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小学研究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0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钠与氧气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的运用观察方法。
4.以研究氯气性质为例,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
1.理解利用观察法探究金属钠及钠与水的反应,理解利用实验法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2.理解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与方法,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
1.实验、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物质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怎样才能更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性质?通常我们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
(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例:金属,非金属;酸碱盐)
4.比较法: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的方法。(主要是站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
二、探究钠的性质
【观察】1、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比煤油的密度大的固体
2、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切面: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
【要求】观察操作及现象记录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0填表)
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
固体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比煤油的密度大
3、[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块黄豆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
【要求】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做记录(课本P10填表,补充上表):
现象:浮、熔、游、嘶、红
现象原因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

钠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而且钠的熔点较低,从而熔化成小球
小圆球到处游动反应生成了气体,使得钠小球迅速游动
嘶嘶作响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
反应后溶液使酚酞变红生成溶液显碱性
【分析得结论】
【板书】1、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低,比水的沸点低。(白、软、低、小、导)
2、化学性质:
【板书】1、与水的反应
结论:有可燃性的气体H2生成,和能使酚酞变红的NaOH生成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思考】1、钠着火是否能用水灭火?
不能,如果用水灭火,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燃烧更加剧烈。
2、能否用手直接取钠?为什么?
不能因为手上有汗液。钠与水反应生成强碱NaOH会把手灼伤。
【讨论】在探究钠与水的化学性质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过渡】如果我们把钠放入一些盐的水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2、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CuSO4、FeCl3、NaCl)
【演示实验】CuSO4溶液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产生蓝色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
Cu(OH)2===CuO+H2O
这些过程包括两步:(1)与水的反应。
(2)反应后的产物与盐的反应。
如: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Na2SO4+Cu(OH)2↓
总反应方程式:CuSO4+2Na+2H2O===Na2SO4+Cu(OH)2↓+H2↑
【思考】金属钠放入FeCl3溶液、NaCl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了哪些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1、钠放入FeCl3溶液中:
现象:FeCl3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FeCl3+3NaOH===Fe(OH)3↓+3NaCl
FeCl3+2Na+2H2O===Fe(OH)3↓+3NaCl+H2↑
2、钠放入NaCl溶液中:
现象:同在水中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过渡】从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出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那它是否可以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呢?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Na+S
【板书】3、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板书】(1)与其他活泼非金属的反应
2Na+SNa2S(纯硫化钠为无色结晶粉末)
注:钠与硫化合时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钠。
2Na+Cl22NaCl
(2)与氧气的反应(先将化学方程式补充上去)
【板书】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加热:2Na+O2===Na2O2(淡黄色)
第二课时
3、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1、用小刀切开钠的表面,观察到光亮的表面
2、将金属放在钠在蒸发皿中加热,燃烧的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反应
按要求填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
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表面很快变暗,失去金属光泽
钠在空气中,很快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钠迅速熔化,变成光亮的银白色小球,最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钠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
【板书】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思考】如果将一块钠放在空气中,钠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分析】用刀切开金属钠,呈银白色(钠的真实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成白色固体(生成NaOH)→形成液体(NaOH潮解)→结成白色固体(吸收CO2生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白色粉末(Na2CO310H2O晶体风化成Na2CO3)
【板书】加热:2Na+O2===Na2O2(淡黄色)
【思考】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条件。
2、金属钠通常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
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使金属钠与空气和水隔离
3、根据白磷,钠的保存方式,试归纳液体保存物质的条件:
(1)与被保存物不能反应(2)不能使被保存物溶解(3)被保存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
所以,水、四氯化碳等都不能用来保存钠。
【过渡】氧化钠、过氧化钠都是钠的重要的化合物,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氧化物:
三、钠的氧化物
【演示实验】Na2O2与水(滴水生火;试管实验验证气体为氧气,加入酚酞)
Na2O2与CO2的反应(吹起生火)
Na2O与Na2O2性质的比较
化学式Na2ONa2O2
颜色状态白色淡黄色
生成条件常温钠和氧气反应燃烧或加热钠与氧气反应
化合物类型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氧元素化合价-2-1
稳定性不稳定较稳定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与酸反应Na2O+HCl===NaCl+H2O2Na2O2+4HCl===4NaCl+2H2O+O2↑
转化关系2Na2O+O2=====2Na2O2
存放密闭、隔绝空气和水
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等
【思考】在研究钠的性质,钠的氧化物的性质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那些研究方法?
比较法,实验法,分类法,观察法
通过上面对钠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几种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回忆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按什么样的程序来研究钠的性质呢?

