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内能与热机

内能教案高中

发表时间:2020-10-21

内能与热机。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能与热机”,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2.学会正的确的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3.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5.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6.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温度及测量,第二学时学习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及热量。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自制空气温度计:
材料:带橡胶盖的玻璃瓶子(一些口服液的瓶子),废旧圆珠笔芯(或细玻璃管),自制红水(红墨水之类)。
方法:在瓶里装1/3左右的红色水;把废旧圆珠笔芯穿过橡胶盖;把笔芯插入瓶底塞紧瓶塞(最好用胶或蜡把管和塞之间封死,防止漏气);通过笔芯向瓶内轻轻吹气到红色水在管内的水位恰当为止;把制作好的装置的小瓶放到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管内红色水柱的变化。
2.收集信息
(1)用家里的函数表分别测出早上7:00、中午12:00和晚上17:00的气温并记录下来。(2)听取天气预报记录三个城市的天气预报。

3.自带物品
自制空气温度计
4.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温度
活动1:
春夏秋冬四季在不停的变换。春天,柳枝飞扬;夏天,酷暑难耐;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想一想: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
阅读课本22页温度部分及加油站。

二、温度的测量
活动2:桌子上有三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把左右手的一只手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稍停留一会,再同时把这两只手指放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是否一样呢?凭感觉能否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是一定可靠呢?

活动3:和周围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温度计,交流制作过程并进行相互评价,并讨论为什么你的“温度计”的小瓶放入热水中管内的液面会上升,放入冷水液面会下降呢?观察老师提供的几种液体温度计的机构特点,结合你的空气温度计讨论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呢?
活动4:阅读下面表格思考、讨论为什么有的温度计中的液体用酒精而有的温度计用水银呢?

物质熔点(℃)沸点(℃)
水银-39357
酒精-11778.5

活动5: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阅读课本23页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试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说明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从自身体会了解到温度是表示冷热程度的,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此活动以多媒体相配合效果更佳)
温度的单位学生在小学自然中已有基础可通过阅读自学完成,但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读法。

该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判断温度需要测量。

该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温度计的使用及示读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一定要通过学生的亲自测量牢固掌握。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1)物质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还有相互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动能,什么是重力势能,什么是弹性势能,什么是机械能?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三、内能
活动6:把构成物质的分子与运动的足球相类比。
空中飞行的足球由于运动而具有____能,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做着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____能;空中的足球由于有高度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而具有势能,分子之间有间隔而且相互之间有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______;足球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和是机械能;那构成物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但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在特定情况下有可能为零;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分子的运动有关,物体内所有分子都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内能。
活动7: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滴入一点红色墨水观察它们的扩散有什么不同?
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因此,物体内能的大小与_____有关,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______。
四、改变内能的方法
活动8:思考回忆:冬天手很冷时,你都是通过什么的方法使手暖和起来的?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
1、双手用力相互搓一搓,双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并观察: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后玻璃筒中放一团有乙醚的小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的空气______。棉花燃烧起来表明筒内的空气内能______,温度_____,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多次,铁丝弯折处就会发热,铁丝的温度______,内能______。
这些实验都表明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________。
2、实验并观察:在瓶内(或中号试管)装入少量的水,用带有玻璃弯管的塞子稍塞紧,用打气筒向管内充气,当塞子被冲出时观察管口发生的现象。
瓶塞被气体冲出,气体对瓶塞_________,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水蒸气遇冷凝聚成了小水滴。该实验现象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
上述实验表明可以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_,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
活动9:阅读课本25页探究2及加油站,并说出我们冬天常采用的取暖方式,讨论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法热传递。
五、热量
阅读课本25页热量部分。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时安排
本节用2课时,第1学时认识比热容,用比热容解释简单自然现象,第2学时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1)在家中观察:同样烧开一壶水和半壶水,哪个需要的时间长?
(2)加热同一壶水,让水温升高10℃和升高20℃需要的时间一样吗?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探究物质吸热多少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活动1
回忆收集的信息,同样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时间长?
填一填
物质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二、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升高温度的关系
活动2
回忆收集的信息,让同样质量的水温度升高10℃和20℃,哪个吸热多?

