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氨和硝酸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4

氨和硝酸。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氨和硝酸,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氨和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氨和硝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梳理
现象:挤压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后,烧瓶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气_____于水,其水溶液呈_____性
注意: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地既快又多,如NH3、HCl用水吸收,CO2、SO2、Cl2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等,装置气密性好,圆底烧瓶要干燥,瓶内气体要充满且纯度要高,
思考:在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要点一:氨的物理性质
_____色_____气味气体,密度_____空气_____溶于水,且溶解速度_____。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_____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_____。氨_____液化(液态的氨称为_____)液化时_____热。液氨汽化时要_____,使周围温度急剧_____,因此,氨常用作_____
要点二:氨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注意:
Ⅰ、①由于形成NH3H2O的过程是的,NH3H2O也可分解生成和,因此氨水常温下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加热时更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②溶液中大部分氨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而NH3H2O只有一小部分(约1%)电离出和,电离方程式为,所以溶液中NH3H2O的浓度较,而NH4+和OH-的浓度较,且氨水呈性,加入酚酞试液变
③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离子有,但通常把NH3做溶质,水做溶剂。
氨水的密度比水的要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Ⅱ、液氨与氨水的区别
液氨氨水
形成
物质分类
微粒种类
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存在常温常压下存在
2、与酸的反应(表现碱性)
(1)盐酸(产生大量白烟)
(2)硫酸
(3)硝酸(产生大量白烟)
注意:A.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B.氨气与挥发性酸反应有白烟生成,遇难挥发性酸无此现象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CO2(工业制纯碱中的反应)
SO3
4、与盐反应
制取Al(OH)3
5、与氧气反应(表现还原性(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要点三:氨气的制法
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
原理:
①加热铵盐(如NH4Cl)和碱Ca(OH)2的混合物
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用碱石灰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形管中干燥
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以收集满,或者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收集满。
其他制备方法:加热浓氨水,或者向氨水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氧化钙
要点四:氨气的用途
要点五:铵盐
物理性质
由铵根(NH4+)和酸根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溶于水
铵盐的化学性质
受热分解
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检验铵盐的方法)
二、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的液体。
思考:打开盛有浓硝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的白雾是什么物质?2、硝酸的化学性质:
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的特性:
(1).不稳定性:
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产生红棕色NO2溶于其中而使浓硝酸通常显黄色
4HNO32H2O+4NO2↑+O2↑
思考:在实验室里浓硝酸应该怎样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氧化性:
A.与除金、铂之外的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和铜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u+HNO3(浓)—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u+HNO3(稀)—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个反应中,________被氧化,________被还原,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是还原剂。硝酸表现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
注意:的是,有些金属如、等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这是因为浓硝酸将它们的表面氧化成一层,阻止了_________的缘故。所以,可用铝槽车装运。但在加热时,浓硝酸可与铁、铝继续反应。
B.非金属反应:
HNO3(浓)+C——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中硝酸表现的性质为。
C.与化合物反应
思考:浓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SO42-遇到___溶液时,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该沉淀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实验室常用这一性质检验SO42-。
例题:几位同学设计了下述几个方案,并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含有SO42-。试着评价下述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方案甲:试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试液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丙:试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实验室里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用____________把溶液酸化,以排除_____、_____、_____、等可能造成的干扰;然后再加入__________溶液,如果有_____________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存在。

课下作业:
1.浓硝酸和浓硫酸共有的性质是()
A.氧化性
B.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C.常温下使Fe、Al钝化
D.常温下与铜反应
2.必须用棕色玻璃试剂瓶存放的一组试剂是()
A.硝酸、氢氟酸B.硝酸、硝酸银
C.氨水、烧碱溶液D.氨水、盐酸
3.下列酸在与金属发生反应时,其中的S或N元素的化合价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稀硫酸B.稀硝酸C.浓硫酸D.浓硝酸
4、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宜选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B.稀硫酸C.稀硝酸D.浓硝酸
5.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为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A.Cu+HNO3(浓)→Cu(NO3)2
B.Cu+HNO3(稀)→Cu(NO3)2
C.CuCuOCu(NO3)2
D.CuCuSO4Cu(NO3)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将氨气通入盐酸中:NH3+H+=NH4+
B.在NH4Cl溶液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NH4++OH-=NH3↑+H2O
C.将少量铜屑放入浓硝酸中:
Cu+4H++2NO3-=Cu2++2NO2↑+2H2O
D.将过量SO2通入石灰水中:SO2+OH-=HSO3-
7.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A.(NH4)2SO4B.NH4NO3
C.NH4ClD.NH4HCO3
8.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A.加入硝酸酸化了的硝酸钡溶液
B.加入盐酸酸化了的氯化钡溶液
C.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9.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少许置于试管中,然后()
A.加水溶解后,再滴入酚酞试液
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试液
10.1.92克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全部反应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则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A.0.10molB.0.11mol
C.0.20molD.0.22mol

