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八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4-11-22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

2、会读“饶、屿、崖、威、武、卵、渔、栖、粪、辈”12个生字,会写“蓝、懒、披、划、威、武”6个字,理解“懒洋洋、威武”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述。

4、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悟“总分总”结构的段落,体会如何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

师生交流:同学们,今年的“十一”长假,爸爸妈妈带你们游玩了哪些地方?

1、生自由说

2、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打出图片)西沙群岛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儿是个很富饶的地方,(板书:富饶的)学习生字“饶”,指生说说“富饶”的意思,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要求:

1、仔细听,听准生字新词的`读音,等会老师要考考大家哦。

2、请说说你对西沙群岛的总印象。

检查初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一人读,对的,其他同学跟读)

2、总印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初读课文

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

检查初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2、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

(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好句。

二、学情简析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能有自己的主见,逐步学会积累语言,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诵读,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积累语言方法。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把观察到的海底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4、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想,读中悟,有自己的感受。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六、设计理念:

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来安排教学过程。突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合作伙伴。

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⒊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积累必要的交际语言和交际方法,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口语交际。

⒋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⒌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七、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上的是第一课时,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之一。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的要素之一,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同时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出示相关的精美图片,引导学生品一品作者描绘的西沙群岛是怎样的美丽富饶,究竟美在哪里。在这节课中,朗读的成分比较多,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去深深地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八、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游览了西沙群岛,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西沙群岛的美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是通过什么展现的?物产丰富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吧,出示课件,问: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怎样?

2、出示句子: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板书: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那里的海水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颜色呢?

4、出示句子: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5、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原因。

6、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美丽的海水下都有些什么呢?

2、出示课件。

3、海底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学习相关内容)

⑴珊瑚(板书:珊瑚)。

①珊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③指导朗读。

⑵海参(板书:海参)。

①有多少海参?

②指导朗读。

⑶龙虾(板书:龙虾)。

①龙虾长着什么样子?

②出示句子: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③加上动作朗读。

⑷鱼(板书:鱼)。

①出示中心句。

②学习种类多。

③学习数量多。

④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下面让我们到海滩上去看看。

2、出示课件。

3、说说海滩上有什么?

⑴贝壳(板书:贝壳)。

①这些贝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②出示句子: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③比较“拣”和“捡”。

④指导朗读。

⑵海龟(板书:海龟)

①出示句子: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②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

③从哪里看出海龟有趣?

④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6自然段

下面我们到西沙群岛的最后一站——海岛去看看。

⑴出示课件。

⑵刚才大家看到什么?

⑶出示句子: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⑷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写的?

⑸出示句子: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⑹用“因为……所以……”填空。

六、学习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

⑴出示句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⑵我们即将告别西沙群岛,你想说什么?

⑶是啊,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坚信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八、作业

1、我要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2、我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我会用“最____的要算____”为开头写一段话。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篇3

教学背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文章。文中的语句生动、形象,大量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是刚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习作的一篇好素材。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句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

2、运用排比的手法,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把事物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2、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3、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美丽的珊瑚,有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现在让我们穿上潜水服再到这美丽的海底世界看看还有什么奇幻新奇的吧!【播放视频】

二、感受鱼多,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鱼多)

2、这么多的鱼,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赶紧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鱼很多。

【出示句子】:

1)生1: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西沙群岛的海底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生汇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出示选择】

渗透写法:作者夸张地写出鱼占了海洋的一半,这样写的目的不仅告诉我们鱼多,还能引起我们丰富的想象。这么好的修辞手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试着用上哦。

2)生2: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引导学生理解“成群结队”】

师:对啊,这里是说海底一群群的鱼聚在一起游,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也喜欢成群结队的呢?

3、除了“成群结队、各种各样”,老师还找到了一些表示多的词语呢!【出示词语不同形式读】

过渡:积累词语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写好习作,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可要记住了!

