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的教案通用。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那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小数点移动的教案通用,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人问题情境
教师板书:35.673.567356.7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jab88.com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学习新课
1.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4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4米=4毫米)
(2)师移动0.004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0.04米=4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4米=400毫米,原数扩大l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4米=4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板书: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同学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loo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looo倍(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反馈: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
完成105页做一做及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72(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7.2(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
教师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ooo倍
4.引导初步解决问题。
应用上面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可以了。
(1)试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启发学生得出:把0.654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6.54;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65.4;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654。
(2)同理把43.9缩小10倍,l00倍各得多少
43.9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4.39;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0.439。
5.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数点移动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填空。(投影)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
(2)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这个数就比原来()倍。
(3)把142.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81.254.0368.73
3.下面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7.35.940.248125.6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l一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
35.67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一位
3.567三位小数的大小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两位
356.7有什么变化三位
3567
0.004米=4毫米10倍
0.04米=40毫米100倍
0.4米=400毫米原来的数扩大(缩小)1000倍
4米=4000毫米
(1)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6.5465.4654
(2)把43.9缩小10倍,100倍各得多少
4.390.439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2
主题:小数点移动的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点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会小数点的移动方法;
3. 掌握小数点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练习题与教案;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引入小数点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在数中的位置和作用。例如,小数点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进行分割,告诉学生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左边是整数部分。
Step 2:小数点的移动规则(10分钟)
1. 学生使用纸和铅笔完成一些简单的小数点移动练习,让他们感受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2.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则:
a. 当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数变大 10 倍;
b. 当小数点向左移动时,数变小 10 倍;
c. 移动一位相当于乘以或除以 10。
Step 3:小数点的移动运算(20分钟)
1. 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小数点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中的运算规则,如:
a. 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相加的规则进行运算;
b. 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相减的规则进行运算;
c. 乘法:先计算两个数的乘积,然后根据小数点的个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d. 除法:先计算两个数的除法,然后根据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个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来巩固小数点的移动运算规则。
Step 4:拓展应用(15分钟)
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些小数点移动的应用题,如购物清单、行车里程等;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Step 5:综合评价(10分钟)
1. 让学生互相批评和纠正做错的题目,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学生个别辅导;
3. 教师进行闭环式反馈,回顾小数点移动的知识点和难点。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小数点移动的知识。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则和运算方法。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学生对于小数点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有更好的感知。综合评价和课堂总结则是巩固知识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重要环节。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3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2,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66页的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
教学难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激趣:调皮的小数点自我介绍:我是小数点,别看我个子小,我的本领可不小,不信,你瞧,(多媒体演示)一棵树苗高1.05分米,逐渐长高到10.5分米,变成一棵大松树105分米.
2,观察:从这棵树的成长中你们发现小数点的本领了吗,这些数据又有什么异同点呢
(数字相同且排列顺序一样;小数点位置不同;小数大小不同)
从左往右看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用手势表示移动的方向(向右移动)
把1.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它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变得比原数大
3,引入:可见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那这种变化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复习引新
1,口算
51050105100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45.30.7○0.07
3.导入新课
比较一下,刚才每组中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小数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的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大小却不同呢
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也就是说,在一个小数里,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子板书:
5.0410=50.45.04100=5045.041000=5040
(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乘得的积与乘数5.04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5040和5.04比呢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这个小数分别乘多少)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蛋白质:是一些食品中含有的成分,人们吃下食物后,这种成分能被人体吸收,以增进人的健康.
(2)提出: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
(3)提问:你体会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可以用0.351乘1000;计算0.351乘1000时,可以直接把0.35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四.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它的小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样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36乘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土国把36看成小数,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把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先要做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联系适宜第4,5两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
3.游戏:小数点搬家(课件出示)
拿几张数字卡片,让几个学生组队排小数,让学生按要求给小数点移动位置.
五,全课总结
童谣:《快乐的小数点》
1,啦啦啦,啦啦啦,我是神奇的小数点,数前数后到处爬,向右跨,数扩大,扩大十百千万倍,向右移动一二三四位.
2,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数点,数前数后到处跑,不小心会摔跤,今天的课堂学会了,你叫到哪我就到哪错不了.
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6,7题
课后反思:
(一)课始用动画导入,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对小数的大小变化产生影响,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心理上的认知点.
(二)通过计算器探索,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前提下,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
(三)让情境走进课堂,把快乐带给学生.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问学生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你们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数学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数学课堂是要有趣的,轻松的,生动活泼的,最喜欢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是呀,只有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他们快乐的课堂,也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追求并匠心设计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不妨可以多创设一些有趣的,轻松的,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思考,交流.
