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3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相持阶段的到来

(1)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③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需要发展,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2)标志: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3)影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日军改变对华侵略政策。

2.相持阶段日军方针的变化及影响

(1)变化: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2)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敌后战场也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3.日军对沦陷区的统治

经济上: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获得巨额利润;强占沦陷区的耕地,用于军事和移民;掠夺粮食,对粮食实行“统制”政策,在沦陷区抓丁拉夫,掠夺劳动力;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银行,滥发纸币;增加苛捐杂税,加紧搜刮人民。

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封建、反共宣传。在学校教育方面:在教育体制上缩短中等教育的年限,增加初等教育年限;在教学内容上,灌输奴化思想。在社会教育方面,大肆宣传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禁止人民阅读进步书刊。

政治上:实行法西斯残暴统治。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在华北,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1.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根本原因

日本的对华政策,在政治上采取“以华制华”的同时,经济上推行了“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以战养战”的实质上是尽量使沦陷区经济殖民地化,成为日本经济体系的附庸。日本是个小国,人口少,国内资源贫乏,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资源贫乏的问题日益显露。为了解决战争所需,日本加紧了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妄图把中国变为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

2.历史上日本对外侵略史

历史上日本对外侵略,可以借助以下材料作简要分析。

张伯伦《日本在亚洲的领导》一书中指出:“……每一个日本学校都挂有地图,标题叫做‘日本的邻国’,地图上以东京为中心,一圈一圈向外画了五个圈子,代表日本向外发展的阶段。第一重圈子是日本现在的领土,第二重圈是太平洋岛屿、朝鲜、满洲和蒙古一部分。这些区域叫做‘势力范围’。第三重圈里包括中国的华北及西伯利亚一部分。第四重圈子,把中国其他部分、越南、夏威夷、婆罗州都划进去,最后一重圈包括澳洲、加拿大和美国。”

思考:①日本制定这种政策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这种教育?

②20世纪初,日本是怎样实现“第二重圈子”目标的?

③日本是怎样逐步付诸实施侵略圈子里的华北地区的计划的?

④日本在“第四重圈子”实施时,为什么最终破产?

提示:①日本是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日本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教育。

②a.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征朝侵华”政策。19世纪70年代入侵台湾。80年代仁川条约取得在朝鲜的驻兵权。1910年,日本逐渐控制了朝鲜。

b.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进一步控制了中朝两国主权。

c.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朝鲜为保护国。

d.1914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191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一战期间,日占德属太平洋三大群岛。

e.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东三省。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③对华北地区的侵略

1933年占热河;1935年《何梅协定》;策划“华北五省自治”;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侵占平津。JaB88.COM

④1941年12月7日8,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在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法西斯的打击,中国战场成为反日法西斯的主战场。
精品学习网