填一填
物质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有关,_______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温度变化用△t表示)
三、探究物质吸热的多少是否与物质种类有关?
活动3
1提出问题
你认为物质吸热的多少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1)讨论:要探究物质吸热的多少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应保持_______和_______不变,
改变_______,比较_______。
(2)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实验
器材:两个相同的加热器、两支温度计、两个大烧杯、搅拌器、水、煤油
思考讨论
(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相同的加热器?吸热的多少通过什么来体现?

(2)在实验中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测量?
1.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序号液体
名称液体
初温
(℃)2min4min6min
温度
(℃)△t
(℃)温度
(℃)△t(℃)温度
(℃)△t
(℃)
1水
2煤油

2.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填一填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_______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_______

四、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活动4

1.概念:

(1)查表: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比热容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5
讨论::(1)冬天为什么用热水袋取暖?汽车冷却剂为何用水?

(2)你知道为什么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吗?

让学生类比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建立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应用两个练习加强学生对概念的应用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公式推导
活动1

1.水的比热容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2.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2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m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5.1kg的水温度升高2℃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6.1kg的水温度升高△t℃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7.mkg的水温度升高△t℃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8.如果换用其他的物质呢?

填一填
热量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热量的计算
活动2
要把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活动3
质量是100kg的钢锭,温度从1.3×103℃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
说明
本节安排的活动较少,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做一些巩固练习

该问题的引入通过双边活动进行

第三节内燃机
学习目标
1.知道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通过模型或挂图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2.能用文字或口头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在家中用水壶烧水,观察水烧开时壶盖的情况。思考:是谁把壶盖顶起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热机与内燃机
活动1:下图是使用热机作为动力的现代交通工具,通过对四幅图的分析你认为热机应具备什么特点?
热机:
活动2:讨论:为什么有的热机叫内燃机?最常见内燃机有哪几种?

二、汽油机及工作原理
1、认识汽油机
活动3:看教材图12—21,认识汽油机各部分的构造,并将主要部件的名称填在左图中。

2、了解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活动4:看教材图12-22讨论:这四个冲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如何点火的?并将四个冲程的名称及各冲程的特点填在下图中。

三、柴油机及工作原理
1、认识柴油机
活动5:看教材图12-23,指认柴油机各部分的名称。和同学交流柴油机与汽油机的构造相同点和不同点。

2、了解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活动6:看图12—24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并将汽油机与柴油机的不同点填入下表。(可根据交流情况再补充内容)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方法?

交通工具中的发动机就是热机。

关注能量的转化
注意进气门、排气门的开关和活塞的运动情况。

重点关注与汽油机不同的部分

学会用对比法学习物理知识

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
2.能利用燃料的热值表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3.了解热机工作时能量的主要流向,对热机效率有初步的认识,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4.能从生活中体会到燃料燃烧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同时还要注意到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自觉的环抱意识。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了解,收集各种燃料的名称。如:汽油、煤炭、天然气、煤气、干木柴、植物秸秆等,并了解这些燃料时如何被使用的?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燃料的热值
活动1:观察下列图片,交流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具有哪些共性的特征?

2.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吗?如何分类?

3.若想将一壶水烧开,你有哪些燃料可以选择?

4.在这些燃料中,你认为利用哪种原料用量最少?为什么?

活动2:阅读教材燃料的热值知识栏目中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二、热机效率
活动3:认真阅读教材图12-27,回答下列问题
1.热机工作时,主要的能量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你有几种表达热机效率的方法?写出来与同学交流。

3.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工作来提高热机效率?

4.在家庭中,我们经常用天然气灶来烧开一壶水。你能否仿照教材中的事例,画出这一过程的能流图。

三、环境保护
活动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为减少燃料燃烧所造成的污染,你知道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你亲身经历过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生活不便或不适想象吗?说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环境”做出贡献?

