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重力势能

高中重力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8

重力势能。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重力势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WwW.jab88.cOm、教学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强调“势”的含义。
(2)通过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到重力势能公式Ep=mgh,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势能的单位是焦耳(J);势能是标量。
(3)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及势能差的不变性。
2.掌握重力做功特点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知道弹性势能及其相关因素。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重力势能的表达,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2.对于势能这种潜在做功能力的理解:一旦做了功,势能就发挥出来而减少了。
3.要强调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相反量的关系,这在初学时很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应作为难点强调。
三、教具
投影仪及幻灯片(主要用于把课上要举的例题和图打出,节约时间和黑板空间)。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重力势能
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2.重力势能公式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例如,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用E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
Ep=mgh
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从势能公式的指导可以看出,它与功一样,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而且也是标量。它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的,所以与动能一样是状态量。
如图1,请学生分别写出以桌面和地面为零点的小球的重力势能:Ep1=mgh1,Ep2=mg(h1+h2),可以看出,结果是与零点选取有关的,因此在表达重力势能时,要指明势能零点的位置。再请学生写出两种零点选取情况下,小球落在桌面上和落在地面上时与初态的重力势能差:ΔEp1=-mgh1ΔEp2=-mg(h1+h2),这是与零点选取无关的。可见,不论我们如何选择参照系,对于一物理过程,重力势能的改变是一定的。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是研究某物理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这时我们就可以适当选择参照系使问题简化,而不会影响结果。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
(1)重力做功的特点
如图2,让学生写出几种情况下,物体从A→C,重力做的功:
图A是物体由A做自由落体到B,再水平运动到C,容易得出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图B是物体沿斜面由A滑到C,重力做功为:mgssinθ=mgh;图C是物体沿曲面由A滑到C,可以把曲面看成很多段小斜面组成,利用图B的结论可以得出,重力做功也为mgh。教师还可从A到BC面画任意路径让学生求重力做功,可以看出结论都为mgh。让学生总结出规律。板书: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提问:其他力(比如摩擦力)做功是否与路径有关?回答是肯定的。可见,重力做功的特点不能乱用,要视具体力而定。同时提醒学生,今后学习中还会遇到做功具这个特点的力,让学生在今后遇到新的力时注意这个问题。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教师将手中粉笔头竖直上抛,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如图3,可以看出,上升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重力势能增加mgh;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重力势能减少mgh,(或称增加-mgh),启发学生总结出如下结论:
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重力做多少负功(或称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即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若用W。表示重力做功,Ep1表示初态的重力势能,Ep2表示末态的重力势能,则上述关系可表达为:(板书)
WG=Ep1-Ep2=ΔEp。
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两个势能的先后位置和ΔEp前负号的意义(-ΔEp指减少量)。
4.弹性势能
(1)什么是弹性势能
通过举例看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时能对外界做功,所以它也具有一种潜在的能量,称之为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以弹簧为例,引导学生得出弹性势能随弹簧劲度系数和形变量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对基础好的学生,还可引导其利用弹力与形变关系的函数图象(如图4),求出弹力的功,从而得出弹性势能的定量表达式:Ep
5.例题讲解与讨论
例1.图5表示一个斜抛物体的运动,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重力势能改变了多少?由位置2运动到跟位置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多少?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
解答:由位置1→2,重力做功-mgh,重力势能增大mgh;由位置2→3,重力做功mgh,重力势能减少mgh(增加-mgh);由位置1→3,重力做功和势能变化均为零。
此例的目的是再次强化重力做功、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例2.如图6,光滑斜轨道下端与光滑圆周轨道相接。要使小球进入圆周轨道后能经过轨道最高点并不落下来,至少应使它从斜轨道上多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解答:因所有轨道都光滑,所以小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要使小球能经过轨道最高点而不下落,对小球此时速度有一下限,也就是此处动能有一下限,利用动能定理对小球从出发点到圆周轨道最高点的过程列式,有:
可以看出,利用重力做功的特点对全程列式可使问题大大简化。(可让分段列式同学提出自己的解答,然后比较优劣。)
例3.如图7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的挡板位置B的距离为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为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最高位置D点,D点距A点为AD=3m。求:物体跟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弹簧及挡板质量不计)
分析:此题一看上去似乎很繁,涉及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做功的问题。其实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在物体从B→C又返回到B时,弹簧先做负功,又做了相等数量的正功。总功为零,即弹力功为零;而重力做功根据其特点,只考虑由A到D的高度差即可;摩擦力做功由于与路径有关,须认真计算物体在全程中的位移。可见,对不同性质的力做功要具体分析,才会既简化问题又避免发生错误。
利用动能定理对A→B→C→D全过程列式:
(三)课堂小结
1.对势能的含义和表达式予以必要重复。
2.对重力做功的特点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予以强调。
3.回忆上节动能定理。结合本节知识,让学生课下思考:动能定理可变成什么其他形式?又有什么意义?为以后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五、说明
1.不管是动能定理还是本节所讲的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都是过程量与状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对过程分析和状态定位非常重要。教师应通过例题强调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不要把顺序搞错,以免给以后深入研究功能关系带来麻烦。
2.势能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学生在一节课内不易全面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节没有给出有势力的概念,未通过有势力做功的特点来定义势能,而是直接给出定义和计算公式,这样是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理解困难,而淡化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可在今后学习中接触了更多势能概念如分子势能、电势能等时,再进一步总结势能特点,深入对它的理解。
3.关于势能是属于系统的讲解,由于课时所限,在本节提出也难免囫囵吞枣,因此也拟放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再深入讨论。本节先简略说成某物体具多少势能,但不要过分强调这一提法,以免以后纠正困难。