4、作者不仅在这段的开头总体写出了鱼多,他还对鱼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请默读这段话,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

5、1)你喜欢哪种鱼?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并板书:颜色、外形、动作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讲讲排比句的好处:

大家有发现作者是运用了什么句式把这四种鱼的颜色、外形、动作写具体的呢?(排比句)

小结:作者运用结构相似的排比句,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就把鱼写得更有趣、更生动了。来,一起读一读这些好看的鱼吧!(齐读)

6、好看的鱼还多着呢。想不想看?【出示图片】

7、1)现在你就动笔从颜色、外形、动作三个方面写下你喜欢的鱼,再用上比喻、拟人把它写得更生动。

2)学生写作

3)片段展示:来,把你写的鱼介绍给大家。(展示两到三篇学生习作)

8、小结:从同学们的笔中,我们又见到了这么多种鱼,不过就算我们全班人一起写,写个几天也写不完西沙群岛的鱼。怪不得人们都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教学总结:

在这节微课中,我主要讲授课文第四自然段鱼多的部分。我能抓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运用排比的手法,在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示的鱼的图片的基础上,仿照第四自然段“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把所看到的鱼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3、小黑板三块,或投*四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

d、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4、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二、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

海岛:海鸟、鸟蛋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开课让学生围绕题目中的“富饶”读课文,大部分同学一下就能找到全文的中心句。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围绕中心句来具体说明,充分朗读。课文很长,第一课时的朗读效果不是很好。第二课时由于大量的图片使没有见过海的孩子们激动无比,朗读效果迅速提升。孩子们随着“导游”的带领,到西沙群岛遨游了一番。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重

点学习第3、4自然段。

3.读懂第3、4自然段,学习两种读懂自然段的方法。

4.感受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学习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读懂第3、4自然段,学习读懂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中国疆域图,西沙群岛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通常是什么颜色的?(板画大海)这是海面,这是海底,海底高低不平。如果它露出了海面,形成一小块四面环海的陆地,这叫什么?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一群岛屿叫什么?(板书:群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一个著名的群岛,它就是西沙群岛。(板书:西沙)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出示图片:中国地图)

这是我国的版图,这是南海,这里有四个大的群岛,都是中国的领土,西沙群岛在这里。

这里就像祖国的一扇大门,有许多解放军战士在这里守卫着,所以说,这里是祖国的海防前哨。

学习第一自然段。(板书:富饶)

齐读第1自然段

今天,我们就去那个富饶的西沙群岛走走看看。

齐读课题。

欣赏图片,教师解说。

二、学习生字

1.检查生字读音

课文里有许多生字词,请同学读一读。(出示词语)

重点指导“饶、栖、屿、粪、参”的读音。

去拼音赛读。

课文中还有很多四字词语,我们去认识一下。

三、整体感知第2~6自然段,理清顺序

西沙群岛如此美丽,物产如此丰富,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6自然段。

想一想,第几自然段写海水?第几自然段写海底?第几自然段写海滩?第几自然段写海岛?

学生默读,回答问题。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刚才我们大致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你觉得哪处的物产最丰富?(海底)那我们就去海底看看,海底有哪些物产。

1.学习第3自然段。

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

想想共有几句话?都写了海底的哪些物产?(板书几种物产)

a.这个自然段写的物产中你喜欢哪一样物产,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b说说为什么你喜欢这种物产。(板书物产的特点)

c咱们去看看这些物产是什么样的,想一想,我们怎样把喜欢的句子读好? 如大龙虾全身披甲的威武样子像什么?

喜欢珊瑚的小朋友一起读;喜欢海参的小朋友读海参的句子;喜欢大龙虾的读大龙虾的句子。

.我们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整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呢?(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和威武的大龙虾。)

我们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把几个意思连起来就可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e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a.海底物产最多的是什么?谁来读第4自然段?

你觉得海底的鱼怎么样?(鱼很多)鱼的什么多?(数量多,品种多) b.这段话共几句?你默读这段,看看那句讲数量多,哪句讲种类多。 比比谁能读出海底鱼之数量多。

比比谁能读出海底鱼之种类多。

c..指名读这个自然段,同学边听边想象。

最后,我们再来读读3、4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男女生分读。

五、结尾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这节课仅仅了解了海底,海面、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中国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学生指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

(二)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fù ráo fáng shào fēng huá

富 饶 海 防 前哨 丰富 划过来

cì jián qù jī liào

刺儿 拣不完 有趣 堆积 肥料

yì yě bìjiāng

社会主义事业 必 将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

第1段: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第2段: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