说明
比较是归纳和总结的基础。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思维训练,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

利用生活事例,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热值”、走进“热值”。

图示法是最原始的思想表达方式之一,也是有效表达和直观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说理渠道。

扩展阅读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教案及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了解热的本质。所以本节课在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程标准中,本节温度只要求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知道常见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认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从热岛效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温度是一切热过程的表观表现,又是生活中的最熟悉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一,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即已接触过关于温度的概念,了解了常用温度单位及其标定方法。内能跟初二时所学的看不见的运动有一定的联系,这要求学生要重拾旧课本,使知识前后连通。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改变内能的途径是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的。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3、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器材】
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新课教学〗
一、温度
1、引出温度的概念。
2、提出自学要求,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读作37摄氏度。
3、梳理总结,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温度计
〖演示〗请一位同学将手伸入三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烧杯中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1.构造和原理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体温计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0K,0℃=273K,100℃=373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
练习:
(1)水的沸点=____℃=____K(2)沸水的温度=____℃=____K
(3)绝对零度是____℃=____K(4)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____K
三、温度计的使用
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认真观察温度计,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量程是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因为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值,则无法进行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了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但不能测出结果,还会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把温度计胀破。所以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还要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1)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四、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倒一杯热开水,先估计它的温度,再测出它的温度。数据填入表格
2.再往热水杯中倒入一些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3.再倒入少量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五、小结:师生共同进行。
六.作业: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一.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读法:5℃读:5摄氏度;-5℃读: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体温计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
三.热力学温度(T=t+273k)
四.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5、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
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
3、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
2、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3、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
【实验器材】
空气压缩器、铁丝、墨水,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新课教学〗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分别滴入墨水观察扩散情况。
(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改变内能的方式。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
一.做功
〖演示〗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1)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4)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师: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
〖演示〗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说明时间够用的话补充这一实验)
(1)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结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热传递
通常物体温度的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摩擦生热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观察图,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③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6.热量
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小结〗师生共同进行。
〖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内能的概念。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热传递。
4.热量。单位:焦(j)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图实验。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4.查比热表:
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水的比热是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焦。
(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作业〗课本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相同物质质量不相等,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二、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三、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
二.引入。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质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
1kg1℃4.2×103J
2kg1℃
2kg2℃
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质量×升高的温度。
〖新课教学〗
一、公式理解。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用Δt升=(t-t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1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解: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水的初温L1=20℃,末温L2=100℃。
2kg水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kg.℃)×2kg×(100℃-20℃)=6.72×105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105J的热量。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用Δt降=(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2)公式的应用。
例题2质量是100kg的铁锭,温度从1.3×103℃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
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度差必须改为(t1-t2)。
钢的比热容c=0.46×103J/(kg℃),钢锭的初温t1=1300℃,末温t2=30℃。
100kg钢锭放出的热量是
0.46×103J/(kg℃)×100kg×(1300℃-30℃)=5.84×107J
〖小结〗
回扣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作业〗
课本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公式理解。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用Δt升=(t-t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用Δt降=(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第三节内燃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
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与阅读指导并行。
【实验器材】
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内能有哪两方面的主要作用?
新课引入
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热机应用历史上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内燃机有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大多数交通工具,都使用它们。我们有必要学习内燃机原理。
〖新课教学〗
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燃气推动活塞而做功,燃气内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1)构造(图)。(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单向运动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如图
(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2.〈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
3.〈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
4.〈排气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3)能的转化: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
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1)学生根据图,描述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2)思考: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活塞运动2次,燃油燃烧1次,对外做功1次。问在不做功的冲程活塞为什么也会运动?
(3)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使用范围。
〖小结〗
汽油机工作原理: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关闭关闭关闭
排气门关闭关闭关闭打开
活塞向下运动向上运动向下运动向上运动
主要作用混合汽油可燃气被吸入压缩燃气温度升高燃气对外做功废气排出
惯性惯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通过曲杆对外做功惯性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分:
汽油机柴油机
相同点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内燃机


点构造上火花塞喷油嘴
点火方式点燃式压燃式
优点轻便便宜,功率大,效率高。
〖作业〗
课本
【板书设计】
第三节内燃机
1、汽油机:用汽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
构造: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四个冲程
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教学反思】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本节阐述了有关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等物理概念,还涉及了科技发展史(热机的发展),生物,化学知识(酸雨的形成和生物的影响),环境保护(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教学目标】
1、建立热值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燃烧放热的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3、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知道在利用热机形成的环保问题。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烧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1)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变为内能的过程。
(2)介绍燃料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3)举例说明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
〖新课教学〗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符号:q
(1)单位:焦/千克。(J/k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J/m3
(2)热值的物理意义:
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l07焦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l07焦。
(3)公式:Q=mq或q=Q/m
(4)例题: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析:从热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热值是q=3.3×107J/kg,则
Q=mq=4kg×3.3×107J/kg=1.32×108J
二、热机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学生分析图的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三、环境保护。
1.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O、酸雨),
(2)噪声污染。
2.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小结〗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作业〗课本
【板书设计】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千克。(J/k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J/m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4)公式:Q=mq或q=Q/m
二、热机效率。
三、环境保护。
【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热值、热机和内能的改变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热值、热机和内能的改变