尹胜江,1996年毕业于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十多篇论文获奖,辅导学生获奖二十多次.1996年被评为市骨干教师,1997年被评为县十佳教师.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复习,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建立整数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35.67 3.567 365.7 3567这几个数的大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4个数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
下面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 0.506(缩小1000倍)
50.6(缩小10倍) 0.0506(缩小10000倍)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 372(扩大1000倍)
37.2(扩大100倍)
通过上题,说明我们可以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强调: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的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即右移就扩大,左移就缩小;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
特别是注意,右移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用0补足,左移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巩固练习
填空。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 )倍,得( )。
2.把4.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 )( )倍,得( )。
3.2.94去掉小数点,就( )( )倍,得( )
4.0.06变成0.6,小数点向( )移动( )倍,原数( )( )倍。
5.把30缩小( )倍是0.05。
6.把1.436扩大( )倍是1436,缩小( )倍是0.01436。
7.把5.423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原数( )( )倍。
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
三、课后小结:
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向左缩小 0.004米=( )毫米 向右扩大
0.04米=( )毫米
0.4米=( )毫米
4米=( )毫米
教学反思:复习课重在那些零散的知识用一条线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本节课更象练习课,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练习题就更好了。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5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半同学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数点不知道到底往哪儿移动。2、小数点移动后出现了多个点后,不知道把前面的点去掉。如:0.2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0.2.5,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小数点。1.32×10=,学生在草稿本上移后就是1.3.2读作一点三点二。
面对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静下心来认真想办法,当我看到书桌上的一个玻璃珠时,突然想到可以用小石子代替小数点,这样移动是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了。我自己找来黄豆粒大小的小石子势力试了试,效果不错。我高兴的喊来班上几名差生,教他们把小数点写在小黑板上,小数点不写放上小石子。如:0.52×10把小石子放在原小数点上,向右移动一位后05.2,这样学生就读作五点二,而不会是零点五点二了。我出题训练了几次,结果全做对了。着看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也非常欣慰…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多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多一点爱心,多一定耐心,相信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有进步的。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小数的值扩大(或缩小)10
倍、100倍、1000倍等。
2.掌握一个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等,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
3. 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活动,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通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理清思路,熟练规律,并渗透归纳、整合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1.口算:
0.1810= 4.310=
0.18100= 4.3100=
0.181000= 4.31000=
2.利用小数点移用的规律计算
计算 结果
93.0710 930.7
93.07100 9307. 这里的小数点能省略。
93.071000
93.0710000
93.0710 9.307
93.07100 0.9307 小数点前无其他数时,应补上0。
93.071000
93.0710000
总结: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1)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还要添一个0。
(2)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不能搞错。
[在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运用中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3.下面各小数和8.73相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8.73 87.3 0.873 0.00873 8730
10
8.73 87.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10
0.873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除以10。
总结:
1.判断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如果是向右移动,就是8.73乘10、100、1000如果是向左移动,就是8.73除以 10、100、1000
2.观察小数点移动几位,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是乘(除以)10,100,1000,(移动的数位和0的个数相同)。
[经过二部分的对比训练和比较,使得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4.在( )里填写适当的数。
10 1000
30.07 ( ) 0.062 ( )
10 100
3.732 ( ) 37.32 ( )
5.填空: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3)把21.3( )是2130,把( )除以10就是0.72。
6.在 内填、,( )填适当的数。
3.8 10=38 47 100=0.47 0.0081 100=8.1
17.5 10=1.75 62.7 1000=0.0627 0.084 100=8.4
5.27 ( )=527 10 ( )=0.01 3210 ( )=32.1
0.063 ( )=63
7.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应注意什么?
【通过对比练习和综合练习的设计使得知识点得到了强化,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增强了实践运用中的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科书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并能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孙悟空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小数点报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想来凑个热闹,他带来了许多题目,大家有信心战胜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
二、在情境中进行巩固练习
1、神奇的金箍棒
谈话:孙悟空拿出他的法宝金箍棒,让你帮他计算一下,你能行吗?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对错。教师强调小数点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直接写得数
谈话:孙悟空对同学们的表现很满意,他想试试大家的速度,请进入第二关。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教师掌握时间,学生比赛。找出口算大王:班中前十名。
3、按要求填空
谈话:大圣对大家竖起了大拇指,他还想试试大家的本事,请继续闯入第三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这回大家可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呀!