第3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

第4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

第5段:讲西沙群岛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

第6段: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第7段: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教师板书要点。)

(二)课文的七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学生结合板书回答。)

课文的七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位置。

第二方面:(第2~6自然段)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指名学生按三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默读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根据两句话的内容各提一个问题吗?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讲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第二句讲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齐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指名学生朗读第2~6自然段。

(二)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2.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丽的意思。

3.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面的景色,共有三句话。

第一、二两句讲海水有各种色彩:深蓝、淡青、绿的、杏黄,相互交错。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

瑰丽:非常美丽。

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这三句话,前两句讲结果,后一句讲原因是因果关系。

(三)学习第3、4、5自然段。

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里有些什么?海滩上有些什么?海岛上又有些什么?

1.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大龙虾。

从课文中各找一个词、准确地描绘它们的样子。(在书上画下来。)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蠕动。

大龙虾威武。

2.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

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先讲鱼多(成群结队),然后讲鱼的品种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最后讲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先层意思是总述,分述,总结的关系。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部分的意思。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是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3.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有什么?各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它的样子。(在书上画下来。)

贝壳千奇百怪。

海龟庞大。

4.第6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几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

第6自然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共四句话,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几句话的思路是从总述到分述,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具体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也多)→鸟粪多。

鸟的天下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下是用夸张的手法,说鸟特别多,整个西沙群岛被鸟占据着。

讲讲栖息的意思。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分别朗读第一和第7自然段,理解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南大门这句话的意思。体会第7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因为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把它比作祖国的南大门。岛上的军民日夜守卫着西沙群岛,不让敌人侵犯,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六、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填空:

西沙群岛(),(),是个()的地方。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背诵第四自然段

(一)背诵前先复习,第4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内容?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4自然段讲的是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讲鱼成群结队。

第二句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举例讲了四种鱼:

彩条鱼全身布满

红缨鱼头上长着

扇子鱼周身像插着

气鼓鱼圆溜溜、长满刺、像皮球

第三句讲鱼多得数不清。

第四句讲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四句

(总起)(分述)(总结)

(二)自己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教师引读练习背诵。

(四)指名学生背诵。

四、指导字形

绕右上角不要多写一点。

刺左边不要写作束。

拣右边不要写作东。注意区别拣和捡。两个字都有用手拾起的意思,但拣有挑选的意思,捡只是拾起的意思。

必不要先写心,再写一撇。第四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点。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渎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上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透过重点句段的品味,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希望能亲眼见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

现在,让我带领你们去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吧!

二、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1、 接上级通知,分别成立研究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四所研究所,并聘请所长,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所的成立。各所长带回老师交给的研究任务,组内合作学习。

2、 提出研究要求:注意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研究任务,听从所长指挥,研究中如有需要可派所长到老师这来咨询。

3、 研究完了,现在咱们就开一个研究成果展示会,各所派代表上台来汇报。

4、 水文研究所(海水)汇报:用优美的朗读和五彩的粉笔表现海水的美丽。

[充分让学生自渎自悟,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老师范读描写海水的自然段,谁有信心比老师读得更好!

[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同学们对海水这部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们所提出,共同讨论。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其他组员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一改过去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交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5、海底探宝队(海底)汇报:你最喜欢这一段中描写什么的句子,为什么?(研究所组员分别有感情读喜欢的句子,并邀请其他组员根据所读内容模仿海底生物的动作。)

[声形并茂,由单一的组内合作变为全班互动参与学习。]

课文中同时用四个有的向我们介绍了四种特别的鱼,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重视在语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西沙群岛的鱼真多啊。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是这样吗?是为了形容什么?

教师画一个海水的图画,请学生上来画上鱼。(画得越多越好)

问:大家的画画得怎么样?这么一点海水,居然画了这么多鱼呀!奇怪奇怪!

因为:西沙群岛里的鱼太多太多了!好像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呀!