课时23热值、热机和内能的改变课堂测试
((2011·兰州)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做功冲程将能转化为能,其他三个冲程是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来完成。
(2011·泸州)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kg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q=8.4×107J/kg,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一台柴油机的转速为2400r/min,则在1s内柴油机对外做功的次数是()
A.2400次B.1200次C.40次D.20次
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
B.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
(2010·广州)如图23-1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2011·杭州)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
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如图23-2所示,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克。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秒,弓长为s=0.25米,人拉弓的力为16牛顿,木头比热c=2×103焦/(千克·℃),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
木棒尖端吸收,则1秒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3)请你估算用多长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

热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和热值的概念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
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本课采用以实验为主导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具学具
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汽油机模型、火柴、金属网等。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拿出小汽车模型(各人自带),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小汽车等机器的“心脏”——热机。
(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内燃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柄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完成一个冲程所用时间是整个周期的四分之一。内燃机的能量来源于燃油燃烧时的化学能。而1kg的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热值。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燃烧均无关系。有效利用燃料是节能的重要措施,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一是要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损失。
2.教学互动
互动1:实验,引出内能可做功。
明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酒精燃烧放出热量(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将一部分内能转移给了水,水的内能增加使其温度逐渐升高直至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越来越多,对软木塞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将软木塞推出试管口,这就是水蒸气膨胀对软木塞做功。由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利用内能可以做功,热机就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互动2: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明确内燃机的主要特点:燃料直接在汽缸内燃烧。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模型,教师并演示汽油机工作中一个周期的四个冲程,引导学生得出: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柄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互动3:燃料的热值。
明确教师提出问题:燃料的种类很多,固体燃料有木柴、煤等,液体燃料有汽油、柴油等,气体燃料有煤气、天然气等。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是相同?学生讨论后得出:不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后得出:燃料燃烧的本质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是不同的。物理学中,把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引导学生浏览书上的一些燃料的热值,使他们知道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互动4:有效利用燃料。
明确从家用煤炉怎样节能谈起,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来讨论,然后得出结论:一是要让燃料尽可能燃烧充分;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散失。
互动5:学生讨论怎样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明确根据教科书中让学生讨论,内燃机中的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否能全部用来做功?学习讨论后,教师引导鼓励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高燃料利用率。
3.达标反馈
(1)柴油机四个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B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2)一桶煤油用掉一半,剩下的煤油(D)
A.密度和热值不变,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和密度不变,热值减为原来的一半
C.热值和比热容不变,密度减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热值、比热容都不变
(3)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由此可知(D)
A.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燃烧1kg酒精,都可得到3.0×107J热量
B.如果燃烧1kg的燃料时,得到3.0×107J的热量,这种燃料一定是酒精
C.每1kg的酒精燃烧放出3.0×107J的热量
D.1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4)现代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B)
A.较轻的质量B.较大的热值
C.较特殊的密度D.较大的热量
(5)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各种机械,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从轮船、火车到拖拉机、摩托车等,它的动力大多来源于内燃机,它们虽然在构造上略有差异,但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下列对内燃机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
A.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B.内燃机用水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它排出的废气无污染,是一种环保型的机器
D.内燃机靠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做功
4.课堂小结
(1)内容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汽油机的一个循环,知道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阻成以及各个冲程的具体情况,另外学习了热值这个新的物理量和怎样有效的利用燃料。
(2)方法归纳
本课通过以实验为主导的综合启式发教学,提高我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
1.简单的研究鞭炮的工作原理。
2.自制简易小火箭。
(四)板书设计
四、热机
一、汽油机的四冲程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做功冲程(内能转化机械能)
D.排气冲程
二、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
三、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
一是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
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