁迅、郭沫若、聂耳、冼星海、徐悲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革命文艺团体的出现与发展,促进创作繁荣,团结进步力量,大大鼓励了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斗争。
新授知识
一、民国时期着名的文艺团体。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前者由郑振择、沈雁冰(茅盾)、叶圣陶等发起。后者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
(鼓励学生活跃,回忆作家的作品)
1930年,中国*******领导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左联),鲁迅、茅盾、夏衍等参加。“左联”作家不顾国民党特务的逮捕、暗杀和围攻,写出大批革命作品,展开文化反“围剿”,有力地配合了红军和根据地的军事反“围剿”。
(板书:郭沫若历史剧)
郭沫若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又是着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五四时代以诗集《女神》开辟中国新诗的时代。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周恩来领导下,为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作了大量有显着成效的工作。为适应团结抗战需要,他写了《屈原》、《棠棣之花》等六部历史剧。
(板书: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放电视剧录像片段。或依次展示原书。)
茅盾是我国着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的小说还有《林家铺子》、《春蚕》等。
巴金的重要作品是《家》,《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通过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高老太爷专横、凶残、荒淫,觉慧兄弟在历史潮流推动下觉醒,展示了五四以后社会思想领域的巨大变革。作品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丽酣畅。先后出版30多次,3次搬上银幕。
老舍擅长运用北京方言,细腻地描写北京的风土人情,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他的作品生活情趣盎然,语言生动幽默,是典型的京派小说家。
他写过《骆驼祥子》,一个拉车人的故事。《四世同堂》,写出日伪占领下北平人民的苦难和觉醒,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各类汉奸的无耻行径。
19世纪末,世界开始有电影。1896年,上海首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31年,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问世。我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影片是《渔光曲》。
(板书: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播放录音,体会作曲家心声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激励人民抗战斗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被定为国歌。
中国近代绘画艺术也有所发展,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都是着名画家。
(板书:徐悲鸿和南张(大千)北齐(白石)的绘画)
徐悲鸿是位杰出画家,尤以画马驰名中外。他的画融合中西,贯通古今,有独到的成就。曾创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具有很高艺术造诣的寓以深刻进步思想的历史画。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多次将作品义展义卖以救济祖国难民。1952年病中将作品寄给抗美援朝将士。逝世后徐夫人将其遗作200多幅和珍藏的万余件艺术品捐献给了国家。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
张大千和齐白石都是着名画家,被誉为“南张北齐”。张大千是一位手不释卷、学识渊博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是穷木匠出身,经过几十年辛勤努力,成为独具风格的国画和篆刻大师。
(小结)民国时期,一大批文学艺术家们抱着爱国的赤诚之心,以文学艺术为武器向反动派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他们的报国之心,酬国之志,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民国时期的文化3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民国时期的文化3”,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位分析
民国时期,由于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再加上国民政府的不重视,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缓慢。另一方面,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他们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是在当时,他们的愿望和抱负却无法实现。
教学思路
教师首选引导学生回顾:从商代开始,我国的科技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是,到了明清时期,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科技的全面落后。到了近代,我国开始引进、介绍、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民国时期,由于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再加上国民政府的不重视,科技和教育发展缓慢。但是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然后让学生讲述六位科学家和教育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主要贡献。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要点,进行必要的纠正、补充。讲述完毕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引导学生总结每一位科学家和教育家的生平事迹中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精神,从中受到活生生的爱国主义和立志成才的教育。可通过列表的办法,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此表可以由教师列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
重点分析
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在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期,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再加上国民政府的不重视,我国科技发展缓慢。但是,由于科学家和教育家的个人努力,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也由于他们有脚踏实地,勤奋治学的科学态度,因此,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我们应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崇高信念。
着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蔡元培和陶行知是我国近代着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一系列改革,打破了封建主义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陶行知推行乡村教育,立志教育救国。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作用。
难点分析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张教育要同社会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旧观念,形成了以社会为学校、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的崭新观念。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生产和创造的能力,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论。陶行知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重点突破方案
解决办法可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讲述李四光、竺可桢、茅以昇、侯德榜、蔡元培、陶行知等人勤奋学习、努力成才、报效祖国的经历以及他们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分析概括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精神。
本课涉及的范围广泛、人物、成就也很多,可以将这些内容分类列表,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如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各个部分或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本课内容包括科技与教育两个方面。如把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竺可桢的气象学,茅以升设计建成第一座近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作一归纳,便可形成“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一个类型,知识归纳清楚,便于记忆。
课堂导入
一、教师可展示李四光、蔡元培等人的照片及相关图片,提问学生对他们有何了解。然后引入新课。
二、教师可利用课文前的提示导入新课:"民国时期,我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使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在科学、教育和文学艺术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成就。"今天我们这节课先介绍民国时期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 ,示例


民国时期的文化(一)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

我国民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和社会性质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民国时期的历史,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科学技术和教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但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在科学、教育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这节课先介绍科学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讲授新课:

