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3.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6

3.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3.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目标导航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美国对华政策;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政策;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的爆发;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过程与方法:(1)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发展之必然性的能力。(2)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以及1946年政协会议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只有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2)通过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反革命策略的揭露,使学生认清蒋介石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妄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反动本质。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是重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假意邀请共产党商谈和平。为了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的阴谋,中共中央派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并签定了《双十协定》。(2)全面内战爆发是重点。1946年6月,国民党在美国援助下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被迫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2.难点分析:(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是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不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了。中国时局的特点表现为:①美国把控制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②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要消灭人民革命力量。③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渴求,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因此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局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一对主要矛盾。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这对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直接决定着中国的发展方向。(2)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是难点。政协会议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从表面上看,双方争执的是先实行政治民主化还是先实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实质上仍是重庆谈判中尚未解决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问题。因为有100万军队和一亿人口的解放区的存在,对蒋介石独裁方针无疑是最大的威胁。政协会议上激烈的争论,归根到底仍是独裁与民主、内战与和平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对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中国的政局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部分内容。(板书:第三章第一节的课题)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而得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结论)
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并发言)
师:美国为了控制中国建立一个亲美反共的政府而支持、帮助蒋介石;(投影:国民政府在美国支持下运送军队)蒋介石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阴谋发动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投影: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所以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就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发展的呢?
(本目内容可设计系列化问题:第一,蒋介石为何要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第二,在战后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增强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何敢于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第三,既然蒋介石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为何还要打出“和平建国”的旗号?)
二、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师:蒋介石为什么没有马上发动全面内战,而是在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呢?中国共产党明知道蒋介石和谈是假,内战是真,为什么还决定去重庆谈判呢?(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认识蒋介石通过两面手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
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概括发言)
师: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尽一切努力制止内战,寻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投影: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另一方面,用真和谈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争取那些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势力。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等人到重庆谈判。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师:毛泽东一行在8月底到达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协定,哪些方面还未达成协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掌握《双十协定》的几项主要内容和未达成的两个关键问题)
生:(阅读教材,掌握内容)
师:重庆谈判斗争的焦点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尽管共产党方面作了重大的让步,比如:主动让出一些解放区,缩编人民军队等,但是国民党始终不肯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最终未能达成协议,这是为什么呢?
生:(思考、议论)
师:我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1945年春,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人口达9500余万,军队发展到91万人。农村不脱产的民兵发展到220万人以上,共产党员已有121万名。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党,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国民党想通过谈判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想用软的一套把共产党吃掉。”因此,在谈判桌上国民党不可能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没能达成协议。但是为什么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生:(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在和与战的问题上进行的一次政治斗争,广大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内战的呼声,推动了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多方努力和重大让步,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对和平的极大诚意,国民党毕竟被迫承认要避免内战,如果再发动内战,必然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不攻自破,共产党在国统区以及民主党派中间势力中的影响扩大了。因此,这是人民革命力量的胜利。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
三、政治协商会议
1.政协会议的召开及其严重斗争
师:(投影:“政协代表人数统计表”)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主要有三种政治力量①有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坚持独裁、内战方针的反动力量。②有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力量。③有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力量。由于三种不同的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张,会议始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尤其是围绕着政权和军队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重庆谈判中关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争论的继续和发展。为什么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这两个问题争论最激烈?国共双方的主要分歧在哪儿?双方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引导学生看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
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想继续坚持一党独裁统治,而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此,国民党代表坚持“军队国家化为政治民主化的必要前提”,目的是以“民主”为诱饵,骗共产党交出军权。共产党坚持先要“政治民主化”,这是与全国人民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求民主自由的愿望是一致的。政协会议上激烈的争论,归根到底仍是独裁与民主、内战与和平的问题。
最后,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2.政协决议及其意义
生:(掌握教材列出政协决议的五项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师:政协决议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一次机遇,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在1946年夏发动了全面内战,和平建国的希望彻底破灭。
三、全面内战爆发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针
师: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分析当时的形势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针的?(出示投影片对比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革命力量之间敌强我弱的形势)
投影片一
国民党反动派人民革命力量
军事力量陆、海、空总兵力430万得到美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民军队120万小米加步枪
经济力量控制大部分省区和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占据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美国政府的贷款和物资援助59亿美元解放区占全国面积的1/4人口占全国的1/3解放区经过多年战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无任何外援

