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9

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

你知道细菌是怎样发现的?是由谁发现的?你知道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巴斯德吗?细菌像什么样?有多大?如何繁殖后代?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得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

2.描述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运用比较的方法,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任务一:(通过学习课本p2-1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展示学习成果)

1.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

2.自学教材p58——59,思考:巴斯得的鹅颈瓶实验说明了什么?

3.读了“细菌的发现过程及巴斯德实验过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认识?

4.认识不同形态的细菌,并且描述出细菌有哪些不同的形态。

5.观察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细菌结构示意图”,并思考教材中出现的讨论题,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6.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及细菌结构图”并注意比较它们结构异同。

细菌细胞

植物细胞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特有结构

7.描述细菌的生殖。

一.选择题

1.细菌的发现者是()

a.荷兰人列文虎克b.英国人罗伯特·虎克

c.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d.沃森

2.与洋葱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缺少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成形的细胞核⑤叶绿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3.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是()

a.荷兰人列文虎克b.英国人罗伯特·虎克c.巴斯德d.沃森

4.芽孢是细菌的()

a.分泌物b.休眠体c.后代d.生殖细胞

5.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实验证明了()

a.细菌在肮脏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

b.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肉汤腐败是由于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造成的

c.细菌会在酒或牛奶等食品中自然发生

d.细菌会在牛肉等食品中自然发生

6.下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三种细菌,其中的()是球形,()是杆形,()是螺旋形。

7、与高等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成形的细胞核

8、在下列细菌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a.醋酸细菌b.乳酸细菌c.甲烷细菌d.痢疾细菌

9、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主要是牛奶中加入某种菌,这种菌应该是()

a.乳酸细菌b.醋酸杆菌c.酵母菌d.棒状杆菌

10、细菌的细胞内没有(),所以不能进行()作用,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型。

a.叶绿体、光合、异养b.线粒体、光合、自养

c.叶绿体、光合、自养d.线粒体、光合、异养

1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出芽生殖b.孢子生殖c.分裂生殖d.营养生殖

12、在恶劣的环境下,由的细菌可以形成()以抵抗不良的环境。

a.孢子b.芽孢c.荚膜d.芽体

13、消毒工作要以能够有效地杀死()作为标准。

a.细菌b.芽孢c.荚膜d.细胞壁

14、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口罩和手套,这样做的好处是()

a.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b.防止因手消毒不干净而留有细菌

c.防止大夫呼吸时将空气中的细菌芽孢带入病人体内d.以上都是

15.下列不是细菌特征的是()

a.个体微小,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胞内无叶绿体,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d.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16、根据细菌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细菌都是细胞个体。

(2)与植物细胞相同的结构有

[]、[]、[]。

(3)可以帮助细菌运动的结构是[]。

(4)起到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5)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

形成的休眠体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1.假设一个细菌每隔20分就进行一次分裂,而后代都存活并以相同的速率增殖。下面的表格显示了在5小时内,每隔1小时统计的细菌数。

细菌的增殖

时间

细菌数量/个

开始

1

1小时后

8

2小时后

64

5小时后

32768

(1)请用表中的数据做一个曲线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细菌数量。

(2)用所制作的曲线图解释,为什么细菌的增殖速率如此之快?

2.李彬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将甲、乙装置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若干天后,得到了肉汤的保险方法。请问:

(1)乙装置的肉汤为什么能保持新鲜?。

(2)李彬实验中的变量是,甲组实验在整个实验中起到作用。

(3)李彬用酒精灯加热时消毒法。

(4)实验后,李彬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在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你能否得出另一结论?为什么?

(5)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什么?

(6)你认为,保存食物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相关推荐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分四个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为后面真菌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三)再是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生物科学的最终目标,《细菌》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下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最后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制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四、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法过程及策略
(一)新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问: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这是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提出问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你了解细菌吗?”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大概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细菌从哪里的啊?是谁先发现了它们?(列文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细菌是本来就存在的呢?(鹅颈瓶实验),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在这里设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再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提出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除了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插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然后讨论:为什么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之后再设计学以致用-走进生活这个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三个问题,用细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起到检测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是否达成的作用。

(1)自然界中,为什么不会有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堆积?

