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自然的教案幼儿园

发表时间:2020-09-29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设计与点评”,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一、设计思想
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种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分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广泛,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比较密切。本节主要学习三方面内容: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学生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进行的,还不清楚。为了使学生更能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的重要作用,我把这部分确定为重点。绝大多数的学生从生活常识中会知道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但也有学生会认为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都是有害的,通过“以菌治虫”和共生的例子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和STS教育。共生是新的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我把这部分列为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归纳能力;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建多种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探究式学习。为了丰富本节课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1、《小猫种鱼》的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2、发放腐烂的梨和带有根瘤的豆科植物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有感性认知;3、开展“疾病诊断”游戏,体会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4、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动画片以及地衣和根瘤的互利共生动画片,使知识点深入浅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5、分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导入新课播放《小猫种鱼》视频。
提问:
1、小猫为什么收不到鱼?
2、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扮演什么角色?
3、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自然界会是什么状况?观看、思考、回答。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1、引导学生观察腐烂的梨(实物),展示与梨腐烂有关的问题。
2、播放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3、引导学生小结。
观察、讨论、回答。
观看、分析、讨论、理解: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结: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1、指导学生阅读P67页课文,
开展游戏活动:疾病诊断;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展示真菌引起植物患病的图片。
3、指导学生阅读P70页“以菌治虫”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还有利的一面。
4、引导学生小结。参与游戏活动(角色有: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足癣、臂癣、细菌、真菌、医生等)。
体验细菌和真菌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体会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观看,了解菌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阅读、了解、理解。
小结: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四、与动植物共生
1、播放地衣(真菌与藻类互利共生)的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豆科植物的根瘤(实物);播放豆科植物的根瘤(根瘤菌与植物互利共生)的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菌类与动物共生的例子。
4、引导学生归纳共生的概念。
5、引导学生小结。
观看、思考、理解: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观察、观看、思考、理解:豆科植物的根瘤是根瘤菌与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结合生活或课本举例说明。
根据地衣和根瘤的形成,试着说出共生的概念。
小结:与动植物共生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五、课文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总结: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与动植物共生
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六、技能训练
指导分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作业设计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可以和动植物共生
C、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D、以上作用均有
2、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他们患病;有些细菌和真菌却能够与动植物共生。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
思考,回答。
知识巩固与反馈。
点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在目标达成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开放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主体参与、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既能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本课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还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突出的方面如下:
1.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利用“小猫种鱼”的视频和“小猫为什么收不到鱼?”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本课的探究式学习。
2.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通过腐烂的梨(实物)和与梨为什么会腐烂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梨腐烂的原因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接着展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动画片和示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一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等能力。
3.在“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该活动,体验细菌和真菌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体会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利用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体患病的图片和教科书中“以菌治虫”的内容,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的学科思想。
4.在“与动植物共生”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地衣和根瘤的实物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列举其他菌类与动植物共生的例子,并引导学生归纳共生的概念。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能力。
5.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看,该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探究、互动、小组合作等学生自主学生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6.从教师的教学手段看,该教学设计利用了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等直观、生动的教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更加科学和合理。
总之,该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建多种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本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该教学设计被我省选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2011年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年会的教学设计评比,荣获二等奖。

相关推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
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CAI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鉴于本课课前准备内容较多,因此,决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一开始,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由主持人说开场白: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提问或思考或补充。首先弄清以下两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技能训练: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更好,这样很自然地开始技能训练。在这里,我把技能训练提前到此进行,是我认为这个时候进行技能训练,与前面知识有联系,比上完全部内容后单独进行要显得自然,有意义。既有知识的连贯,又能训练技能。
组织安排:同学仔细阅读者P69“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本训练关键在于通过对3种实验方案的选择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讲座让他们难免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可不完善的道理,这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演示CAI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分解者)?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观看大屏幕,分组讨论并回答。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过渡:既然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那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么关系呢?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不同的疾病。下面,就由学生把各自从不同途径(网络、报纸、实际生活,)获取的有关资料(实物、标本、实例、报道等)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物展示、讲小故事、谈体会感受、经验介绍、角色扮演、新闻播报等)呈示出来。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课前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教师或主持人利用课件呈示相应的图片标本以补充并把各类疾病分类归纳:人(扁桃体炎、猩红热、痢疾、丹毒、足癣、臂癣)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引导思考: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列举“抗生素”如安比仙(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展示收集的药盒,介绍该种抗生素的治疗范围。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据病因、病情、合理使用)。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提问: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列举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素、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庆丰霉素等,另外不可利用细菌和真菌制造除草剂,它们都具有环保作用,值得我们大力推广。指导学生阅读P70“以菌治虫”各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三)与动植物共生
