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

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3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和表现;当今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2)理解: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级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2)通过分析当前世界形势特点,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总结其经验教训。
(2)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
(3)树立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教学难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导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国际形势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的背景
(1)内部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救人苏共总书记,苏联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向政治改革。
1956年赫鲁晓夫开始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之后经历了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三位领导人,虽然他们的改革角度不同,但均未能触及苏联的根本结症,反而使国家陷入更严重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决心进行全面改革,但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由于仓促上马,阻力较大,且对农业体制改革和畸形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够重视,导致改革成效不佳,1986-1988年连续三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不但低于改革前,而且财政赤字还不断上升。
政治改革:一是把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当作奋斗目标。实行西方化的人道和民主,其实质是放弃科学社会主义,所以说改革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二是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这一举动对苏共的地位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是致命一击。
拓展:关于民族问题,这是沙俄对外扩张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一直就是这个庞大国家维系统一的隐患,集中于此时爆发是由于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揭开了各民族之间旧时积怨的伤疤,煽起了民族主义情绪,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东欧剧变直接、极大地受到了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在纷纷效仿民主社会主义和政治多元化的改革过程中,各国的政治制度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外部背景: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崩溃。东欧剧变,经互会解散和华沙条约组织解体这三件事说明苏联在欧洲建构的体系发生了全面崩溃,这成为苏联苏联解体的外部背景。
德国统一的实例意在说明德国虽不是重新建立政权,但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合并到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对旧盟主是一种更彻底的背叛,从而瓦解了苏联在欧洲的政治体系。
注意:苏联的混乱与改革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因素,而东欧剧变又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2.解体过程:
(1)“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2)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3)1991年1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使两级中的一级坍塌,标志着两级格局的最终瓦解和美苏“冷战”的结束。
拓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惩腐败④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⑤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政治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⑥处理好民族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1)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解决或缓解,维持世界和平的饮食增长。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2)导致局势动荡的新旧因素:旧的因素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及领土争端,这些问题在两级格局下就曾长期存在,由于受到“冷战”的掩盖在当时并不突出,两极格局瓦解后随着原有国际力量的平衡被打破而逐渐凸显。新的因素是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的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费传统安全威胁和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这些新旧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导致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并不太平,但并不意味着动荡与战争将成为主题,从长远的角度看,动荡与缓和将长期存在。
俄罗斯车臣恐怖分子制造的人质危机;科索沃于2008年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注意:“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三个总体,三个局面”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面动荡。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当今世界格局还并未形成多极化格局。我们希望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但由于美国仍然拥有独一无二的综合国力,所以在国际格局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随着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发展,他们成为在国际上抑制美国的重要力量。所以从短期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而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2.美国的单边主义:美国是但仅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试图以实力为后盾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单极世界,推行单边主义。如2001年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但是,美国的“单边主义”存在着困境,在全球化和恐怖主义浙西人类面临的新挑战面前,美国很难以一己之力完全面对,所以仍然必须重视多边合作。
3.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
(1)多种政治力量: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
(2)各种力量发展:①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②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并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③俄罗斯:积极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⑤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1)世纪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格局多极化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的支持,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课堂小结:
在本课我们学习了跨世纪的世界格局。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但世界并不太平,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缓和与动荡局面并存;虽然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但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重新分化组合,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的发展,给我国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我国作为对世界事务负责任的大国,应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堂习题:
1.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B、华约组织解散C、经互会解散D、苏联解体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与辨析能力。四项事件都能表明两极格局走向瓦解。但直到苏联解体,两级中的一级坍塌,两极格局才最终瓦解。另外,从时间来看,D项发生时间最晚。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格局的基本发展趋势是()
A、缓和与动荡并存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选D。解题时应注意认真辨析:A、B两项是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特征,C项是当前国际格局的具体表现,三者均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格局进一步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利益趋于一致
解析:选C。A项结论错误,国际政治新秩序还尚未建立;B项表述正确,但只是对题干进行概述;D项表述错误,反映的只是经济关系。当今世界之所以国际关系走向缓和,关键在于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的结束。
4.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B、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D、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
解析:选A。注意关键词“直接目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初是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不大。于是转向政治改革,企图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WWw.JAb88.COm>

