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教案
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整体感知)
本课时主要分析了人们在购物时所受到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的变化,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解价格变动的规律、以及其他影响购物的因素,对人们购物是有帮助的。人们必须选择合理的购物方式才能实现“物美价廉”的目的。学生懂得这些基本原则,将对其消费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动,了解影响人们购物的种种因素,将其对“物美价廉”的追求理性化,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懂得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动实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了解人们的购物活动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购物的技巧,追求物美价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系列课堂活动,体验市场、体验消费、体验价格变化,并逐渐从中总结合理的购物方法,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合理的购物方式”不仅是参与经济生活的经验总结和智慧所在,更体现了符合传统美德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节俭、从实际需要出发、不盲从,都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什么是合理的购物方式。
教学难点:价格与供求的制约关系。
难点突破:分别通过“畅销商品”活动和课本第67页的教学活动来完成。
●教学方法
(1)“订购汉堡包”──感受在市场上不仅可以买到商品,也能买到服务;
(2)“我们周围的市场”──认识自己身边的市场类型以及其中交易的商品;
(3)“畅销商品”──了解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4)“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课本第67页问题)──尝试寻找价格变动的规律;
(5)“影响购物的因素”(课本第68页问题,可作课后作业)──总结人们的购物活动。
●教学准备
印发《课堂活动列表》,供各小组上课时使用。
活动1:订购汉堡包
请列出小组订购度等到汉堡包的详细过程:
☆☆☆
☆☆☆
☆☆☆
活动2:我们周围的市场
市场类型
在其中交易的商品和服务
活动3:畅销商品
商品名称
畅销的原因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商品都有哪些?大家想一想,如何才能得到它们?
学生回答略。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大致可以分为衣、食、住、行等类别。我们要得到任何一件商品,都必须经过买、卖的过程。买和卖就是典型的市场交易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活动,才能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消费品。由此我们可以把参与市场活动的人们分为买方和卖方。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重新认识身边熟悉的市场,以及发生在市场中的各种活动和变化。
(新课教学)
假设我们中的一位同学要在自己的家中开party,他想订购汉堡包来招待本组的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我们订购并最终享用到汉堡包要经过哪些环节?请各组分别讨论,填写《课堂活动列表》第一部分。
分组讨论略。各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可以由一组主要回答,其余小组补充细节。主要细节包括:我们(买方)──打电话、确定品种和数量、等待送餐、享用食品;汉堡店(卖方)──下单、备料、烘烤、制作、包装、送货上门。
我们所支付的款项中,一般应包括两项内容:商品本身以及相关的服务。比如订购汉堡包,我们所付的钱中既包括汉堡包本身,也包含快餐店提供的服务。因此,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商品,也可以买到服务。
我们订购食品时,已经在参与着市场交易活动。可见,要满足生活需要就离不开市场,而我们身边的市场又是多种多样的。
请大家列举出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市场?在这些市场中交换的商品各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分组讨论,填写《课堂活动列表》第二部分。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略。
我们周围的市场有很多种类,如超市、百货商场、菜市场、电子市场、证券市场、劳务市场、建材市场等。其中交易的有消费品、有服务,也有生产中必需的原材料等。
类似的专门化市场,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现在则更加繁荣。进入信息时代,市场也出现了新的类型──电子商务。大家能否结合自己网上购物的经验说明电子商务有什么优点,并尝试着预测其的发展前景?
学生回答略。若条件允许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在课堂上演示网上购物的流程。
在市场上,我们可以买到不同的商品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市场上,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商品能获得许多人的喜爱,成为一段时间里的流行商品或畅销商品。
请大家列举出三种当前十分流行的商品,并思考它们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分组讨论,填写《课堂活动列表》第三部分。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略。
各组归纳得都很好。大家想过没有,一种商品一旦在市场上畅销,它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一种商品一旦在市场上畅销,它的价格将会上涨。
对。如果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供给没有相应变化的话,它的价格就会上涨。
那么,当此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之后,又会对它的供给与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价格上涨之后,这种商品的供给可能。会增加,需求会减少。
可见,价格的涨与落,缘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制约。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的购物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了解价格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消费中节约资金,尽可能多地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只有“少花钱、多办事”的购物方式才能被称之为“合理的购物方式”。
分组讨论,回答课本第67页的问题。
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合理购物的“锦囊妙计”(参见课本第68页):一是量入为出,二是节俭,三是不盲从。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于身边的市场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市场可以满足我们每个人的消费需求,而市场上价格与供求的变化多端,也时刻提醒我们要做一个冷静而有智慧的消费者。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生活中学会“合理购物、理智消费”!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后以书面形式回答课本第68页的有关问题。
教学提纲
二、合理的购物方式
1.价格与合理购物
(1)价格变化原因
(2)价格变化情况
2.什么是合理的购物方式
(1)量入为出
(2)节俭
(3)从实际需要出发、不盲从
注:出于活动设计和开展的需要,本课时的教学活动未完全遵从教材结构,涉及了前一课时的部分教材内容。
问题研讨
“购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活动。教学中谈到的“合理的购物方式”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而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细节值得我们体会和把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这些具体的购物行为展开课后的调查、访谈和讨论。在师生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将其进行归纳。例如,可以借用一下新闻业术语“五个W”来总结怎样购物省钱又合算:
Why(为什么要买)家庭消费中,第一是生活必需品消费,如吃穿;第二是维持家庭生存的消费,如房租、水电费等;第三是供给家庭成员发展和时尚领域的消费,如教育投资、文化娱乐消费等。这三种消费对每个家庭而言都是合情合理的。一般说来,家庭的月收入首先要保证生活开支,而后才能考虑发展消费与享受消费。杜绝攀比跟风要贯彻始终,否则,以人之入量己之出,势必使消费结构偏离健康态势,导致捉襟见肘。
What(买什么)
合理的家庭消费结构必须根据收入情况来确定。从生存性需求来看,柴、米、油、盐等属于非买不可的物品;从享受性需求来看,高档食品、精美服饰要与自己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When(什么时间去买)任何商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因此,生活中的消费应当注意节奏的把握,尽量避免在过时消费品上花钱。不急用的物品,也不要“赶热闹”盲目消费,不妨把闲散的钱存入银行以应急,等到市场饱和时再购买,就能一块钱当两块钱花,大大提高家庭消费的经济效益。
Where(到什么地方去买)
稍微动点脑筋便能猜到:土特产品在原产地购买,不仅价格低廉,而且也货真价实;进口货舶来品在沿海地区购买,往往比内地花费要少;即使在同一地方的不同商家,也要做到“货比三家”。
Who(什么人去买)
在家庭消费上,女性可谓绝对地当家做主。女性除了自身的消费外,父母、子女、丈夫等家人的生活需求也大多由她们来安排满足。但如此“一刀切”似乎也不合理,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买食品、服装和床上用品等,做妻子的往往比丈夫精明;而购买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则做丈夫的比妻子内行些。
老祖宗的教诲不可不听,所谓“大富由天,小富由俭”,只要懂得精打细算,就不愁做不好家庭消费这本明细账。看似平平淡淡的似水流年,在柴米油盐之间却颇能给人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就感,就算是一根萝卜一把青菜,也能品尝出无穷滋味呢!

