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实验观察叶绿体

小学实验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4

实验观察叶绿体。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实验观察叶绿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中生物第一册(必修)学案
第7课时实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色、形,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叶
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
低倍观察叶片细胞
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
注意事项:
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进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JAB88.cOM

自我评价
1、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1)一细胞或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时“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胞或生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
(3)用4台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A、目镜15×和物镜45×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D、目镜5×和物镜45×
2、选择藓类作为观察叶绿体材料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制片简单B、叶绿体清楚C、叶子薄而小D、细胞质流动速度快
3、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B、少、小、暗C、多、小、暗D、少、大、暗
4、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观察的最佳部位是---------------------------------------------------()
A、叶的边缘细胞B、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C、叶片表皮细胞D、保卫细胞
5、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光照射下会以不同面向着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难以观察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6、张小攀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象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自我评价答案:
1、(1)D(2)A(3)A、B、C2、D3、D4、B5、B
6、(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精选阅读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必修本
第7课时实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色、形,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叶
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
低倍观察叶片细胞
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
注意事项:
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进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自我评价
1、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1)一细胞或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时“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胞或生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
(3)用4台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A、目镜15×和物镜45×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D、目镜5×和物镜45×
2、选择藓类作为观察叶绿体材料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制片简单B、叶绿体清楚C、叶子薄而小D、细胞质流动速度快
3、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B、少、小、暗C、多、小、暗D、少、大、暗
4、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观察的最佳部位是---------------------------------------------------()
A、叶的边缘细胞B、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C、叶片表皮细胞D、保卫细胞
5、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光照射下会以不同面向着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难以观察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6、张小攀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象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自我评价答案:
1、(1)D(2)A(3)A、B、C2、D3、D4、B5、B
6、(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叶绿体与叶绿体遗传


(一)

茉莉(Mirabilis)的工作;另一篇是Baur关于天竺葵(Pelargonium)的工作。这两种植物的花色与叶色遗传,均明显地不属于核遗传。以后,其他学者又在月见草属(Oenothera)及柳叶菜属(Epilobium)中观察到类似情况。人们把这一类用孟德尔用豌豆所发现的遗传定律不能解释的遗传现象称为细胞质遗传、母体遗传、单一亲本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核外或染色体外遗传,或者根据最近的发展,更确切地分为叶绿体遗传及线粒体遗传等等。但是,对这一现象的实质却一直不清楚。直到60年代初,当第一次肯定叶绿体及线粒体中存在DNA之后,关于细胞质遗传的研究才揭开了新的一页。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细胞器。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与藻类(如小球藻)的叶绿体是一个具有双层膜的片层系统。除去整个叶绿体被双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3259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一、二)
学习目标1、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
2、理解电能如何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以及化学能如何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重难点:1.光能转换成电能,再由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过程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在叶绿体中的转换过程。
学习过程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叶绿体的结构与光合作用

复习与巩固1.下图为叶绿体平面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组成(1)___,(2)___,(3)___的基本骨架是_
(2)光合作用的酶存在于____和____中;光合作用的色素存在
于____上。
(3)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1)
色植物的___细
胞和幼茎皮层细胞中,(2)
是进行____细胞器。(3)
(4)
2.叶绿体的囊状体结构上存在的色素有_____(_____色),_____(____色),
_____(___色),_____(____色)四种。它们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光对叶绿素是有效光,__________光对类胡萝卜素是有效光。
3.根据______,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_____和__两个阶段。
试比较这两个阶段。
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
场所
条件
物质变化1、
2、1、
2、
能量变化__能转变成___中活跃的化学能___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贮存在____中稳定的化学能。
相互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进行提供了___和____:暗反应产生的____和___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二、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三、小结1、回顾课本回答光能转变成电能的有关问题1、叶绿体中色素功能
、光能:包括、、、
叶绿体中
的色素、光能:指
2.最初的电子供体是:________,其释放出电子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的电子受体为:_______________.在______下,_________(色素),连续不断地___电子和___电子,形成____。从而使光能转换成电能。
2、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能?写出NADPH和ATP形成的反应方程式是:
NAD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跃的化学能是如何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的?
回顾本节内容并填写右表在此阶段,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接受_____释放的能量并被_____还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形成糖类等富含稳定化学能的有机物。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能量转换物质变化反应
场所



应1.在光照射下,______连续不断地丢失e和获得e,形成_____
2.2H2O

1.NADPH
2.ATP



应1.CO2+C52
2.C3(CH2O)

ATP___NADPH____

反馈训练:
一、选择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的反应式之一为:NADP++2e+H+→NADPH,
该反应式中电子的根本来源是()
A.叶绿素aB.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C.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分子D.参与光反应的水分子
答案:D
2.一分子NADP+成为NADPH,接受的电子数和氢的数目分别是()
A.1,1B.1,2C.2,1D.2,2
答案:C
3.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a将光能转变成的电能被下列那种物质贮存?()
A.NADP+和ATPB.NADP+和ADPC.NADPH和ATPD.NADPH和ADP
答案:C
4、叶绿体中色素的直接作用是①吸收光能②传递光能③转化光能④分解水⑤合成ATP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
答案:D
5.光照条件下,能够吸收并传递光能的色素,将光能传递给少数叶绿素a,这时,叶绿素a分子所处的状态为()
A.被激发,得到电子B.被抑制,得到电子
C.被抑制,失去电子D.被激发,失去电子
答案:D
6.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标志是()
A.电子被激发B.电子流形成C.NADPH的形成D.水失去电子
答案:B
7.下列与光反应相联系的过程是