延伸阅读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与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脉相承,前者讲多极化趋势开始呈现,后者讲这一趋势的加强。要求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关系以及苏东剧变与两极格局瓦解的关系;掌握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把握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影响。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体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分析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的根源。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解体,东欧巨变。

2.原因:

(1)苏联和东欧由于自身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指导思想:“”路线。

(3)西方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政策。

(4)东欧剧变后,苏联在欧洲构筑的、和体系全线崩溃。

3.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请思考1: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二、“冷战”后的世界形势

1.背景: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2.特点:

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上趋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成为时代主流,世界呈现与并存的局面,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地区冲突和局面战争:

(1)原因: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2)表现:1998年,南联盟爆发战争;1999年,北约轰炸;

2001年,事件。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1.原因:

(1)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但面对

和等诸多新问题,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2)、、、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没有那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3)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2.影响:

(1)有利于。

(2)有利于。

(3)有利于。

请思考2:促使世界由两极格局走向化多极的原因是什么、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①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

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

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开展有效的斗争。

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

2.战后世界从两极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政治格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次国际格局的变动表现出哪些特点?

原因:

(1)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先后遭到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70年代后,美国又丧失了经济霸主的地位。

(2)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强大,促进了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开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威胁到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霸权和国际地位。

(4)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步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自的经济力量,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旧的世界格局结束。

特点:

(1)这次变动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它不是通过战胜国将意志强加给战败国来实现的。

(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前,一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共存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3.基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和他国发展的经验,请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献上您的建议或看法,并简单谈一谈您的看法。

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其一,确认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并从经济、金融、贸易以及高新技术等广泛领域与其确立正常关系。这样来争取一个好的国际环境,使我国在经济实力上得到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增强。

其二,采取分步走战略。无论是经济社会政策,还是防务与外交等,均以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事务之中。

其三,深化改革开放。

其四,强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例1.(08年广东单科,2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②沙皇村→儿童村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A地名的变更往往反映历史的变迁,从题干所提供的四组地名来看,列宁、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时代地名的变更以次排列,而从沙皇村到儿童村的变更应该排在列宁格勒之前,据此可以判断。

例2.(2007江苏,2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腐败蔓延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D.民族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恐怖组织造成的伤害已经非常巨大,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发表声明,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决议,坚决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呼吁所有国家全面履行一系列反恐怖条约,因此“恐怖主义”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

答案B

例3.(08上海历史,A组17)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7分)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2分)

解析:

第一问应从作者研究的主线“美苏对抗”来考虑,之所以本书评论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后数月”是因为美苏对抗起源于此时,而结束于“苏联的解体”则是因为美苏对抗从此结束了。第二问“美苏对抗”的表现应将冷战和热战的表现都要答出来。而第三问则应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2003年3月,美国出兵伊拉克,至今美国军队仍驻留在那里。美国此举最本质的意图是

A.推翻萨达姆政权?B.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

C.控制中东,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D.打击恐怖主义

3.冷战结束后,世界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大国在地区争端中的“中立政策”B.两极格局的相对均衡状态被打破

C.社会制度的矛盾相对缓和D.“人权”问题日益严重

4.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有些日本政府要员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

B.日本文部省审定历史教科书的错误态度?

C.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活动猖獗,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D.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

5.下列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无关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B.苏联解体?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美国鼓吹“人权高于主权”论

6.右图是1989柏林墙被推倒时的情形,下列不能说明:

A.德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B.其倒塌预示着德国分裂局面结束

C.西德统一东德说明西德社会制度优于东德

D.其倒塌将使东、西德人民的交流更加频繁

7.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B.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D.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

8.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9.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A.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形势下“一极”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舆论干涉他国