6、 海滩游乐场(海滩)汇报:向大家讲解有关贝壳和海龟的知识。

[大量资料的接触,既填补了课外知识的空白,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7、海岛观察站(海岛)汇报:鸟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为保护鸟类发出倡议。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总结激情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真为祖国拥有这样富饶的宝岛而自豪,你们自豪吗?让我们饱含激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熟2、3、4自然段。

地球,只有一个

[活动目的]

通过展示有关地球环境和面貌,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环保知识。了解环境恶化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2、歌曲《装扮蓝色的地球》、《明天会更美好》、《祈祷》。

3、挂图《假如多几棵树》。

4、黑板中间写地球只有一个的标题。准备地球仪、若干树枝、两块蓝色的布。

[活动过程]

一、宣布主题:

主持人甲:主题中队活动开始。

主持人乙:地球,只有一个,请对这颗小行星表示关怀和爱护。这是1972年斯德歌尔摩世界环境会议提出的口号,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主甲:地球它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能够让人类生存的星球。

主乙: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主甲: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每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它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它生命,人们直到第29天才意识到这个危险因为百合花已覆盖了半个池塘,你还有几天来挽救池塘呢?

全班答:只有一天。

二、小品《地球的自述》

由8位同学胸前挂着标语围成一个圆圈。用第一人称陈述地球的苦恼:①温室效应,②土地资源危机,③森林资源减少,④淡水供应不足,⑤臭氧层被破坏,⑥生物物种灭绝,⑦人口的爆炸,⑧沙漠化日益严重。

三、小品《小鸟的对话》

通过小鸟的对话,展现几百年前安然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大自然世界。

四、歌伴舞《明天会更好》

通过歌曲反映同学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希望地球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希望人类的明天会更好。

五、警世篇

主乙: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人类,是否知道,她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在残害自然,请听《大自然的哭泣》。

学生A:人类只顾到自己的利益,滥砍乱伐森林,使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学生B:人类乱捕杀野生动物,致使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学生C:人类进行生产和消费时,肆意排放大量的废气,使空气受到极大的污染,雾都伦敦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此外,还有海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等由学生分别陈述,以此让人们明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六、小品《长江洪灾》,配散文朗诵《咆哮的长江》。

道具:鸟声、洪水声、砍伐声、雷声的录音,《假如多种几棵树》作为背景挂图,树枝代表森林、小树、洪水用蓝色的布舞动。

通过展现长江洪灾的情形,唤起人们保护大自然、建设美好家园,把主题班会推向高潮。

全体学生齐声轻唱《祈祷》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饶、岛、屿、划、威、武”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富饶”“蠕动”“威武”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鱼的多、珊瑚的美、海参的懒洋洋及大龙虾的威武。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描写海底物产的语句。

3、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能用“有的 ……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 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

4、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

教学难点:

能用“有的 ……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进入文本

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有迷人的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距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2、师:我们一起去这个美丽的地方游览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下面大家轻轻打开课本,听清老师的读书要求:第一遍: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遍:再轻轻地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你读后的感受。

师:大家学习得真认真呢,现在

1、先来看看这组词语: 岛屿 山崖 红缨 珊瑚

峡谷 鸟粪海参

A、谁来读读这些词?这里有个多音字“参”,另外一个读音是—————,谁来组组词。再来读读。

B、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海参吧,海参是一种软体动物,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海参最喜欢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了。(出示:蠕动)就像是蜗牛、蚯蚓也是这样蠕动的。

2、蠕动 绽开 产卵 栖息

A、请一位同学来领着大家读读

B、这个栖字可容易读错,我们来多读几遍记住

3、出示: 风景优美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高低不平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 祖祖辈辈

A、课文中有不少四字词语值得我们积累,你能读好他们吗?我们来开一列小火车 。

B、“瑰丽无比” 读音指导:“瑰”念第一声

C、我们再一起把这些词积累一下。

4、小游客们,游览了西沙群岛之后,说说你的感受吗?你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吗?

5、富饶的西沙群岛到底有哪些丰富的物产的呢?大家找到了吗?谁来说说,(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贝壳 海龟 海鸟)

三、感受鱼多,学习写法

师:西沙群岛最神奇的莫过于海底世界了,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潜入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师:小游客们,刚才在海底世界里都感受到了什么?(师随机正音)

你从哪感受到的呢?(板书:多 美)

2、师: 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鱼很多呢?

当说到:“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时师反问:作者真的是看到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3、 师:你是从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鱼儿多,让我们抓住这些重点的词句来读,让别人听到你的朗读就能感受到鱼儿的数量真是多得数不清呢!谁再来试一试?