相关推荐

硫酸、硝酸和氨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3、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1、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
2、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
喷泉实验现象及原因:
讨论: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实验注意事项:
思考:CO2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为吸收剂完成喷泉实验?如果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
下列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吗?若能,水面能上升到满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
气体:HClCO2CO2NO2Cl2NH3
液体:H2OH2OKOHKOHNaOHHCl
氨水呈弱碱性原因:
氨水成份:分子:离子: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液氨氨水
物质成分
粒子种类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3+H2O—
【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浓氨水与浓硝相遇及浓氨水与浓硫酸相遇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
(2)跟酸的反应:
NH3+HCl—NH3+HNO3—NH3+H2SO4—
(3)盐+NH3H2O——碱+盐(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NH3H2O+MgCl2====NH3H2O+Al2(SO4)====
(2)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NH3↑+HCl↑
(NH3+HCl=NH4Cl)
NH4HCO3====NH3↑+H2O+CO2↑
NH4Cl的分解类似碘的升华,但两者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变化,后者是变化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这一实验的反应实质是什么?
(4)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放热反应(催化氧化,用于制硝酸
文P87最后一段至P88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上什么试剂制备氨气?如何选择实验装置?
2、用什么方法收集NH3?
4、NH3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试剂: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根据氨的性质,我们可以归纳出氨的哪些用途呢?
5.氨的用途
[例1]气体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②一定不含CO2③一定不含NH3、Cl2、H2S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
[例2]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例3]由三种相同体积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4种试剂: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和过氧化钠后,气体体积减小一半(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且温度高于水的沸点),这种混合气体的合理组成是()
(A)NH3、CO、NO(B)HCl、H2、N2
(C)HCl、CO2、CO(D)SO2、N2、CH4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检测试题3
一、选择题:
1: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
A、易液化B、比空气轻C、极易溶于水D、与水起反应
2: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氨气通入稀硫酸NH3+H+=NH4+
B、稀烧碱溶液和氯化铵溶液混合NH4++OH-=NH3H2O
C、碳酸氢氨和浓烧碱溶液混合NH4++OH-=NH3↑+H2O
D、Cl2和水反应Cl2+H2O=2H++Cl-+ClO-
3:可以在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是()
A、在浓氨水中加固体NaOHB、混合NH4Cl溶液和NaOH溶液
C、加热分解NH4Cl晶体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
4: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A.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B.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C.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D.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5:下列反应中,NH3既显还原性,又显碱性的是()
A、3Mg+N2Mg3N2B、2NH3=3H2+N2
C、3CuO+2NH33Cu+N2+3H2OD、8NH3+3Cl26NH4Cl+N2
6: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E.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F.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G.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H.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7:能把Na2SO3、NH4NO3、KCl、(NH4)2SO4四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是可加热)
A、Ba(OH)2B、KOHC、NaOHD、AgNO3
8:鉴别三瓶浓酸:HCl、H2SO4、HNO3可选用的试剂是()
A.BaCl2溶液B.AgNO3溶液
C.Cu片D.CuO粉末
9: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能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酸性的是()
A.H2S和HNO3反应B.FeO和HNO3反应
C.CuO和HNO3反应D.HNO3受热分解
10.在下列变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A)氨气液化为液氨(B)磷与氧气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C)液氨汽化为氨气(D)氨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反应
11: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12.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A.CO2B.NH3C.SO2D.HC1
13.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
14.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15.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色的有()
A.加热浓氨水B.加热NH4Cl固体
C.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D.加热饱和NH4Cl溶液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
16:在标况下,1L水溶解了300L氨气,所得氨水密度为0.92g/mL,此氨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17: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用的药品是,化学方程式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的,要制得干燥的氨气时,使氨气通过。
18:舞台上的幕布与布景多是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过而制成,可以防火,其原因是。
19: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Cl-、I-、NO3-、CO32-、SO42-离子,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酸性。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色,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加入少量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则可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4)取上述部分碱液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又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
①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
②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由二氧化氮、氨、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是22.4L,通过过量的稀硝酸充分吸收后,溶液质量增加了35.8g,气体体积缩小至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试通过计算求出原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第十课时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CCDADBDDFHACBCCBCADAC
16.
17.NH4Cl,Ca(OH)2;2NH4Cl+Ca(OH)2△====CaCl2+2H2O+2NH3↑;目的:防止对流,提高集气的速度;碱石灰
18.受热分解,降温
19.(1)CO32-(2)NO3-(3)Mg2+Al3+(4)Ba2+,SO42-(5)①NH4+,I-,Ba2+;②CO32-,NO3-,Mg2+,Al3+,SO42-③K+,Na+,Cl-

