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

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

发表时间:2020-10-03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20课。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拿砸缸得救

小编推荐

一年级人教版《司马光》说课稿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年级人教版《司马光》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教材

《司马光》是人教版

年级下册的

文。是

个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

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

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

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

时制定了以下目

二、说目

认识13个生字,能读通顺

文。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

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采用质疑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在识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情怀。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

准》的要求,这节

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自读、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

)、复习导入

1、我们这

单元聪明的小

休有谁?可以说小动物,也可以说人。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

位,你们愿意么?

2、板书

题:司马光。介绍“司”的拼音和识字方法,“同字去掉

小竖”。

3、简介司马光,强调司马光的姓,司马光的事迹。

(二)、出示自学提示:

1、

出自然段序号。

2、把圈出的生字每个字读三遍。

3、把

文读正确,读通顺。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

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的放矢。)

(三)、质疑点拨

1、

共6个自然段。

2、圈出的生字在

件上出示,带拼音认读。

边认读,

边想想自己的识字方法。

3、交流识字方法

(1)认识那个,会说哪个,就说哪个。

(2)换偏旁:块----快救-----球劲-----经

(3)形声字、偏旁相同的字、劲的拼音、多音字(假、得)的强调

(4)基本遵循:怎么认的---结构---组词

四、巩固练习

1、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争取给字组词。

2、教师出示自己组的词,学生认读。

3、男生女生读。

4、我来猜字谜。

5、游戏:水缸跳字假山跳词

6、

件出示

4、5自然段。学生自由读,尤其读准红色的字。

指名读,全班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一(1)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


教材分析

1.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讲的是司巴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人也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关学习司马光这种迸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则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2.字音、字形

本课8个生字要注意读准:孩(h2i)、光(gu1ng)、块(ku4i),书中“一块石头”读成“一块儿石头”(儿话音)。

识记生字字形时,要让学生开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识字。为了更好地巧记字形,提供几种记字方法:(1)用象形字记“石”字。(2)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3)用顺口溜的方法“光”字:三个小淘气,坐在板凳上,压弯一条腿、后脚尖朝上。记“没”字:三点水,几头又尾,合在一起就是没。

书写时应注意:“候”字的左边是“单人旁”,再加上一个小竖,右上边是“横折、横”,下边是“尖”字。“孩”字左边是“子”字旁,注意“子”的最后一笔“横”改成“提”,右边是“点、横、撇折、撇、撇、点”注意两个撇的起笔对齐,就写好看了。“哭”字千万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

3.看懂图意: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孩掉进大水缸里。从图上可以看出一只大缸砸破了,水哗哗地流出来,掉进水缸的这个小朋友正在往外爬,司马光正伸出手去挟爬出来的小朋友。再看看他们身后的几个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张着大嘴在喊大人。

4.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是写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

第二自然段结合标图弄清楚假山和水缸的位置。

第三自然段是写有一个小朋友没注意掉进水缸里。

第四自然段是写其他小朋友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都慌了。

第五段主要是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他举起一块儿石头很块地把水缸砸破了。

第六自然段是写缸里的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得救了。

5.朗读指导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大”字稍慢、加重。“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一不小心”读得稍快一些。“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这句话读得稍慢些。第五自然段要读出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读时突出“没有慌”、“举起”、“使劲砸”、“几下子”这几个词语。

教法建议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中质疑。

3.在学文时,引导学生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词语和句子。

5.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要求,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实用是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取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6.教师演示2个复动投影片,一是演示“人离开水”,二是演示“水离开人”,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领悟到两种救人的不同方法,更加突出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7.创造性思维训练;设计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说些什么呢?

解词导向

假山:用石块人工堆砌而成的小山。[例句]公园的假山真好看。

不小心:不留神,没注意。[例句]放学了,我不小心摔了一跤。

慌:心里发急,动作忙乱。[例句]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不要慌,要认真去做。

使劲:用力。[例句]这张桌子很重,我要使劲才能搬动它。

得救:本课指脱离了危险。[例句]经过医生抢救,王爷爷得救了。

释句导读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这句话讲的是司马光举石砸缸。用“举起”说明这是一块大石头,举得高,用的力气大,砸下来的力量才大,水缸才能砸破。“几下子”说明特别用劲,救人心切,想赶快把小朋友救出来。

课文理解

段落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讲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

第二段(2、3自然段):讲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水缸里。

第三段(4、6自然段):讲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朋友。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司马光举起大石头砸缸救人的故事,说明司马光小时候聪明、勇敢,遇到紧急情况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11司马光

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图意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5)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抽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7.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2)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4)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教师提问:

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自身认读生字。

⑵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一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作业

填空: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

2.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shi)找(zhaozao)座(zhuozuo)砸(zazha)

二.练词说话

1.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用词练习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ushihouyihoujindoulailezhaodaren

2.组词区别。

古()时()候()

石()村()后()

那()缸()找()

都()红()我()

一年级课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课文《司马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⑶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⑵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⑶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引读第一小节。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⑴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⑵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⑶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⑷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⑸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⑹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⑴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⑶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⑷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⑵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⑶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⑷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他站两边,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说一说反义词:师说,生举卡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⑴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⑵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司马光》。(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⑶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⑵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⑶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四、积累词汇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

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引读第一小节。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⑴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⑵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⑶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⑷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⑸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⑹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⑴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⑶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⑷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⑴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⑵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⑶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⑷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⑴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⑵同桌合作背诵。

