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六年制第八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我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网络的用处,反映了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是本课的选编意图,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本课,应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的选编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习得的读书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
一、课题切入,激趣导读
1.揭示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我家是怎样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有什么好处等问题)
2.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文环节。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工具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学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2)思考刚才同学们所提出来的问题,想想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可边读边划边在旁边加注。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试着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问题,然后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
3.小组交流,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存疑待查。
4.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师巡回指导。
三、群体合作,体验探究
1.学习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
2.师梳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确定好解疑重点。
3.学生群体解疑,师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又是指什么?
(2)说说议议: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课始,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心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方法传递给学生,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这是顾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的体现。
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权利的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合作意识,语文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课程标准》)
自学效果的检测过程,改变了课堂的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组织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师适时点拨,这样既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气氛,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①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解爸爸和妈妈介绍网络的运行情况。作用和优点的有关句子以及描写作者的心情、感受的相关词句,领悟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认识电脑网络的用处。
如:指导学生理解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一下子敞开了这句话,可引导学生抓住两个一下子领会网络的快捷方便,从网络的广泛联系领会地球变小,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领会知识的大门敞开。
②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③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网络的用处,请上过网的同学谈谈上网的感受,进一步认识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实际上网操作)。
四、回读课文,感悟内化
1.回读全文,说说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思想感情。
2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后延伸,形成能力
1.师总结谈话:同学们,我们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脑网络将成为人们交流的快捷工具和新兴的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掌握好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布置作业: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去上网查得信息、发送邮件,并把自己所知道的网络的用处一条条写下来与同学交流。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语文课程标准》)
联系学生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升华情感的凭借。
总结谈话,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体现文道结合。
作业布置,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促使学生能力的形成。
总评: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中,充分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自主读悟时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获取知识。
2.着力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安排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注重课内外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4.体现文道的有机结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延伸阅读
2020鸟路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识字、朗读过程中感悟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教师板书路字,谁认识它?(指名读)
2、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路?(学生汇报)
3、你们见过这么多的路,可有一条路,你们一定没见过,那就是鸟路。(板书鸟字)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5、这条神奇的鸟路究竟在哪?它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86页,挺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和长句子的停顿。
2、这么美得课文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啊?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4、汇报。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带出的词画上横线。
2、借助拼音读一读字词,学会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3、标出自然段序号。
四、随文识字,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鸟路的美,这条神奇的鸟路究竟在哪?请大家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文中有一个字宝宝跳出来了,谁认识他?出示通、拼读,去拼音读。
3、文中的词宝宝是谁?通向(学生认读)所在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4、屏幕出示房子前面有一条笔直的小路通向森林。(指名读)笔直的小路什么样?(学生自由回答)
5、出示图片笔直的小路,看老奶奶门前的风景美不美?老奶奶每天看到这样美得风景高不高兴?谁能把这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6、读得很好,老师感受到你的美滋滋高兴心情了,谁还能比他读得还要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森林里的鸟儿为什么会和老奶奶成为好朋友呢?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
3、出示屑,面包屑(教师强调字音)
4、老奶奶为什么撒面包屑给小鸟吃呢?那你能读出这种喜爱之情吗?男生读,女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老奶奶把又香又甜的面包屑撒下来了,引来了成群结队的鸟儿,都有谁来吃了?(学生汇报),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2、白鸽飞来了,小路变成了什么样?(指名读)
3、出示啊,笔直的小路上都是白鸽,像铺了层白雪。这句话是什么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谁还能用像字说句话?
4、轻声读这句话,并想象当时的场景:啊,笔直的小路都被白鸽覆盖,像铺了一层白雪,多么神奇,多美啊!(指导读文,读出惊喜)
5、白鸽飞走了,谁又飞来了呢?还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6、律动:歌曲《小鸟小鸟》
五、巩固字词,拓展迁移。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字宝宝和词宝宝,我来考考你们,认得怎么样?
1、 选择正确读音。
通过(tng tōng) 纸屑(xi xu )
2、摘苹果。
通向、通过、面包屑、纸屑、铅笔屑、笔直、交通
2、句子练习。(出示投影)
(1)这条弯弯的小路通向山顶。
(2) 好孩子不能乱扔纸屑。
六、指导书写。
1、记字形。
(1)出示会写字:通、啊 (认读)
(2)交流记字方法。
2、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2)师范写。
(3)生练写。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爱护小鸟和小鸟做朋友)
板书设计:
21、 鸟路
通 啊
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
2、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
设计理念:
1、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灵活处理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
3、提高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性。
4、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化的学习。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数学挂图:通过看图,把图意说一说。
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
弄清题以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小组讨论)
生答师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怎样解答呢?
(1)要求全长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 2 + 90 2 = 220 + 180 = 400 (千米) 还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90) 2 = 200 2 = 400(千米)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合作探讨)
生交流: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1102 + 902 =(110+90) 2 这是个什么规律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小组合作学习) 生自己举例来验证
生答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生板书: (a + b).c = a .c + b .c 通过学习,让学生思考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可以进行验算。
②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吗? (生小组举例探讨)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快速连接,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二题:先让生自己解答,然后再组内互相说出师运用的什么定律。
第三题:先观察,再说出对错,然后把错的题重新做出来,集体订 正,并说出错题错在哪里。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102 + 902 (110 + 90)2 = 220 + 180 = 2002 = 400(千米) = 400(千米)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 a + b).c = a .c + b .c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