投影片二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起临时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
摘自《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生:(结合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根本战略思想,体会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掌握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和方法,)
师:毛泽东对于当时形势特别是对反对派本质的分析,从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增强了他们打败蒋介石的信心和勇气,加上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军队有力地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师: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机动兵力锐减。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同学们想一想,国民党为什么选择这两个解放区呢?
生:(相互讨论,并发表看法。)
师:重点进攻的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看教材内容及插图,了解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情况)
生:(结合电脑动画《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示意图》掌握西北战场的战况)
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及电脑动画《孟良崮战役示意图》掌握山东解放区的战况)
生:(根据老师要求进行学习)
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都被粉碎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起了显著变化,这就为下一年的全面反攻,争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小结(略)
JaB88.com

相关知识

高一历史《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知识点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历史《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知识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一历史《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知识点

1.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进步的主流,与其相关的有利、不利条件,中国共产党所作的努力

(1)主流: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2)有利条件:国际方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苏联进一步巩固,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体系崩溃;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全国人民渴望和平。

不利条件: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扶蒋反共;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的内战方针;民主党派对国民党抱有幻想。

(3)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重庆谈判;促成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内战爆发,发动国统区民主运动;在打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同时,积极谋求国内和平。

2.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局势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①战后形成两大阵营,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

②斗争焦点围绕建国方针,反动派坚持一党专政独裁,人民坚决反对。

③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如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召开,国民党进攻是局部的。

④民主党派、中间人士异常活跃,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并提出独立的主张。

原因:①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将中国作为其前哨阵地极力扶植蒋介石;另一方面,美在华势力扩大,尚需要一定时间。战后和平、民主成为世界潮流,各国人民斗争也对中国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②由当时国内形势所决定,国民党反动派战后力量膨胀,故其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已定,但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战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并且人民觉悟提高,国内力量均衡对当时反动派发动战争暂时起到制止作用。

3.重庆谈判的原因

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其真实意图是:一方面,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宣传共产党无和平诚意,把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另一方面,如毛泽东去了,就可利用机会准备内战,并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实现他的“军令统一”和“政令统一”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是响应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从捍卫人民的利益出发,尽一切可能制止内战,努力寻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和谈不成,也要以真和谈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以利于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争取那些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力量。

4.抗战胜利后制约内战迅速爆发的原因

(1)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在华势力扩张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平民主成为世界发展潮流;各国人民的斗争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由当时国内形势所决定;国民党尚未做好内战准备;战后人民民主力量壮大,人民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国内政治力量均衡对当时反动派发动战争暂时起了制约作用。

5.政治协商会议所反映的不同政治力量的主张及关系

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五个方面的代表。实际代表了中国社会中三种政治力量。会议的过程,就是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国家政权主张、三条中国道路的尖锐复杂的较量过程。政协会议是一次采取合法形式的斗争。由于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要求进行了斗争,由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国民党中民主分子的努力,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6.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这是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治民主化是指改组国民政府,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军队国家化是指将全国的军队交给国家。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代表坚持“军队国家化作为国家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坚持所谓“军队必须统辖于国家”,“军令、政令必须统一”才能顺利“推行宪政,保障民主制度”。首先要“军队国家化”,然后才有“政治民主化”,企图以“民主”为诱饵,欺骗共产党先交出军队。中国共产党代表坚持政治民主化是军队国家化的前提条件,就是说军队国家化是使军队成为人民的军队,因此,必须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和联合统帅部,然后国共双方同时交出军队。

7.如何理解内战的历史必然性?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主要矛盾。(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武装力量。(5)虽有和平谈判的一面,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谈,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十分的诚意进行和谈,同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6)二战后的国际大气候,美国扶蒋反共,也使内战不可避免。