D.美国凭借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守护神

10.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B.强大的军事力量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苏联的“新思维”外交赋予东欧的独立自主权使东欧各国得到了选择自由,……东欧各国新政权在否定苏联制度模式、清算苏联霸权主义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奉行同苏联拉开距离、向西方靠拢的新外交政策,……1989年7月9日至12日,美国总统布什先后访问了波兰和匈牙利,……他在波兰议会发表演说时称:“美国支持和赞赏波兰进行的经济和政治多元化实验,”并希望这种实验扩展到其他国家。在匈牙利他也作了同样的表示。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与材料二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有哪些共同点?(3分)

⑵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分析,哪一个更全面?为什么?(3分)

⑶结合材料分析,东欧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12.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最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多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适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日本的“拿来主义”确实很值得后来发展中的国家借鉴。但是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日本终因选错了榜样而走上歧途,给日本现代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失误。明治维新后,手忙脚乱的新政权派出使团赴欧洲考察各国制度,以使为日本规划蓝图。代表团在考察后得出结论:一切效仿德国。 ——钱乘旦《明治维新失误引出的教训》

材料三“中国威胁论”的出笼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始作俑者是《海权论》的作者、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马汉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规模大,人口众多;二是中国正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国。——千龙网帖子? 

材料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是互相补充,是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赖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根据史实指出秦统一中国的主观条件和主要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德日两国崛起的共同点及其主要影响。(4分)???

??

???

(3)从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中各举一例重大史实,说明材料三论点的荒谬性。(4分)????

(4)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概括我国是怎样促进“和平崛起”的?(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崛起”之路。(6分)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DCBDDCAAAC

二、非选择题:

11.⑴对东欧剧变的外部条件的认识是相同的,即苏联“新思维”和西方的鼓励政策促使东欧发生剧变。(3分)

⑵材料二更全面。它不仅反映了剧变的外部条件,还分析了内部原因。(3分)

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显示出来。(4分)

12.(1)苏联(1分)“冷战”政策(1分)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石油危机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地位动摇。(4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目的:建立单极世界。(1分)

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分)

(4)“冷战”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导致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摩擦。(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3.参考答案:

(1)主观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统一战略和策略。主要方式:兼并战争。(6分)? 

(2)共同点:走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张与争夺;迅速赶超老牌列强,后来居上。主要影响: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4分)?

(3)明朝郑和下西洋;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4分)??

(4)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国国情发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推进体制改革,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③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借鉴人类文明成果;④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6分)(若考生按崛起的历史进程概括,回答正确亦可;考生回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或“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小题总分;仅罗列史实,未作概括,最多只得1分)

(5)这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现实国情的要求与可能;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共执政的战略选择。(6分)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的主要原因)
⑴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苏联历经数次改革未见成效,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②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苏联政局动荡进一步加剧。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受阻后转向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____________”路线,使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根本变化。
B、苏联取消了________的领导地位,实行______制;_____纷争迭起,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
⑵解体
①1991年发生的“______事件”加速了苏联的崩溃。
②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2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_________联合体;苏联最高_____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
⑶影响:导致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东欧剧变及影响
⑴东欧剧变:从1989年起,东欧大多数国家实行多党制,共产党在短时间内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⑵影响
①东欧新政权纷纷向西方靠拢,使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A、1990年以_____________合并到_____________的方式,德国实现了统一。
B、1991年,________和________相继解散。
②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崩溃。
二、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政治特点
1、和平与动荡并存
⑴____与____成为时代的主流: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________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解,世界从体上趋向缓和。
⑵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
①被掩盖的旧矛盾暴露: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
②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恐怖主义频繁;______冲突和_____战争时有发生。
A、1998年纳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境内的_______地区因民族矛盾爆发战争。
B、1999年北约未经联合国_______同意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这是北约成立以来首次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2、多极化趋势加强
⑴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①两极格局对峙时期,随着经济多极化的出现,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就已出现。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A、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自己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_________。但为了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B、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各种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③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____化的呼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⑵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___________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戈尔阿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解体的直接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则是苏联剧变的外部原因。
苏联解体使欧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俄罗斯由战略进攻态势转为战略防守态势,北约的东扩是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国家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解体(如南斯拉夫等);苏联的解体也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东扩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控制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苏联的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使欧洲的社会主义面临更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苏联解体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仍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人们正从苏联的兴亡中研究它的经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寻找更为正确的道路。
2、国际政治格局新旧转换时期的特点
第一,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并不是因为多极格局已经发育成熟所致,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三,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还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制约。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单一性变成了多重性,亚太地区多元关系相对稳定,这种地缘政治的差异决定了两地区新旧格局交替的进程和方式都是不同的。第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经济上,除美国、欧盟、日本外,中国、东盟、拉美的巴西和墨西哥、中东的石油输出国都是各有优势的力量点;政治上,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没有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具有单独左右世界全局的战略能力;军事上,除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具有巨大潜力外,还出现了地区军事强国。第五,西西矛盾和南北矛盾均有新发展。两极格局结束后,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东西矛盾已不是世界的主要矛盾,西西矛盾即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上升,已超越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逐渐具有相互争夺的性质。第六,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经济竞争更为激烈。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第七,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问题、巴以冲突、美国“9.11恐怖事件”、伊拉克战争等。

