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6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灵活运用归纳,猜想,化归等掌握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法则的推导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一人备一只计算机;

2.投影仪、幻灯片

【预习导学】

预习课本,并完成填空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幻灯演示课本引例,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列出算式,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法则内容: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

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是_________

有理数相乘的运算顺序是先确定积的_______,再确定积的_________

2.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思考部分,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回答、观察、思考部分的问题,教师点评。

引导学生总结:

(1)几个有理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____

(2)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时,积是负数

(3)几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___,后把它们按顺序依次___________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1.计算:

(1)(—3)×9×(-2)

引导学生总结: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举几个互为倒数的例子

学生练习

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例3.计算:

(1)

(2)

注:学生板练,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学生练习

例4.用计算机计算:(-51)×(-14)

注:学生总结用计算器计算乘法的步骤

四、延升拓展,巩固内化

例5.(1)当a>0时,a___2a,当a<0时,a___2a

(2)如果数ab=1,则数a与b的关系是_______

例6,五个数相乘,积为负,则其中正因数的个数为()

A0B2C4D0,2或4

例7.计算:

(1)(-6)×(+8)-(-5)×(-9)

(2)12×

(3)-1+0×(-1)-(-1)×(-1)-(-1)×0×(-1)

例8.

教师讲解后,并引导学生总结法则内容

五、布置作业,当堂反馈

相关阅读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
3.填空:(1)____+6=20;(2)20+____=17;(3)____+(-2)=-20;(4)(-20)+___=-6.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1)4-(-3)=______;(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1)(+10)-(-3)=______;(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1)9-(-5);(2)0-8.(3)(-3)-1;(4)(-5)-0(5)(-3)-[6-(-2)];(6)15-(6-9)
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P63例3
例4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
练一练:P63.1题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

补充:1.计算:(1)-8-8;(2)(-8)-(-8);(3)8-(-8);(4)8-8;
(5)0-6;(6)6-0;(7)0-(-6);(8)(-6)-0.
2.计算:(1)16-47;(2)28-(-74);(3)(-37)-(-85);(4)(-54)-14;
(5)123-190;(6)(-112)-98;(7)(-131)-(-129);(8)341-249.
3.计算:(1)(3-10)-2;(2)3-(10-2);(3)(2-7)-(3-9);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2)b-c;(3)a-b-c;(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3有理数的减法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课安排在有理数加法之后,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学代数”领域。
减法运算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减法的意义,再从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的角度,探求两个有理数的差是多少,以及是否可利用加法进行减法的运算,从而引发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感悟到减法是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运算。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合作,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情感修炼与开导: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认识到减法的实用性,并亲身体验其过程。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经历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理清数学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较好地体现新课程多元化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进行,有一定难度,为此应逐阶引导,同时让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4
观察温度计:
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出多少度吗?7
学生普遍能直观地看出4℃比-3℃高7℃,进一步
地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那么温差(最高减-3
最低气温,单位℃),如何用算式表示?4-(-3)如有困难,可
讨论、合作完成)
按照刚才观察的结果,可知4-(-3)=7①而4+(+3)=7②∴由①②可知:4-(-3)=4+(+3)③上述结论的获得应放手让学生回答。
(这是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时,学习通常会更主动)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观察、探究、讨论: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此时所形成的问题场,既能激活学生思维,又能复习已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
结论:减去-3等于加上-3的相反数+3
(三)类比探究,总结提高
如果将4换成-1,还有类似于上述的结论吗?
先让学生直观观察,然后教师再利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验算。
计算(-1)-(-3)就是要求-个数x,使x与-3相加得-1,因为2与-3相加得-1,所以x应是2,即(-1)-(-3)=2①
又因为(-1)+(+3)=2②
由①②有(-1)-(-3)=-1+(+3)③
即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试一试:如果把4换成0,-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所加+3的结果相同吗?
让学生利用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得出结果,再与加法算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的结论。
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
计算9-8与9+(-8);15-7与15+(-7)
从中又能有新发现吗?
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如下结论: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归纳:由上述实验可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在上述实验中,逐步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
用字母表示: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用字母简明地表示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法则)
(四)例题分析,运用法则
例:计算
①(-3)-(-5)①0-7
③7.2-(-4.8)④(
解略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教师与同学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交流,师生评价
(五)总结巩固,初步应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知识。
小试牛刀,练习:教科书P27练习第1、2题
(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验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数学思想,个体意向场就是知识、情感和态度、思想和方法的综合体现)
(六)作业:
教科书习题1.3第3、7、14题;学生用书同步练习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例题总结
法则作业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根据生活经历,自编一道能利用减法法则的题目。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学案

有理数
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等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2,教师自行准备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
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
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
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可视学生的情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