硫酸、硝酸和氨 教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1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

导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实验探究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叙述并分析稀硫酸显酸性的原因:H2SO4=2H++SO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实验。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浓硫酸观察现象,总结物理性质,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思考交流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注意观察、对比。根据物理性质的区别。学生分析总结整理归纳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样?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兰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2、在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固体由兰色变为白色)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现象体现浓硫酸何种特性?这两个实验体现浓硫酸的何种性质?拓展提高在胆矾晶体由兰色变为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这是浓H2SO4酸性和脱水性的体现。思考交流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实验探究蔗糖与浓H2SO4的反应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知识整理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浓硫酸的腐蚀性就缘于它的脱水性。板书: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问题探究蔗糖遇浓H2SO4炭化,生成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一种,如何形成的?这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稀硫酸是否也如此?讨论推测并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思考交流碳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那么金属呢?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稀H2SO4能否和铜反应?为什么?那么,浓H2SO4能否与铜反应呢?学生讨论实验探究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观察现象实验分析铜与浓硫酸反应需什么条件?请描述实验现象,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生成物,试管Ⅱ口部棉团的作用,试写出反应方程式。学生回答并书写方程式问题探讨师生共同探讨分析:1、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何物?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各为多少?3、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4、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反应是否会继续进行?思考交流上述反应中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有何差别?分组讨论并回答:。应用提高1、在一定体积的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原硫酸的实际体积为()A、50mLB、大于50mLC、100mLD、大于100mL小结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但是由于浓度不同时H2SO4存在的方式不一样,量变引起质变,导致性质的差别。本课时重点学习了硫酸的性质。硫酸是典型的强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我们本节课所学重点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一课时)一、硫酸(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H2SO4====SO+2H+(二)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

C+2H2SO4(浓)CO2↑+2SO2↑+2H2O

巩固练习: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填空):(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_____________(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_____________(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__(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_____________(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_____________2.(1)在O2H2COCO2Cl2HCl、SO2N2中,可以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蔗糖上滴两滴浓硫酸,会发现浓硫酸周围的蔗糖逐渐变黑。这说明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过一会还会发现产生大量泡沫,好象“泡沫面包”,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产生,发生这一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浓硫酸蘸在皮肤上,应先用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最后涂上少量的___________3.下列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稀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氯化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4.下列反应中,既能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又能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是A.C和浓硫酸B.Cu和浓H2SO4C.蔗糖和浓硫酸D.H2S和浓H2SO5.硫酸厂有一辆已存放过浓硫酸的铁槽车。某新工人违反规程,边吸烟边用水冲洗,结果发生了爆炸事故。下列引起爆炸的原因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遇明火爆炸B.浓硫酸遇水发热爆炸C.铁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D.稀释后的硫酸与铁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6.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A.加酚酞试液B.与铜片作用C.加BaCl2溶液和硝酸D.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7.浓硫酸在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时,既表现强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A.赤热的碳B.氢硫酸C.氢氧化钠D.铜(加热)8.在100mL.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A.1.8molB.大于1.8molC.0.9molD.小于0.9mol9.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使之反应。(1)若铜片还有剩余,硫酸_______消耗完毕(填“已”或“没有”),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2)用金属铜制硫酸铜最好的方法是:先把铜在空气中跟氧气加热反应,生成铜的氧化物,再与硫酸反应得硫酸铜,这样作法的好处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10.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②中所装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可以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备课参考:(一)巩固练习答案:1、(1)脱水性(2)吸水性(3)酸性(4)氧化性、酸性(5)难挥发性2、(1)O2H2COCO2Cl2HCl、SO2N2(2)具有脱水性;C+2H2SO4(浓)CO2↑+2SO2↑+2H2O(3)干布擦拭干净大量水冲洗碳酸氢钠溶液3、A、B4、C5、D6、D7、D8、D9、(1)没有硫酸浓度变稀,稀硫酸和铜不反应(2)①防止生成大气污染物SO2保护环境②提高硫酸的利用率10、(1)2H2SO4+C2SO2↑+CO2↑+2H2O(2)⑷⑵13(3)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除去二氧化硫气体;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完全(4)无水硫酸铜水蒸气(5)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二)资料选用(1)教材《化学》必修I,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必修I(3)《中学第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I,北京教育出版社,主编薛金星(4)高中课程《新学案》,主编刘成坤