相关推荐

《重力势能》的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的教学设计

我教学的题目是高一物理第七章第五节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是形成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也是今后形成更完整能量概念的保证。本节内容“重力势能”的学习也将为今后“电势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教材提供了较多情景及几个问题来展开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很明确:

⑴从重力势能的定量描述、单位、量性及它的相对性中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⑵理解重力势能得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⑶了解弹性势能。

能力目标:

⑴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⑵在小实验设计研究中,初步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⑶在讨论分析中激发质疑探究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情感目标:生活实验中激发物理研究兴趣。

本节课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即重力势能及其对称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关于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这个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是要结合一些实例,解开学生的困惑。而难点是学生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理解。教学中用与温度的相对性类比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学生对重力势能在初中已初步形成定性概念,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举高而具有的能,故本课引入要唤醒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记忆,为定量认识重力势能打好铺垫。学生在前一节课“动能”学习中已体验定量研究的一些方法,这也为本课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基础。但估计学生对“Ep=mgh”会进行公式化处理,出现只认公式不认理的现象,故引导学生对“Ep=mgh”中的“h”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高一学生的研究探索、质疑提问能力很薄弱,通过本课在培养策略要取得一点突破。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索得到结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下为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情景引入

展出三峡水库大坝的模拟照片,让学生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问,并启发到水坝的作用是提高水位,使水具有重力势能并引入课题,再提出问题“建成后的三峡水库可蕴含多少水的重力势能?”激发学生对重力势能学习的迫切欲望。

通过图片情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并从三峡大坝的气势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生交流中回忆初中所学重力势能概念。

2、实验探究

在初中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用身边的小物件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势能与哪些量有关(书落手上、笔穿纸巾),研究探索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体现重力势能是由物体质量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让学生猜想Ep与m、h的定量关系。

3、建立概念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否与重力做功有关系?给学生三个简单的运动过程,例从某高度做自由落体,从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沿曲面从与前两者相同的初平面运动至同一末平面,让学生运算三种情况下重力的功《重力势能》教学设计,类比于从动能定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得到动能的定量表达式,也从中得到重力势能的定量关系:Ep=mgh。接着得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从自由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具体变化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的含义。提供情景,物体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吗?展开对=g中“h”的大讨论,总结重力势能是对于某个参考面来说的。再讨论中“h”含义。从中在学生互促学习中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有真正地理解。

4、提出问题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Ep=mgh中,“△h”与“h”的区别?引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明确指出“△h”是绝对量,“h”是相对量,所以重力势能是具有相对性的,要确定物体在某一状态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必须首先选择一零势能面作参考。而后类比温度来讲明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启发学生思考其正负的含义。

5、弹性势能

小结重力势能概念形成过程,结合情景图片,让学生发现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的共同点,都是由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且都是客观存在的能。

