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远离有毒物质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9

远离有毒物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远离有毒物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8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品、烟草、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了解其变性机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关爱健康,珍惜生命,远离霉变食品、香烟和毒品。

重点
难点重点:
1.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2.有关香烟、毒品等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焦点,因此应广泛摄取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方法
技巧
本节主要介绍含重金属的盐、变质食品、烟草、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引导我们要远离有毒物质,关爱健康,珍惜生命。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应分清哪些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并远离有毒物质。
2.要结合所学,拓宽视野。要通过书籍报刊、网上查询、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等多种途径,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3.可结合一些警示性标语如“吸毒一口,掉进虎口”等来加深对吸毒危害的了解。

思维误区
易错点:
含铅、铜、汞、砷、锰等元素的无机盐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其中有些元素在人体内又是必需的,只要摄入不过量,便不会造成中毒,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有些同学往往一概而论,出现错误。

教学
建议
本节采用课件效果更佳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导学提纲学生
活动课堂随笔
创设问题:
1、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丰富多彩,你说出哪些可作为食物,哪些物质对我们有害吗?
2、你知道有害物质一般指哪些物质?讨论、交流、抢答
一、预防无机盐中毒
1.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无机盐常含有、、、、等元素。
2.我国铅污染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阅读、
归纳
[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醋酸铅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人几滴CuS0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入儿滴甲醛产生白色沉淀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加热鸡蛋清产生白色沉淀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
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蛋白质灼烧后能发出一种特殊气昧
[结论]: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遇到 、 、 等化学物质时,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消失。

[知识迁移]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a2+,Ba2+,Ag+等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丧失生理功能。因此,这些可溶性重金属盐对人体有毒。试根据上述知识回答:
(1)在CuSO4、AgNO3、Ba(NO3)2、AgCl、BaSO4中无毒的是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人,误服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合作、分组、
总结、
交流

了解可溶性的重金属盐才会中毒
二、不吃变质食品
1、霉菌毒素是一类 ,化学性质 ,其中 的毒性较大。
2、[注意]
⑴食品贮存时要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防止食物变质。
⑵不吃霉变的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例3(2005广‘西)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B.用工业盐腌制的泡菜
C.霉变的大米、花生D.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自读了解食品变质的原因,并归纳食品贮存和食用时注意事项
三、拒绝烟草
[填空]香烟的烟雾中含有 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而最为有害的物质是 、、 和 。

[引申]吸烟有害物质,是因为香烟中含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等有害物质。下列关丁尼古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尼古丁中含有碳元素。所以有害健康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C.尼古丁的相对分了质量为162
D.尼古丁不属于有机物细读课文,了解烟草对人的毒害
四、远离毒品
[问题]
常见毒品及危害性
(1)常见的毒品有、、、、、、等。
(2)毒品对人有什么危害?
(3)远离毒品有什么意义?
例:每年的6月25日为“国际禁毒日”,主题是“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毒品的是()
A.海洛因B.鸦片C.摇头丸D.咖啡
可上网查询毒品的种类、危害、禁毒等,建立远离毒品的理念
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和认识
作业:完成本节助学