浓、稀硫酸的检验方法:1.称重法:浓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故重的是浓硫酸。2.粘度法:浓硫酸是粘稠的液体,而稀硫酸则接近于水的粘度,所以将试剂瓶拿起摇动几下,就可看出哪个是浓硫酸,液体较满时可取少许于试管中振荡。3.沸点法:硫酸是高沸点的酸,98%的浓硫酸沸点为338℃,故可取少许于试管中加热,先沸腾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稀硫酸。难以沸腾的是浓硫酸。4.稀释法:浓硫酸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在小烧杯中加10mL水,沿烧杯壁慢慢加酸(切不可将水加到酸中),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5.铁铝法:分别取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铁丝或铝片,无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出现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6.铜碳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铜片或木炭后,再分别加入酸,然后加热,能够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7.胆矾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胆矾少许,再分别加入酸,晶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稀硫酸,晶体表面变白色的是浓硫酸。8.纤维素法:分别用玻璃棒醮取两种酸在纸或木材或棉布上画痕,一段时间后,表面脱水炭化的是浓硫酸。9.蔗糖法: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0g蔗糖,滴入1mL水后,再加入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产生“黑面包”的是浓硫酸。10.露置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11.食盐(硝酸钠)法:在试管中加入少许食盐,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食盐溶解无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12.电导法:取两个碳棒作电极,插入酸中,电路中串联上小灯泡,用两节干电池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发光且较亮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中水较少,绝大部分硫酸分子没有电离,故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导电性较差。

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2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2、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3、通过硝酸跟硫酸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硝酸的氧化性难点:硝酸的氧化性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

导入

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后,而能被浓H2SO4氧化,那么在氢之前的金属是否更容易被其氧化呢?

活动

①将一根随时处理完氧化膜的铝条迅速置于盛饱和CuSO4溶液的试管中,过一会儿取出。(可用热NaOH溶液处理氧化膜,)②把铝条表面的铜用砂纸打掉洗净后,将其插入盛浓H2SO4的试管中,1~2分钟后取出。③把②中的铝条放入饱和Cu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④把③中铝条取出,置于浓H2SO4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学习探究

1、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洁净铝条置于浓H2SO4中无明显现象,难道不反应吗?3、①③对比,现象不同,说明在②中一定发生了某种反应。根据铝的性质,推测发生了什么反应?该过程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4、实验④说明了什么问题?2Al+3Cu2+==2Al3++3Cu学生联想到Al2O3保护膜的作用思考总结浓硫酸与金属反应的特征

归纳整理

A、加热条件下,浓H2SO4可氧化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H2。B、常温下,浓H2SO4可使Fe、Al钝化。C、浓H2SO4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D、“钝化”并非不反应,是因氧化而钝化。

思考交流

举例说明区分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讨论、总结:

在化学性质上,浓硫酸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性,试推测硝酸是否也如此呢?浓、稀硝酸的性质差别?应如何验证?请设计方案。学生分析预测:从与铜、铝、碳等物质的反应来分析。

演示:铜与浓硝酸反应:观察现象,推测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铜在不断溶解。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演示:铜和稀硝酸的反应。观察现象,推测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产生无色气体。铜在不断的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证明生成的是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思考交流

请阅读教材P86,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总结硝酸的性质和与金属反应的特性。阅读教材,讨论总结:浓、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纳整理

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氧化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H2。b.常温下,浓硝酸可使Fe、Al钝化。c.浓硝酸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应用提高

1、浓硫酸和硝酸体现强氧化性的原因。2、能否用浓硫酸或硝酸与Zn反应制H2?3、浓硝酸能否与非金属反应,推测与碳反应的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4、是否所有的金属都可与硝酸反应?常温下可以用铁、铝的容器来存放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原因?

