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复习

小学美术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9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复习。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基础知识测试
一、基本概念
1、天气:。
2、气温:。表示当地空气的。是天气的基本要素。
3、风:。风从气压区流向气压区。它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
4、风向:。
5、湿度表示空气中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表示。
6、等压线:。
7、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和。
8、气候:,它包括天气的状况和状况。
9、比热:。比热的单位是,读作。
10、季风:。
11、季风气候区:。
二、基本知识点
1、大气按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的特点的大气分层。
层序名称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
2、大气层的厚度与纬度位置的关系:。
3、对流层的最大特点是:,所以在这层中天气现象:。它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
4、天气的主要要素有:、、、和。
5、测量气温的工具放在,它一般距地米。
6、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气象观测中百叶箱内应有、
三种温度计来测量。
7、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压的方向:
(2)在同一深度的大气压:
(3)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直接与有关。它随海拔的升高逐渐。
(4)大气压与天气和季节都有关,一般:晴天阴天、冬季夏季。
8、标准大气压的值:帕,相当于厘米汞柱。
9、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测定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
10、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区多天气,低压区多天气。
12、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举二例)
13、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升高,液体沸点;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高压锅就是利用:来工作的。
14、风向的符号可以用一短线段来表示,如东北风可表示为,西北风可表示为。风向可以用来测定,指向代表风的方向。(箭头或尾翼)风速可以用测定。风速的大小常用来表示。
15、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就越多。
16、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它由一支和
组成,它的使用方法是:先读出刻度,再读出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最后通过查表,得出相对湿度。
17、相对湿度表表明: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越。
18、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蜻蜓低飞,不雨也阴”的科学道理是:由于大雨前空气中的较大,蜻蜓的翅膀不能高飞。
19、水汽凝结的条件是: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再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在微小的上发生水汽。刚开始,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形成以后飘浮在空中,(一定或不一定)形成降水,但当小水珠和小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才会形成降水。降水的形式有、、。
20、通常获取天气预报的方式有:。
21、阴是指天空总云量在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之间,天空的总云量在之间为少云,天空总云量在以下为晴;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毫米为小雨,毫米之间为中雨,大于毫米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
22、冷锋过境常会带来天气,暖锋过境常会带来天气。
23、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是:,主导因素是,重要因素是、。
24、纬度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是。
25、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是:。
26、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是:。
27、水的比热为,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
28、由比热表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是的,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一种;的比热最大;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同时其比热值也。
29、由于陆地的比热海洋的比热,所以陆地增温或降温比海洋,陆地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也比海洋。同时,海洋上水汽充足,沿海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地区要更。
30、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里风向的风。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和陆地的。
31、世界上季风区分布很广,以季风最为强盛。我国冬季风的特点是,夏季风的特点是。
32、我国在---------一线地区是季风区,分布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和季风气候。我们嘉兴市处在季风气候区。
33、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风,气温,降水;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风,气温,降水。
34、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利;冬季,我国北方的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我国南方的气候,农作物的生长期较,海南岛就利用其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
35、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为和气候区。
36、我国西北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降水变化,冬夏,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但日照充沛。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就是和该地区特别长且特别大有关。
37、寒潮是大范围内的活动。它会带来剧烈的、、和
天气;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天气,台风中心叫,那里风平浪静,云量,38、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和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引发洪水的人为因素有、、等。
39、、、等都能改良局部的小气候;所谓温室效应是指,
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不断增加,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被称为城市的现象。
三、实验与探究、填图。
1、天气要素的测量
天气要素测量仪器单位或表示方法
气温
气压
风向
风速
湿度
降水量
2、探究对流的形成:在右图上标出对流规律。
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或下部)。
3、如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为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变长、不变、变短)。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

4、分析下面的天气形势图:(气压的单位为:百帕)
(1)a点的气压值为,b点的气压值为。
(2)所在地区为高气压区,天气特点是,所在地区为低气压区,天气特点是。
(3)E代表的天气系统叫做,它是指向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天气。F代表的天气系统叫,它常带来天气;(4)预测未来24小时内上海的天气:
5、看我国地图分析:
(1)造成A地和B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纬度,气温,B地纬度,气温.
(2)我国的纬度位置跨越的温度带有
,嘉兴处在带。
(3)基本处在同一纬度的C地和D地气候差别也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和。
(4)E地和F地相比,E地增温或降温比F地要(快或慢),其年较差和日较差比F地要(大或小)。
6、分析右图:(图上海拔的单位为米)
(1)若山脚B地的气温为15℃,则山顶A地的气温约为。因为在对流层范围内,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
(2)C地和D地相比,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
7、在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1)经过相同时间的加热后,温度升高的快一些。
(2)由(1)这步我们可以推出,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要多加热些时间。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3)在此实验中我们唯一控制的不同条件是:不同。
(4)若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水的温度反而比煤油上升得快,你分析可能出错的原因是:。
9.如图在植被坡实验示意图:
(1)实验中控制的相同条件是:用洒水壶以相同的
、同样快的对两个坡面洒水。
(2)实验现象记录:
水的流速汇入水沟的水量汇入水沟的泥沙量
有草皮的坡
无草皮的坡
(3)此实验表明,植被能,增加。

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学案分析(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学案分析(人教版)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光的反射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平面镜成像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光的折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五、光的色散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六、看不见的光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激发兴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水母。D.霓虹灯。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

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反馈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馈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思考、讨论列举例子

讨论、交流反馈练习

观察、思考猜想假设

猜想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归纳举例

练习贴近生活

讨论回答巩固

观察生活

阅读比较

小组讨论反馈

板书设计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2.“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2、3、4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