4、魔术箱
谈话:大家真了不起,悟空都夸你们很聪明,他还是不服气,想要考倒大家,这次他拿自己的火眼金晴与我们比,准备好继续闯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6题)指名说出对错,并着重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
三、回顾总结
谈话:大家顺利闯关,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掌握确实非常扎实,只要你肯努力,相信你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四、拓展延伸
谈话:悟空对大家算是心服口服了,在离开我们课堂时,他还想请大家帮他解一道他也没有解开的题目。大家愿意帮忙吗?(课件出示:小明在写数时,在中间点一了一个小数点,这个小数就比原来小了22.5,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中,我都是一环扣一环,让孙悟空带领同学们闯关,每闯一关,让孙悟空给大家一个评价,让学生有胜利的快感,并及时树立信心继续闯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快乐与幸福,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一直都是以同学们熟悉喜欢的孙悟空为中心人物,让孙悟空为大家出题,给大家评价。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得到了满足感,自己都能与孙大圣比高低了,而且让学生有了学习的乐趣。整节课,不但巩固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都大有帮助。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具准备:小黑板若干块,内容是:
①例l中的四个式子;
②小数点移动引起原来的数发生变化的规律(两个方框中的内容。)
②两个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下面两组数的大小。
0.84○0.8402.54○25.4
学生做完复习题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引导学生说出0.84=0.840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
教师提问:2.54和25.4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小数的数字相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由于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位数发生了变化,小数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二、新课
教师:我们看到2.54和2;.4这两个小数的数字相同。但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2.5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变成了25.4,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例1中的题目:
0.004米=()毫米
名学生回答问题:
同506比较,5.0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向左移动了二位。)
它的数值发生了什么变化?(缩小了100倍。)
同506比较,0。50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向主移动了三位。)
它的数值发生了什么变化?(缩小了1000倍:)
同506比较,50.6、0.0506的小数点各向左移动了几位:它们分别缩小了多少倍?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是什么意思?(把小数点向右移到小数末位后面的意思)原来的数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扩大了。)
然后指名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扩大了又倍.
集体订正。
2.骸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把变化后的数写在原来的数底下,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了几位,原来的数缩小了多少倍。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直接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同3。54相比较,每一个数的变化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9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堂作业 4.8÷2= 7.2÷9= 3.5÷5= 0.56÷7=
4.8÷8= 7.2÷6= 0.35÷5= 0.56÷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全班交流订正。
3. 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二、新授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草坪)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草坪的面积是1公顷。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总结 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材第96-97页例1,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二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下面两组数的大小。
0.84○0.8402.54○25.4
学生做完复习题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引导学生说出0.84=0.840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
教师提问:2.54和25.4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小数的数字相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由于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位数发生了变化,小数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二、新课
教师:我们看到2.54和25.4这两个小数的数字相同,但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2.5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变成了25.4,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例1中的题目:
0.004米=()毫米
0.04米=()毫米
0.4米=()毫米
4米=()毫米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填写,其他同学做在课堂练习本上。学生填完以后,教师提问:
观察黑板上的这几个式子,第二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有什么变化?(0.004米变成了0.04米,4毫米变成了40毫米。)
0.004变成了0.04,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一位。)
千分位上的4移到了哪一位上?4毫米变成40毫米扩大了多少倍?(千分位上的4移到了百分位上,小数扩大了10倍。)
教师: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0.004变成了0.04,4毫米变成了40毫米,小数扩大了10倍。说明了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值扩大了10倍。)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第三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小数点有什么变化、小数值的大小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小组代表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小数的值就扩大100倍。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小数点有什么变化,小数值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师:把第二、第三、第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谁能试着说一说?
可先让同桌学生互相讨论一下,然后指名说一说。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小数点向右移,原数扩大的变化规律,让学生齐读。
教师出示写有教科书第96页做一做题目的投影片(或小黑板),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同0.372比较,3.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向右移动了一位。)
它扩大了多少倍?(扩大了10倍。)
372的小数点在哪里?(在个位的后面。)
同0.372比较,3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向右移动了三位。)
它扩大了多少倍?(扩大了1000倍。)
同0.372比较,3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它扩大了多少倍?
教师:我们已经发现了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这样的规律。现在我们再来观察这四个式子(指例1的四个式子)。如果从第四个式子起,依次往上看,把第三、第二、第一个式子分别同第四个式子比较,小数点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留给学生一些观察思考的时间后,分别指名让几名学生说一说第三、第二、第一个式子同第四个式子比较,小数点移动的情况,原数数值变化的情况。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概括,最后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写有小数点每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的规律,让学生齐读。
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教科书第97页最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指名让几名学生回答问题:
同506比较,5.0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向左移动了二位。)
它的数值发生了什么变化?(缩小了100倍。)
同506比较,0.50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向左移动了三位。)
它的数值发生了什么变化?(缩小了1000倍。)
同506比较,50.6、0.0506的小数点各向左移动了几位?它们分别缩小了多少倍?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是什么意思?(把小数点向右移到小数末位后面的意思。)原来的数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扩大了。)
然后指名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扩大了几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把变化后的数写在原来的数底下,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了几位,原来的数缩小了多少倍。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直接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同3.54相比较,每一个数的变化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以上就是《小数点移动的教案通用》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小数点移动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