问题探索

是否能用硝酸溶解金箔?分析王水的组成。(王字三横一数,和王水的组成类比记忆)自学资料卡片。王水:浓硝酸:浓盐酸1:3(体积比)小结硝酸的特性是强氧化性。除金、铂以外,其余金属全可被其氧化而溶解,浓硝酸也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特点是由于+5价氮元素得电子,被还原为低价态氮的化合物的。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产物也不同。浓、稀硝酸都可与铜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和产物不同。这说明当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发生改变。板书设计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一、硫酸:钝化二、硝酸:1、浓硝酸与铜: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稀硝酸与铜: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碳与稀硝酸:C+4HNO3=2H2O+4NO2↑+CO2↑三、王水:浓硝酸:浓盐酸1:3(体积比)巩固练习1.工业上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硝酸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能溶解铁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浓硝酸C.浓盐酸D.浓硫酸3.常温下,能溶于浓HNO3的单质是()。A.AlB.FeC.AgD.Au4.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A.测定密度B..放入硝酸中C..放入盐酸中D..观察外观5.从节约原料,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要制取一定量的Cu(NO3)2晶体,下列实验设计中最合理的是(1)Cu+浓HNO3─(2)Cu+稀HNO3─6.下列反应中既体现硝酸的氧化性又体现酸性的是()A.铜与稀硝酸B.木炭与稀硝酸C.氢氧化铜与硝酸D.氧化亚铁与硝酸7.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硝酸溶液、98%的硫酸溶液、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A.白、红、白B.红、黑、白C.红、红、红D.白、黑、白8.相同质量的四份铜片,分别置于足量的下列酸中,所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浓硫酸B..稀硫酸C..浓硝酸D.稀硝酸9.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1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离子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A.0.28molB.0.31molC.(n+0.2)molD.(n+0.4)mol10.一定质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硝酸或稀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②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Cu(NO3)2的物质的量相同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④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11.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A.NO2B.NOC.N2OD.N2备课参考:1、考答案:巩固练习答案:1.铁或铝制容器盛放2.C3.C4.D5.(3)6.A.D7.D8.C9.C10.B11.C2.资料选用(1)教材《化学》必修I,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必修I(3)《中学第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I,北京教育出版社,主编薛金星(4)高中课程《新学案》,主编刘成坤

金属的钝化有的金属(或合金)由于受某些氧化剂作用后其表面状况发生了改变,使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活动性大大降低,耐腐蚀性大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金属钝化后状态称为钝态。例如,铁可与稀硝酸反应而溶于其中,但是,如果把铁浸入密度大于1.25g/cm3的浓硝酸中,铁却钝化而不溶。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后,不仅在稀硝酸中也不能再溶解,而且不能从铜盐(如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不仅铁,其它多种金属也可以发生钝化。例如,Cr,Ni,Co,Mo,Al,Ta,Nb和W等,其中最容易钝化的金属是Cr,Mo,Al,Ni。不仅硝酸,其它强氧化剂如浓硫酸、氯酸、碘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都可以引起某些金属的钝化甚至空气中的氧气也能使有的金属(如铝、铬等)钝化。为什么金属会发生钝化现象?现在大多认为金属的钝化是由于金属跟介质作用而生成了一层极薄的肉眼看不见的保护膜的结果。这层薄膜最经常的是金属的氧化物。如铁与浓硝酸作用,铁表面被氧化膜厚度是30×10-10~40×10-10m,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将铁表面和介质完全隔绝,从而使铁处于钝态。某些金属的钝化也可由阳极氧化来实现。阳极氧化是将金属制件作阳极利用电解法使其表面上形成氧化物薄膜的过程。像铝、镁、铜、钢等制件都可用此法钝化。为了提高某些金属的抗蚀性能(有时还同时增加美观),可采用化学方法或阳极氧化方法,使金属钝化。金属的钝化在机械制造,仪器制造,武器、飞机及某些金属日用品的制造中,以在某些金属制件表面生成防锈或同时还有装饰的覆盖层而广泛地被采用。有许多因素能够破坏钝化状态,或者阻止金属钝态的生成。将溶液加热或加入活性离子如Cl-,Br-,I-等和还原性气体如氢(特别在加热时)都能使钝态金属活性化。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氮元素最高价态的化合物——硝酸的性质,今天我们学习其最低价态的化合物——氨气的性质。