4、 师:从这些词句中我们知道海底鱼数量多,大家再读读,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有的……有的……有的…… 各种各样)(板书:数量 品种)

师:大家喜欢这四种鱼儿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师:等会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鱼,用你的朗读来体现你对鱼的喜爱,也可以说说这条小鱼哪里吸引你呢?

随机:A、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师:你这个“布满”读得特别好,

B、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

师:这条小鱼哪里吸引你了呢?那把你的喜爱再读出来吧!

真是“好看极了”,谁再来。

C、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师:还有哪条小鱼哪里吸引你了呢?“飘飘摇摇”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小鱼真是在翩翩起舞呢!

D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喜欢这条小鱼呢。谁说说你喜欢它哪个地方呢?

师:是呀,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把这种鱼写具体了。

(2)大家想看看这四种美丽可爱的鱼吗?让我们看着图来读读描写它们的语句吧!(出示四种鱼的图片)

5、师引读:海底的鱼可真是多啊,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了,现在老师和大家来合作朗读,怎么样?我先来,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

6、师: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多极了!你也能学着课文的写法用上有的 说出颜色和样子,介绍一种你曾经看到过的海底鱼吗?

7、听了你的介绍,老师的脑海里仿佛真的出现了这条鱼,真有水平。送给大家四条可爱的鱼儿。(课件出示四种鱼的画面)

四、朗读品味,第四小节

1、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可又让我们认识了不少的鱼儿。可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里还有珊瑚、海参、大龙虾呢?请大家再去海底世界看看,等会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种动物哪方面吸引了你?

2、交流:

(1)珊瑚:颜色多、形状多。作者用比喻写出了美。

这些各种各样的珊瑚是那样美丽,让人百看不厌,让我们一起把珊瑚的美读出来好吗?

(2)海参:重点指导朗读“懒洋洋”。我们也读出懒洋洋的样子。我听出海参很多,他哪个词读得好,谁再来读读。

(3)大龙虾:威武 师:看看,大龙虾威武在哪呢?你来读读。

师:你这只大龙虾全身披甲,真是威武极了。男同学来做一做威武的大龙虾吧。

3 、海底的物产是那么丰富,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去瞧瞧了。

五、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课文三四自然段可有不少咱们可以学习积累的好句呢?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下来,厉害的同学也可以按照老师的提示来说在海底见到的物产。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谁先来说说你的海底见闻。

3、我们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吧。

师: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海底的岩石上有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_______。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______,样子______。一群群鱼儿在珊瑚丛中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______。各种各样的鱼,多得_______。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

六、小结课文,理解富饶

今天,我们一块领略了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丰富物产,有 有 有 有 ,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明天,我们还将去海滩上捡贝壳,看大海龟,到海岛上认识各种海鸟。看来西沙群岛真上物产丰富呢?怪不得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生接: 富饶的西沙群。

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确实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环节很重视,希望能做到环环紧扣,因此努力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我的设计,跟紧我的课堂节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牵得过多,使得课堂有点紧。

例一:在教学“海参”时,我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海参,就让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但是海参的样子在我看来不是很美,为了不破坏课堂的教学氛围, 于是马上就说了一句:海参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以激发学生对它的喜爱。但这句话可能是太自我,说不定学生不讨厌呢?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说,如果学生不喜欢,再由教师介绍,这样比较好。

例二:在教学“蠕动”时,当老师问:有哪些动物也是蠕动的?学生说到了“海龟”,这时,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海龟”可不是蠕动的。没有深入地问这位学生为什么想到了海龟,说不定他没有十分明白意思,而我也没能令他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例三:在学习第三种海底鱼: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学生一读把“像”给读丢了,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别丢像,再读一次。”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生成资源。用上“像”其实是作者运用比喻,把鱼的样子写得生动了,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我这时大可以运用这个教学生成,让学生来比较比较为什么要用上“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

确实,教学设计可以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却是无法预测。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种种“无法预测”变成自己的教学亮点,才能让自己的教学目标很好达成。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应该从关注设计转变成关注学生 ,相信到那时,教学才是“完美”的。

以上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八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