一、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由他创立了地质力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观察李四光野外考察图,教师介绍李四光)李四光先留学日本,后又留学英国。在英国刻苦学习地质学,还选修了物理学,特别是力学,为他后来创立地质力学奠定了基础。191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谢绝外国的高薪聘请,回到祖国。他说“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地质力学是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李四光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系统地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地质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运用李四光的理论,找到了丰富的石油矿藏如著名的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李四光为新中国的石油勘探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竺可桢和气象学

中国直到本世纪20年代,基本上还没有自己的气象事业,这使竺可桢感到莫大的耻辱,他决心竭尽全力创立和发展中国的气象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20年代初,他在东南大学建立气象测候所。1928年,他主持办起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并创办北极阁气象台,成为当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中心和气象业务指导中心。他还大力建设我国自己的气象台站网,到30年代中期,全国测候所、雨量站已达300余处。从1930年起,他集中气象情报由我国电台广播,开展天气预报业务,从此打破了帝国主义垄断我国天气预报的局面。

竺可桢在中国气候学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30年代,他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对中国气候的形成和特点作了全面的阐述,第一次对我国气候条件和资源作出了科学的评价,这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竺可桢之所以能为祖国的气象事业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是同他勤奋治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分不开的。

三、茅以昇和钱塘江大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钱塘江大桥图,然后提问)钱塘江大桥是谁在什么时间主持建成的?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钱塘江大桥规模大,地质结构复杂,加上汹涌异常的钱塘潮,以至1937年大桥建成后竟被视为奇迹。当时我国的造桥技术十分落后,许多桥梁都由外国人设计建造,在此之前中国人在大江大河上造桥还没有先例。茅以昇怀着“为祖国争一口气”的崇高志向,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了我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座近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揭开了我国造桥史上新的一页。

四、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1.创立中国的制碱工业

20年代初,我国用的纯碱全靠进口。

1921年,刚刚拿到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侯德榜,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回到祖国,立志献身祖国的制碱工业。他应邀出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结束了我国完全靠进口洋碱的历史。后来,他出版了《制碱》一书,将生产纯碱技术公开于世,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

2.发明“侯氏制碱法”

30年代,德国发明一种制碱新工艺,侯德榜前去考察,准备购买这一专利,但遭到了帝国主义的无理刁难和敌视。他气愤地说: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办不到了吗?侯德榜经过三年苦战,创造出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使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上了世界舞台。

以上讲了民国时期四位著名科学家的贡献,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他们的主要科研成果,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记住四位科学家及其贡献,并要求学生学习他们为祖国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勤奋治学的科学态度。)

五、中央研究院的建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引导归纳出三点:①1928年建立的中央研究院是当时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②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和世界考古学史上的一件大事。③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开始了近代中国人自己的天文观测工作。)

六、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1.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

蔡元培是我国著名教育家,1916年底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立即除旧布新,厉行改革。他实行“教授治校”:大胆地辞退了那些水平低的外国教员,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和李四光等著名科学家到北大任教。他按照西方的教育思想,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打破了封建主义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各种思想、学派,包括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在北大传播,如李大钊在北大开设马列主义课程,使北大呈现一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后来毛泽东赞誉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

陶行知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从美国留学回国后,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积极推行乡村教育,立志培养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办一百万个乡村学校,以改造广大的农村,进而改造中国社会。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区创办了一所培养乡村教师的别开生面的新型学校——晓庄师范。这所学校主张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是开荒劳动。他的《手脑相长歌》和将图书馆题名为“书呆子莫来馆”就是证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文和观察插图)他主张教育要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亦教亦学,又参加生产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有真知,才能改造农村,改造中国社会。

小结:

出示本课人物年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1868—1940)任教育总长。李四光(1889—1971)任湖北实业公司司长。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8年,李四光和竺可帧(1890—1974)分别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

1921年,茅以升(1896—1989)和侯德榜由美国加利基理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

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提出地壳构造形态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这是创立地质力学的开端。侯德榜任总工程师的永利碱厂生产出亚洲第一批纯碱——红三角牌纯碱,在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1927年,陶行知(1891—1946)创办晓庄师范。

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中央研究院,任蔡元培为院长。李四光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竺可侦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同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的考古发掘。

1933年,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1937年完成。上层公路,下层铁路,长1453米。

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建立。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1940年,蔡元培逝世。毛泽东唁电称誉为“学界泰斗,人生楷模”。

1941年,侯德榜创研的联合制碱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45年,李四光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方法》。

1946年,陶行知病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扩展:民国时期,我国科学家、教育家为了祖国科学和教育的繁荣与发展,进行了艰难的奋斗,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爱国科学家通过发展科学使中国富强的愿望,爱国教育家通过发展教育救国救民的抱负,终不能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当时中国处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之下。要想真正地繁荣发展祖国的科学和教育,就必须推翻旧中国反动政权的统治,建立起崭新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