相关知识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原因;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变;汪伪政权的建立。
2.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目的及其表现;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
3.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
(二)能力训练点
1.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放,是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产物,汪精卫集团是可耻的汉奸卖国贼,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以此激发学生仇视、蔑视民族败类的情感。
2.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等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同时认识历史是不容篡改和抹杀的,日本现在某些人士企图否认侵华历史,这是有损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不利于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
二、重点难点及疑点解法
(一)重点
1.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及其原因。
2.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二)难点
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手段及方式。
(三)解决办法
l.联系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中,高瞻远瞩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中国既不可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抗战的论述,来帮助分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形势的发展,从中日双方的状况来说明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特别要帮助学生理解人民抗日力量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正说明中国既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
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但见速胜的希望破灭,后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给予的沉重打击,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败退和政治上的动摇,日本帝国主义因而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由打击到拉拢,最后诱使其投降,以达到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灭亡中国的目的。
2.日本侵略者的经济掠夺,先从日本侵略者的总方针是要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因此是全方位的掠夺,涉及农业、工矿交通、金融业、劳动力等方面。再从这些方面来了解其掠夺的表现形式。
3.充分利用小字部分和课文的注解来帮助理解日本侵略者野蛮掠夺的形式。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写有日本首相平沼一段话的小黑板。
2.有关日寇对华经济掠夺及殖民统治的影像资料或历史图片等。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写一篇短文,分析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的侵略政策及其原因。
2.归纳日本对华进行殖民侵略和统治的具体表现。
六、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能准确表述以下基本史实:
(l)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原因及其战略方针。
(3)汪伪政权的建立。
(4)日寇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和殖民统治。
(5)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2.使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相持阶段到来、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
3.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野蛮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暴的法西斯统治,这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容抹煞的罪恶历史。
4.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一定程度上打击和动摇了日伪的统治。
(二)整体感知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随着形势的变化,日本为达到其灭亡中国的意图,改变侵华策略,因以,相持阶段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这一阶段敌我力量也处在消长的状态中。日本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以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汪精卫系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工具。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肆意掠夺,残暴的殖民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沦陷区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斗争,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统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了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
教师指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中国军民一年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但当时中国方面也还没有发展壮大到可以立即驱逐日寇出中国,因此,抗日战争也就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明确时间和标志,即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从日本方面看,战线过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以及日军受到抗日根据地的牵制和威胁;从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敌后抗日力量的壮大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斗争的过程。因此,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也不会亡国,处于一种相持状态。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教师应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战略方针。战场形势的变化,日本已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迫使其改变战略方针。
其次,教师要说明改变的原因。一是日本陷入长期战争,无力大规模进攻;二是抗战初期,日本认为国民党是主要的对手,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日本侵略者认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是其主要威胁,于是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在这里,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改变对国民政府的策略,只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和扶植伪政权“以华治华”。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
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讲汪伪政权建立,可提出: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指出,产生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加速了国民党内的动摇和分裂,出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充当汉奸的事件。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日伪勾结,使中国的抗战更为艰苦困难,也使国民党内的抗战态度更加转向动摇和消极。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日本在华侵略的扩大,国内资源已无法满足其战争的需求,其战争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资源。随着战争的发展,日寇在经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把中国变成其侵略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因此,它的掠夺是全方位的,从农业到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从金融业到劳动力。了解其掠夺的方面,也就容易把握其掠夺的具体表现。
2.疯狂的经济掠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归纳回答。要有条理,概括准确。老师再就“统制事业”、“伪币”、“储备金”等专有名词作一定的解释。
三、推行奴化教育
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点明推行奴化教育是与其他侵略方式一样的,都是要灭亡中国。
其次是讲清主要措施:(l)学校教育方面,从体制、教科书内容及学习科目几方面作了强制性规定。(2)社会教育方面,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宣传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
再次指出重要特点: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反抗精神,实行同化政策。
在这里可以提出现在日本政界少数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与日本法西斯在华推行权化教育有何共同点,让学生讨论。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这里要突出日本法西斯在沦陷区统治的残暴,手段极其残酷。沦陷区人民过着一种非人的、亡国奴的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憎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同时,还要指出,在沦陷区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四)总结
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战略方针改变,也由此带来一些重要影响。一是亲日派公开投降;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面对侵华的主要兵力,根据地的抗日斗争更加艰苦,面临更大的困难;蒋介石集团政治上反共情绪上升,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倾向更为明显。
日本侵略者除了军事进攻以外,政治上扶植亲日派“以华治华”,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教育上推行权化教育。这些构成了日本侵华的整体战略方针。体现了日本法西斯灭亡中国的险恶目的。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设计方案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了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
教师指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中国军民一年
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但当时中国方面也还没有发展壮大到可以立即驱逐日寇出中国,因此,抗日战争也就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回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第一节所学内容分析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从日本方面看,战线过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以及日军受到抗日根据地的牵制和威胁;从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敌后抗日力量的壮大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斗争的过程。因此,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也不会亡国,处于一种相持状态。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教师应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战略方针。战场形势的变化,日本已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迫使其改变战略方针。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战略方针的原因。一是日本陷入长期战争,无力大规模进攻;二是抗战初期,日本认为国民党是主要的对手,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日本侵略者认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是其主要威胁,于是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在这里,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改变对国民政府的策略,只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和扶植伪政权“以华治华”。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
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和录相讲解汪伪政权建立。可提出: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指出,产生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加速了国民党内的动摇和分裂,出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充当汉奸的事件。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日伪勾结,使中国的抗战更为艰苦困难,也使国民党内的抗战态度更加转向动摇和消极。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使学生明确,日本在华侵略的扩大,国内资源已无法满足其战争的需求,其战争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资源。随着战争的发展,日寇在经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把中国变成其侵略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因此,它的掠夺是全方位的,从农业到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从全融业到劳动力。了解其掠夺的方面,也就容易把握其掠夺的具体表现。
2.疯狂的经济掠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归纳回答。要有条理,概括准确。并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史实的认识。老师再就“统制事业”、“伪币”、“储备金”等专有名词作一定的解释。
三、推行奴化教育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要点明推行奴化教育与其他侵略方式一样,都是要灭亡中国。其次,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出奴化教育主要措施。再次,由学生归纳出奴化教育的目的。
在这里可以提出现在日本政界少数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与日本法西斯在华推行奴化教育有何共同点,让学生讨论。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外争
利用图片,突出日本法西斯在沦陷区统治的残暴,手段极其残酷。沦陷区人民过着一种非人的、亡国奴的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憎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同时,还要指出,在沦陷区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小结
由学生归纳、总结,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战争有了怎样的变化?日本侵华的整体战略方针是什么?