师: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那什么是共生呢:P68仔细默读,找出关键词。指导学生看书。
呈示地衣和根瘤,播放学生观察采集地衣的录像,请一位兴趣小组的同学结合录像介绍地衣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并请其他同学观察桌上的地衣标本,欢迎其他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再次强调共生的概念。
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说说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共生现象与地衣有何不同,思考P69第1题,小组讨论回答,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还知道哪些植物有共生现象?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没有密环菌,就不能形成天麻。开麻可治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病。
细菌和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有的还能与动物共生,阅读P69第一段,提出疑问。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恶习性贫血,维生素K有凝血功能。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如何选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服务,下节课我们还将详细学习,请同学们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作铺垫。
教学反馈:提出思考题1: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思考题2:P69第2题: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有些细菌和真菌却能够与动植物共生,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
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
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
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体会观
1.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2、评价实验方案
难点:
1、学习评价实验方案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课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
(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
(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看图讲解:
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的作用。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而当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的这些有机物正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某条链断了,比如细菌和真菌没有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物遗体将堆积成山;另外,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
(二)与动植物共生
介绍奇怪的生物:冬虫夏草。在这个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虫体上,属于哪种营养方式?寄生。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吗?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u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如何互帮互助?
u为什么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与动物共生
在牛羊的肠胃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在我们人体中,有没有共生的一些细菌呢?比如,有些细菌虽然寄生在我们肠胃中,但是它们能制造一些微量的维生素,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帮助。
共生: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动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体上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数都会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动物患病
(1)寄生在人体体内,由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腥红热
(2)寄生在人体体内引起:足癣和甲癣(灰指甲)
患上这些疾病,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吗?只有保持好个人的卫生,环境的卫生,我们的身体才不受病菌的侵害。
这是某个大学生宿舍的一角,卫生情况怎么样?你能给住在这个宿舍的同学提一些卫生建议吗?
(四)本课小节: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五)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
讨论:
1、除了无细菌不同外,其他条件要相同。
2、保持潮湿是利于细菌生长。
3、甲均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
4、方案3。因为,严格控制到只有一个变量。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
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CAI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鉴于本课课前准备内容较多,因此,决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一开始,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由主持人说开场白: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提问或思考或补充。首先弄清以下两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技能训练: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更好,这样很自然地开始技能训练。在这里,我把技能训练提前到此进行,是我认为这个时候进行技能训练,与前面知识有联系,比上完全部内容后单独进行要显得自然,有意义。既有知识的连贯,又能训练技能。
组织安排:同学仔细阅读者P69“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本训练关键在于通过对3种实验方案的选择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讲座让他们难免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可不完善的道理,这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演示CAI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分解者)?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观看大屏幕,分组讨论并回答。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过渡:既然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那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么关系呢?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不同的疾病。下面,就由学生把各自从不同途径(网络、报纸、实际生活,)获取的有关资料(实物、标本、实例、报道等)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物展示、讲小故事、谈体会感受、经验介绍、角色扮演、新闻播报等)呈示出来。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课前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教师或主持人利用课件呈示相应的图片标本以补充并把各类疾病分类归纳:人(扁桃体炎、猩红热、痢疾、丹毒、足癣、臂癣)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引导思考: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列举“抗生素”如安比仙(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展示收集的药盒,介绍该种抗生素的治疗范围。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据病因、病情、合理使用)。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提问: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列举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素、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庆丰霉素等,另外不可利用细菌和真菌制造除草剂,它们都具有环保作用,值得我们大力推广。指导学生阅读P70“以菌治虫”各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三)与动植物共生
师: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那什么是共生呢:P68仔细默读,找出关键词。指导学生看书。
呈示地衣和根瘤,播放学生观察采集地衣的录像,请一位兴趣小组的同学结合录像介绍地衣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并请其他同学观察桌上的地衣标本,欢迎其他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再次强调共生的概念。
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说说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共生现象与地衣有何不同,思考P69第1题,小组讨论回答,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还知道哪些植物有共生现象?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没有密环菌,就不能形成天麻。开麻可治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病。
细菌和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有的还能与动物共生,阅读P69第一段,提出疑问。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恶习性贫血,维生素K有凝血功能。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如何选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服务,下节课我们还将详细学习,请同学们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作铺垫。
教学反馈:提出思考题1: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思考题2:P69第2题: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有些细菌和真菌却能够与动植物共生,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