6、概括总结,作业布置

必做题:P/45:1、3、5

本课较多采用的是情景讨论法,教师不是简单的呈现问题让学生解决,而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强烈内驱作用下进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使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一节课上尽可能有实验可操作、有问题可讨论、有平台可交流。在该教法中,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问题、讨论点的评价要及时,并能产生激励效应。

5.4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新课标)


重力势能--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关于这个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举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同时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关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弹性势能的教学:只要求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二、能力目标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三、德育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的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桩打进地里,为什么?
学生:因为重锤具有重力势能.
教师: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
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演示实验: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在实验一中,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在实验二中,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大.
教师:通过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入:那么,怎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
板书课题:重力势能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势能
1.教师举例
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和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分别做什么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学生:上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
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
教师:前边我们学过了功和能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将变化多少,那么同学们认为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
2.上边我们定性分析了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下边我们再来分析一个例子:
①用投影片出示问题:
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②学生求解得到:
重力所做的功为:WG=mgΔh=mg(h1-h2)
③教师:前边我们结合功和能的关系分析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而我们经过推导又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mgh这个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板书:EP=mgh
EP物体的重力势能焦(J)
m→物体的质量千克(kg)
g→重力加速度→(米每二次方秒)s2/m
h→物体的高度→米(m)
④推导重力势能的单位:
∵1kgm/s2m=1Nm=1J
∴重力势能的单位是焦耳,并把上述板书补充完整.
⑤重力势能是标量
3.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①教师:我们用来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用来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
②学生讨论得到:
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h1h2,WG0∴
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h1h2,WG0∴
③教师总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
力所做的功.
4.讨论:如图所示,物体从高为h1处运动到高为h2处,运动的路径有无数条,讨论在这些运动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因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1-h2)是一定的.
教师:由此得到:重力所做的功只跟物体初位置的高度h1和末位置的高度h2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二)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师:有一个物体放在三楼顶,每层楼高h,则该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大?
学生:3mgh;mgh;2mgh.
教师:同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为什么会有三个不同的值呢?
学生:是由于所选高度的起点不同而造成的.
教师:我们把所选高度的起点处的平面叫参考平面,第一位同学以一楼地面为参考水平面得到物体的重力势能为3mgh,第二位同学是以三楼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为mgh,同理第三位同学是以二楼地面作为参考平面,得到的重力势能为2mgh.
板书:①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
③通常选地面为参考平面.
(三)弹性势能

1.演示
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观察现象.
取一个硬弹簧,一个软弹簧,分别把它们压缩相同程度,观察现象.
2.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实验一中:当弹簧压缩程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的越远.
实验二中:两根等长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出的远.
3.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木块做功,我们说弹簧具有能,这种能叫弹性势能.
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4.教师:同学们能举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
学生:卷紧的发条,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拉弯的弓、击球时的网球拍或羽毛球拍、撑杆跳高时的撑杆等.
5.教师分析上述各例中弹性势能和形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得到:
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也越大.
6.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学习了两种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对于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对于弹性势能,其大小由形变程度决定,而形变程度不同,发生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得到:
①势能也叫位能.
②势能具有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弹性势能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共有的.
三、巩固练习
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1.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C.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有一个确定值
D.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J,则
A.重力做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J
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50J
D.重力做了50J的负功
3.以4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经过t秒后,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动能的3倍,g=10m/s2,则t的大小为
A.2秒B.3秒C.4秒D.5秒
参考答案:
1.ABD2.BD?3.A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
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
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思考题
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
B.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这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C.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不论向任何方向抛出,只要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相同,则落地时减少的重力势能必相等