板书设计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3.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2.疯狂的经济掠夺
三、推行奴化教育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一),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蜮掌握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英策动西藏独立未遂;西姆拉会议;麦克马洪线;日本侵占山东;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能力方面:

(1)通过对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侵华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北洋阀政府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教学,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中国各民族各阶级、阶层反抗斗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不能完全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历史材料来分析帝国主义侵略边疆的目的,状况及对我国的危害,使学生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历史结论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边疆活动的总结,使学生学会综合归纳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沙俄、英、日在20世纪初,加紧对我国边疆地区侵略的重点。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乘中国内部政局的动荡之机,在中国边疆的各地区以策动地方独立、武装侵略等多种方式加紧侵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帝国主义各国在侵华过程中矛盾加剧。日本则逐渐成为中国最凶恶的敌人。结合地图概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蒙古地区、西藏、山东等地的侵略,形成对这一时期侵略的总体认识,培养学生综合时纳能力。

2.难点分析:帝国义主制造边疆危机时北洋政府的态度是一个难点。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和疆域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北洋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一方面和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另一方面,又迫于人民的压力,不断调整自己的边防政策,采限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等措施,抵抗外来侵略。因此,中国近代边防,尤其是北洋军阀时期的边疆危机的形成及其矛盾的暂时解决,应从当时国际形势和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特征多角度来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

师:列强的侵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索之一。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各国加强了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20世纪初,帝动国主义国家利用中国政局的动荡和加紧对华侵略。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三节的课题)

一、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

1.沙俄窥测蒙古

师:(引导学生参阅课本第165页小字、注解《中俄布连斯界约》内容;并为学生提供中华民国全图,(见图)使学生清楚了解清末民初中国北部边防状况,明确蒙古地区是中国领土的史实)

生:(按要求阅读、识图)

师: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对朝鲜和东北的控制,使沙俄的:南下、东进均遭到极大的挑战,沙俄的侵略方针进行了调整。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沙俄侵略方针是什么?他们(指沙皇政府)暂时放弃了朝鲜了满州的一部分,但是同日本人亲近了,以便可靠地把蒙古和北满并入帝国的版图。……在日本政府的同意下,显然会达到它的目的。由此可见,在东亚也一贯按预先考虑好的计划(这个计划情况而变动,但其重要保持不变)在实行扩张。目的在于直接占领一直到长城的一大片领土,并获得在东亚的霸权。——摘自《列宁全集》第36卷第365页

生:(阅读以上史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2.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66页第二自然段内容,要求学生思考: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分哪几个阶级?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最重要的步骤是哪个?从第167页材料中可看出,在蒙古问题上,沙俄扮演了什么角色?)

