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浅谈课堂导入语设计

幼儿园教案导入

发表时间:2020-10-16

浅谈课堂导入语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浅谈课堂导入语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堂导入语设计的指导思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根据课标理念,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是7-9年级地理教育的目标取向。因此新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知识的讲述不再是概念和原理出发,而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问题出发。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赋予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因此依据新的课标理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管是在章节导入语还是具体内容的教学中,都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代特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新课程导语设计的指导思想,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笔者围绕这一指导思想设计的章节导语,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效果很好。
二、课堂导入语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纲享领,引人入胜
做到提纲挚领并不难,而且过去很多教师的导人语也是按这一要求来设计。但由于受重知识传授这一传统教学目标的影响,有的导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往往以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以及一些地理专业术语来组织材料。实际效果是“精炼枯燥”,虽
能很好地概括章节内容但却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与新课标不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代表性和趣味性的理念是不相符的,而且脱离生活的说教只能让人生“厌”。初中生对趣味性强的内容比对知识性强的内容更感兴趣,这里借用上海市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说明这一点:
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地理奇闻趣事、各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各自然带的珍奇动物。
初中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板快运动、地壳变化的内外营力、气候成因、工农业邓经济地理知识。
因此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来说,“引人入胜”比“提纲挚领”更有实际意义,而且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倾向,因此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新课标所确定的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的目标之一。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导入语更适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并对他们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起到较好作用。因此,章节语既要提纲挚领,更要引人入胜。
2.源于生活,用生活解读地理
新教材内容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理念。在具体教学与导语内容的设计中,也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地理的积极性。而且,用生活解读地理,既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又可降低一些抽象知识的难度。如在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你是否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正说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原来是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地球不停自转带来了昼夜的更替和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因此你会感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又不得不在深夜观看小巨人姚明的精彩表演……”通过列举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一初中地理中最大的难点由身边熟悉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理性的探究,大大降低了初中生抽象思维的坡度,既让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又收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激发兴趣降低知识点难度,而且也使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从而将对地理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将对地理学习的需要从兴趣上升为动机正是新课程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3.形散而神不散
既然导语的内容源于生活,而“大干世界无奇不有”,身边的点点滴滴和国内外大事都可作为素材,因此导语的表达形式以散文文体为宜,不必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推理。但形散而神不能散,所举生活实例,不能游离于课程目标之外海阔天空不着边际,这会导致主题的不明确削弱地理课堂的“地理性”。因此,应围绕课程标准并与教材紧密联系,以课文主要知识点为线索,将生活实例由联起来,并可巧妙灵活地将章节标题嵌入到导语中,做到既具备地理性又不乏趣味性和生活气息(详见例文)。
4.个人风格与教材风格相结合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往往因各自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经验、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及性相爱好等不同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单从语言来说,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如有的是热情奔放型,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有的属哲理学者型,深沉稳重逻辑严密;有的是轻松自如型,娓娓道来不温不火不缓不急。而新教材的语言风格是平实生动,有亲和力,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不管个人风格如何,都应与教材风格相结合以至相融合。如热情奔放慷慨激昂又不失生动活泼;富于哲理又要通俗易懂:轻松自如娓娓道来也要亲切生动力避平铺直叙。总之,要从初中生的年龄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在个人风格中融入教材风格,不要板着脸孔说
教,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做到朗朗上口通俗生动又富有亲切感。如(聚落》的导人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或许你生活在乡村,傍三方水田依两口池塘听取蛙声一片,门前的小溪屋后的果林留下了你儿时的脚印;你若住在城市,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里商店、学校、医院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路似棋盘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5.渗透学法指导
从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会学地理”比“学会地理”更重要。新的课标明确提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学法指导,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在章节导语中也应有针对性地提醒学生每一章节的学习将主要用到哪些方法,以让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尤其是一些重难点部分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如在第一章的导语中,可以提出“我们将借助地球仪、采用实验演示法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动手画图和制作模具,从实践中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以此来强调和提示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当然,学法指导的渗透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但在导语中增加适当的画龙点睛式的方法指导也是必要的。格和学法指导等方面谈了本人对新课程导入语设计的一些初浅的看法,在实际教学中要视具体章节而定。下面例文是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导入语,供大家参考。
例文:(天气与气候)就在我们身边,留心生活细心观察你会受益非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是《多变的天气)。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明天的天气怎样?”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卫星云图能帮助我们预知天气的变化;熟悉天气符号你也能胜任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大家都希望呼吸着洁净的空气,保护大气环境于己于人都有利。
晨凉午热、寒来暑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赌诉我们气温既有日变化也有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衫、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新疆气温日变化的真实写照;三九寒天、七月流火、春光明媚、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气温变幻的容颜。从热带大陆非洲到世界寒极南极洲,从海陆的气温差异到高处不胜寒,这便是世界各地的冷热炎凉。
“黄河之水天上来”并不是李白的夸张,黄河正是汇集了降落于地表的雨、雪、冰雹而滔滔不绝奔向大海。从“春雨贵于油”的华北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原来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地区差异。林深树密叶尖滴水的雨林集中在赤道附近,南极洲虽是地球上最大的“固体水库”却又被称为“白色沙漠”;从长白山到阴山、天山,翻山越岭一路走过,你会见到森林、草原和荒漠;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乞拉朋齐迎着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而成为世界“雨极”。各地降水多少不一样,(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会为你细说端详。
《世界的气候》复杂又多样——纬度位置的差异使得赤道地区与南极洲的气候截然不一样;山青水碧鱼肥稻香江南好风光,是人人称羡的鱼米之乡,而同纬度的西亚却是一毛不拔的戈壁沙漠,人迹罕至处处荒凉,只因为江南西亚分居大陆东西两岸;地形的高低起伏也会使气候变模样……气候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全球变暖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动手画好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和气温、降水。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