NADP+NADPHATPADP

CO2(CH2O)激发态的叶绿素a叶绿素a

A.①③⑤⑥B.①④⑦⑧C.②③⑥⑧D.②④⑥⑧
答案:C
8.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碳同化是()
A.将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B.光能转换成电能
C.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D.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答案:A
9.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能量转换的正确顺序时()
答案:C
10.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的是()A.NADP+变为NADPHB.氧气的生成
C.ADP转变为ATPD.CO2的固定和还原
答案:D
11.绿色植物细胞内最早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生理过程与下列哪种物质紧密相关( )
A、辅酶Ⅱ B、水 C、叶绿素aD、ATP吸收和辅酶
答案:C
12. 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物质有( )
A、C6H12O6NADPHATP B、NADPHCO2ATP
C、NADPHO2ATPD、C6H12O6CO2H2O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是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示意图,依图回答:
(1)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中进行的。
(2)图中B代表的色素是_________。A代表的色素是_________。
(3)图中C和D是_________。
(4)E是_________,当它得到_________和_________就形成F_________。这样一部分电能转化成_________储存在F_________中。
(5)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过程中,_________变成强氧化剂,_________是很强的还原剂。
(6)在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内能形成电子流的原因是由于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_________连续不断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缘故。
(1)囊状结构的薄膜(2)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3)传递电子的物质(4)NADP+两个电子一个氢离子NADPH活跃的化学能NADPH、ATP(5)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NADPH(6)叶绿素a失去电子获得电子
14、学习科学家的实验思路,利用下列仪器和设备: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电池、电线、碘液和黑布等,设计一组实验证明光能、电能与有机物的生成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天竺葵分别放在光下和暗处,测量其电流的变化,从而验证只有在光下,植物才出现电流,说明光能与电能的转化;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分别检验放在光下和暗处的植物有机物的生成量,只有放在光下的植物才有电流形成并有有机物生成,从而验证光能转变为电能进而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小资料:1、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接收光能被激发而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失去了一个电子;在功能上也发生了变化,成为强氧化剂,可以最终从水中夺得电子而恢复原结构。
2、辅酶II的特性。辅酶II是一种带正电荷的有机物,它的全名叫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简称NADP+。这种辅酶II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就是它的烟酰胺部分很容易与氢(两个电子和一个氢离子)结合而被还原,成为还原型辅酶II(NADPH)。这种还原型辅酶II具有很强的还原力。在需要氢的反应中烟栈胺部分又很容易与氢分离,用它分离出来的氢去还原别的物质。一个被子还原的物质再氧化时会放出能量,因此,当辅酶II接受氢(2个电子,1个氢记子)而变成还原型辅酶II时,就意味着电能在这里是以化学能的形式积蓄起来的。所以还原型辅酶II可以看成是携带一定能量的还原剂。
3、光能是如何在色素分子之间传递的?
物质处于激发态时,内部的能量高于基态时的能量,它很不稳定,将通过放出扫吸收的能量回复致电稳定状态。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使其分子中的电子跃迁而变为激发态后,也将通过放出所吸收的光能(释放出高能电子)迅速回复其原来的能量水平,所释放出的能量绝大部分是向着能量较低的方向进行,最后汇集到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教案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教案
课题: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
授课班级:二(2)
授课人:李卫松
授课日期:2004.12.24
教学目标:1.理解叶绿体内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2.理解叶绿体内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
教学重点:光能如何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影响以及我国耕地减少与人口数量大引发的粮食需求的突出矛盾;从提高粮食产量的紧迫性和巨大潜力,引出进一步对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从而导入本节的研究内容——光合作用。
二、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发现问题
1.光能转换成电能
观察探索通过复习高二所学的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引入高三学习的重点------对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进行深入研究。
 围绕光能转换成电能,复习回忆叶绿体的结构,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有关的色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1)A、B表示色素,请问它们分别代表什么色素?以及各自有何作用?
 (2)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3)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是怎么失去电子的?
(4)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是什么性质?怎样才能恢复稳态?
(5)失去电子的叶绿体a从哪里夺取电子?
(6)试写出水光解的反应式?
(7)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去哪里了?
(8)最初的电子供体和最终电子受体分别是什么?
(9)能量转换的场所是什么?
 思维发散与开拓绿色植物这种独有的现象在哪些领域有广阔应用和研究前景?
同时提出水的光解中电子的传递和氢离子的去路的问题,以此进入第二个研究主题,即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2.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发生的能量转换的两个步骤,由光能转换成电能,由电能进一步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是连续不可分割的过程,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与电子传递是偶联的。观察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
(1)2H2O→O2+4H++4e-,水的光解产生的电子和氢离子最终传递给什么物质,并生成了什么物质?尝试写出物质变化的反应式。
(2)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还形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其反应式。
(3)电能转换成的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
(4)活跃的化学能意味着什么?
(5)NADPH除了携带一定能量的物质外,还具有什么性质?
(6)NADPH用来还原什么?
3.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在暗反应阶段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高二阶段已经学到的知识,教师需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思考回忆以下问题:
(1)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阶段的什么过程的反应?
(2)在此过程中能量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场所在哪里?
归纳总结在分别学习探索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的三个步骤后,依据教材中图2-2,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在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知识比较,发现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的关系,以运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即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
知识迁移深化
 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分别喂养同样小鼠各一只,和长势良好的同样绿色植物各一盆。与甲罩不同的是,乙罩内多了一杯氢氧化钙溶液。两玻璃罩同在阳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甲、乙两个钟罩内的小鼠和植物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教师需要特别指导分析乙罩内的小鼠死亡的原因和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的联系,深入体会和总结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
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