思考

交流

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氨气的色、味、态、密度(与空气比较)。并演示实验4-9观察实验现象,阅读教材P—87资料卡片。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学习

探究

实验装置分析:1、为什么烧瓶内会产生喷泉?2、为什么要用干燥的烧瓶?3、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分组讨论

应用

提高

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实验?

学习

探究

实验现象分析:1、实验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2、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3、如果变红的原因是生成OH-,那么OH-来源于什么物质?学生分组讨论

自学

释疑

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归纳

整理

1、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4++OH-

思考

交流

1、水中的粒子有哪些?液氨与氨水是否是一种物质?2、如何检验氨气?3、把一瓶浓氨水露置在空气中,有何现象?

过渡

氨气溶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那么它遇到酸会不会反应呢?

实验

探究

实验: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观察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NH3+HCl=NH4Cl(白烟)

拓展

提高

1、写出氨气与硫酸、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下列不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A、氨气B、氯气C、氧气D、一氧化氮3、试分析如何检验氨气?

过渡

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的盐叫铵盐。那么铵盐的性质有那些呢?

自学释疑

阅读教材P—87:总结铵盐的性质

归纳

整理

3、铵盐的性质:

(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NH3+H2O

微热

强热

加热

(2)受热发生分解反应

(NH4)2CO32NH3+CO2+H2O

NH4ClNH3+HCl

学习

探究

从铵盐的性质上看,受热分解和与碱反应,都有氨气生成?如果要制备氨气,用那一个反应更好?为什么?分组讨论

实验探究

实验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制备氨气:

归纳

整理

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固+固气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应用

提高

1、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备哪些气体?

2、收集气体时试管口处棉花团的作用?

3、如何证明某一集气瓶中的氨气已经收满?

4、多余的氨气应如何处理?

5、为什么不直接用NaOH和NH4Cl反应?5、如何用浓氨水、NaOH或碱石灰制取少量NH3?

自学

提高

自学氨的用途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氨的化学性质:碱性和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制法,重点要掌握的是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第3课时)三、氨气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4++OH-

(2)碱性:NH3+HCl=NH4Cl

3、铵盐的性质:(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NH3+H2O

(2)受热发生分解反应

(NH4)2CO32NH3+CO2+H2O

NH4ClNH3+HCl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装置:固+固气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干燥:碱石灰

巩固练习1.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2.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有()

A.NOB.NO2C.H2D.CO

3.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4.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

5.氮的固定是指()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

B.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D.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6.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H2SO4和Na2O2,若气体体积不断减少,最后颜色变深,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可能是()A.H2.Cl2.H2SB.NH3.NO.CO2C.NH3.O2.NOD.HCl.NO2.CO27.氨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这是因为()A.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B.氨极易溶于水C.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D.氨的化合价为-3价8.室温时,在体积相同的容器内混合下列气体,混合后压强最小的是()A.100mLH2和50mLO2B.100mLHCl和100mLNH3C.100mLNO和100mLO2D.100mLN2和200mLH29.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NH4Cl和H2SO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B.N2+H2→NH3,用烧碱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A

B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10.(1)如图,烧瓶是干燥的。当烧瓶口向上时,由A口导入气体,

B口敞露于空气或连接吸收尾气的装置,可收集下列气体中

的气体于烧瓶中。⑴NO⑵NH3⑶SO2⑷CH4⑸NO2

(2)如果烧瓶中事先已集满一瓶氨气,并将烧瓶口向下

放置,由口导入气体可收集NO气体,其原因是

如何确定烧瓶中已集满NO气体?。1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②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③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④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备课参考:

1、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答案:1.A2.B3.NH3+H2ONH3.H2ONH4++OH-4.B

5.B.C6.B7.C8.B9.C10.(1)⑵.⑷(2)A

氨气的密度比NO的小在B的管口出现红棕色

11、①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向下排空气;碱石灰③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④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2、资料运用(1)教材《化学》必修I,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必修I(3)《中学第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I,北京教育出版社,主编薛金星(4)高中课程《新学案》,主编刘成坤