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怎样在时尚与未来之间做出选择,怎样对消费活动做出动态规划。消费方式的变化取决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收人的增加,人们都在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但同时消费中也要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本课主要讲述三个问题:其一,消费方式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其二,人们总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其三,消费既要珍重今天,更要选择未来。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对比明确消费观念存在现实的差异,但消费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相应变化;通过生活体验知道家庭消费分为不同层次,人们总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人们在消费中要注重环保、节约资源。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两位老人晚年的感慨,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消费观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培养既要“量入为出”,又要适时变化的消费观念;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还要树立环保的意识,保护资源和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消费观念随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消费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教学难点:消费活动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消费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影响,但人们不可能因此放弃消费。因此,消费中应选择正确合理的方式,既能.满足自身需要,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课堂分析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在师生的互动活动中得出本课的重要结论。
●教学准备
制作PowerPoint课件。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在我国浩瀚无际的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展示PowerPoint课件),但在开采时需耗用大量的资金。如果采用合资经营的办法,我们可以快速实现资源的利用,但是会损失大量的资源;如果等到资金充裕时再行开发,又会延缓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新课教学)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经济活动中应有动态规划。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又要用这些稀缺的资源来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因此必须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动态的规划。国家要规划经济发展,家庭和个人同样如此,尤其在消费方式上能够体现出人们对待“规划”在观念和实际操作上的差异。
观察课本第69页图8—6“晚年的感慨”,完成相关练习。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两位老人的感慨形象地表现出中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习惯于贷款消费,而在我国向别人借钱是不太光彩的事情。消费方式由个人选择,本无所谓优劣,但消费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费方式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对待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认识:一方面,消费方式是个人选择,别人无可厚非;另一方面,消费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情况下,拉动一国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我国将“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可以预见:适当地提前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总要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
事实上,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清朝的胡澹庵编的《解人颐》一书中有一首《不知足》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虽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是消费是有层次之分的。大家知道生活消费分为哪些层次吗?
人们的消费分为满足生存需要、满足发展需要和满足享受需要三个层次。其中,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是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用于衣食住行方面的花费;生活中用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消费属于满足发展需要的消费;享受性消费是人们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进行的消费。
可见,人们在满足了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往往会有更高的追求。在收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应当适时转变自己的消费方式、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课本第70页的思考题提示我们:人们从消费中不仅能够获得物质满足,而且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经济学家的研究证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用于发展和享受的消费的比重会增加。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把这种现象归纳为“恩格尔定律”,内容见课本第70页“阅读卡”。
“恩格尔系数”。
50%以上
贫困状态的消费
50%-59%
勉强度日的消费
40%-49%
小康状态的消费
20%-40%
富裕状态的消费
20%以下
极富裕状态的消费
消费方式是个人的选择,消费活动也属于个人的行为。但是个人的消费行为是否会影响到资源和环境?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个人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到资源和环境。如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塑料袋、含磷的洗衣粉、使用氟利昂的空调和冰箱、汽车尾气等。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略。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不可能放弃消费或人为遏制消费水平的提高。应该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消费中兼顾
现在与未来。
我们来看一份材料:
(中新社香港九月十二日电)中秋过后,吃罢应节的月饼,铁制月饼盒就成了垃圾场的常客,每年香港就大约有三百万个月饼盒被运往堆填区弃置。
为提高市民废物循环再造的意识,香港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今年与回收商首次合办“月光宝盒”回收计划。环保署署理署长助理邓建辉今日表示,回收的月饼盒可交由回收商循环再用,变身建筑钢筋。市民可在本月内将月饼盒送到全港十四个大型商场及一百六十多个大型屋村的回收箱。
为鼓励参与,市民送交一个干净的月饼盒,将会获赠优惠券;于九月三十日或之前到指定餐馆,凭券可获九折或免费甜品等优惠。
香港的“月光宝盒”计划,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在日常消费中,大家都应该从我做起、动手解决消费中的浪费与污染问题。请每一位同学提一条合理的行为要求。
学生回答: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重复使用草稿纸、自制贺卡、重复使用水资源、采用风力发电、铅笔可以二次利用、不吃或少吃野味、用环保电池、尽量骑车上下学、减少马桶用水量、不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再生纸、多用钢笔、出行乘坐公共汽车、减少生活噪音、不吸烟、使用无氟的冰箱和空调、不用含磷的洗衣粉、减少洗澡时间、坚持垃圾分类、多用纸袋和布袋。
(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
从过去到未来,消费方式不仅存在着差异而且处于发展变化中。而同时,关注未来发展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人类的消费会对自然资源和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它虽然是个人的行为,但也关乎社会与未来。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
(布置作业)
做课本第71页“自我测评”第2题。
教学提纲
三、时尚与未来
1.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
(1)消费方式是个人的选择
(2)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3)适当提前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
2.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
(1)生活消费分不同的层次
(2)适时适当转变消费方式、提高消费水平
3.消费要注重环境保护与未来发展问题研讨
关于本课时中“消费观点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如果只是泛泛说明,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内容中选取合适的角度来具体说明消费观念的现实差异:
(1)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消费观念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变化,首先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也就是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着改变。因此,人类消费观念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创造消费对象;同样,有什么样的社会文明,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念。
(2)量入为出。作为消费者个体,其经济收入乃至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包括隐性收入,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将产生制约作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传统观念。即使是现代社会的消费信贷,这种“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消费,实际上仍是“量入为出”的另一种消费形式,这种消费形式是消费者基于今天的收入,对未来收入的一种预测的“量入为出”,它反映了消费者对自己以及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3)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中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对消费观念的影响较大。我国西南的一些山地少数民族如侗族等喜吃泡菜,无论是蔬菜还是鱼肉,一般都泡制成酸味。其原因是侗族人居住在山下,他们日出而作上山干活,日落而息回到山寨,午餐吃的是糯米食品。糯米食品不易消化,而酸性菜有助于消化。因此,直到现在,侗族人仍保持着这一饮食习惯,就是有贵客来访,也以泡菜款待。再如草原民族习惯吃牛肉、羊肉、奶茶,这是与草原民族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4)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在现代社会,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她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她在消费过程中,只要经济状况允许,除了考虑消费行为的质量外,还要考虑消费行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追求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而一个文化层次较低的人,更多注重的是消费行为的实用性或追求时尚。
(5)宗教信仰。宗教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信徒们在饮食和服饰等的消费过程中,要受到宗教习俗的制约。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佛教徒不杀生,这些信徒们的饮食消费也就受到了限制。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外出时,要头披纱巾,那么,流行时装在穆斯林国家和地区也就很难找到市场。
(6)国家的消费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的消费政策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目前我国政府提出的“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
此外,商业广告、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以及消费者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等,对消费观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jaB88.coM