8.毛泽东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战争初期,在国内一部分人民中,对处于劣势的人民解放军能否打败美国支持下的蒋介石军队的进攻,是抱有疑虑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更有一些人被美帝国主义所吓倒。国际上,当时美国正加紧进行“冷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有一些人由于过高地估计帝国主义的力量,忽略了人民的力量,惧怕美帝国主义,惧怕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因而不赞成中国共产党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度。

1946年8月,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从本质上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貌似强大,实际虚弱。从长远的观点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因为反动派代表反动,人民代表进步。毛泽东还指出,害怕原子弹是没有道理的。“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这是革命人民的一个根本战略思想。这就是说,革命人民必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同他们斗争,敢于夺取胜利。但在战术上又要重视敌人,讲究斗争艺术。

毛泽东对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对反动派本质的分析,从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大增强了他们打败蒋介石的决心和信心。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


全面内战的爆发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年,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选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做出种种努力,同蒋介石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使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用事实教育了人民群众,争取到中间势力的支持。但是由于蒋介石的政治野心和他的阶级本质导致内战还是爆发了。

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内容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对于国共两党复杂激烈的政治较量,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同时这段史实又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因此建议运用史料和相关音像资料,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学习“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

重点分析

重庆谈判是中国光明与黑暗前途较量的第一幕,经过这一事件揭示了国共两党的阶级本性和基本主张,使共产党在政治上掌握主动。它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和团结教育人民,而同国民党进行的谈判。通过重庆谈判,国民党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中共的和平主张取得了胜利,使中共赢得了中间分子的拥护,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孤立了蒋介石,是国共政治交锋中的一步赢棋。

难点分析

共产党明知蒋介石和谈是阴谋,为什么还要去重庆谈判?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列为难点。

为什么确定它为难点?抗战的胜利同时又是统一战线的胜利,统一战线是蒋介石用以巩固法西斯统治的政治资本,可是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本质,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企图都被它们表现出来的假象所掩盖,电邀毛泽东谈判就是他的障眼法,人民群众被蒋介石蒙蔽,难以认清其真实面目。毛泽东深谙蒋介石的反动本质,但还是亲赴重庆谈判。重庆谈判突出体现了共产党的革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为了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谈判的同时又有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共产党愿意作一些让步,用让步去击破国民党内战阴谋,孤立蒋介石,取得国内外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在揭露真相的同时教育了广大人民,说明争取和平民主的道路是曲折的。这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它有一定难度,故列为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重庆谈判前后国共两党复杂的政治斗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以分解为三个问题:(1)既然蒋介石反共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那么国民党为什么不立即发动战争?(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渝谈判,用意何在?(3)明知蒋介石设下的是“鸿门宴”,毛泽东去还是不去?结合史料,通过辩论,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重庆谈判斗争的复杂性,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认识到毛泽东此举真是“弥天大勇”,是当时震动世界的重大事件。

难点突破方案

引导学生分析:明知蒋介石在玩弄和谈阴谋,共产党抓住机会,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相,教育了广大被蒋介石假象所蒙蔽的群众,孤立了蒋介石,赢得了中间势力;同意谈判并不等于丧失自己的革命原则,拒绝蒋介石的诱降,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和谈并不等于放松警惕,而是以打促谈(在谈判期间坚决回击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深知蒋介石的本性,故在处理时游刃有余,富于灵活性和斗争性。

课堂导入

方法一: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可是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谁?毛泽东主席说:(出示结满桃子的桃树的图片)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所以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力摘的应该是我们。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那么胜利的果实究竟能不能落到人民手里?蒋介石能不能实现全国人民迫切可求的和平民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方法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在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公开发三次急电给毛泽东,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事(电脑展示电报及国民党铺天盖地的宣传),还扬言派美国特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乘专机到延安接中共代表团。蒋介石与共产党不共戴天,人人皆知,而面对蒋介石急电邀请,去还是不去呢?张学良的前车之鉴,人们记忆犹新;蒋介石的用意何在?毛泽东究竟去了没有?学了这一课,你就会明白。

方法三:教师指出从第13课至第15课是解放战争时期。引导学生回忆: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指出“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是什么样的前途呢?(学生回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又要把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推向内战的深渊。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为了实现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共产党是如何同国民党作斗争的。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示例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示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全面内战的爆发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的过程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可是抗张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谁?毛泽东主席说:(出示结满桃子的桃树的图片)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所以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力摘的应该是我们。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那么胜利的果实究竟能不能落到人民手里?蒋介石能不能实现全国人民迫切可求的和平民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从这节课到第15课我们开始对人民解放战争史的学习.