相关推荐

物质的量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质的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班级:高一()班姓名:学号: 成绩:
高一化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问题导读】(预习教材,提取教材关键信息,记下发现的问题,准备参与“合作探讨”)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
2.微粒数、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如何?
【主干知识】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之一,它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其符号为,单位是。
(2)摩尔基准的确定:
摩尔是的单位,我们把含有个微粒的集合体计量为1mol其符号
(3)摩尔的使用范围
(4)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表示,通常使用近似值来计算
(5)物质的量()、物质所含的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课堂练习1】
(1)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2)1mol氧气含有个氧分子
(3)1mol硫酸含有个硫酸分子(4)1mol氢气含有个氢原子
(5)1molSO42-可表示为NASO42-,所含电荷数为NA、个。
【课堂练习2】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1)2H(2)2molH(3)2molH+(4)2molH2
【课堂练习3】
(1)3.01×1023个氢原子,合多少摩尔?则其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5mol的氧气中有多少个氧分子?(3)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课堂练习4】
(1)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的水分子中有个电子
(4)1mol硫酸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它们的物质的量是
【精彩例题】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6.02×1023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D.科学上规定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为1mol
【达标提高】(一看就懂,一做就会)一、选择题
1.摩尔是()
A.物质的数量单位B.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
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0.012kgC-12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kgC-12中所含的原子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mol-1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1023mol-1
4.0.5mol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
A.3.01×1023B.6.02×1023C.0.5D.1
5.下列数量的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1molHClB.3.01x1023个碘分子C.12g12CD.0.5molCH4
6.下列物质中,与0.3moLH2O含相同氢原子数的物质是()
A、0.3moLHNO3B、3.612×1023个HNO3分子C、0.1moLH3PO4D、0.2moLCH4
7.1molNa转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A、3.01×1023B、6.02×1023C、1.204×1023D、6.02×10—23
8.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0.2molNa+、0.4molMg2+、0.4molCl-,则SO42-为()
A、0.1molB、0.3molC、0.5molD、0.15mol
9.在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C、3:1D、2:3
10.下列哪种物质所含原子数与0.2molH3PO4所含原子数相等()
A.0.4molH2O2B.0.2molH2SO4C.0.8molHClD.0.3molHNO3
11.a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a/4bmol-1B.b/4amol-1C.a/bmol-1D.b/amol-1
12.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④B.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⑤
(跳起来,摘下丰收果)
★★13.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和某些物质(如F2等)发生化学反应。若将1.5molXe和7.5molF2加入一定体积的容器中,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F2,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物质及其变化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物质及其变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案
课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专题复习授课班级
课时

的知识

技能1、巩固物质的分类及方法,了解胶体的主要性质;
2、进一步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概念
过程

方法通过知识归纳总结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重视轻松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离子方程式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应用








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专题复习
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三、本章专题讲座――-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律: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降低总数==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2、价态律:
(1)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
○1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
○2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无负价,F、O只有负价无正价
○3含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若价态相邻,则不发生氧化还原

3、强弱律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讲]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板书]1、物质的分类
[投影](1)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单质金属:Na、Mg、Al
非金属:S、N2、O2

化合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SO2、SO3、P2O5、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两性氧化物:Al2O3
不成盐氧化物:CO、NO

酸按酸根分含氧酸:HNO3、H2SO4
无氧酸:HCl
按电离出的H+数分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H2SO4、H2SO3
多元酸:H3PO4

碱按强弱分强碱:NaOH、Ba(OH)2
弱碱:NH3H2O、Fe(OH)3
按电离出OH―数分一元碱:NaOH
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盐正盐:Na2CO3
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混合物
[板书]2、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基本概念相互关系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板书]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1、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2H+=H2O+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6H+=2Fe3++3H2↑
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2H+=H2O+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H++OH-=H2O
2、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B.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
C.Cu(OH)2和稀H2SO4反应D.CO2通入NaOH溶液中
3、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A.Na+、Ag+、CO32-、Cl-B.K+、Ba2+、SO42-、Cl-
C.Na+、K+、CO32-、Cl-D.Na+、K+、Cl-、SO42—
4、在强酸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Mg2+、Ca2+、HCO3-、CI-B.Na+、CO32―、Cl-、SO42-
C.K+、Fe2+、SO42-、Br-D.Fe2+、Ca2+、Cl-、NO3-
5、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A.2Na+2H2O=2NaOH+H2↑B.2Na2O2+2H2O=4NaOH+O2↑
C.3NO2+H2O=2HNO3+NOD.2Cl2+2H2O==4HCl+O2
6、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3︰8C.2︰3D.8︰3
[板书]三、本章专题讲座――-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讲]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元素化合价上升必有物质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降低总值必等于升高总值。有关电子守恒的规律有如下应用:○1 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数之比,或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子数之比及氧化产物瑟还原产物分子数之比。○2 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板书]1、守恒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降低总数==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投影]例1、RO3n-+6I―+6H+==R-+3I2+3H2O中,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n的数值为______
(2)RO3n-中R元素得电子总数为________
[点击试题]24mL浓度为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Cr元素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讲]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有着重要的关系。首先我们看一下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当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重要的应用是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是还原性的有无。另外,价态也具有变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重要的应用是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板书]2、价态律:
(1)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1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
○2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无负价,F、O只有负价无正价
○3含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若价态相邻,则不发生氧化还原
[投影]例2、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
A、1:6B、6:1C、1:5D、5:1
[板书]3、强弱律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投影]例3、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A、Br―、Fe2+、I―B、I―、Fe2+、Br―
C、Br―、I―、Fe2+ D、Fe2+ 、I―、Br― 
[点击试题]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A、2NaW+Z2==2NaZ+W2
B、2NaX+Z2==2NaZ+X2 
C、2NaY+W2==2NaW+Y2
D、2NaZ+X2==2NaX+Z2
投影主干知识,让学生回忆细节知识。