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怎样在时尚与未来之间做出选择,怎样对消费活动做出动态规划。消费方式的变化取决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收人的增加,人们都在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但同时消费中也要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本课主要讲述三个问题:其一,消费方式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其二,人们总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其三,消费既要珍重今天,更要选择未来。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对比明确消费观念存在现实的差异,但消费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相应变化;通过生活体验知道家庭消费分为不同层次,人们总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人们在消费中要注重环保、节约资源。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两位老人晚年的感慨,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消费观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培养既要“量入为出”,又要适时变化的消费观念;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还要树立环保的意识,保护资源和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消费观念随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消费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教学难点:消费活动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消费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影响,但人们不可能因此放弃消费。因此,消费中应选择正确合理的方式,既能.满足自身需要,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课堂分析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在师生的互动活动中得出本课的重要结论。
●教学准备
制作PowerPoint课件。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在我国浩瀚无际的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展示PowerPoint课件),但在开采时需耗用大量的资金。如果采用合资经营的办法,我们可以快速实现资源的利用,但是会损失大量的资源;如果等到资金充裕时再行开发,又会延缓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新课教学)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经济活动中应有动态规划。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又要用这些稀缺的资源来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因此必须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动态的规划。国家要规划经济发展,家庭和个人同样如此,尤其在消费方式上能够体现出人们对待“规划”在观念和实际操作上的差异。
观察课本第69页图8—6“晚年的感慨”,完成相关练习。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两位老人的感慨形象地表现出中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习惯于贷款消费,而在我国向别人借钱是不太光彩的事情。消费方式由个人选择,本无所谓优劣,但消费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费方式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对待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认识:一方面,消费方式是个人选择,别人无可厚非;另一方面,消费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情况下,拉动一国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我国将“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可以预见:适当地提前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总要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
事实上,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清朝的胡澹庵编的《解人颐》一书中有一首《不知足》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虽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是消费是有层次之分的。大家知道生活消费分为哪些层次吗?
人们的消费分为满足生存需要、满足发展需要和满足享受需要三个层次。其中,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是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用于衣食住行方面的花费;生活中用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消费属于满足发展需要的消费;享受性消费是人们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进行的消费。
可见,人们在满足了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往往会有更高的追求。在收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应当适时转变自己的消费方式、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课本第70页的思考题提示我们:人们从消费中不仅能够获得物质满足,而且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经济学家的研究证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用于发展和享受的消费的比重会增加。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把这种现象归纳为“恩格尔定律”,内容见课本第70页“阅读卡”。
“恩格尔系数”。
50%以上
贫困状态的消费
50%-59%
勉强度日的消费
40%-49%
小康状态的消费
20%-40%
富裕状态的消费
20%以下
极富裕状态的消费
消费方式是个人的选择,消费活动也属于个人的行为。但是个人的消费行为是否会影响到资源和环境?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个人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到资源和环境。如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塑料袋、含磷的洗衣粉、使用氟利昂的空调和冰箱、汽车尾气等。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略。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不可能放弃消费或人为遏制消费水平的提高。应该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消费中兼顾
现在与未来。
我们来看一份材料:
(中新社香港九月十二日电)中秋过后,吃罢应节的月饼,铁制月饼盒就成了垃圾场的常客,每年香港就大约有三百万个月饼盒被运往堆填区弃置。
为提高市民废物循环再造的意识,香港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今年与回收商首次合办“月光宝盒”回收计划。环保署署理署长助理邓建辉今日表示,回收的月饼盒可交由回收商循环再用,变身建筑钢筋。市民可在本月内将月饼盒送到全港十四个大型商场及一百六十多个大型屋村的回收箱。
为鼓励参与,市民送交一个干净的月饼盒,将会获赠优惠券;于九月三十日或之前到指定餐馆,凭券可获九折或免费甜品等优惠。
香港的“月光宝盒”计划,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在日常消费中,大家都应该从我做起、动手解决消费中的浪费与污染问题。请每一位同学提一条合理的行为要求。
学生回答: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重复使用草稿纸、自制贺卡、重复使用水资源、采用风力发电、铅笔可以二次利用、不吃或少吃野味、用环保电池、尽量骑车上下学、减少马桶用水量、不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再生纸、多用钢笔、出行乘坐公共汽车、减少生活噪音、不吸烟、使用无氟的冰箱和空调、不用含磷的洗衣粉、减少洗澡时间、坚持垃圾分类、多用纸袋和布袋。
(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
从过去到未来,消费方式不仅存在着差异而且处于发展变化中。而同时,关注未来发展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人类的消费会对自然资源和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它虽然是个人的行为,但也关乎社会与未来。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
(布置作业)
做课本第71页“自我测评”第2题。
教学提纲
三、时尚与未来
1.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
(1)消费方式是个人的选择
(2)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3)适当提前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
2.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
(1)生活消费分不同的层次
(2)适时适当转变消费方式、提高消费水平
3.消费要注重环境保护与未来发展问题研讨
关于本课时中“消费观点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如果只是泛泛说明,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内容中选取合适的角度来具体说明消费观念的现实差异:
(1)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消费观念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变化,首先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也就是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着改变。因此,人类消费观念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创造消费对象;同样,有什么样的社会文明,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念。
(2)量入为出。作为消费者个体,其经济收入乃至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包括隐性收入,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将产生制约作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传统观念。即使是现代社会的消费信贷,这种“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消费,实际上仍是“量入为出”的另一种消费形式,这种消费形式是消费者基于今天的收入,对未来收入的一种预测的“量入为出”,它反映了消费者对自己以及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3)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中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对消费观念的影响较大。我国西南的一些山地少数民族如侗族等喜吃泡菜,无论是蔬菜还是鱼肉,一般都泡制成酸味。其原因是侗族人居住在山下,他们日出而作上山干活,日落而息回到山寨,午餐吃的是糯米食品。糯米食品不易消化,而酸性菜有助于消化。因此,直到现在,侗族人仍保持着这一饮食习惯,就是有贵客来访,也以泡菜款待。再如草原民族习惯吃牛肉、羊肉、奶茶,这是与草原民族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4)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在现代社会,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她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她在消费过程中,只要经济状况允许,除了考虑消费行为的质量外,还要考虑消费行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追求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而一个文化层次较低的人,更多注重的是消费行为的实用性或追求时尚。
(5)宗教信仰。宗教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信徒们在饮食和服饰等的消费过程中,要受到宗教习俗的制约。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佛教徒不杀生,这些信徒们的饮食消费也就受到了限制。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外出时,要头披纱巾,那么,流行时装在穆斯林国家和地区也就很难找到市场。
(6)国家的消费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的消费政策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目前我国政府提出的“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
此外,商业广告、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以及消费者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等,对消费观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

目标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

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各类地图、乡土教材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1—11A和1—11B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提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提问: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择哪幅地图?

提问:如果要坐火车游览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

总结:由此可见,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而反映区域范围越小的地图,图上内容越丰富。

二、巧用地图

如果张京要坐火车从北京到杭州旅游,他该选择哪种地图来确定线路?

1、交通图

提问:他应该如何安排线路?可以有哪些不同线路?

展示:《中国铁路干线图》

提问:根据你们确定的线路,沿途会经过哪些城市?

展示《杭州交通图》

展示:等高线图。

叙述: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提问:当我们拿一张《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地图》,该如何安排两天的行程?

1、请在图上找到入口处?你准备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

2、请在图上找到住宿的宾馆,你准备晚上哪个宾馆住宿?

3、根据上述选择,确定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要游览景点的范围。

4、根据你所确定的范围,再合理安排具体的旅游景点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图和历史变迁图及其运用。

布置作业

练习册1----7题

板书设计

一、选择合适地图

二、巧用地图

教学后记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生活体会社区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利用比例尺测量实地距离。

二、教材分析:重点----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难点----利用比例尺测量实地距离;教具----地图、地球仪。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在课前布置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课上首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各自的调查结果。然后,教师在引出社区的概念。

讲授新课——

(一)从社区看我家

1、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经验,可先提出“怎样让朋友了解自己家的位置和环境?”的问题,然后再以此问题过度到地图知识的教学上来。

2、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1—1图,和1--2找出它们的差异。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差异找的最多。

例如,两图的方向不同、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有异、图幅有大有小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扮演杜鹏,一组扮演王鹏,分别描述这两张地图,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度到“怎样修改,才能使别人容易读懂?”的问题。

3、地图三要素和阅读卡的教学

老师带领学生读1—3,并与前面两图加以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哪幅图反映的事物更清晰明确,分析图1—3对图1—1和1—2在哪些方面做了改进。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三要素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4、图例的教学

为使学生迅速准确地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可在教学中将形状相似或相近的符号进行分类,如首都、省级别行政中心和一般城市为一组;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和地区为一组等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试着找出它们的主要区别,加以识记。

(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功能先提问学生“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但可能不自觉或很少留意。那么,现在大家就想想看,我们能在社区里做什么?”启发学生回想日常生活,如社区提供的各种家政服务、为居民创造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等,居民可以在社区内锻炼身体、购物、交友、共商大计以完善社区建设等,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反映了社区功能。社区有哪些功能呢?我们一起看书上这四张图片。”在学生学习讨论后,全班互相介绍自己家所在社区的情况。视教学时间和学生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关注自己生活的区域,留意身边的事物,拓展思考:1、你还知道社区有哪些功能?2、我们还可以为改善社区做什么?

2、自我测评(1)、目的是看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地图知识运用到绘制平面图上来,同时还能看出学生是否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给出各个景物之间的实地距离和平面图的比例。只要方向正确、比例尺适当、图例清晰,就能达到教学目标。

(2)、根据各人爱好、特长和条件,不拘方式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要学生创作的内容能够反映社区环境和生活,不论何种形式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我的家在哪里

(一)从社区看我家一、认识平面图

二、地图的三要素

三、认识图例

(二)在社区中生活

一、社区的功能

二、自我测评

布置作业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教学

目标

识别一些常见类型的社区。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差异联系的必要性。能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知道社区的类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难点

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那力。

教具

社区图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区的环境和功能等内容,社区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按照不同的功能,社区还可分为不同类型,那么,社区大致有哪些类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正文

1、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

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大学区、工业区

村落、城镇

乡、镇、县、市

2、社区的差异

让学生仔细观察1—3和1—9,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社区商品调查

让学生到社区中进行实地调查

4、多方面交流

让学生调查社区之间的调查

布置作业

联习册1—8题

板书设计

一、社区类型

二、社区差异

三、社区商品调查

四、社区的交流

教学后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秦朝一统

课时

总第59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12.4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1、了解秦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在经济、军事、交通、文化、思想方面的巩固措施,秦朝疆域。

过程

方法

1、通过对秦始皇功过的教学活动,初步理解君主作为与滥用民力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辩论,培养学生的资料的收集能力和辩论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通过对秦朝一统重大事件的学习,分析秦朝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培养正确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树立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强盛相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和对秦始皇的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准备:收集资料,思考“秦始皇是‘千秋一帝’还是‘暴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

投影战国七雄形势图,提问:战国后期哪一国的实力最强,有能力统一全国?