例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剖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对由史实引申出来的结论和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③④两项从原因方面作了分析总结,②项则上升为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①项的结论是错误的,东欧剧变并不能说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在发展,其成就令世人瞩目。
答案:C

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联合国、在世界的很多热点地区,欧盟都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发挥着独特作用。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的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国和德国也都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思考:欧盟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同美国不一致?
提示: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后盾。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洲在国际事务中欲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美国独断专行,有欧洲一体化“发动机”之称的法德两国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很反感。当然欧盟反对美国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原因还涉及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欧盟与伊拉克原有的商贸关系、战后伊拉克重建的利益分配问题等。
[知识拓展]
关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影响及认识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货盛顿体系”。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的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制。
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
[重点、难点]
(一)两极格局瓦解的因素
1991年12月,苏联完全解体,这意味着存在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瓦解,东西方“冷战”局面也随之结束。究其原因主要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相对削弱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因素促使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则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特别提示:
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源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其直接因素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状态;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在内的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力的增长,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欧洲地位提高、实力增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都将促进新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还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不断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特别提示:
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五大中心是多极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缓和与紧张并存B、和平与动荡并存
C、趋于缓和D、美国称霸世界
2、两极格局结束后,成为当前时代主流的是()
A、趋于缓和B、和平与动荡并存
C、和平与发展D、缓和与紧张并存
3、当今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根源在于()
A、军事实力的均衡趋势
B、各大国稳定的政局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无国界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4、“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战后50年所罕见,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相互承认迈开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
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④冷战结束,使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90年代某些地区的冲突和局部战争说明()
①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插手别国事务②冷战结束后,各种力量的对比暂时出现失衡③地区霸权主义引发危机和战争④被冷战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冷战结束后,前南斯拉夫地区,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甚至爆发危机和战争,其主原因是()
A、美国打击第三世界中的亲俄势力
B、主要世界强国的干预和争夺
C、地区霸权主义引发战争和危机
D、民族危机加深,地区冲突加剧
7、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美国重新称霸世界
B、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崛起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8、当前,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是指()
A、由两极格局形成极格局
B、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经济实力的竞争
C、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D、向多极化发展但新格局尚未形成
(二)非选择题
1、观察下面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和照片:

请回答:
(1)漫画中两幅图所表示的两个国际格局分别指的是什么?

