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平面镜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4

平面镜。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面镜”,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运用对称法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镜子成像的现象引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再从光的反射定律出发,借助于作图分析发光点怎样成虚像,并扩展到物体怎样成虚像.最后加强了联系实际,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用平面镜的例子.并介绍了平面镜在潜望镜上的应用.讲好本节课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虚像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作为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

2.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
1)尽可能选薄一些的玻璃,否则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
2)平板玻璃一定要保证竖直设置,两只蜡烛大小应一样并竖直放置以方便观察和研究.
3)怎样判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5-3-1,手移动B,当看见B与A的像变成一只点燃的蜡烛,从不同的角度看,都看到B的芯上有火焰,B正好跟A的像重合.这时,用笔贴近A和B的下端,描出它们与纸的接触线,得到两个小圆.这两个小圆的圆心,就是A和B的位置.

3.渗透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课本从发光点S的像推论物体的像,教学中还可把物体的像区分为发光物体的像和发光物体的像,并在教学中说明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4.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借助光路图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教具:
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一对、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对、刻度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引入课题

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中分别在大面镜前和小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像,提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1)人或物体在镜中的像的形状、大小跟原物一样吗?

2)人或物体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怎样移动?

3)镜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样呈现在光屏上?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议论和回答,引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方法2:在教室前悬挂一大一小两面镜子(悬挂的角度尽可能是同学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像),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再准备几面镜子,让学生从前传到后,观察自己的像并与前面两面镜中的像相比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镜后面仿制一块光屏(白纸),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因此我们无法用尺子去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你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如何比较物像的大小、形状的关系?

5)怎样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6)怎样通过实验判定像的大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

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像

方法1:从平面镜成像原理出发

让学生结合课本70页图5-1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指出镜平面镜发射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不会相交.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们习惯的认为看见的东西都在前方,会觉得反射光像是从前方镜中的像点射来的.实际上镜中并没有光直接到达.这说明虚像点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

老师演示:(用摄像机代替学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摄像机的镜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光屏上并无像存在.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尝试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产生强烈印象.然后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研究,讨论两个问题:(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学生比较能接收像点实际上不存在的观点,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感觉,因而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可告诉学生,人们的这个认识的由来是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
三、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水中燃烧着蜡烛

在桌子上放两摞书,象图5-3-13中那样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

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如图5-3-14


精选阅读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

一、【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光现象》的关键内容。它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光的传播”内容的延伸。而且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过程,是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所以正确处理好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过程是学好本节乃至本章知识的关键。
二、【学生分析】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但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的探究。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的概念;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光污染的实例,感知生命的可贵。
四、【教学重点】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七、【教学器材】
演示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玻璃镜、白纸一张、纽扣电池等小件。
学生用:玻璃镜、玻璃托、白纸一张、塑料蜡烛两个、尺子、笔。
八、【课时安排】45分钟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三、知识小结

四、巩固练习与作业布置
师:老师用先万花筒里的玻璃镜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通过投影展示:放一个纽扣电池入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电池)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完成这个实验的吗?(臆测学生:想)其实让一个纽扣电池可以变成很多个纽扣电池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平面镜。(说的过程中拆开让同学们观察)
师:想不想知道玻璃镜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
§4.2平面镜成像
1、师生共同探讨
其实平静的水面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块平面镜,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美景:
教师展示大雁塔、镜湖等图片。
师: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结合我们生活,思考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会有一些零散的答案)
下面我们根据桌面上的器材来来研究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老师给你们一个明确的探究方向,请听好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实验
第一: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中:
像与物的大小存在什么关系?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像与物体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第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自主进行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第三: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计划(在实验桌上,有满足探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同学们可以根据器材自行设计和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根据自行设计的试验计划合作完成小组实验。(合作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
分组方式:
1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组:像与物体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幻灯片给出实验思路加以引导(大小如何比较,像的位置如何确定)。
第四,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得出结论。推荐代表,依次述说猜想、实验设计和所选器材、得出的结论等情况。(过程中教师引导)
实验一: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实验二:像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实验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使虚像。
实验四:验证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活动小结;
出示幻灯片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使虚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与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见幻灯片。
展示练习题当堂完成与讲解。
PPT展示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可能产生的污染和危害。教师剧情讲解。
3、学生述说自己在本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
课堂练习(根据时间适当练习)
学生本节课下的作业是:复习本节内容
观察演示
思考原因

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并思考、讨论与回答

猜想成像的特点。
小组讨论设计方法及思路,再进行实验。

学生代表讲述实验的过程,
并生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取材于学生身边,能引起学习兴趣,
2、教师边实验,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4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小组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让学生学以致用,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十、【板书设计】
§4.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左右相反。

平面镜成像学案


课题:2.3平面镜成像课型:新课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什么是虚像,及其虚像的形成。

3、了解凹面镜和凸面镜及其应用。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利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三、课前预习

1、熟悉43页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过程。

2、了解一下什么是虚像,与本组同学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阅读科学世界部分,了解一下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四、精讲稿

(一)预习总结,展示问题

(二)精讲点拨、重点突破

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分别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6.用量角器量出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与平面镜夹角的大小。

7.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表格见下页)

8.分析与结论: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2)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

(3)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填垂直或是成多少角度);

(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实验次数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A与B的位置的连线与平面镜夹角的大小光屏上是否有像出现

A到平面镜的距离(cm)B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

3

五、巩固检测(每小题2分,总分10分)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m,

像与人相距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m,像与他相距m,像高为m

3.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4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_.