承上启下

秦朝一统

讲述秦灭六国的过程。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历史地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感受中华文明的搏大精深,丰富多彩。

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等方面概括。

小组讨论: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介绍有关秦始皇生平。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0-81及图册P35的有关内容。

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边疆治理等方面概括措施。

角色扮演: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小组讨论:这些措施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提问:①秦王赢政采用什么称号,自称什么,为什么?②秦始皇统一后,面临哪些问题?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座天下难,那么秦始皇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交通、民族关系)

自主学习:学生共有六个小组,每小组完成其一项措施的探究。

A、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板书)

①展示:秦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行政系统简表

②提问:它的特点是什么?

③探究:这样一套制度,有何利弊?利: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弊:集权容易出现暴政

分组竞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其中,主动参与,体现新课程的情感价值目标。

分组汇报,可以节约时间,让每一个

B、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板书)

⑴展示:战国各诸侯国的货币

⑵提问:①由于各国货币的不同,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不利于贸易的进行经济发展)②面对这个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的?③除了统一货币他还统一了什么?④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有什么意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国家的强盛)

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其他小组的竞争也可以刺激小组的团结性,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合作精神。

在探究合作中,增强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C、文化;统一文字(板书)

⑴提问:①中国的文字的演变是怎样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②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什么?(隶书)

⑵展示;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演示图

⑶问:文字统一有什么意义?(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D、思想;焚书坑儒(板书)

⑴播放:焚书坑儒的解说

⑵探究: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看法(利:有利于统一,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秦的暴政,是导致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E、交通;统一车轨,大修驰道(板书)

⑴展示:秦的铜马车(强调他们的同一性)

⑵提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车轨,大修驰道(统一前各国的车轨不一致不利于统一和统治,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所以统一车轨和大修驰道)

F、民族关系:修筑长城和灵渠(板书)

⑴播放:长城的录象解说

⑵提问:①为什么会被称为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余里)②秦始皇为什么修万里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

⑶展示:灵渠的图片

⑷提问:秦始皇为什么修筑灵渠?(攻打南方的越族,是用来运输的渠道)

拓展讨论

如何评价秦始皇?(暴君?名帝?)

初步学会评价。

作业

设计

作业本:P45第3-5.10-15题P46-48第17-18题

前221,嬴政,秦朝,咸阳

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中权的大帝国

官僚制度

发展交通

修筑长城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与度量衡

焚书坑儒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1)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方式,描述其特点。(2)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3)选用典型事件,分析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课时,“礼乐文明的确立”阐述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教材先讲分封制度,再以“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过渡到宗法制,然后以“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与前面宗法等级制衔接,层次清晰。为便于学生理解制度这类抽象的概念,课文运用不少具体实例,图片,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理解制度的产生与作用。

●学生分析

学生对我国号称“礼仪之邦”的由来有较大的兴趣。因为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虽然现今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受其影响的影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用一些图片、资料,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展开讨论这一热门话题,以期学生能够感悟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感悟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1.夏、商、周三个朝代变迁的时间顺序。

2.礼乐文明包含的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内涵。

(二)、能力与方法

1.分析、评价三大制度的作用或影响。

2.理解、分析三大制度的内在联系。

3.评析三大制度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三大制度,特别是“礼乐制度”在现实生活中仍能感受到其影响。故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探究这些问题,可以大大加强历史课堂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加强对中国“礼仪之邦”的渊源的理解、认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内容、作用或影响

难点:评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作用或影响

●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营造情境,分析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认识。

●教学准备

制作powerpoint或authorware课件

二、学与教的过程

●课前探究

根据下列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并简述自己的看法:

1.周朝为何要实行分封制?

2.什么叫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3.收集编钟的图片和资料,回答其作用是什么?

4.西周的礼乐文明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导入设计

1.新课导语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古老文明,大家还记得这些欧亚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管理国家的吗?”(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古罗马的元首制、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等)

“那么在农耕文明时,我们中国的祖先又是如何来治理国家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2.情境营造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礼乐文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礼仪之邦”美名的由来也是周朝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所构建的“礼乐文明”三千多年来不断演变的结果。历史证明,我们只有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的先进文化,才能使我们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3.设计目的通过“新课导语”和“情境营造”两个设计,力求达到这样四个目的:(1)凝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起兴:渲染教学情感和气氛。(3)点题: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礼仪之邦”的由来的渊源。(4)得法:让学生理解、分析、评价周朝礼乐文明的三大制度的内容、作用或影响及其内在联系。

●师生互动

1.西周的建立

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

课堂设问

问题1:夏、商、周三个朝代演变的时间顺序如何?

参见课文P28、P32、P123即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商(约前1600—约前1046年)、周(约前1046—约前771年)。

问题2:我国关于周朝建立的神话故事小说有哪些?

《封神榜》等。

问题3:周朝为何分“西周”“东周”?

“西周”“东周”是后人根据周朝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都城位置不同而区分的。

2.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的概念

(2)宗法制的概念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或影响

课堂设问

问题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回答略(最好齐诵,增强印象)

问题2:周朝为何实行分封制?

因为周朝的疆域大大扩大,分封制可以加强都城与各地,尤其是与偏远边疆的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得到加强。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问题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是什么?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二者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周王朝迅速发展成幅员辽阔,对周围民族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问题4:用“树”或其他形式来表示西周分封制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

回答(略)

问题5:〈〈诗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欧洲中世纪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二者各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前者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说明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权威,较夏、商而言,周王大大加强了对疆土、人口的控制。后者则反映西欧的封建制度,说明其虽然是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制约关系,远没有中国西周时等级森严。

问题6:想一想: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

血缘关系

问题7:议一议,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别?

西周时强调的则是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可逾越的社会等级秩序。

问题8:讨论:如何评价分封制?

在该制度实行的初期,由于周天子和诸侯是父子或兄弟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但是,到了中后期,随着天子和诸侯血缘关系的淡化,往往会出现诸侯叛乱的情况,不利于国家安定团结。

问题9:现实生活中,你是否还能感受到两种制度的影响?

分封制不多,但是宗法制似乎在继承财产问题上有一定的联系。

3.礼乐制度

(1)礼乐制度的概念

(2)礼乐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课堂设问

问题1:什么叫礼乐制度?

回答略

问题2:阅读P71书中的材料,回答孔子为何如此重视礼乐制度?

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宣扬贵贱尊卑礼仪的等级制度,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

问题3:你认为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处或者有什么害处?

用处:维护统治,稳定秩序

害处: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问题4: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还能感受到礼乐制度?

能,如:国家接送外宾,国庆节,民间红白喜事等活动礼乐制度

问题5: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维护的实质是什么?

等级制度

问题6:上述三大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分封制是周天子统治天下的根本制度,用它构造了金字塔式的奴隶制等级制度;宗法制则是分封制的基础,即分封的办法。二者确立了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地位;而礼乐制度则进一步扩大化,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对周朝的整个统治阶级即王公贵族们来一个区分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以便更好地维护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构造了周朝的礼乐文明。

三、课堂小结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是构造周朝礼乐文明的三大基石,一环套一环,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全方位地维护周朝奴隶制社会的等级秩序,最终构建了一个对中华文明有悠久影响的“礼乐文明”。

四、课堂作业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素质教育新学案》P64、P65、P66的基础知识达标训练第1、2、3、18题。

变革与争霸

课时

总第57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12月2日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1、知道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

2、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和齐桓公称霸;

3、掌握战国七雄的国名及相应的位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极其作用。

过程

方法

1、认识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又引起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诸侯争霸就是其在政治上的反映。

2、认识和分析诸侯争霸一方面给当时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培养发奋学习的精神;

2、学习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贤能之士管仲为相的广阔胸怀;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关注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热情。

教学重点

春秋五霸及齐桓公称霸,认识到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更为关注今天的改革。

教学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商鞅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图文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问题。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成语典故。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

投影《西周分封形势图》

回顾:分封制的利弊

承上启下

变革

争霸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P72-P76的文字、图片内容。

本节课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能自行阅读完成,故在教法上选择自主阅读法和小组竞答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读图、填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内容。

小组质疑,集体释疑。

小组竞答。(竞答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类,基础题每题10分,提高题每答对一点加10分,拓展题为成语典故题,每说出一个加10分。)

基础题:

(1)东周从哪一年开始,谁建立的?