(2)当今世界格局正如漫画所反映的,请你结合冷战结束后的相关史实为漫画作注解,并指出上述漫画的不当之处。

(3)请解读照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4)为什么在冷战结束后会屡屡发生照片中的现象?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选择题
1、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题项A、D不符史实。B项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2、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A项是总趋势,C项是当今世界的主题。D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3、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政治知识点的根源是经济,或者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C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对于这一类型题要抓住有效信息。“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战争和冲突”、“以争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①项不符合材料所反映的信息,①被排除在题外。正确选择是②③④。
5、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②项不符合历史史实,冷战结束后,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出现多极化趋势,没有“失衡”局势。②项被排除在题外。正确选项为①③④。
6、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记忆和分析能力。A、B、C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7、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答案来自教材“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部分。
8、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答案来自教材“多极化趋势加强”部分。
二、非选择题
1、(1)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和正在出现的多极化国际格局和正在出现的多极化国际格局。
(2)当今世界,美国依旧是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不可忽视;日本和欧盟国家的经济实力足以与美国竞争;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加强。
漫画中以核武器表现多极化是不恰当的。
(3)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频繁,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4)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平衡,被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或世界秩序等,导致了上述现象的频繁发生。
2、答案:变化:①出现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以美苏争霸两极格局代替了近代以来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三个世界形成和多极化趋势加强。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之中。
原因: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英法等削弱,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膨胀以及两种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形成战后初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②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和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③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第三世界兴起及美苏争霸削弱自身力量。70年代各种政治力量经济分化组合,形成三个世界。由于高度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路线、政策,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
认识:①国际关系格局实际是一种不稳定的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②国际政治格局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它变化的根源。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学案)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与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脉相承,前者讲多极化趋势开始呈现,后者讲这一趋势的加强。要求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关系以及苏东剧变与两极格局瓦解的关系;掌握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把握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影响。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体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分析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的根源。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解体,东欧巨变。
2.原因:
(1)苏联和东欧由于自身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指导思想:“”路线。
(3)西方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政策。
(4)东欧剧变后,苏联在欧洲构筑的、和体系全线崩溃。
3.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请思考1: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二、“冷战”后的世界形势
1.背景: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2.特点:
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上趋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成为时代主流,世界呈现与并存的局面,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地区冲突和局面战争:
(1)原因: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2)表现:1998年,南联盟爆发战争;1999年,北约轰炸;
2001年,事件。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1.原因:
(1)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但面对
和等诸多新问题,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2)、、、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没有那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3)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2.影响:
(1)有利于。
(2)有利于。
(3)有利于。
请思考2:促使世界由两极格局走向化多极的原因是什么、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①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
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
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开展有效的斗争。
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
2.战后世界从两极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政治格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次国际格局的变动表现出哪些特点?
原因:
(1)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先后遭到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70年代后,美国又丧失了经济霸主的地位。
(2)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强大,促进了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开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威胁到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霸权和国际地位。
(4)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步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自的经济力量,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旧的世界格局结束。
特点:
(1)这次变动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它不是通过战胜国将意志强加给战败国来实现的。
(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前,一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共存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3.基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和他国发展的经验,请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献上您的建议或看法,并简单谈一谈您的看法。
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其一,确认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并从经济、金融、贸易以及高新技术等广泛领域与其确立正常关系。这样来争取一个好的国际环境,使我国在经济实力上得到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增强。
其二,采取分步走战略。无论是经济社会政策,还是防务与外交等,均以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事务之中。
其三,深化改革开放。
其四,强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例1.(08年广东单科,2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②沙皇村→儿童村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A地名的变更往往反映历史的变迁,从题干所提供的四组地名来看,列宁、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时代地名的变更以次排列,而从沙皇村到儿童村的变更应该排在列宁格勒之前,据此可以判断。
例2.(2007江苏,2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A.腐败蔓延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D.民族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恐怖组织造成的伤害已经非常巨大,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发表声明,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决议,坚决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呼吁所有国家全面履行一系列反恐怖条约,因此“恐怖主义”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
答案B
例3.(08上海历史,A组17)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7分)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2分)
解析:
第一问应从作者研究的主线“美苏对抗”来考虑,之所以本书评论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后数月”是因为美苏对抗起源于此时,而结束于“苏联的解体”则是因为美苏对抗从此结束了。第二问“美苏对抗”的表现应将冷战和热战的表现都要答出来。而第三问则应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2003年3月,美国出兵伊拉克,至今美国军队仍驻留在那里。美国此举最本质的意图是
A.推翻萨达姆政权?B.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
C.控制中东,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D.打击恐怖主义
3.冷战结束后,世界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大国在地区争端中的“中立政策”B.两极格局的相对均衡状态被打破
C.社会制度的矛盾相对缓和D.“人权”问题日益严重
4.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有些日本政府要员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
B.日本文部省审定历史教科书的错误态度?
C.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活动猖獗,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D.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
5.下列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无关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B.苏联解体?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美国鼓吹“人权高于主权”论
6.右图是1989柏林墙被推倒时的情形,下列不能说明:
A.德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B.其倒塌预示着德国分裂局面结束
C.西德统一东德说明西德社会制度优于东德
D.其倒塌将使东、西德人民的交流更加频繁
7.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B.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D.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
8.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9.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A.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形势下“一极”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舆论干涉他国
D.美国凭借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守护神
10.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B.强大的军事力量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苏联的“新思维”外交赋予东欧的独立自主权使东欧各国得到了选择自由,……东欧各国新政权在否定苏联制度模式、清算苏联霸权主义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奉行同苏联拉开距离、向西方靠拢的新外交政策,……1989年7月9日至12日,美国总统布什先后访问了波兰和匈牙利,……他在波兰议会发表演说时称:“美国支持和赞赏波兰进行的经济和政治多元化实验,”并希望这种实验扩展到其他国家。在匈牙利他也作了同样的表示。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与材料二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有哪些共同点?(3分)