生:(思考并回答)

师:(提供一段史料,提问学生沙俄策动外蒙独立的目的是什么)蒙人对实行自治一事,现在尚无此项能力,不过时替我们煮了一碗好汤,叫欠慢慢哽咽而已。换言之,我们对于蒙古势必从此担任保护之责,或者甚至非将外蒙加以合并不可?。——沙俄外交大臣沙查诺夫

生:(阅读并回答)

师:沙俄对外蒙的侵略阴谋,激起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极大愤概和强烈反对,迅速地形成反对沙俄侵略的爱国运动。民举行反对俄国奸计大会;商人抵制俄货;孙中山致电参议院,希望参议否认‘俄蒙协约’,坚持到底。蒙古爱国王公也声称讨叛国集团制造沙俄、分裂祖国的罪恶活动,宣布蒙古拥护各族联合一体的中华共国和,断无独之理,并以蒙古王公联合会的名义,通电世界各国,并不承认俄蒙协约。但袁世凯北洋政府仍与俄合作,签订了《中俄声明》等文件,使沙俄扶植的外蒙古政权取得了合法地位。请同学位根据当时势形势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生:(讨论)

师:(发表自己的意见)沙俄动外蒙独立发生在辛亥革命的高潮期间,摇摇欲堕的清政府自身难保,无力顾及外蒙事态的发展。及至北京政府成立,内部纷争,国家并未真正统一。主要当权者都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才得以维持统治,当然也不敢对这一带有复杂国际背景的外蒙总是采取坚决立场。袁世凯急于求是帝国主义对其本人及政权的支持,不异以出卖国家主权作代价。因此,在外蒙总是上他一让再让。《中俄声明文件》使中国只得到一个空洞的宗主权?。外蒙少数卖国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行为,也促使外蒙独立的形成。十月革命爆发,沙皇政府垮台,外蒙傀儡丧失了靠山。1919年11月,外蒙的王公、喇嘛等上书北洋政府,情愿取消自治,宣布所订有关条约概无效力。外蒙古独立丑剧可耻地收场。沙俄在策动外蒙独立同时,还强占我国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3.沙俄强占唐努乌梁海师:(引导学生在中华民国全图中明确位置)唐努乌梁海从唐至清,中央政权幸免在此派官设治。清朝时,此地隶属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这是一片蕴藏着丰富的金矿、煤矿、盐田、水草肥美、盛产珍贵皮毛的宝地,沙俄称之为移民之天国。从19世40年代开始,沙俄派探险队擅自进入这一地区;《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沙俄从经济上打开了侵占唐努乌梁海的大门,并开始移民。到1910年,沙俄在唐努乌梁海地区有115个移民点,俄国移民已占当地中国居民的1/10。1912年后,沙俄对唐努乌梁海的兼并加剧。1914年6月,沙俄军队以保护移民为借口,开进了唐努乌梁海,用武力非法占领了中国1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唐努乌梁海是沙俄赤裸裸的侵略手段强占的,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沙俄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占领,从未声明放弃中国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二)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师:(引导学生回忆:英以往对西藏地区的侵略活动)

生:(概括、总结、回答)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67页大字上第2~3自然段,思考辛亥革命后,英侵略西藏有哪些活动?主要采取了哪些手段)

生:(阅读,总结,回答)

师:在英国侵略西藏过程中,1913年,由英国主持,中、英、藏在印度北部西姆拉召开的有关西藏问题的会议是很重要的步骤。

1.西姆拉会议(1913年10月)西姆拉会议上,中、英、藏均在会议上提出了议案,请同学们在阅读这些议案的基础上分析中、英、藏三方在西藏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各自目的及实质是什么?(史料见附2)