(2)东周时期也称什么时期?其名称分别来自于哪本历史书?

(3)投影《春秋形势》根据地图说出“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4)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谁?召集诸侯会盟的地点哪里?

(5)投影战国形势图,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记忆方法:东南西北中,方位记忆法)

(6)据图说“七雄”的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7)列举战国时期进行变法的主要国家及人物。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8)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有什么变化?

(9)春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提高题:

(1)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为什么能最先称霸?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点拨商鞅变法内容的记忆方法: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土地制度)

(3)投影“商鞅像”、“立木取信”图,打一成语。并说说该成语的现实意义。

(4)投影春秋铁农具,分析铁农具的优点和意义。

拓展题:

说说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成语或成语典故。

小结

自评互判:

我在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

我在本节课的表现是:

本节课表现最出色的是:

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业布置

1、收集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及孔子在教学方面的言论。

2、作业本:P40第2-3.6-11题P42-44第14-17题

板书设计

生产力发展

诸侯国强盛

变法

争霸

战国七雄(秦国为例)

春秋五霸(齐国为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能自行阅读完成,故在教法上选择自主阅读法和小组竞答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读图、填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作业评批记录

上交

情况

全批全改

批改时间

12月3日

讲评时间

12月3日

典型

问题

记录

17.(1)秦国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纠改

措施

(1)自我纠正(2)互相纠正

(3)小老师指导(4)教师讲解

百家争鸣

课时

总第58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12月3日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能识别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思想。

2、能说出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过程

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的搜集、分析和运用,提高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培养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3、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孔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头绪纷繁,学生不易读懂,因此在学法上采用粗读、精读、研读“三步读史”,以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诸子百家的主张及其深远影响。同时,根据本课课标,结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采用了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2)

展示一组人物肖像。

(热身活动)

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以直观的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讲述:他们就是活跃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我们这节课就来领略这些先辈们的风采。

历史背景

(3)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从教材中获取信息。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自主学习)

1.百家争鸣发生在什么时期?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简要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学会从教材中获取信息。

主要学派

、思想家及其主张

(5)

提问: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这些学派的主要观点或主张是什么?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填写。

(合作学习)

结合课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表格。

学派

代表的思想家

所处的时代

主张或观点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通过列表归纳比较的方式,使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从教材中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孔子与

提示:从政治思想、教育理念两个方面来分析。

组织学生阅读书中的小故

勤于思考)

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位思想

通过思考讨论、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形式,按照理性分析——感性体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儒家思想

(12)

事来体会“仁”的主张。

(家?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验——理性分析的思维角度,深入细致地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仁爱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思想;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利用第三个小环节,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言论,落实到学习行动中去。

组织活动:

角色:孔子、子路、曾参

剧情:附后

(角色扮演)

以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提示:

主要思想

现实意义

重视道德教育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主张“有教无类”

体现了教育公平

主张“因材施教”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启发式教育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学习主动性

(合作探究)

1.有人说“有教无类”不符合当今快出人才的要求,“因材施教”不符合当前教育平等的思想,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没有可借鉴的意义呢?

3.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么?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

(分组讨论)

通过刚刚的分析,可见儒家思想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思想,有很多就是到现在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有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呢?

概述:在动荡的年代和和平的年代,主流思想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仁政”和“仁爱”思想的儒家思想没有得到重用也不足为奇了。

法家思想

(3)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

(分组讨论)

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请说明理由?

法家思想作为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此,通过简短的讨论,使学生对它有个初步印象。

概述: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历史作用

(3)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

(自主学习)

结合阅读卡“稷下学宫”,请你谈一谈“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在当时有哪些作用?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简要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学会从教材中获取信息。

概述:不同学派广泛地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又相互批判、借鉴,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实际上,稷下学宫既是百家争鸣的中心,也是百家争鸣的结果。

体会诸子百家思想

(12)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适时点评与鼓励。

(各抒己见)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各家思想的基础上发表意见,通过古今两个案例的讨论,让学生深入体会各家主张的异同,体会诸子百家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本环节教学,鼓励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

组织活动:

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各一人,国君。

剧情:一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邻人的钱财,被官府抓获。

(角色扮演)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你对此行为将会作出怎样的评价?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你会采纳哪一派的观点?为什么?

组织讨论:

剧情:校园里,甲学生屡次破坏公物,搞脏环境。乙学生不孝敬父母,不接受教师教育,甚至顶撞辱骂父母和老师。

(学以致用)

以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对其作出评价及处理办法,并谈谈你对我班班级管理的看法。

现实影响

(5)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适时点评与鼓励。

(各抒己见)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

联系实际,古为今用,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共同讨论,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交流的实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孝敬父母;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牛刀小试)

连线练习:为现今的思想主张寻找历史渊源。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

兼爱

非攻

有教无类

富贵不淫

法治

因材施教

无为而治

知己知彼

人物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

老子

孙子

现今思想主张与观点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团结友善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廉政、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法

以不变应万变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新课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思想家,诸子百家思想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思想宝库增添了灿烂不朽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我们必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文化成果,为我国“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本课通过主板书与副板书的展示,内容比较清晰明了,故采用概述式的小结方式。

课后延伸

收集你感兴趣的学派人物和主要主张,阅读他们的有关著作,更多了解你自己喜欢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对百家思想的深入了解。

补充材料

1、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学派

代表思想家

所处的时代

主张或观点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无为”、朴素的辩证思想

庄子

战国时期

“无为”

墨家

墨子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2、“因材施教”剧本:

孔子:(在书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子路:(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停不住脚步撞在书桌上,把桌子上的东西全弄翻了,书简也掉在地上)

孔子:(把手中的竹简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子路:(气喘吁吁地)孔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请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去否?孔子:(严肃地看着他,摇了摇头)请三思而行,考虑清楚再去。

子路:(点了点头,急急忙忙地冲了出去)孔子:(捧起刚才未读完的竹简,又细细地品味起来,无意中看到曾参在门口踌躇地走着)曾参,你有什么事找我?

曾参:(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有一件事想请教您,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孔子:(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子路:(又冲进书塾)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您的答复却不同?

孔子:(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你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加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子路和曾参:(认同地点了点头)我们明白了。

作业

设计

作业本:P45第1-2.6-9题P16第16题

板书设计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案
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学习内容,是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不断递进,深入阐述,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第三课时的重点是通过古今中外新旧规则和制度的不断变化,说明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并不断加以完善的,规则既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它是学好和用好规则至关重要的一课,可以认为本课时还承担着全课总结与深入拓展的任务。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树立不断改进完善规则的意识,初步懂得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要用好规则,就要不断完善规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规则随着需要在不断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播放视频画面或出示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和探究能力的培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让学生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规则的形成和变化,要自觉遵守并不断完善;让学生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制度,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规则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争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方式和讨论法。
教学准备
计算机(或录像机)、投影机、光盘(或录像带)。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规则既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新生事物。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出现的。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片段。