5.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上用到了凹面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凸面镜.

六、拓展延伸

1、作图题(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镜)

2、如右图是在竖直平面镜中看到的时钟的像,那么这时的确切时间是

3、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始终不变D无法确定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沪粤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内容】:《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3课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学情分析】: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基础是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总结归纳等自主性学习,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展示,交流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本节的重点在于: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
本节的难点在于: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欢迎不欢迎啊?
(出示魔箱,魔箱为一正方体箱子,箱内斜45度安放一块平面镜,如图)
师:经过仔细观察,大家发现箱子里面空空如也。现在老师这有十元钱,请一位同学通过箱子顶部的开口处把钱投入,仔细观察!
师:箱子里依然空无一物,10元钱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这只箱子的魔力来自何处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也许你就会弄清其中的奥秘,并且把丢失的钱找回来了。
播放课件:3.3平面镜成像
[
二、新课教学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镜子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生:当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时,像越小
师: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生:……
(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或正确,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并与生活中的错误概念加以区别,强化新概念的建立。)
师:刚才许多同学提出了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的同学提到平面镜成的像为什么会左右相反,为什么会物近像大……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件展示)
器材:蜡烛两根、方格纸、刻度尺、平面镜、玻璃板、铁夹等。
A猜想:像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像到镜面的距离可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准确呢?谁猜想得最符合实际情况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
(学生的猜想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先设想,例如有的学生会猜想像在镜子内表面,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想像的大小和镜子摆放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不要干涉他们的猜想,让他们自主想象,但最好请他们陈述猜想的依据,避免胡乱瞎想。)
B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师:请大家拿出平面镜,看见你的像了吗?在镜子前面还是后面?它距离镜子多远?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生:不能直接测量,不知像在什么位置,无从测量起。
师:因此,我们要研究成像特点,首先要弄清像在哪里?(手在镜背后作摸索状),像到底在平面镜后面什么位置呢?
师:拿出玻璃板,请大家观察一下,和刚才的平面镜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相同:都是玻璃做的,都能成像。不同之处:玻璃板成像模糊、透明的,可以看见后面物体,镜子成像清楚,看不见后面物体。
师:为了方便找到像的位置,方便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我们应该选用哪块来做实验呢?
师:我们今天就用这块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作实验。
师:利用桌上的器材,你能否设法找出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
(学生先讨论,然后动手尝试。)
随意请一组的两个同学上来演示定位像的方法。
师:大家说他做的好不好?给点鼓励行不行?象这种用真实的物体来替代无形物体的方法叫替代法,等会我们还会用到。
师:像的位置找到了,接下来研究像的特点就不难了,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下实验的方案。
讨论:①要测量哪两个物理量?
②用到什么仪器?
③就在课桌上直接测量距离准确吗?怎样测量比较准确?
④仅测量一组数据可靠吗?
⑤你能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吗?
⑥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
⑦在蜡烛成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绕过玻璃观察,白纸上有无蜡烛?
交流小结:请一组代表把数据表格带上来,并说说实验步骤: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方格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感觉这支蜡烛也像点燃了一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
D分析与论证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④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左右相反
⑤物体在光屏上不能成像,我们把这种像叫做虚像。
E评估与讨论
师:实验时,把手指放在玻璃板后蜡烛B的“烛芯”上,是否烧痛了你的手指?说明
了什么?
生:没有烧痛手指。说明“烛芯”是虚像。
师:实验时为什么用同样的蜡烛?
生: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像与物等大。
师:大家在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影响?
生:玻璃太厚可能出现两个像。
课件演示整个实验过程
课件展示: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那一张图?
师:为了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了解,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照镜子,照镜子的同学做一些动作,另一位同学扮演他的像。
……
师:他们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吗?哪里不符合?
……
师:我们常说水火不相容,同学们能不能让蜡烛在水中燃烧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录象。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师: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
生: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师: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师生共同分析得: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
用纸条模拟演示过程,学生可进一步形象直观地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过程,从纸条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能形象生动地认识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作图方法。
(把纸条aMN部分沿MN反转展开,形成abc三的角形.说明,若人眼在反射光束的范围内,逆着光传播的方向观察,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光是从a发出来的一样.这是由于人习惯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把从a点发出来的光,看成了从a点发出来的,因而给人的感觉物点在a处.所以说a是a点的像.但是,这只是一种视觉现象,并非真有光从a发出来,所以a叫做a点的虚像。还可以发现虚像a点与实物a点在平面镜两侧相互对称,沿镜面折叠可以相互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