生:(阅读材料并讨论)师:中国政府对旨在使西藏置于英国控制之下的这一议案表示不能接受。1914年7月,一战的战火已到了一触即发的紧急时刻,英国无暇亦无力再与中国政府周旋,只与西藏地方当局签订了中国政府不予承认的《西姆拉条约》,并在条约的附图中,划定了一条所谓的中印东段边界,即麦克马洪线。

2.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生:(阅读课本第168页大字第一段内容和《中华民国全图》。图中察隅附近即为麦克马洪线的大致位置。明确此边界线划定对我国的危害)师:由于这条边界线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因此,当时及以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这条非法的边界线。

三、日本侵占山东

师:请同学们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并参阅课本第168页第二自然段大字及小字内容,思考一战前后列强侵华形势有什么变化?

生:(思考并回答)

1.日本武力侵略山东

师:请同学们从课本第169页第一自然段大字中,找出日本侵略山东的借口;占领地区;结果;结合国际形势思考日本侵略山东的实质。请同学朗读第170页上材料——日本在山东平度张贴的布告,思考此布告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日本了为将侵略山东的事实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并进一步扩大侵略。于1915年,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

2.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师:引用二十一条的核心内容(见附3),学生阅读后回答:有关山东的内容有哪些?日本达到了什么目的?日本为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内容有哪些?二十一条中对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侵华有损害的内容是什么?通过二十一条,日本想达到什么目的?哪些达到了?哪些不能够达到?为什么?

生:(阅读材料后回答以上问题)

师:二十一条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同时,它也触及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引起了帝国主义各国的不满,因此,二十一条始终未能执行。

师:请同学们根据此时期帝国主义侵华的史实,总结概括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加紧侵华的特点。

生:(概括总结)

师:历史表明,帝国主义是侵略成性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状况,采取不同的侵略方式。布置作业:思考总结中国近代边疆危机的状况。附1中华民国全图附

2西姆拉会议上三方代表议案内容如下。

西藏方面:

1.西藏独立

;2.西藏的范围应包括青海、理塘、巴塘和打箭炉等处;

3.由英藏双方商改1808年的印藏通商章程,中国不得过问;

4.中国不得派员、派兵驻藏;

5.中国须承认达赖为蒙古及中国佛教的教主;

6.赔偿西藏的各项损失。

中央政府方面:

1.西藏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中央可派驻藏长官驻扎拉萨,并得有卫队2600名,分驻拉萨等处,西藏的军、政、外交事宜,均应听候中央的指示;

3.被西藏地方政府监禁、封产的爱国官民,一律释放、发还;

4.西藏代表所提第5项条件,可以商议;

5.前订的通商条款,如需修改,必须由中印双方商议;

6.西藏的范围,不能包括拉岭、江达等处。英国方面:

1.把西藏、青海、西康用甘肃、四川、云南的藏区统称为西藏;并将其划为内藏(包括西藏一部、川边和青海全境)和外藏(包括西藏全部和西康一带),中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并承认外西藏的自治权,所有外藏内政由拉萨政府掌握,中国不改西藏为行省,不得在外藏派驻军队和文武官员;

2.当中国政府与西藏有争议时,由英印政府裁决;

3.英人可以在西藏自由经商,中国不得加以限制;

4.西藏内政暂由英印政府监督;英国商务委员会必要时可随时带卫队的前往拉萨。——以上均摘自《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附3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如下。

1.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修路和通商的权利;

2.日本在南满和内蒙东部享有各种经济、军事特权;

3.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和南满、安奉两路的期限延到99年;日本享有对中国汉冶萍公司及所属厂矿独有的合办权;

4.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

5.中国警队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

6.中国政府聘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历来是古今史家治学的重要方法,历史教学更是如此。本教案设计者抓住这一道理,中本节的教学中充分展示了运用协商地图语言,从时空两个维度揭示历史现象,收到了语言文字表达不易或不能获致的效果。《中华民国全图》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多种心理活动,图面也更有助于认清英、俄、日等国侵略和北洋军阀无耻卖国诸事件的内在本质联系。指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南满铁路指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安奉铁路指安东(今丹东)至奉天(今沈阳)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