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南亚

高中优秀教案地理

发表时间:2020-10-03

七年级地理南亚。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七年级地理南亚》,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
选手编号:413学科:地理
上课题目:南亚(第一课时)教材及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指出南亚的国家。
2.说出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过程与方法1、发挥小组优势,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并归纳总结。
2、通过读图、填图,增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南亚人口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习重点1、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学习难点
如何识别南亚地形剖面图。
教学内容提要时间教学操作流程所需资源
学生学习事项教师教导、调控方式
任务一:
情景导入,
问题感知

任务二:
学案引领,
自主学习

5分钟

25分钟任务一:
1、观看、回答。
讲演历史小故事:唐僧取经。
2、学生说对南亚的了解。(个人回答)。

任务二:
1、学生看书、读图,自主完成“自学导航(一)”:然后学生上讲台来指出南亚的主要国家的位置。(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提问: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该剧反映了什么内容?
[提问]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南亚有什么了解?

教师出示“自学导航(一)”:
一、位置与范围:
1、纬度位置:南亚主要在纬度之间。
2、:南亚大体在山脉和洋之间,东临湾,西邻海。
3、国家:南亚有个国家,内陆国家是,临海国家有,岛屿国家有,同我国相邻的国家有。
任务三:
课堂小结,
归纳提升

任务四:
课堂练习,
检测成效

课后拓展

4分钟

6分钟2、学生看书、读图,自主完成“自学导航(二)”:然后学生上讲台来指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并在填充图册填出。(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合作交流、分析总结、讲述结论。

3、学生看书、读图,自主完成“自学导航(三)”:然后学生上讲台来指出印度河和恒河。(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任务三:
学生谈学习收获。(个人回答)

任务四:
每位同学根据本节内容自己出两道题目,并作在作业本上。然后相互交流学习。教师出示自学导航(二):
二、地形
1.北部:地形是,具体地形
区山脉;
2、中部:地形是,具体地形区、平原;
3、南部:地形是,具体地形区高原,高原位于半岛。

讨论:沿78°E线南亚地形剖面图,并填出自北而南以此是、、。(双人合作)

教师出示自学导航(三):
1、课本P.42,填表对比两条河流:
2、巴基斯坦的主要灌溉水源是,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是。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或多或少有所收获,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

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南亚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地区,为什么世界古代文明最先在这个地区兴起?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南亚
一、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二、地形和河流
1、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2、两大河流:印度河、恒河

扩展阅读

七年级地理《南亚》复习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南亚》复习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南亚》复习学案

1、运用图表说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热带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理解宗教对南亚各国的深刻影响,了解南亚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特点

同目标1、

一、温故知:

(1)南亚是指山中西段与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2)南亚地形区:北、中、南。

(3)南亚国家中海陆兼备的、、内陆国岛国。

二、学海导航(要求:先独立完成)

任务(一):阅读“一年分三季”框体下的内容,完成下列相关题目

1、南亚的气候

(1)、南亚大部分处在北纬的低纬度地区,线横贯中部,北有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南有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属于气候

想一想:以上反映了哪些影响气候的因素?分别说明?

(2)、南亚热带最显著特征一年分三季:

3—5月为季,高温少雨;

6—10月为季,湿热多雨;

11-次年2月为季,凉爽宜人;

想一想:如果你到南亚旅游选择什么时间去?

(3)、读图,完成填空:

A图盛行风,来自(海洋或陆地)降水较(多或少)为季

B图盛行风,来自(海洋或陆地)降水较(多或少)为季

把随着季节变换风向相反的风叫风;把这种风影响的地区叫区

(4)在课本图2-15上,为什么孟买和齐拉朋齐降水多?

C、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何有利和不利影响?假如你是农业官员,你有何举措来应对?

(4)请结合地图册南亚农作物分布图,安排水稻、小麦、棉花、黄麻

任务(二)、阅读“宗教与社会”框体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亚是教和教的发源地。

(2)南亚著名的佛教建筑物是,是世界古代起大建筑奇迹之一。

(3)下列描述符合南亚事实的打“”

A、印度、尼泊尔的商铺里有大量的牛肉罐头在卖。

B、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的城镇里有清真寺。

C、斯里兰卡和不丹主要流传佛教。

任务(三)阅读“人口与经济”框体下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亚是世界人口密集区之一,以国家人口为最多。过亿的还有和

(2)二战后,各国独立,经济上才有所发展,都属于国家,发展最快的是,该国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合作交流质疑释疑(把以上问题进行组内交流)

四、小组展示,拓展提高

五、学习收获

六、生活指南:制定南亚旅游计划(时间、景点、注意事项、纪念品)

达标检测:

1.佛教的发源地是()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2.南亚地区经常发生水旱灾害,主要原因是()

A.森林遭到了破坏B.东北季风的影响

C.西南季风的异常D.地势低平的影响

3.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位于()

A.柬埔寨B.泰国C.斯里兰卡D.印度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年气温均在度以上,

说明全年气温,地处带(五带)。

(2).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月份有、、、。原因是受季风影响,为季;而其它月份降水较少,为季。

(3).孟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4、(1)(4)A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5)A国发展农业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这些问题?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复习知识点