(2)为什么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3)外科医生在手术前,都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是以杀死细菌为标准进行消毒的吗?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六、说板书设计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导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
1.细菌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教学方法:
讨论、启发相结合。
五、学法指导: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讨论、分析、综合→师生总结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双手伸出来,我检查一下你们的手,我看到有些同学的手很干净、勤剪指甲,但是我也看到有些同学的手有点脏、指甲有些长。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手去拿东西吃,会怎样呢?(生病)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啊!手如果不经常洗,就会有许多细菌,那么,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细菌这节内容。
细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2.合作探究:
互动1
细菌的发现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58~59页细菌的发现的内容和课件上的图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
(1)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2)巴斯德要是没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能作出这个简单而精彩的实验吗?
从细菌的发现我们知道细菌很小,那么究竟有多小呢?
互动2
细菌的形态如何?
细菌很小,究竟有多小?我们能不能看见它?指出:“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2000~4000个细菌并排能穿过绣花针上的小孔;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人的肉眼看不见细菌,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说出细菌的几种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等;细菌可以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等。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是每个细菌是独立生活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细菌)
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菌的形态,那么它们的结构这样呢?
互动3
细菌的结构怎样?它和动植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提问:细菌有不同的形态,那么这些不同的形态的细菌其内部结构是不是也不同呢?
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先复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再观察细菌的结构(强调无叶绿体)。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从而理解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异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有无叶绿体)细胞核
细菌有有无叶绿体未成形
植物细胞有有有叶绿体成形
动物细胞无有无叶绿体成形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细菌无处不在。那么细菌为什么会无处不在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
互动4
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1.先复习动物细胞是什么营养方式,植物细胞是什么营养方式。为什么不同?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它的营养方式是自养;而动物细胞内无叶绿体,无法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再对照细菌的细胞结构,根据细胞内有无叶绿体,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无法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说明你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很强。请你们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落叶枯草的腐败是由枯草杆菌引起的;人们常患的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生活在人体肺部引起的,同样是摄取营养,若将两者的生活环境变换,两者能生存吗?讨论分析细菌的营养方式有哪两种。
 
提示学生思考:既然细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那么,在生态系统中,它处于什么地位?(分解者)
为什么夏天鲜肉腐烂的速度比冬天快呢?这与细菌的生殖方式有关。
互动5
细菌的生殖方式。
提问:细菌非常小,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有机物,有的还需要氧气。为什么细菌分布却十分广泛,可以说无出不在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观察课件,并讨论其原因。
问题:1.细菌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生殖的?(分裂)
2.适宜的时候,多长时间分裂一次?(半小时)
3.当环境不良时,细菌会形成什么结构?(芽孢)
4.细菌为什么会无出不在呢?(①个体微小,极易携带;②分裂生殖,繁殖快,数量多;③形成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④芽孢小而轻,随风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菌无出不在而且繁殖能力很强。究竟细菌的繁殖能力有多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我们手上的细菌数量。
互动6
问题:环境适宜时,细菌每30分钟就生殖一代,假设你手上现在有100个细菌,4小时后细菌的数目是多少?你认为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呢?
时间(小时)00.511.522.533.54
数量(个)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