○看了课本第39页“阅读卡”和图7-9元春省亲,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看课本第40页课文,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古罗马时代一些街道的交通状况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看课本第40页课文和图7-1019世纪的伦敦街道,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19世纪的伦敦街道的交通状况又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综上所述,你领悟到了什么?
1.维护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特权制,即使父女也要以君臣之礼相见。
2.解决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拥堵的状况,出现马路和人行道;规定人走人行道和跳石。
3.解决跳石成为阻碍(汽车代替马车)的问题,出现了人行横道线又称斑马线;规定人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
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许多多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被废除,无数新的规则和制度在产生。
1.许多规则都源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在宇宙中生活──宇宙岛的构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罗博士提出,美国宇航局拨专款援助的宇宙岛研究工作主要内容是:以地球为模式,设想一个直径为500米的中空巨球,名为“宇宙岛一号”。
球内有住宅区、街道、河流、森林等。这个人造太空球每分钟自转两周,人们生活其中,和生活在地球上一样。在岛内,有严重关节炎的病人可以减轻痛苦,自由行走;心脏病人也可以减轻心脏负担;运动员可以超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在岛内,居民享受清新的没有污染的空气,冷热适中,可以调节出最佳气候来,还可以人工降雨。如果大家都想欣赏瑞雪飘飘的冬景,人工调节器便立即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样每分钟自转两周的太空地球可容纳1万居民。每分钟自转一周的太空球,可居住几百万人,相当于日本的大阪市。宇宙岛计划对缓和地球上人口膨胀、居住拥挤、生态平衡被破坏等矛盾来说,无疑是鼓舞人心的宏伟计划。
多数人认为宇宙岛建在离地球和月球384000千米的地方最理想。因为此处地球和月球对宇宙岛的引力相等,“岛”比较稳定,不至于随引力而发生“漂移”,是建立宇宙岛的最佳空间。
当然,最佳空间选择好了,还需要完成大量的建岛工程。比如物资运送要靠宇宙联络船,将庞大的宇宙仓一只只地运入宇宙空间,并在空中安装成中型的宇宙站,最后完成宇宙岛的建设。第二步则利用太阳能和月球上运去的材料,开始更大规模的建设,“宇宙岛二号”“宇宙岛三号”……将相继问世。
当宇宙岛有30年的建设历史后,一个能容纳2亿人口的新“宇宙洲”将雄居于茫茫的宇宙空间。它将是人类征服宇宙的奇迹和骄傲!
材料二:下一千年宇宙工业化表(前苏联物理学家兼数学家沃尼特罗斯科夫就人类向宇宙空间渗透的想法作了如下描述)
阶段阶段内容实现年份
一在宇宙空间进行新材料的实验生产1985—1990年
二新一代宇宙飞船和电站;在飞船上空间信息系统的使用;太空材
料商业性规模生产1990—2000年
三科学与技术信息全球银行;空间电力传输线;利用轨道反射器对
地球照明2000—2010年
四空间太阳能电站对地球供应电能2010—2050年
五统一的空间信息和电力供给工业系统2050—2120年
六月球上发展工业2120—2180年
七空间生态学工业;自然资源更新;全球气候控制2180—2300年
八空间大型人造建筑物;每年电能消耗水平10—10焦耳2300—2400年
九使用其他行星际物质,运送这些物质到方便的轨道2400—2500年
十开发金星和火星2500—2700年
十一开发基于新的物理原理和能源系统2700—2800年
十二物理学新发现的重要应用2800—3000年
材料三:天上的污染──太空垃圾
飘浮在宇宙空间的垃圾被称做“太空垃圾”,它与人造卫星一样,也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地球旋转的。人类发射的火箭散失在太空的碎片和零部件、卫星由于爆炸或故障而抛撒于太空的碎片以及寿命已尽的卫星残骸等,都是太空垃圾。
宇宙航天事业的发展,给人类展示了飞出地球的美好前景,但也给地球周围的宇宙空间带来污染。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对策,人类的每次宇宙开发活动都将增加太空的垃圾,并且,太空垃圾和卫星碰撞,使卫星破碎,垃圾的数量会更多,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到现在为止,虽未发生大的灾难,但已经发现,美国航天飞机的玻璃窗和航天飞机的外壳有被细小的金属微粒和卫星涂料的碎片擦碰的痕迹。1991年9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距前苏联火箭残骸特别近时,为避免灾难性的相撞,不得不改变运行轨道。
阅读“材料一至三”和课本第40页阅读卡“太空交通规则”后,再观察图7-11运行中的人造天体和7-12卫星运行轨道,讨论为什么要制定各种适用于太空社会的新规则?
现代空间科技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就需要考虑新的规则。
(1)当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时就需要考虑新规则(或新举措)
实验中学校领导就学生会“关于学校规则和发展问题”提案的答辩会。

○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召开至少一次的学生会(包括收集提案)并举行答辩会?
○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你对学生会的提案有不同的看法或补充完善吗?
任何规则的出现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2)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受其约束和控制),也是规则的制定者(我们要主动参与──创设人们能够有序、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大众参与学校、社区和国家政策制定的积极性高涨,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大幅度提高。
①看第41页课文和图7-132002年春运价格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回答为什么政府要调节火车或汽车票的价格?为什么要召开价格听证会?为什么还要有一个价格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选择代表的过程或途径是什么?
①看第42页课文和图7-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在我国,最重要的法律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为什么我们要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我们制定规则和法律呢?
规则是历史的财富,是文明生活的保证,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漠视规则,就会漠视生活;理解规则,才能理解生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参与制定重大规则或法律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我们要善于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制定一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则。
2.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研究和制定
11.完成自我测评1、2题。
2.自选作业──尝试制定活动规则(满分为15分)
以小组为单位(3-5人),首先选择一项你们认为社区或学校、班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可以选择一项你们最喜欢的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然后讨论制定解决问题或进行活动的规则。(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则,加分)
多数小组选择的是“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规则,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选择下列问题或自己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1)学校门口(丁字路口)红绿灯的设置问题──合适不合适,灯闪烁的规则应该是____________?
(2)中午部分学生到教师食堂吃饭的问题──应该还是不应该去,我们的解决办法或规则是______________?
(3)部分学生在操场踢足球的问题──应该还是不应该踢,我们的解决办法或规则是__________?