扩展阅读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爱莲说》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胡川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能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花,但因审美的差异和志趣的不同,对花的喜爱不尽相同。有的爱多情的玫瑰,有的爱富贵的牡丹,有的爱芳香的茉莉,有的爱傲雪的红梅……反过来,我们从对不同的花的爱好当中,也能品出相应人的追求与志趣。

二、知人论世。

三、情感朗读。

四、知识积累。

五、指导解读。

一条线索:

爱。

两种陪衬:

菊花(正衬);牡丹(反衬)

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三种生活态度和三种评价:

菊花——隐逸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赞赏;牡丹——富贵者——追名逐利——鄙弃;莲——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讴歌。

三个方面描写莲花:

生长环境: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描写: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议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抒情: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次比较: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晋陶渊明独爱菊。⑶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⑷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⑸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不”意识:

陶渊明认为君子的内涵就是要有“五不”意识:

一是不“染”。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必须具有顽强的抗干扰、拒腐蚀的能力。拒绝不良诱惑(比如偷盗、赌博、吸毒等)的能力,坚决说“NO”!

二是“不妖”。“濯清涟而不妖”,即使处于良好的环境,言行举止打扮也不要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把自己搞得很孤立,让别人觉得难以接近,觉得很怪异。

三是“不蔓”。蔓就是攀附,趋然附势,敢于坚持正义和真理,不察言观色,不随风使舵。

四是“不枝”。“中通外直”是莲不枝的特征。不节外生枝,不拐弯抹角,不拉帮结派,不划圈子,不搞山头,不亲近疏远,都是不枝。人生不能搞小圈子。

五是“不可亵玩”。要能尊重人,也能自尊;能爱人,也能自爱;坚守本义,不畏强权;坚守信念,不受屈辱;保持操守,高风亮节;堂堂正正的做人,受得起尊重和敬爱。一位正直的人,是值得信任,值得维护,值得服从,不可亵玩的。被人亵玩,显然就是有短被人掌握,有盖子怕人揭开,无才而被人愚弄,无德而被人谩骂,当了个占着茅坑不拉屎被人控制的混世魔王。所以,不可亵玩是衡量人品人格的重要标志。?

以上“五不”,是为人、为事、为官的基本准则,只有为人“不妖”,为事“不染”,为官“不蔓不枝”,才能真正造就“不可亵玩”的品行气质和人格魅力,造就莲花般的高尚品格。

七种品质:

具有了“五不”意识,就具有君子的了七种品质: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朴自然。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不拉帮结派。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独立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关于托物言志的写法:先写物,后言志。写物时既写“形”,又写“神”。“神”与“志”统一。

小结:周敦颐教会了我们怎样做文、做人。

六、背诵与默写。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听潮》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听潮》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胡川

目标核心指向:学会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导学过程:

一读积累:

⑴雅词:会读会释会写会用(学生自读自写互考)

⑵美句:会理解会赏析会仿写(自我陶醉式地朗读或讲给同学听)

二读提高:

⑴关于文章的结构:以听潮为结索,分为听潮前—听潮—赞潮三个部分。(善于抓文题分析文章内容;划分层次结构的能力)

⑵听潮部分的结构——三潮三图:(整体把握;划分层次结构的能力;加小标题概括提炼的能力)

落潮:海睡图

初潮:海醒图

高潮:海怒图

⑶听潮前:

①作者感到欣幸的原因。(幽静的、靠近海湾、有一个露台)(提取信息的能力)

②概述潮来时候的段落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赏析的能力)

⑶赞潮

①写妻的作用。

②直抒胸臆。

三读发现:(探究美质的生成)

作者观赏海潮的独特方式是听,在听的过程中心潮与海潮起落,内情与外境达到完美的结合。所描绘出来的大海的美景使即使没有亲临过大海的人,也能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转换艺术:将声音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作者是怎么转化的呢?