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衣服,这样才能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思考与练习
(一)知识小结:
1.最先发现细菌存在的人是列文·虎克。
2.巴斯德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3.细菌的形状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
4.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虽然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二)应用能力
1.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消毒手套和口罩,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呢?(外科大夫手术前进行严格消毒的目的是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戴手套是为了防止因手消毒不干净而留有细菌;戴口罩是为了防止细菌感染病人。反之,也为了防止病人身体的病菌感染医生。)
2.罐头食品长时间不会腐败的原因是:(C)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进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
(三)探究能力
香皂真的能除菌吗?
菌落的大小菌落的大小
用清水洗手
用香皂洗手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学案分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30
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前准备
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的材料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细菌的发现
讲故事,了解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历史突破,
细菌到底长什么样?
观察细菌的放大图片,认识细菌的大小形态
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细菌的细胞结构特征和营养方式
比较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提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比较、分析、讨论
细菌的繁殖方式
看录像,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
提供录像资料,引发学生兴趣
芽孢
看录像,理解芽孢对细菌的意义,了解生活中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提供录像资料,给以适当的讲解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
学生: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
学生: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是从那里来的。人们观察到腐烂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然而然产生的。意大利的斯巴兰扎尼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几个玻璃烧瓶,把它们刷洗干净,灌进肉汤。把瓶颈放在火上烧,玻璃融化在一起,将瓶口死死封住。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小的细菌也休想钻进玻璃瓶了。瓶口封好后在沸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杀死了肉汤中的全部细菌。几天之后,肉汤没有变质,证明了细菌是从空气中进入肉汤里的。可是有的生物学家质疑说:自然生殖有可能需要借助空气中某些化学物质完成,斯巴兰扎尼隔绝了空气,就破坏了生物“自然发生”的条件,因此没有微生物生出来。这样的疑问听上去也是有道理的。(学生纷纷点头同意)
学生:1860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实验,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向上;而将第二个烧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颈,不是将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长,弯曲成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烧瓶都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直至四年后,第二个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
巴斯德解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第二个烧瓶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人肉汤中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巴斯德以令人信服的实验赢得了舆论的一致支持,后来,他在研究微生物方面获得了很多成就,被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主要教学过程:
31
教师: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到了肉汤里的细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装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景(由于课程时间限制,没有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的实际操作,可展示图片或显微投影实物)同学们看得清楚吗?
学生:看见一点一点的。
教师:细菌的个子实在太小了,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显微镜,放大更大的倍数才能观察到。这是电子显微镜下,一根针头和针头上沾的细菌。你能描述一下这种细菌的的形态吗?
学生:像火腿肠、两头圆中间直、像面包……。
教师:这种形态的细菌叫杆菌。还有别的样子的细菌吗?(出示其他图片)
学生:有的像圆球、有的像弹簧
教师:请大家根据细菌的形态将他们分成三种: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学生:根据图片分类。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独立生活的。没一个细菌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那么细菌的生命结构是什么样呢?(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和书中的示意图比较。
教师:(出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你感觉细菌细胞结构更像植物还是像动物?为什么?
学生:我觉得更像植物,因为有细胞壁,看上去很坚硬的样子。
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有鞭毛,能运动。(教师适时说明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鞭毛)
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不是绿色的。
教师:总结:从营养方式上,大多数细菌和动物一样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它们和动物又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们会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教师:细菌的结构中有没有和动物、植物细胞都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没有细胞核(还会答有荚膜、鞭毛等,教师应适时解释)。
教师: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DNA会聚集到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叫核区。
教师:细菌也是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展示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计算一下: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
学生:计算;212=4096个!
教师:如果继续计算下去:48小时后呢?
学生:抢着按计算器:2.23007451×1043个!
教师: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一个细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证:2.23007451×1043个的细菌的重量大约和4000个地球差不多,有就是说:理论上讲,如果你手上有1个细菌,两天后它能变成4000个地球那么多。
学生:笑,不可能!
教师:为什么不可能?
学生:我们会洗手。
教师:对。洗手的肥皂和洗涤剂都可以杀死细菌,甚至只是用流水冲洗也可以减少很多细菌。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都杀死了呢?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展示录像)。
学生:观看。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看到的录像内容回答几个问题?1、芽孢和孢子一样吗?2、细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3、芽孢是细菌细胞里的结构吗?
32
学生:不一样,孢子数目很多,是繁殖结构;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数目没有增长,不是繁殖;芽孢只在休眠时才出现,芽孢出现是,细胞就解体了,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细胞结构。
教师: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1967年,美国宇航局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并且在月球表面进行了软着陆,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为科学家拍摄了很多影像。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科学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用显微镜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链球菌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科学家们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物理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细菌,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家思考一下,在我们家里生活着哪些好细菌?哪些坏细菌?
教学反思
比较新课标和旧教学大纲,很多老师都注意到:有不少旧的教学内容都删减了。因此很多人感到新教材内容太少,一节课的内容大概就只够讲20分钟。对此,我的感受是:《课程标准》和依据这个标准所编制的教材只是国家为适龄学生提供的基础标准,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作为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学校,从为学生发展的原则出发,完全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补充。
但是补充哪些新内容呢?有些老师就将删减的内容又补充上去,造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我的看法是:
一、不能盲目提高难度和深度。对于繁、难、脱离生活的内容,坚决不补充。不要为“学科系统性”而加大学生负担。
二、对于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材料,应该补充。这些资料应该具有趣味性、形象化和科学性并重的特点。例如:“细菌繁殖得比地球重”“月球上的细菌”这样的资料,能给学生很清晰的感受。
三、对于能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大胆补充。例如巴斯德实验,很多老师认为这些是“软性”内容,没有考核的任务,就轻描淡写甚至轻易放弃,这是非常遗憾的。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发现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为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而感动,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获得很多课本上不能提供的科学工作方法。因此,对这些内容不仅应该扩展和补充,还应该精心准备,绘声绘色,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