D.放在地面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2.一物体从A点沿粗糙面AB与光滑面AC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与C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AB面重力做功多
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
C.沿AB面重力势能减少多
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
3.在水平面上竖直放置一轻质弹簧,有一物体在它的正上方自由落下,在物体压缩弹簧速度减为零时
A.物体的重力势能最大B.物体的动能最大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4.质量为1kg的铁球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当下落到全程中点位置时,具有36J的动能.空气阻力不计,取地面为零势能面,g取10m/s2,则
A.铁球在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为36J
B.铁球在全程中点位置时具有72J机械能
C.铁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12m/s
D.铁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2m
参考答案:
1.BC?2.BD?3.C?4.BCD
六、板书设计
习题精选
(一)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大的物体,离地面高度大;
B.重力势能大的物体,所受重力一定大;
C.重力势能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
D.重力势能大的物体,速度不一定大。
2、质量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铜球,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则它们的重力势能是:
A.木球大;B.铜球大;C.一样大;D.不能比较。
3、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重力对物体做功越多,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少;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越多,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少;
C.重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
D.物体没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不一定为零。
4、不同质量的两个物体由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动能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这两个物体()
A.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重力势能都相同
B.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不同,但最大重力势能相同
C.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重力势能均不同
D.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相同,但最大重力势能不同
5、粗细均匀,长为5m,质量为60kg的电线杆横放在水平地面上,如果要把它竖直立起,至少要做J的功()
参考答案:
1、CD2、C3、AD4、B5、1500
(二)
1.关于重力势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是一个定值
B.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C.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0
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
2.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_____,定义式EP?=_____.
3.一根均匀的直棒平放在地面,将它竖直立起时O点不滑动,若棒的质量为m,棒长为L,则棒被竖直立起时外力做功至少为_____,重力做功为_____,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为_____,棒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外力作用点越靠近右端时用的力_____,但做的功_____.
4.如图所示,重物A的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联结一根竖直的轻质弹簧,弹簧的长度为L,劲度系数为k,现将弹簧的上端P缓慢地竖直上提一段距离L,使重物A离地面时,重物具有的重力势能为_____.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h高处的A点由静止自斜面滑下,再滑到平面上的C点停下,在B点没有能量损失,则在A→B→C的全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_____,如果使物体由C点沿原路返回到A点,则外力至少做功为_____.
6.一个物体从距地面的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当它的动能与其重力势能相等时,需要下落的时间为
A.B.C.D.

7.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弧形轨道,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轨道最高点A由静止滑下,到达最低点B时恰好又静止,问:
①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②对小物块做功的力各是什么力?做了多少功,大小各为多少?
③小物块由A到B,其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如何变化?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有多少,用什么去量度?
8.如图是几个斜面,它们高度相同,而倾角不同,让质量相同的物体沿斜面由静止从顶端运动到底端,试根据功的公式计算沿不同斜面重力所做的功,并证明这个功与斜面的倾角无关.
9.如图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过距2L的两个定滑轮A、B上,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先托住物块,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从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C、D两端的拉力F不变,则
①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②当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W为多少?
③求物体下落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参考答案:
1.BD2.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mgh
3.越小,不变.
4.5.mgL;2mgL6.B
7.①重力、弹力和滑动摩擦力
②重力和滑动摩擦力;重力做正功,大小为mgR;滑动摩擦力做负功,大小为mgR
③mgR,减少,内能,mgR,滑动摩擦力做的功
8.证明略
9.①②③
(三)
1.关于势能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势能是物体系中各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势能是系统共有的;
B.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但变化量大小是绝对的;
C.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也越大。
2.关于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做功,势能一定减小;
B.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一定增加;
C.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D.势能变化与外力无关。
3.井深8m,井上支架高2m,在支架上用一根长1m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则该物体的重力势能是:
A.100J;B.900J;C.-100J;D.不作规定,无法确定。
4.横卧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00kg,长为2m的均匀圆铁棒,一端着地,另一端从地面上竖立起来,其重力势能增量和重力功是:
A.1960J,-1960J;B.-1960J,1960J;C.980J,-980J;D.-980J,980J。
5.某人将重物由静止举高h,获得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它做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增量;
B.人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C.重力和人对物体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D.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势能的增量。
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以较大速度Va向前运动,与以较小速度Vb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连有轻质弹簧的物体B发生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当系统的弹性势能最大时:
A.VaVb;B.Va=Vb;C.VaVb;D.无法判断。
7.大型拱桥的拱高为h,弧长为L,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在以不变的速率v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到B的过程中,汽车的重力势能不变,重力始终不做功;
B.由A到B的过程中,汽车的重力势能的增量为零,重力的总功等于零;
C.汽车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总的变化量为0,重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总功为零;
D.汽车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上坡时重力做负功,下坡时做正功,总功为零。
8.一根弹簧的弹力—位移图线如图所示,那么弹簧由伸
长量8cm到伸长量4cm的过程中,弹力功和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
A.3.6焦耳,-3.6焦耳;
B.-3.6焦耳,3.6焦耳;
C.1.8焦耳,-1.8焦耳;
D.-1.8焦耳,1.8焦耳。