⑴落潮:海睡图

㈠直接写海潮的声音的词句有:

①大海上一片静寂。

②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㈡转化成视觉画面的语句是:

①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②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㈢其他段落则属于反复烘托与渲染(大小的岛、山、星星,我和妻子等的描写)

㈣这部分声、视结合,突出了大海“静寂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表现了大海和平的、宁静的美。

⑵初潮:海醒图

㈠直接写海潮的声音的词句有:

①汩汩的声音。

②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③嗥叫。

㈡转化成视觉画面的语句是:

①汩汩的声音——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

②声音愈响愈大起来——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

③嗥叫——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㈢这部分声、视结合,突出了大海猛烈的美。

⑶高潮:海怒图

㈠直接写海潮的声音的词句有:

①它咆哮着。

②音响就越大了。

③响雷般地怒吼着。

㈡转化成视觉画面的语句是:

①它咆哮着——海终于愤怒了。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②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③响雷般地怒吼着——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㈢这部分声、视结合,突出了大海凶猛的美。

⑷小结:声音变化引起画面变化,声音与画面相应。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生动地描写。

四读表达:

教师播放《赛马》,让学生写一个片段。要求既要反映旋律音乐的变化,更要生动地展现画面。

五、拓展阅读,谈谈体会。

空山鸟语

——听音乐作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欣赏了口笛独奏曲《空山鸟语》。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是一种多么空灵、幽远的境界啊!那么,《空山鸟语》将向我展示什么样的画面呢?

乐曲的引子以模仿一只鸟儿婉转的啼叫拉开了序幕,叫声是清新、悠扬而又生机勃勃的。我仿佛一下子置身一座山林中。天刚放亮,晓雾未散,清新、湿润的山中气息洗尽了所有人世的尘埃。“啾、啾”的鸣声在我耳畔回响,它划破山中的寂静,震落了树叶的露珠,惊醒了山的酣梦……

接着是活泼的快板。跳跃的节奏,活泼流畅的曲调让人心里也春意融融。天已大亮。看吧,朋友们都醒来了,露珠儿眨着晶亮的眼睛,山花儿仰着迷人的笑脸,溪水儿欢畅地流过。鸟儿则是其中最活跃的一群了。它们时而高飞,时而低旋,时而群起群落,时而一哄而散。

这时旋律显得平和、亲切而舒缓,鸟儿们似乎安静下来了。哦,是太阳出来啦,鸟儿们都聚集在那棵树冠如伞的古松上观赏日出呢!听,金嗓子黄鹂姑娘情不自禁地向着太阳引吭高歌,阳光给她的黄衣服镀上一层金色,是那样鲜艳夺目。她小小的嘴巴一开一合,发出清丽悦耳的歌声。歌声仿佛在赞美这无私的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赞美这美好的山中春景。其它鸟儿也不甘示弱,竞相表演:有互相唱和的,有激昂高亢的,有粗重短促的,有兴奋热烈的,一时百鸟齐鸣,众妙毕备。

最后乐曲又再现了活泼的快板,节奏感更强了,音调也提高了。鸟儿们向着太阳跳起了集体舞,早晨的盛会达到了高潮。

乐曲在异常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也成了青山绿水中的一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小鸟儿,融进了这美妙的乐声里。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春望》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春望》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胡川

目标核心指向:抓意象和修饰语,体会表达内容及效果(能力强的学会仿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背景知识。

1.这是一首(律诗、绝句)诗?题目的意思是。

2.回忆作者有关常识

二、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

三、理解与欣赏指导

1.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分别用了哪些词语修饰?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国家:破—风雨飘摇

山河:在—江山易主

都城:春—春意盎然

草木:深—一片荒芜

花:溅泪—悲痛欲绝

鸟:惊心—惊心动魄

烽火:三月—战争旷日持久,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家书:万金—骨肉离散

头:白,搔,短,不胜簪——忧思之深之广

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忧国忧民,思家念亲。

3.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是:

抓意象和修饰语,体会表达内容及效果。

四、相关练习。

1.颔联和颈联的修辞是?

2.颔联的大意是?

3.默写这首诗。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相关板书:

六、拓展欣赏与仿拟

朝天子·咏广告

电视、报纸,版面小影响大。商品广告多如麻,全靠你抬身价。你看了你愁,我瞧了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红了这家,吹绿了那家,直吹的人仰马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