教学回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导读单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掌握化学元素、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②理解三大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
③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④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出多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3.情态目标: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岩石的成因分类及三大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的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1)概念:
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存在形式:气态:如液态固态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3)分类:通常分为和非金属两大类。
2.岩石成因
(1)岩浆岩(火成岩)分为侵入岩如。如流纹岩、玄武岩。
(2)沉积岩:特征:具有含有常见如:砾岩、石灰岩等。
(3)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1)概念: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史中,和其下的之间存在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
(3)重要意义:和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
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l)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B,C,D。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到形成又到新的形成。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及三大类岩石间的转换关系是难点内容。要突破这个问题要通过图来解决;如右图可看出三类岩石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被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被高温熔化形成新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完成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构成地壳物质的循环。

三大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一、选择题
1.大理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下列中的()
A.石英B.长石C.方解石D.云母
2.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石灰岩B.长石C.大理岩D.砾岩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A.氧和铝B.铝和硅C.铁和镁D.氧和硅
4.下列岩石,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侵入岩B.沉积岩C.喷出岩D.变质岩
5.下列哪一种不是矿物()
A.食盐B.黄铜矿C.方解石D.石英岩
6.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和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床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
A.②⑤①④B.②④⑥①C.②④①⑥D.②③⑤④
7.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在右图中的方框中填入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
(2)在图中箭头线处填写下列内容,以表示箭头线所代表的含义。
①②
③④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质循环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
的物质循环过程。B.推动地层以下部分的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其衰变过程会放出热能并转化为地壳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C.岩浆是一切岩石的起点、也是一切岩石的终点
D.造成岩石分化、侵蚀和搬运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的内能

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本章规划

地球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一般可分为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圈层,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是目前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章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题,对于自然环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此教材安排了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循环和大洋环流等教学内容,为加深对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包括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天气系统等。通过以上规律、原理的分析,能更好地认识各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本章教材共分四节,许多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关注的焦点,教学中应对以下问题予以充分重视:能够运用内、外力的关系分析各种地貌成因,能运用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天气与气候现象,能够结合洋流分布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章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尽可能多地应用多种教辅手段创设情境,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课时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2课时

第三节 大气环境5课时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2课时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两个大问题,即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和岩石两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常见的几种矿物,强调矿物与矿产的区别。?

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可运用采集到的岩石标本、投影图片、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理解掌握三大类岩石各自的形成和特征。?

地壳的物质循环是本课的另一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可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来突破,学生通过对标本、视频等的观察、讨论,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简单的示意图,以此加深对三大类岩石转化的理解。?

学习本节内容应始终贯穿物质运动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例如,在讲述地质循环对地貌的影响时,应引导学生从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和物质运动变化来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还应充分联系实际,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突破教学难点,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

附件1下载

附件2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