氨对人体的危害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味,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氨气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粘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氨气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头痛、恶心、哎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氮肥氮肥指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常见氮肥及其主要成分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氨水和无水氨属液态氮肥,其它属固态氮肥。氨水是一种廉价的速效肥料,施入土壤后,作物能很快吸收,不会残留有害物质,不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性质。但由于氨水易分解、挥发,放出氨气,因此在运输、贮存时,应把氨水密封的容器里,或在氨水表面覆盖一层矿物油,放在阴凉的地方。由于氨水对多种金属有腐蚀作用,还应将其放在耐腐蚀的容器里,如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等。施用时必须稀释,深施到土层中,再用土盖覆,或灌溉时使氨水随水流入田地里。还应注意,对于含有NH+4的氮肥,都不能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否则会影响肥效。因为铵盐能同碱反应,放出氨气。氮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合成氨,少量来自煤气工业和其它工业回收的副产氨。因此,氮肥生产一般需要与合成氨生产配套进行。

4.4氨、硝酸、硫酸-氨学案



一、氨
氮的固定:将转变为的过程(阅读100页图4-30)
1、物理性质
色,有气味,密度比空气(标况下密度g/L),溶于水得到氨水(常温:1:700),易得到液氨
2、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氨水的成分:分子

离子
⑵与酸的反应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现象

盐酸和氨水混合(离子方程式):

⑶氨的催化氧化

用途:

⑷被其它氧化剂氧化

氨气被氯气氧化:
现象:应用:
3、用途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
二、铵盐的性质
1、溶解性:
2、不稳定性:
写出NH4Cl、NH4HCO3、(NH4)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与碱:不加热生成,加热生成
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写出化学和离子方程式):
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化学和离子方程式):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原理:
收集方法:干燥:
验满:
吸收:棉花作用:
巩固练习:
1、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
2、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下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____________、氢气______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一化学硫酸、硝酸和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2课时[比较学习法]: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记忆。如浓硫酸、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实验观察]:Cu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比较:3Cu+8HNO3=3Cu(NO3)2+2NO↑+4H2O观察现象:①产生无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③铜在不断的溶解。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所以无色气体是NO。结论:铜和稀硝酸常温下反应比较缓慢。C+4HNO3(浓)≜4NO2↑+CO2↑+2H2O现象:①产生红棕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③铜在不断溶解。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错误点拨]:硝酸愈稀被还原的程度愈大,说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强。指出:硫酸、硝酸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不看被还原的程度大小。同样,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只看失去电子的难易,不看失电子的多少。[资料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知识拓宽]:镁、锌等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价态的还原产物。例如,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9%~33%时,反应按下式进行:4Zn+10HNO3=4Zn(NO3)2+5H2O+N2O↑。若硝酸更稀,反应会生成氨,氨与过量的硝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铵。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例题分析]:1。在标准状况时,把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混合使其充满一个大试管,把大试管倒立于水中,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不考虑试管中溶液扩散)为()A.0.8B.0.72C.0.1D.0.036补充两个重要的关系式:4NO2-----O2,4NO------3O2

2.用废铜屑和工业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请设计2~3个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补充习题:

1.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了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他们在此研究领域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态氮物质的氧化产物B、NO不是亚硝酸的酸酐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的还原产物D、NO是红棕色气体2.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N2和CO2。若测得N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N的氧化物是()A、N2OB、NOC、NO2D、N2O53.某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4.0.3molCu2S和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末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A、1.0molB、1.2molC、0.3molD、2.2mol5.已知2Cu(NO3)2=2CuO+4NO2↑+O2↑,现把Cu(NO3)20.01摩缓慢加热直到分解完全,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于试管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水仍充满试管B.试管中可收集到0.112升无色气体(标况)C.向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红色D.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可产生燃性气体6.常温下30mlNO2和10mlNO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中,将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1)从干燥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_。(2)若NO2和NO的体积比大于3:1,则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3)若NO2和NO的体积比小于3:1,则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7.汽车尾气(含有碳氢化合物、CO、SO2和NO等)是城市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综合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做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碳氢化合物充分燃烧及二氧化硫的转化。认为汽车尾气的过多排放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A开发利用氢能源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参考答案:1、D2、B3、B4、D5、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