二、新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1.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三方面(1)全国人民对民主的渴望.(电脑展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损失》表)。看图“抗战胜利后,各地群众在平毁碉堡”,这幅图从侧面反映了胜利后的中国人民什么样的心情?那么抗战胜利后广大人民最迫切要求是什么呢?休养生息。

(2)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情况的变化,使国共两党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大政党。结合史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中共七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而国民党总兵力达430万,在控制人口、领土面积、经济实力等许多方面占据优势,再加上美国政府的援助,构成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军事和经济基础。

(3)面对抗战胜利后的新形势,蒋介石却企图垄断抗战胜利果实,在全国恢复战前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并且得到美国不遗余力的支持,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国民党六大反共内战的方针早已制定。既然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为什么没有立即发动内战?(学生看书回答。)

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续公开发三次急电给毛泽东,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事,(电脑展示电报及国民党铺天盖地的宣传)还扬言派美国特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乘专机到延安接中共代表团。蒋介石与共产党不共戴天,人人皆知,难道他真的要改弦易辙、真心悔过了吗?他这么做的用意何在?(学生思考回答,来与不来都使蒋介石有利可图)

面对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毛泽东去还是不去呢?精通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不可能不知道张学良的前车之鉴,很多人为毛的安危担心。同学们自然的形成两派意见:一方支持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另一方则持反对意见。就请两方同学就此事展开辩论。(辩论会开始)。经过辩论和权衡,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用事实教育群众和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决定去重庆谈判。

2.重庆谈判

1)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

(电脑展示《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飞机起飞前在延安机场》等图片,简要介绍图中人物)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教师补充有关毛泽东飞抵重庆的情况。

2)《双十协定》的签订

提问:谈判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协议?哪些方面没有达成协议?学生看书后回答或看电影《重庆谈判》片段。师小结,归纳出要点。达成的协议主要有两方面。通过重庆谈判,国民党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中共的和平主张取得了胜利。“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正如毛泽东说,以后“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3.政治协商会议

1)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协定”,迅速将南方解放区军队撤到长江以北,而国民党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思考回答)罗列蒋介石加紧内战的做法及激起了国统区反内战运动的兴起。军事进攻的失败和人民反内战运动的高涨,迫使国民党再次回到谈判桌上。

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决议,在蒋介石看来只不过是其发动内战的烟幕,他从没有也不可能认真执行。在政协会议期间和其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一系列破坏事件。

2)“校场口血案”

国民党公开撕毁政协决议,不断向解放区发起进攻。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暴露于天下。制造了“校场口血案”,蒋的做法印证了他假和平真内战的实质,等于自掘坟墓,为越来越多的热爱和平的民主人士所抛弃。国民党一方面镇压人民的反内战运动,另一方面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内战。

4.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20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那么国共谈判后,先签订《双十协定》,后又有《停战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为什么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全面内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电脑展示《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表,先提出问题:国民党在力量对比上哪些方面占优势?然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回答)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面对蒋介石的疯狂叫嚣,革命队伍内也有些人对战争前途感到渺茫。中国人民要不要打败蒋介石?能不能打败蒋介石?怎样才能打败蒋介石?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对战争前途作了明确的回答。(学生看书上毛泽东的论述)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认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毛泽东还指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胜利最终属于人民。这个指导思想在战争中起了巨大作用。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中原解放军在中央军委“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下,胜利完成突围转移任务。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人民解放军就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妄图独霸胜利果实的蒋介石变成了孤家寡人,几年后身败名裂,贻笑千古。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下节课再讲。

三、归纳总结的过程

小结:让学生分5组依据本课内容,制做一张大事年表,给出一定时间后,用实物投影予以展示、评比,据此进行小结。

四、课后学生活动的提示

找个别兴趣学生分两组,一组代表国民党,如何去进攻?一组代表共产党,如何抵御国民党的进攻?

