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大气环境的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上)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大气环境的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上)。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大气环境的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上)”,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2.了解温室气体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危害、防护措施;

3.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掌握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检索资料,培养其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形成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2.通过网上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既是本单元教材的总结和深化,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本单元教材采取循序渐进的编写方法,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例如,本课所讲的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问题,在前面讲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时已有提及,为此课的讲述做好了理论上的铺垫。有关酸雨的成因,在初中化学课中也有讲述。所以本课教学应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这些实际问题。本课教材对这些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和加深。重点放在讲述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2.本课教材旨在使学生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三、学情分析

1.学生为高一年级;使用教材为人教版(正式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高一年级);

2.学生应熟悉计算机一般操作如Word文档、PowerPoint文稿演示工具的操作,熟悉网络教室的环境,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技巧。

四、学习环境和资源

1.校园网、网络教室、宽带网、投影仪、视屏展示台

2.网络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3.网络教室系统、Word文档、PowerPoint文稿演示工具

五、教学思路和设计

教师设计网页,并把课程内容上传到网页上。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自己先进入网页。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索和学习,利用电脑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建构。教师采用目标式教学,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成思考题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网页上获取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网上互相交流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信息工具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导入新课──自由探究──协作讨论──归纳小结──巩固练习──思维拓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环境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绿色用品也成了人们追求的时尚。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绿色用品?”(学生回答后)“绿色用品的大量使用,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知识。”

(二)自由探究

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根据每一知识点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设计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1.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

2.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针对全球变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酸雨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治酸雨?

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利用Word文档或PowerPoint把上述问题的答案制作成文稿。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举手由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也可利用聊天室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通过教师机随时监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程。

(三)协作讨论

1.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并对突出问题进行讲评。

2.布置学生集体讨论相关问题。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当今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的危害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我们应追溯其原因,从源头加以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球合作,努力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我们责无旁贷,希望同学们积极投入其行动。(大屏幕显示本节课的学习纲要)

(五)巩固练习

通过网络课件中的综合练习进行自我测试,教师随时监控并作适当的讲评。

(六)思维拓展

提出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为保护大气环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送到聊天室,供大家一起讨论;

也可以发送至邮箱:[emailprotected]

点评:

本课系2003年湖南省“东方杯”信息技术教育与课堂整合优质课大赛参赛课。--思路清晰,采用目标式教学,将教学目标设计成思考题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索和学习,自主建构,然后在网上互相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信息工具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能力培养的主题,因此本课获省一等奖属情理之中。(曾科成:耒阳市一中校长、特级教师)

相关阅读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处理技巧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处理技巧

湖南省耒阳市一中 曹飞跃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原高中地理教材相比,在总体框架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材的表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大幅度更新了学科内容,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采用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相应的处理。下面以第一二单元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处理:

一、补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或联系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时事、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有关的事例,是地理教师常用的方法。

例如,教材中提到,目前能够观测到最远的天体距离地球有150亿光年~200亿光年。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大多数天体的寿命与太阳差不多,约为100亿年,那就是说现在看到的最远的天体其实很多已经不存在了。不存在的物体还能被人们看到,宇宙实在是太奇妙了。宇宙的演化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天文学界建立了不同的宇宙模型,其中比较得到公认的是"大爆炸宇宙学说"。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大爆炸宇宙学说"的知识。地外文明的话题使许多人感兴趣,并引起了许多科学幻想的故事,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有许多谜。教师适当加以讲述,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想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地球保温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保护(防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课本上的地图,比较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并树立“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意识”。

环境问题的教学以“成因、后果、措施”为主要的教学线索来进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落实。

1.通过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这一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球为什么会出汗?大气出现了什么问题了?

2.通过材料“我国科学家近年来也发现,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的大幅度下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臭氧为什么会减少?臭氧层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应如何去保护臭氧层?

3.通过材料“在北美和加拿大绵延数千里的森林正在消亡,成千上万的湖泊正在干涸,酸雨正落在广袤的荒野上;在瑞典,4000个湖泊因酸度太高,鱼类无法生存;在美国佛蒙特州和纽约州,60%的高海拔红云杉已消失”,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治?

(一)全球变暖

1.成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自然原因。

2.后果: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世界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3.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1.成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2.后果: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

3.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三)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1.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2.后果: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类健康。

3.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是根本途径;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有效措施。具体措施:1)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限制固定污染源和汽车污染源的排放量,加强排放控制地的管理。2)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3)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4)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5)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量。

1.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因素是:

A.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B.耕地面积不足,林区开辟梯田
C.工业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
D.沿海填海造陆
E.城市交通用地限制征用耕地面积
F.跨流域调水,调节地表径流
H.引水灌溉,改造沙漠、戈壁滩、石山
G.过分抽取地下水

[答案]A,B,C。

2.根据全球观测资料分析,(如右图),请判断近百年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答案]近百年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在上图所示的100多年间,地球气温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气温上升加速,最后几十年成为近百年最热的年份。原因: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方面的原因,人为原因表现为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土地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化原因引起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等。

3.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B.预案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C.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1)0.30-0.32;1.1-1.5;1.6-2

(2)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大气环境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大气环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节大气环境
知识摘要
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是以氮氧为主的混合物,氮氧占99%
B.大气中的氧是人类和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C.大气中的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
D.固体尘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3.下列说法真确的是()
A.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
B.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
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
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4.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地面相同
B.高空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就会做垂直下沉运动
C.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D.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有高压指向低压
5.1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所有的气压带
6.关于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关②我国的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季,故主要是由暖锋活动形成③我国夏季也有冷锋活动④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当上海东洋面上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反气旋时,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
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8.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9.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10.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二、综合题
1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层,B代表_______层。
(2)A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原因是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C层中的_____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5)天气最复杂的是________层,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1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一般的说A地比B地降水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__?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
13.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__压,②是_______压。
(2)图中③是_______力,④是______力,⑤是______。
(3)该风向形成图是()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D.图中的风向左偏
(4)在______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___气压区向__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___
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垂直,而是成一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D4.D5.C6.B7.D8.B9.B10.B
二、综合题
11.(1)对流层平流层(2)降低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3)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上升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4)电离(5)对流该层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且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云致雨
12.(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丰富A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因气温渐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发生;而B处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难以形成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到高纬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
13.(1)高低(2)地转偏向水平气压梯度风向(3)BD(4)水平气压梯度力高低(5)地转偏向右左地转偏向(6)地转偏向摩擦(7)夹角

2.2.7大气环境保护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大气环境保护

巩固夯实基础

一、全球变暖

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2.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影响

(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引起世界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各地经济结构的改变。

4.防御措施

(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4)要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二、臭氧层破坏

1.原因:人类大量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

2.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使全球变暖。

3.解决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