9.如图所示,一个人通过小定滑轮使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上升。当人在水平地面上由A点移动B点,绳子由竖直方向变成与水平方向成角。已知AB间距离为s,若不计摩擦及滑轮质量,在这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是:
A.MgsB.Mgscosa
C.D.
10.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质细线栓住,在竖直平面内绕线的一端作圆周运动,那么小球通过最高点和最最低点时,细线上拉力的差值是:
A.8mg;B.6mgC.4mgD.2mg。
参考答案
1、ABD2、C3、D4、C5、ABD6、B7、BD8、C9、C10、B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案57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案57》,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7.5重力势能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计算物体或物体系的重力势能.
2.会用重力势能的变化求重力的功。
3.复习动能定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能正确计算物体或物体系的重力势能.
2.会用重力势能的变化求重力的功。
三.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讨论
四.教具
长方体木块、铁链、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力势能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所学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力势能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重力势能?
2.重力做功有何特点?
3.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有何关系?
本节学习用重力势能的变化求重力的功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进行新课
例题1:盘在地面上的一根不均匀的金属链重G=30N,长L=1m,从一端缓慢提起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时需做功10J,金属链重力势能增加J,此时金属链重心位置距地面m.如果改从另一端缓慢提起至金属链恰好离地面需做功。
学生先做,然后评讲。
解析:从一端缓慢提起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时需做功10J,金属链重力势能增加ΔEP=Gh1=10J,此时金属链重心位置距地面h1=0.33m.如果改从另一端缓慢提起至金属链恰好离地面需做功W2=G(L-h1)=20J.
例题2:如图1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匀速地拉起质量为m的物体,当人沿水平地面从A点走到B点时,位移为S,绳子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α角,原先绳子方向竖直,不计阻力,则人拉物体所做的功为多少?
解析:由于人拉绳的力的方向不确定,不能用功的定义式来计算人所做的功,须通过动能定律来计算人所做的功。而重力的功根据重力做功的特点可得:WG=mgh=mg).
由动能定律可得:W-WG=0-0
所以人所做的功为:。
例题3:以20m/s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8m。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不变,则物体在离地面多高处,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g=10m/s2)(以地面为零势点)
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画出运动草图2,设物体上升到h高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
此过程中,重力阻力做功,据动能定理有: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式①,②,③解得h=9.5m
设物体下落过程中经过距地面h′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运动草图如图3所示。
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h′=8.5m
注意:在此较复杂的问题中,应注意不要出现漏解。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逐段分析法。本题很容易漏解,要求学生仔细审题,问物体离地面多高处,物体动能与重力势相等,一般人首先是将问题变形为上升过程中什么位置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而实际下落过程也有一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
例题3:有一质量为m,边长为a的正方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素μ=0.3。为使它水平移动距离a,可以采用将它翻倒或向前匀速平推两种方法。则:()
A.将它翻倒比平推前进做的功少。
B.将它翻倒比平推前进做的功多。
C.两种情况做功一样多。
D.翻倒时不做功。
解析:物体被平推着匀速前进,推力与摩擦力相平衡。翻倒则要克服物体重力做功。
匀速平推时:F=f=μmg,因而物体被平推着前进,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1=Fa=μmga=0.3mga.
将物体推导前进a,如图4所示。在翻倒过程中,立方体将绕其中一条棱(如A)转动。仅在使其对角线AC转到竖直过程中(以后,稍有一倾侧,立方体会在重力作用下翻倒)这个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就是使立方体的重心O升高所增加的重力势能,所以外力做功为:W2=ΔEP=mg(.
因而推着物体匀速前进比翻倒前进相同距离所做的功多。
课堂堂讨论:
1.质量为1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去时3S落地,落地时速度为10m/s,若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则在此过程中: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50J;
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100J;
C.重力对物体做功150J;
D.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2.一弹性小球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处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为f,与地面碰撞时,能量损失不计,则它最后停在地面上重力做功为多少?它在运动停止前通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三)、课堂小结:
1.由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两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因此,在计算重力做功就不需要考虑过程,只看始末位置。这使重力功的计算变得简便。
2.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它外做功情况无关。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时只看重力做功的多少即可。
(四)、课外作业:
1.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考虑空气阻力而不考虑空气浮力,则在此过程中
A.力F所做的功减去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B.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C.力F、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D.力F和阻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2.一人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举高h并获得速度V,则:
A.合力对物体做功为mgh+mv2;B.人对物体做功为mgh+mv2;
C.人对物体做功为mgh;D.人对物体做功为mv2。
3.如图5,物体A的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竖直连着一根轻弹簧,弹簧的自由长度为L,倔强系数为K,现将弹簧上端P缓慢地竖直上提一段距离H,使重物离开地面,这时重物的重力势能为(设地面的重力势能为零):
A.mg(H)B.mg(H+mg/k)
C.mg(H)D.mg(H)。
4.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a=g/2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h米,下列说法中的是:
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2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mgh/2
C.物体的势能减少了mgh/2D.物体的势能减少了mgh。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复习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重力势能》复习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复习学案
第四节重力势能
(一)引入新课
问题1:水力发电站是利用水来发电的,水是利用什么来发电的呢?高处的石头欲落下,你为什么害怕,急于要躲开呢?(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
问题2:怎么样认识重力势能呢?
演示:粉笔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引导学生分析粉笔上升和下降过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功与能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物理量。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重力势能发生变化,重力要做功。我们认识重力势能,不能脱离重力做功的研究。
(二)进行新课
本节课就从重力做功的研究入手,来认识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甲、乙、丙三种情况中小球由A到B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A
A
B
B