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而且生活中需要公平公正的规则。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察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它们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教学方法
学生展示与师生共同讨论法,提升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对学生上节课的自选作业进行批改,挑出优秀的作业,作为学习案例供全班同学讨论。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的自选作业,同学们做得都非常认真──认真选择,认真思考;在课下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参与小组的研讨,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围绕着三个话题展示与交流我们的课下作业“成果”。
展示与交流的方法是: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六个小组),自选角色──小组长(主持人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做及时反馈和评价)、记录人(对小组讨论做记录)、发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人数为1~3人)、一般参与者;小组内讨论后,由发言人谈各组对各个话题的看法。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发表看法。
在其他小组同学发言时,另外同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认真倾听,同时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用关键词记他们到底举了哪些例子,并试着梳理清楚他们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认真思考,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笔记本上相应的内容右边画问号),简单写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积极参与全班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第一个话题:“我的一天”(一天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简单分析其作用──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
一天中规则的主要内容
衣当你走在大街上时,不得衣不蔽体,穿戴不求西服领带,但最起码要齐整洁净。(析:其中“衣不蔽体”意为光膀子或穿拖鞋之类,但现在个别公民仍然存在这些不文明行为。)
住在家中的规矩:每天离家和回家的时候要向父母道别、问好,这表现出对父母最起码的尊敬和孝顺,让父母感觉出来你对他们的关心。
行乘公共汽车时主动为老弱病残礼让座位,不往地上乱扔东西,自觉购车票,下车时主动给售票员验票。
来到学校学习不欺侮、歧视同学;不未经允许而去动别人的东西;不扰乱上课纪律。
中学生行为守则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上下楼梯或乘电动扶梯时自觉右行、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
图书借阅规则图书证是读者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查阅资料的有效证件,限本人使用——主要包括借阅手续、续借、归还、逾期罚款、损坏与丢失赔偿等。
文体活动足球的规则有很多。如不许背后铲人;球员不允许服用兴奋剂;只有守门员在禁区可以用手触球,其他队员不可以用手触球;在罚任意球时对方队员至少要距离球3.15米;在争球时运动员脚不许过高;在比赛中队员不许拖延时间;在禁区中对手犯规,可以得到一个点球的机会;在禁区外对手犯规可以得到一个直接任意球或间接任意球的机会;在足球比赛中不许打架;球队的教练不许在比赛中进入比赛场地;在一场比赛中如果一名球员得了两张黄牌,也就是一张红牌,那么该队员就被罚下场。
排球规则:如过网击球、持球等要被判对方得分。
报告厅、影剧院
等公共场所要轻声细语、保持安静,不喧哗,不吵闹;不在地上扔废物;报告或演出完毕后要鼓掌。
上述这些规则有些已被写入了规章制度,人们必须遵守。但有些不成文的规则仍未纳入规章中。而这些未纳入规章中的不成文的规则,在实际生活中落实的情况都不怎么好,这里有人的综合素养问题,更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有另一个名字──道德。
我们并非希望所有的规则都成文,但大家也应该落实好这些不成文的规则。
初一(8)班游骁阎烨明宁洋
第二个话题:美国交通规则与我国交通规则的不同点
美国的交通规则不是由联邦政府制订的,而是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各自制定的。除了州的交通规则外,县、镇、区及市政府也执行当地的规则。各区车辆管理部门都备有交通规则小册子,可以索取。
1.“行人优先、汽车让人”作为交通规则的基本原则,行人只要一走上人行横道,一切大小车辆必须停下来让路。不少汽车司机在碰到行人要过马路时,常常善意地停下来,挥手示意,请他们先走。在美国,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法律总是对行人更为有利。
2.在大多数城市不准按喇叭,如果准许,只限必要时。例如,向横过马路而不知道已拦住你去路的人示警。你不能为了要车辆快驶些而按喇叭。
3.听到了汽笛般巨大的警告音响,或看到警车或消防车闪亮的红光,驾车者必须驶到右边停车。即使驾驶者享有前行的绿灯,他仍应停车让警车或消防车安全地驶过。
4.司机在街上看到接送学生的黄色校车时应格外谨慎,如果校车停下,司机必须停车,让孩子们先过马路。
5.在繁忙的公路上,例如,在高速公路和快车道上不可停车。如果你发现了问题,或者想查阅地图,要把车驶到路旁。
6.停车的时候,要细心看标志。每个城市有自身的停车规则。这些规则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一天的不同时间,一周的不同日子,都有变更。
7.市内和城与城之间,速度极限变动甚大,应严格执行。
8.司机不能酒后驾驶车辆,在车上和司机身上不能携带开过封的酒瓶子。
9.美国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肇事者实行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和处理办法。如果有人违反交通规则,在限期内到法院交纳保证金。法院向违章者提供三种选择办法,其一是到违章者学校学习8小时交通规则(一年内只能上一次);其二是交付罚款,作违章记录;其三是付保证金,等候法庭判决,或被赦免,或被判付罚款。
初一(8)班陈诗屿
第三个话题:香椿树
院里有棵香椿树,每年清明以后,总可以摘几茬香椿。摘下的嫩叶,洗净、切碎,炒鸡蛋,味极鲜美;或以淡盐水腌浸,拌上煮熟的黄豆,谓之“香椿豆”,下酒很好;再或用整叶蘸面糊,油炸,谓之“香椿鱼”,这是取其形而名,并无鱼的味道。
前后院十几户人家,先前还很有几户不吃香椿,认为那不过是树叶子。而树叶子只有灾荒之年数米而炊时才不得已而食之的。不久便被食椿的景象同化了。先是别人摘了,做好,请他尝,一尝不对口,因为毕竟是异香;再尝说“不错”,佐以油盐,就真是普通的树叶子也能调出好味道的,何况香椿。多尝几次便上了瘾,益发亲自上树采摘而食。
摘香椿的都是各户“精英”,老弱妇幼们是上不得树的。身大肉沉者也不宜上树,因为香椿树木质极脆,弄不好出了事故就很不值。惯例是:谁家摘了,不独食,挨户送一些。授者坦然,受者也坦然。因为每一户都有摘的权利和送的义务,所以双方都不认为这是一种惠赐或承情的事。有了香椿的季节,是院子里和睦气氛最浓的季节。
可是,每季香椿只可采摘三四茬,入夏以后再吃,就与别的树叶子无异了。树且不大,十几户人家几十口人共食之,渐渐就不够供给了。好吃的东西,又不用花钱,谁不想多吃几口呢?
今年又到了采摘香椿的季节。王家老大摘了头茬,按例分送,无话。摘过头茬的香椿,本该养它五七天,待新的一茬出齐后再搞。并且每一次都不可摘净,“竭泽而渔”的愚蠢是谁都明白的。所以王家老大摘过后,树上依然有香椿。不料第二天老二便上了树。有人见了,仰头劝:“老二呀,你哥昨天才摘过,摘得太苦了留神它不长了。”“没事,这还多着呢,长老了多可惜!”老二不听劝,仍自摘。他哥哥也叫:“咱家还没吃完呢,你下来拿。”“那点儿?不够!是那谁她们家要吃。”“那谁”指的是老二的未婚妻,“她们家”,自然就是老二未来的丈人家了。小伙子要向姑娘献殷勤,便顾不得院里居民们沿袭已久的规矩了。老大听兄弟如此说,没再吱声;劝的人讨个没趣,悻悻走开。别人看见,当面不好说什么,关起门来也是颇有微词。这种事,谁也不肯强出头。再说,你就真去强出头也未必拦得住。你就算拦住了,也就把王家老二得罪了,所以没人再劝再拦。
老二摘了不少香椿,用书包盛了,径去送给岳父家。院里人们一片叶子也没分到手。老二想的是:老大昨天才搞了,也给各户分过,所以,他认为没有必要再分再送。
凡事就怕坏了规矩。越是那种约定俗成的“不成文法”,就越具有不可轻易破坏的尊严。你破坏它,它便报复你:或给破坏者以制裁,或它本身迅速瓦解,不再成为“规矩”。香椿一案,就走了后一条路。人们无法制裁老二,便把一股愤懑不平之气倾泻在树上。新叶初绽,未及长成,就有人迫不及待地上树采摘。你上我也上,各户“精英”在上面摘,各家老弱们在树下捡。谁也不再恪守旧习,谁也不肯把自家摘的香椿再分送别人。就是一时吃不了,也宁肯去送给亲戚朋友同事同学,而不肯舍一片叶子给邻居。多年以来维系邻里间和睦相处的好风气一夕之间便土崩瓦解!没有爆发公开的冲突,龃龉却像瘟疫一样封闭了各家的门户。关起门来,自家人议论张家的贪、李家的奸。那一人摘、大家吃,授受无间、其乐也融融的气氛荡然无存了。
院里居民中也有“有识之士”,目睹了这番情状,深恐为了一口吃而闹到人人不安宁。怎么办?谁也没犯法,治谁也不行。既治不了人,那就治树吧。树无情性,治了它也无妨。于是悄悄采取了措施。有识之士毕竟“有识”,虽然治人无方,治树的措施却极高明。只不数日,那棵风华正茂的香椿树便日渐委顿,未及入夏,已现衰颓之态,料必活不到秋天了。有识之士说:和为贵嘛!只要人和,牺牲一棵树又算什么!
可怜的香椿树!
初一(8)班谢晗
师生共同论讨,每个学生都归纳自己的收获。
规则无处不在,无论是自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规矩、还是学校里的规则、公共场合对所有人的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定,都时时处处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本图7-3、图7-4和图7-5等图片,说明的也是这个问题──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一样,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李奶奶家门前这个“自助式人行横道红绿灯”怎么用?
○谁能说出图7-4的交通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吗?
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
除了我们同学说的足球规则外,还有哪些足球规则?
除了课本上叙述的“足球规则产生的故事”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1.时时处处都有规则──人人都离不开规则
美国的交通规则和中国的香椿树,不仅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与规则、法律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而且还告诉我们,制定规则的同时,必须制定完善的督查制度和违约的惩罚制度。在规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否则,社会团体的正常秩序就会被扰乱,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
2.制定督查惩罚制度──人人都要遵守规则
尝试着回忆一下,班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学校和班里都明文规定,上课不允许随便讲话,有问题请举手回答。但是,总是在一些严格要求、按规则办事的教师课上,这条规定贯彻落实得比较好;反之,只要有一至两个学生随便说话、教师又置之不理的情况下,全班的上课纪律顷刻之间就会“天下大乱”。
再回想一下,我们的班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还有国际竞技比赛中有类似的情况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该是人治还是法治?是权大还是法大?
篮、排、足球等球类竞技比赛时,假如没有裁判执法,球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假如裁判偏袒一方,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有的同学可能还记得釜山亚运会中裁判违规的事例。裁判在竞技比赛中的作用是什么?他的职责和权力又是什么?
3.公平公正执行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看课本中图7-6、图7-7和图7-8。
谁能用关键词来描绘“成克杰受贿案”?
谁能说说“发生车祸后,如果司机对事故责任人的认定有不同意见”“如果两家农户或两个村庄对地界划定的看法不一”“如果有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该怎么办?
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互相讨论商议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提示:可以从正面找一些“党和国家下决心依法治国、惩治腐败、维护法律尊严”的事例,说明“国家法律在制裁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离不开规则的结论;也可以从反面列举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说明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或制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同样离不开规则的结论。
(课堂小结)
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要求紧扣“规则”这一主题谈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在法制的社会里,人们都应按规则及法律办事。
如果人们在这社会里都能遵循规则办事,我们这个社会一定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经济繁荣昌盛。
让我们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奋斗吧!
教师用学生的作业片段总结结束这节课。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
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享有人类共创的文明,都要遵守社会的规则。
规则是历史的财富,是文明的保障,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人能摆脱规则而我行我素。
生活越丰富,规则越多样,法律越完善,社会则越发展。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规则,但我们不是规则被动的执行者。我们要了解规则,运用规则,遵守规则,成为文明社会的主人。
初一(8)班王琼
修改上节课的选做作业。