或在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搜索到的资料中,找出一张你认为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或最精彩的图片,请你为它配上文字说明,100字以内。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第十一单元测试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840—1919年)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作家Gordier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要找一个作战的借口是很容易的。但是,一个信基督教的国家,却在一个所谓野蛮国家的君主努力停止一种很不道德的贸易的行动上,去寻找开战的借口,是不太值得的。”这说明Gordier反对英国()

A.寻找借口发动战争B.武装保护鸦片贸易

C.歧视中国发展落后D.强行传播基督教义

2.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它们由南向北依次是()

①广州②宁波 ③上海 ④福州 ⑤厦门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③ C.①③⑤②④D.①⑤④②③

3.1951年,周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4.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以战争作为主要的侵略手段B.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洗劫圆明园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5.《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

D、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6.洪仁玕说:“衣必洗而垢去,物必改而更新,理之自然也,所谓世之变革者……受天新命,食天新果,饮天新汁,因有自新之学,用以新民新世。”下列不能反映其思想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B、破除封建专制

C、向西方学习D、实行平均主义分配

7.天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D.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8.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这不能反映()

A、农民的平等思想B、农民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愿望

C、洪秀全已经树立推翻清朝,建立人间天国的革命理想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9.从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战争首先在朝鲜爆发

B、北洋舰队覆没之前,中国海军一直控制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C、朝鲜战场上清军溃退的路线是由朝鲜平壤到鸭绿江再到国内

D、平壤之战、辽东之战、黄海战役和威海之战先后发生

10.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11.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

12.1906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的演说中说:“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孙中山主张建立()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议会君主制D.君主专制政体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据此判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结束了人治,实现了法治B.标志着独裁统治在中国的终结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使中国实现了统一,结束了混乱

14.右图是位于现在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民国时期“总统府”,它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和太平天国政权所在地,现已被建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它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

A、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B、是目前最重要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C、它证明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D、近代各革命阶级曾在此先后建立过政权

15.1911年底,对于中国当时的形势,帝国主义惊呼:“主要危险在于叛乱可能延长,或具有敌视外国人的性质。”“如任此种情势继续发展,不仅影响商务,恐将爆发类似拳乱之排外运动”。这说明了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A、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进行了像义和团那样的排外运动

D、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16.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又一次巨大的解放。下面对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④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

①陶片放逐法②十二铜表法③秦律(竹简)④唐律疏议

材料二“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议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从制订的目的或作用看,材料一中图①②和图③④所示的法律文件有何不同?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样的政治特色?与材料一图①②之间的历史渊源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三中法律在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上有何主要地位?它与材料二有何关系?

(4)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法律制度呈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你认为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致电议和代表伍廷芳

材料二“中华之弱,由于民贫。余观列强致富之原,在于实业。今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

——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4月17日)

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同情。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四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1924年孙中山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同意“解职”并“首推袁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你怎样看待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认识?他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四中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840—1919年)

第十一单元测试

一.1.B2.D3.B4.C5.D6.D7.D8.D9.C10.C11.C12.A13.C14.A15.B16.B

二.

17.(1)①②反映的是古希腊(雅典)、罗马为了维护民主政治而采取的法律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和对法律的垄断;两法都是民主性的体现。而图③④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2)政治特色:分权制衡原则。

1787年美国宪法中的一些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制约机制等。

(3)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关系:借鉴了材料二的政治政治制度模式。

(4)由专制走向民主;民主化的程度不断推进、提高。人生而平等、法律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1)帝国主义采取军事威胁、外交鼓励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立宪派、旧官僚的乘机进攻;袁世凯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讹诈反革命两手策略;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被迫妥协退让。(2)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职,极力倡导发展实业,表现了他对袁世凯的盲目信任,对巩固共和的艰巨性认识不足。(3)认识:对资本主义各国抱有幻想。

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扩张性。(4)革命派向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妥协,国内反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5)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共同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