⑵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分析,哪一个更全面?为什么?(3分)

⑶结合材料分析,东欧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12.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最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多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适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日本的“拿来主义”确实很值得后来发展中的国家借鉴。但是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日本终因选错了榜样而走上歧途,给日本现代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失误。明治维新后,手忙脚乱的新政权派出使团赴欧洲考察各国制度,以使为日本规划蓝图。代表团在考察后得出结论:一切效仿德国。 ——钱乘旦《明治维新失误引出的教训》
材料三“中国威胁论”的出笼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始作俑者是《海权论》的作者、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马汉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规模大,人口众多;二是中国正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国。——千龙网帖子? 
材料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是互相补充,是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赖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根据史实指出秦统一中国的主观条件和主要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德日两国崛起的共同点及其主要影响。(4分)???

(3)从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中各举一例重大史实,说明材料三论点的荒谬性。(4分)?

(4)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概括我国是怎样促进“和平崛起”的?(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崛起”之路。(6分)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DCBDDCAAAC
二、非选择题:
11.⑴对东欧剧变的外部条件的认识是相同的,即苏联“新思维”和西方的鼓励政策促使东欧发生剧变。(3分)
⑵材料二更全面。它不仅反映了剧变的外部条件,还分析了内部原因。(3分)
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显示出来。(4分)
12.(1)苏联(1分)“冷战”政策(1分)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石油危机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地位动摇。(4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目的:建立单极世界。(1分)
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分)
(4)“冷战”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导致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摩擦。(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3.参考答案:
(1)主观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统一战略和策略。主要方式:兼并战争。(6分)? 
(2)共同点:走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张与争夺;迅速赶超老牌列强,后来居上。主要影响: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4分)?
(3)明朝郑和下西洋;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4分)??
(4)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国国情发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推进体制改革,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③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借鉴人类文明成果;④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6分)(若考生按崛起的历史进程概括,回答正确亦可;考生回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或“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小题总分;仅罗列史实,未作概括,最多只得1分)
(5)这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现实国情的要求与可能;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共执政的战略选择。(6分)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1、东欧剧变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①原因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执政党的失误和腐败——内因
②过程:局势激烈动荡→共产党纷纷丢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③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原因(根本原因)
①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错误——现实原因
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外因
②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③标志:“独联体”的建立(1991、12)
④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⑤影响:两极格局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美国——两极格局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
2、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①建立:决定建立(1992年)→正式建立(1993年)
②影响: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学思之窗:欧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①决心:不甘心唯美国马首是瞻,要在世界发挥重要作用
②办法:走联合发展之路,不断加强一体化
③实力:通过联合,西欧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欧盟成立后,西欧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实力越来越强
3、日本——力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5、中国——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课堂小结: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美国——两极格局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
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多极化趋势加强日本——力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中国——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随堂练习——《全品》第27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7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