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12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历史复习资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中共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二)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WWW.JAb88.com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中共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二)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

A.宣传俄国十月革命B.民主科学思想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科学社会主义

2.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马克斯主义》D.《再论问题与主义》

3.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

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在()

A.上海B.北京C.广州D.长沙

5.对北方共产主义小组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吴廷康D.董必武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A.与国民党合作B.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C.传播马克思主义D.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

7.中共建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8.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是()

A.制定党的最高纲领B.领导工人运动

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D.领导农民运动

9.中共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是()

A.中国总工会B.中共中央总书记处

C.中国劳动书记D.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0.把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点的是()

A.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罢工B.北京先进青年到工农群众中调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工人大罢工

11.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中国革命提供的宝贵经验教训是()

A.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B.中国革命必须由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坚持掌握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D.单靠工人斗争是无法战胜敌人

12.中共正式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马林同孙中山会晤D.中共“三大”

1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是()

A.两党合并B.党内合作C.党外合作D.联合革命阶级合作

14.中共“三大”的局限性是()

A.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B.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没有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D.没有明确党的组织独立性

15.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

C.中共最高纲领D.中共最低纲领

16.改组后的国民党是()

A.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B.国共两党联合的政党

C.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17.黄埔军校的党代表是()

A.蒋介石B.廖仲恺C.周恩来D.戴季陶

18.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条件包括()

①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建议②孙中山接受中共帮助

③中共“二七”惨案的教训④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A.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孙中山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最主要是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马林的建议B.中共的帮助C.两次护法的失败D.辛亥革命的失败

20.国民党“一大”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国共合作B.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国民党的改组

21.下列对新三民主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各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C.无产阶级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D.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22.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

A.共产国际的指导B.制定的背景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3.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A.先进的武器装备B.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指导D.聘请外国人担任军事教员

2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重要的国内条件是()

A.陈独秀、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B.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统治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5.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一切政党都不同,表现在二()

①阶级基础②指导思想③反帝反封建④奋斗目标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

2017高三历史复习资料:第一次工业革命


2017高三历史复习资料:第一次工业革命

 “万变不离其宗”。其实,高考的重点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熟练度,只要早作准备、夯实基础,面对高考的准高三生们便胸有成竹。因此,并不在乎复习资料有多精深,重点在于是否能让准高三生们夯实基础,下文是注重基础、直击20xx年高考历史考纲的一轮历史复习资料,将为准高三生们的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保驾护航,以下复习资料是20xx年高考一轮历史复习资料中的第十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十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1.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工业革命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从而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学案

一、经济领域

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领域

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三、思想领域

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

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

19世纪末,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在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最终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3.民族主义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压迫,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斗争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注意本国的实际情况.民族主义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印度的提拉克主义等。

四、国际关系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等国抓住机遇发展迅速,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越英法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格局,列强要求按照变化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地区已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同时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同时,列强问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在勾结和斗争中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更加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对中国的影响

l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斗争的新高潮,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加速并最终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二子目内容,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主要条件和主要发明创造。
(归纳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要注意角度:从前提、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归纳,主要发明创造要进行归类、便于记忆。)
(1)主要条件(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可能性前提资产阶级的确立(政治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资金扩张贸易
劳动力运动
技术时期的积累
市场最大的形成
必要性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对工业品的需求(直接原因)
(2)主要发明创造
生产领域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动力突破1785年,英国瓦特蒸汽机
交通领域1807年美国富尔敦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的内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
(2)、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①生产组织形式:制度兴起;
②生产方式:代替手工生产;
③生活方式:出现了浪潮;
④阶级关系:出现工业和工业;
⑤社会意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盛行
(3)、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影响)
3、阅读第三子目内容,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形成条件:
①工业革命完成,机器生产需要更广阔世界市场。(英国:1840年前后,工业基本取代、成为世界第一个,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②资产阶级拓展,抢占,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③的改变,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①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亚非拉地区)
②发达国家主动扩大世界市场;(英国成为世界、世界贸易中心)
③,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3)影响: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
和,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鞭炮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当饭吃”---鲁迅
思考:中国的科技也曾长期领先世界(如四大发明),为什么没能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在同时代的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呢?

2、忙了一天的William到了家中,他收到一封来自法国表兄亨利的来信,亨利也是从事棉纺织业的工厂主,以下是信的大致内容:亨利准备到英国考察纺织机械,进口机器,一行人准备7月28日启程,预计7月31日可到达,请他尽快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此外亨利抱怨最近法国国内市场基本饱和,他的企业的产品准备销往亚洲一个叫China的国家,问William有没有兴趣和他合作?……
质疑一:亨利表兄的来信中的“进口机器”、“3天到英国”、“准备向中国销售产品”,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

质疑二:1837年亨利表兄选择进口英国先进机器而不是直接将产品销售到英国,1837年英法之间的贸易是否存在某种障碍如贸易壁垒?如有,那该如何解决?

3、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4、概括指出当时英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贸易的特点。分析促进英国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五、知识检测:
1.(2011年重庆卷,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2.(2011年全国I卷,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2009烟台模拟)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殖民霸权的确立
4.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C.君主立宪制的完善D.“光荣革命”成功
5.(改编题)下图中所反映的现象能够出现的原因是()
①工业革命的完成②殖民帝国的确立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④拥有“世界工厂”的优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2010安徽模拟)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7.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8.(2008上海全真模拟)《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这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3)材料二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4)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六、知识拓展: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以后,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1)相似点: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不同点: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②手工工场的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