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关于规则的概念和有关规则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制定规则的名称、目的、要求、程序、结果、违背规则应承担的责任等),这是学好本章至关重要的一课,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讨论制定该游戏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了解规则的含义存在的形式及其作用,从而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则的基本含义、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用好规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尝试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规则,体验制定规则的程序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尝试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方法
做中学(玩中学)。
教学准备
鼓和鼓槌、塑料花一束。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拿出笔来,请在笔记本上自由地画圆、画方,随便画几个都行。我们再请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画方。”(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和要求)
学生在笔记本和黑板上画完后,让同学们前后左右地(分组)进行比较与评价,看谁画得最好,分析原因。
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圆、画得方,比较规范;没有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既不方又不圆。
老师只要求你们自由地画圆、画方,为什么有些同学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呢?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圆规是画图形的专用工具,尺子(矩尺)是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进一步深化)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图的同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教学)
你们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全班同学玩一会儿?
玩过1~2轮后,教师要求暂停一下。
为什么我们玩的时候会发生“混乱”?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
玩之前没有制定或宣布该游戏的规则。要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就必须先制定游戏规则。全班讨论该游戏规则。
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1.由一人击鼓,击鼓人要背对众人,以示公正。
2.随着鼓声“咚,咚,咚……”敲响,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始,花要从第一个同学手里传递到邻近的同学手里,邻近的同学接过花后顺手再递给旁边的同学,花要随着鼓声依次不断地往下传。
3.鼓声猛地一停,传花的动作随之立刻停止。
4.花落到哪位同学手里,她(他)就要高高兴兴地从座位上走到讲台前,按规定表演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或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箱里拣出一张写好字的纸条,如“请你唱一支歌”“请你跳舞”“表演一段绕口令”,并按纸条上规定的要求去做;或到主持人那儿抽个签,按签上的要求表演一个节目。表演者也可以任意指定一个人接着表演一个他所规定的节目)。
5.鼓声一阵儿紧,一阵儿松,花儿一会儿传得快,一会儿传得慢。鼓声停止,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要重复上述动作。
6.如果鼓声停止时,花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手心手背或其他方式决定负者。
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最初是一种热闹而又紧张的饮酒游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饮酒。

材料一:《红楼梦》中击鼓传花的故事
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里生动地描述了贾府里的一场击鼓传花游戏:“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于是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这场游戏接着又把花传到了宝玉和贾赦手里,接着又传到了贾环手里……
材料二:5~6岁幼儿集体玩击鼓传花游戏
目标:学习共同叙述一件事。
准备:花(或手帕或其他便于传递的小道具、小物件)、小鼓(或者是可以敲击的器械)。
过程:教师与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击鼓传花。击鼓者蒙眼坐在圈中。大家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教师先说一句,花落到谁手里,谁就接着说下句。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往下传。
建议:接话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提示帮助幼儿想出内容,说出完整句。必要时,教师帮助幼儿修正语句,还可让幼儿讨论怎样说得更好。
材料三:“夸夸你自己”新课标第一网
1.夸优点:我们都知道老师、爸爸妈妈、同学等很多人喜欢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那么我们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以黑板刷代花,用老师的掌声代鼓,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等“鼓”声停“花”落在谁的手上,谁就要站起来大声说说自己最大的优点。
学生展示优点后,教师示意学生用掌声鼓励后,继续进行游戏。
2.表演特长:刚才我们夸优点的游戏做得很好,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优点。那么你的特长是什么呢?接下来的击鼓传花游戏请传到花的同学表演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展示你们准备好的作品或照片。同学们一定要把自己最突出的才能表演出来。
这三份材料中提出的游戏规则与我们刚才玩的游戏规则相比较,共同的规则是什么?不同的规则是什么?
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都有三种角色:
抽象传花者,定义出参加游戏的“传花者”要遵守的规则。
具体传花者,每一个“传花者”都知道下家是谁。若是惟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的话,就很快地把花向下传;若是更富表演欲的话,就会把手中的花故意延迟一下,或是在传递给下一个人时故意把花掉到地上,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他,此时大家哄然大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最“坏”的结果就是由他来执行“酒令”。无疑,这些极个别的同学才是游戏中的强者,他们是在支配游戏,而且在真正体会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击鼓手,即负责击鼓之人。击鼓人要用布蒙住眼睛,背对大家,或者干脆到隔壁房间去敲。他(她)总是把鼓点击得由缓而急,由轻至重,似停非停,若悠忽灭,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场上的紧张程度。每当鼓声越来越急时,总是会有同学变得紧张而手忙脚乱。这时候,心情最好的当然是击鼓手了,因为只有他才知道鼓点将在什么时候停下来。
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由于玩者不同,玩的目的不一样,因此游戏规则不同。
什么是规则?游戏规则应由谁来定?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制定规则呢(或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呢)?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并形成板书。
一、关于规则的故事
1.概念: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1)社会团体和制度或章程都是广义的概念,社会团体大到整个社会和各个国家,小到学校班级和一个家庭;制度或章程可以是全球规则和国家法规,也可以是校规班规和游戏规则。
(2)当社会团体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或矛盾时(如我们刚开始玩击鼓传花),或产生某种需要时(如贾府里为玩得热闹而又紧张、幼儿园为帮助幼儿能用完整的句子叙述一件事情、老师为让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优势)就想到玩游戏搞活动,并根据自己的目的制定规则。
(3)规则由社会团体的核心成员制定,并经社会团体成员讨论通过。或经社会团体成员讨论后,由社会团体的核心成员制定。
(4)规则制定出来后,社会团体成员必须遵守。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每个社会团体都会有各自的问题、矛盾或需要,解决和满足的办法之一就是找准最主要的原因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则。
规则制定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课本。大家用5-8分钟时间,仔细看课本第34、35页“关于规则的故事”和图7-l“表妹身边的规则”的四幅插图,与身边的同学相互讨论:规则的具体表现、规则的类型和规则的适用范围。
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感知、小组的讨论与合作、全班的描述与概括,得出结论。
2.表现:规定不许、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定;或允许、能够做什么──非禁止性规定。
3.类型:成文的规则(明文规定)──如国家(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制定或颁布的一切规范性文件或标志性符号(必须遵守──维护正常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的需要)。
不成文的规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多是自发的行为规范被众人反复不断地长期遵守,变成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尊重、理解、学习、有选择地借鉴)。
4.适用范围:根据规则的内容来确定。
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一般包括禁止性规定和非禁止性规定;成文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规则。每个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规则。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团体里,要过好生活,就离不开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无处不在,它时时处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请同学们在下列作业中任选一项内容完成你的自选作业。
1.尝试制定活动规则(满分为15分)。
以小组为单位(3-5人),首先选择一项你们认为社区或学校、班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选择一项你们最喜欢的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然后讨论制定解决问题或进行活动的规则。
制定规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制定此项规则或组织此次活动的名称、目的、规则内容(制定的规则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或活动目的的实现,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操作方式和评价结果)、违背规则应承担的责任等。
2.看课本第36页方案二:制定考试规则(满分为5分)。
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制定考试规则。制定该规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考试的重要性、考试应注意的问题、考试采取的形式、考试应体现的原则和必须遵守的规则、违背考试规则应承担的责任等。
3.人们共同制定规则,往往会意见不一致,这又需要制定规则的规则。谁能举例说明这样的规则?(满分为5分)。
4.剖析1-3条约定俗成的规则(满分为10分)。
分组列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及规则要求,或说出自己家里、学校、当地有哪些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则。简介这些规则与人们的宗教信仰、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等有什么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以及社会的进步,这些“规则”是被发扬光大,还是逐步消失?
5.以“我的一天”为题,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满分为5分)。
一天中,你曾经经历过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用、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
6.交通规则(满分为10分)。
查找10个以上的交通标志,简单介绍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意思?违背这些规则可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假如你居住在城市中,请了解一下,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规则又有什么新的规定?
7.喜爱足球的同学可以选择课本第37页活动题。对法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课
本第38页活动题,并简单介绍有关法庭和法律的一些常识性知识(满分为5分)。
8.收集一些有关太空探索、太空交通规则方面的资料,并简单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变化原因(满分为5分)。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