第二节东南亚

新加坡:是一个著名的花园城市国家。经济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为基础,发展了炼油、造船、电子、纺织、食品等工业。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于1967年建立。文莱在1984年加入,越南在1995年加入,老挝和缅甸在1997年加入,柬埔寨在1999年加入。在成立初期,东盟强调用和平手段解决区域争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探索经济合作途径,在80年代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位置重要性:地处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联系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地形: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人口分布稠密⑵马来群岛:多火山,地形崎岖,平原集中在沿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农业生产:⑴中南半岛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越、缅为主要稻米出口国⑵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其中泰国是世界上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以及金鸡纳霜和木棉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矿产主要有锡和石油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盛行佛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确定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分析东南亚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利用东南亚地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征,认识主要的国家、河流,分析主要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明确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分析这种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2.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河流与城市分布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位置与气候形成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日常消费习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树立地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3.通过阅读“方便面对东南亚红猩猩的影响”材料,增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观念,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认识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提高对东南亚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这部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又有人文地理中农业及旅游业等知识的拓展。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时政要闻、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等教学资源,将地理学习设计成为一次拯救行动(地理考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考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技能,以及地理归纳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与马航失联相关的文字内容及图片,带学生回顾马航事件的影响。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到东南亚的国家有一天可能会与自己产生联系,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激起学生学习、认知东南亚地区相关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师:机上载有239人,其中227人为乘客(包括两名婴儿),12人为机组成员。乘客中有中国大陆152人和1名婴儿,中国台湾1人,马来西亚38人,印尼12人,澳大利亚7人,美国4人,法国3人。此外机上还有新西兰、乌克兰、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和荷兰人。同学们,当你看到“乘客中有中国大陆152人和1名婴儿,中国台湾1人”时,你想到什么?想要做什么?假如他们的生命还在,你愿意做拯救他们的上帝吗?怎么做?想要更多地了解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找到那架载有154名同胞的飞机,让我们再来看看海上搜救地图,搜救范围更接近哪一个地理分区呢?

学生读图回答预设:东南亚。

教师:要想尽快搜救到那架飞机,我们有必要熟悉东南亚的一切信息,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任务开始东南亚的学习吧。

板书:东南亚

设计意图:以国际新闻为引子激情导趣,引发学生对马来西亚及东南亚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认知世界的情感和使命感。

讲授新课

教师:那架飞机是在哪里起飞的呢?我们可以确定失联的飞机最后的活动区域就在东南亚。那里有怎样的自然环境?有多少国家?气候如何?等等。要想成功解救失联飞机上的同胞,我们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我们分成几个东南亚考察小组,大家分组做好营救准备,考察内容的全面与否、知识运用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搜救工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小组加入。

出示小组: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组加入。(在相应的学生姓名栏里写上自己的名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分组,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活动一:考察准备(二步)

步骤1──推选小组长、制定考察方案,明确分工。

教师布置任务

(1)教师建议根据平时表现选择思考敏捷、敢于担当的同学做组长。

(2)引导学生根据考察的具体方向,制定考察方案,并准备相应资源。

(3)引导学生根据考察方案,设定不同的角色,分派具体任务。

(4)教师要求小组长口述考察方案及设计意图,其他小组给出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要求推选组长、制定考察方案并明确分工。

(2)小组长口述考察方案及设计意图。

(3)听取其他小组的考察方案,并给出评价及建议。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工,此环节帮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树立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步骤2──读取组内考察提示,完善自己的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教师布置任务

(1)提供“考察提示”

(2)引导各小组根据考察方向,初步完善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3)引导学生口述考查内容的调整情况及原因。

(4)要求其他小组认真听并积极评价。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参考考察内容提示,完善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2)小组长口述考查内容调整情况及原因。

(3)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口述,并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制定考查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重要环节。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讨论是终身学习、发展的必要能力。此环节的设置也是为了弥补学生只考察组内知识的单一性缺陷问题。

活动二:学生分组考察东南亚

教师布置任务

(1)教师出示“金点子”口袋

(2)学生根据“活动一”中完善的考察方案和内容,按照分工开始小组合作考察。

(3)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记录。

(4)准备考察结束后的小组汇报。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组内按照完善的考察方案开始考察。

(2)做好记录,准备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全面考虑问题,寻找组间联系

教师布置任务

(1)整理好自己组内考察结果。

(2)根据事物间的联系,特别是地理信息间的相互影响,找出与自己考察内容相联系的地理信息组,并说明有什么联系,地理信息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是什么?

(3)找出联系,准备交流汇报时一起汇报。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整理组内考察结果。

(2)找出与自己组考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点,探究相互联系。

(3)准备汇报。

设计意图:教学中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的方法,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兴趣,探究的指向性较强,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导致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得不到深入探究,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全面。教学中“活动三”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使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

活动四:课堂展示组内考察结果,组间相互评价、学习

步骤1:汇报、巩固、评价

教师布置任务

(1)出示汇报要求:①将本组考察结果准确描述,并带领大家理解、巩固你们的考察结果(引用金点子口袋内的信息);②本组考察内容与哪一组内容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2)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准确地汇报考察结果,并引导大家做好知识巩固。

(3)及时评价小组的合作考察情况。

(4)引导学生组间互相评价、学习。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汇报考察结果和知识间的联系。

(2)采取一定的方法带领大家巩固考察结果。

(3)认真听取汇报,积极评价、学习。

步骤2:教师点拨、总结

课堂小结

在东南亚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教材、地形图、景观图片、时政图片等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我们不仅学习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城市分布、农业特点以及旅游资源等的基础知识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更重要的是我们掌握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方法,也就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对世界地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对于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与七年级上学期世界地理总论中基础知识的学习相比,在这学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更应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培养自己敢于设计学习思路、然后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品质。因此,课上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学习方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课堂上的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地形图、景观图等多种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通过这些相应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多元化的资源进行探索、学习。如果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那么在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或合作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素养,为后续的地理学习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