h1
h2
h
A
B
h
h2
h1

A1
A2
A3
△h1
△h2
△h3

过程甲、乙结果为:Wmg=mgh=mgh1-mgh2
过程丙: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情况,学生会感到困难。在分析过程中要体现出极限思想,主要强调的是科学方法。思路为:逐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进行分析计算。
(1)物体沿曲线运动,就已有的知识,重力做功能求出吗?(不能)怎么办?
(2)想一想我们能够解决的是什么样的情况?(物体沿直线运动过程重力做功,可以根据过程甲乙的计算结果进行计算。)
(3)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方法,可不可以变曲为直呢,怎么变?(将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
(4)怎么样来进一步计算重力的做功?(W=W1+W2+W3+…)
这一过程中,教师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根据上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由于每一段很小很小,都可以近似看作一段倾斜直线;分别求出物体通过每一小段倾斜直线时重力所做的功;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先猜想以下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依据,还是一种感觉?然后再进行计算,自己检验你的猜想。结果:Wmg=mgh=mgh1-mgh2
结论: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应该与那些量有关?如果轻重不同的石头从同一高度下来砸到脚上,感觉怎样?同一块石头从不同高度下来,砸到脚上,感觉又如何?分析出重力势能应该与重力、高度有关。
分析表达式:Wmg=mgh=mgh1-mgh2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物重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终点的mgh2两者之差,观察重力mg与所处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看出,(1)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2)随高度变化而变化,恰与势能的基本特征一致。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和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2)表达式:Ep=m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3)重力势能为标量。
h1
h2
h
1
2
(4)单位:1J=1kg·m/s2·m=1Nm
举例计算如图小球在1和2位置的重力势能。(m=10kg,h1=3m,h2=1m)
3、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问题1:定性分析上图中小球从1→2和从2→1过程中,重力做功情况,重力势能变化情况?
问题2:定量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结合上面的具体数值,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值和重力做功的数值,首先建立一个数量上的概念。
分析:Wmg=mgh1-mgh2式中:Wmg为重力做功;EP1=mgh1为初位置的重力势能;EP2=mgh2为末位置的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表示为:△EP=EP2-EP1则:Wmg=-(EP2-EP1)=-△EP
问题3:小球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计算重力做功。
问题4: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如果斜面粗糙结果如何?
总结:
(1)物体的高度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的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物体的高度增加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的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重力势能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他力做功无关。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问题1:手拿教科书放在某一位置,问高度是多少?
物体的高度总是相对某一水平面来说的。同样,物体的重力势能也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具有相对性。
问题2:以天花板为参考平面,讲桌上的粉笔盒重力势能是多少?
总结:
(1)参考平面上,EP=0;
(2)参考平面的选取一般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
(3)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
上方:h>0,EP>0;
下方:h<0,EP<0,表示物体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
5、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我们一直在讲某物体的重力势能,是不是准确呢?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的产生看,如果没有地球,就谈不上重力势能,因此,严格说: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这一系统所共有的,不是物体单独所有的,通常说某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多少,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