⑶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⑷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作业

填空: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

2.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shi)找(zhaozao)座(zhuozuo)砸(zazha)

二.练词说话

1.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用词练习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ushihouyihoujindoulailezhaodaren

2.组词区别。

古()时()候()

石()村()后()

那()缸()找()

都()红()我()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处理


《司马光》是六年制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5节,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故事,说明司马光小时候聪明、果断,遇到紧急情况镇定、沉着,能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学中抓住“慌”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能取得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效果。

一、“慌”中知险情

在导入新课后提问:课文哪一部分写“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让学生读读第二节,接着问:当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他们为什么都慌了呢?学生们不难理解,是因为缸里盛满的水会把那个小朋友淹死的。至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险情已发生了。

二、“慌”中品形象

险情发生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时,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再边读课文第三节边思考:别的小朋友“慌”成了什么样子了?划出课文中说明小朋友都慌了的词语(叫、喊、跑、找)。然后指导学生用慌张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三节。这样,能使学生凭借这一具体的语言环境。比较深切地理解“慌”字的意思。之后,又让学生细读课文的第四节,接着问:别的小朋友都慌了,那么司马光又是怎样的呢?(司马光没有慌)紧接着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的?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在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后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想象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情景?至此,司马光在险情面前临危不惧的形象,一个“挥石救人图”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在学生们已经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别的小朋友在险情面前都慌了,而司马光没有慌,他在想办法,并且想到了用石砸缸的办法。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叫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哪种好?为什么?那时候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救那个小朋友吗?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在学生们进行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后,使他们明白,此时只有用石头砸缸,缸破水流,人才能得救。接着又问: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这样事中懂得了什么?(司马光遇事沉着,善于动脑,是个聪明、勇敢、机智的孩子,我们也要像他那样,遇到危急情况不能慌,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而领会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2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孩子朋友跑去叫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

时:左边“日”,右边“寸”,

回:大口套小口,笔顺: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

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de轻声;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妈妈的宠爱。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古时候小孩朋友跑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司马光)

②学习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组学习。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自己学习。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4)“我”字第一笔是撇,“找”字左边是提手旁。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有很多字,音相同,还有很多字字形很相近。所以,我们学习要认真、仔细,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要弄混了。

(四)学习第3题:这四幅图,每一幅图是独立的,看每一幅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司马光》教学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新词。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砸缸假山水缸别的叫着吓哭慌使劲砸破得救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3.朗读指导。

三、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三、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四、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五、朗读指导。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八、作业布置: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语:

二、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三、指导背诵。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四、听写生字词语。

五、总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别的小朋友—————叫喊跑找

没慌

司马光————举砸(几下子)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学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2、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质疑。

4、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再评不足。

3、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

1、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2、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

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5、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6、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学案苏教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下册《司马光》学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学案苏教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学习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小节。1、司马光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大屏幕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哪个小朋友能读好这句话吗?

2、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很漂亮,小朋友看。大屏幕出示:(大水缸和假山的图片。)

3、说一说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生1:假山。生2:有一口大水缸。

4、看看水缸在什么地方?生:水缸在假山的下面。

5、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缸里装满了水。

你能读出水缸的大,水的多吗?

大屏幕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先指名读再分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的水缸大,谁的水缸装的水多)

学习“园”字。

齐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三小节。

Z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小朋友在花园里干什么?(捉迷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练习。一个小朋友_____大水缸里。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1)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分析字形)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小节。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小节。同桌对读第、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四、看图配乐,齐读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附板书:22司马光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z(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在花园里玩得可开心了!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一句话。

Z大屏幕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2、谁来读读这句话。“一不小心”就是这个小朋友没注意、没留神,突然发生了意外。“一不小心”要读得稍微快点,要有突然的感觉。

3、a谁再来读一读。B学着他的样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掉进缸里的孩子画面。

4、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生:因为缸很大,水很多。

5、缸里的小朋友在水里挣扎着,处境很危险,遇到突来的情况,他的小伙伴们有什么反应呢?大屏幕出示:(孩子们慌的画面。)

6、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慌了)

7、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

8、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叫两个学生

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9、A有的哭了,想像一下是怎么哭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B有的喊,会喊些什么?谁来表演一下

10、是呀!他们害怕极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在大声喊救命,有的急忙跑去找大人来救人。

11、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这些小朋友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找的大人还没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再不及时救上来,可能就会被淹死了。得快点有人救他,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砸缸救人为千古佳话。,大家想听吗?Z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是重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效果还不错。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哭喊跑”展开想象,体会小朋友惊慌害怕的心理。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先让学生找找写司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司马光的勇敢、机智?抓住“没有慌”(没有慌张)明白司马光遇事沉着、勇敢,有救人的好方法。从“举、砸”俩动词明白司马光机智、果断。(“砸”是什么意思?怎样砸:举双手,对准了,要用力。砸: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文中:司马光用大石头撞击水缸。使劲==用力怎么砸?——使劲,用了全身的力气。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砸破了这口大水缸。你能找出表示时间很短的一个词语吗?—几下子:没用多少次,表示很短的时间。)

人教版一年级下《司马光》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司马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⑴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⑵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⑶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⑵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⑶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⑷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⑸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⑹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⑴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⑵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小组内练读。

⑷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⑸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⑹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⑵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⑶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⑷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⑸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⑹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⑴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⑵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⑶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⑷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⑸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