四、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五、探究氯气的性质
【引言】1915年4月22日,黄绿色的“幽灵”飘过伊普尔上空,这股毒浪使战壕里的英法军队感到鼻腔、咽喉疼痛、很快数百名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英法士兵被吓得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德军只用一个小时就攻破了英法盟军曾坚守数月的防线……据估计,这次战役英法军队约有15000人中毒。其实这种黄绿色气体就是现在在工业生产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氯气。氯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的性质。
【观察】盛满氯气的集气瓶,瓶后放一白纸,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的氯气飘进鼻孔,问气味。
【演示实验】氯气的溶解性实验
【结论】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吸入少量Cl2会刺激鼻腔、喉头黏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的Cl2会使人窒息死亡),可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氯气)易液化(沸点:-34.6℃),比空气密度大。
【预测】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结合以前学过的O2(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预测氯气可能会有那些化学性质呢?一定条件下
资料:氧气的化学性质:与Fe、Al、Cu、Na等金属反应;与H2、S、P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演示实验】将两根细铁丝用砂纸打亮,螺旋绕于火柴棍上,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引燃火柴,稍停,待火柴将燃尽,置上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观察描述:铁在氯气里燃烧,产生大量棕褐色的烟→黄色溶液
【演示实验】用砂纸打亮铜丝,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观察描述:铜在氯气里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CuCl2溶于水,溶液呈现蓝绿色。
【板书】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Fe+Cl2FeCl3
注意:在常温下,单氯与铁不发生化学反应,故大量的液态氯常用钢瓶做容器储存。
小结: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可以和金、铂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若金属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则该金属在与氯气直接化合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高价。如Fe和Cl2反应化合生成的是FeCl3而不是FeCl2,Cu与Cl2化合生成的是CuCl2而不是Cu2Cl2。
【板书】(2)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演示实验】将点燃的氢气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板书】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讲解】磷单质在Cl2中也可以燃烧,现象:白色烟雾(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组成,雾是液体小液滴组成的)
【板书】

【讲解】我们经常看到有白色烟雾生成是因为生成了PCl3和PCl5的混合物。
【提问】初中所学燃烧的定义是什么?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叫燃烧
【思考】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可燃物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反应呢?怎样的现象叫燃烧?
【回答】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讲解】对,燃烧是不一定有氧气参与的,比如我们本节课学习的Na,Cu,H2等物质均可在Cl2中燃烧,因而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
【过渡】从以上性质我们可以看出: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元素。
对于氯气,除了具有类似于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外,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预测】氯气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取四支试管,各加入少量氯水,做下面四组实验:记录填表P15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
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含有氯离子
加入镁条有无色气体生成氯水中含有H+
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变为红色,又慢慢变为无色氯水中含有H+和另外一种漂白性物质
加入红色纸条红色褪去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
【结论】氯气不是简单溶于水,而是与水发生了反应。氯水使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板书】(3)与水的反应

【结论】氯水的成分:氯水是含Cl2、HCl、HClO三种溶质的混合溶液,
其中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四种离子:H+、Cl-、ClO-、OH-(极少量)。
【演示实验】将一片红纸条一段湿润后,用镊子夹持,伸入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现象:纸条湿润的部分迅速褪色,而干燥的部分无明显现象
补充:次氯酸的重要性质:
HClO易溶于水,是一元弱酸,酸性比H2CO3弱。
HClO不稳定,易分解:2HClO===2HCl+O2↑,加热或光照等,都能加快HClO的分解。
HClO具有杀菌作用和漂白作用。能杀灭水里的细菌,还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氯水与液氯的区别
氯水液氯
成分Cl2、HCl、HClO(混合物)Cl2(纯净物)
微粒
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Cl2
【思考】氯气与碱溶液反应吗?若反应产物是什么?
【板书】(4)与碱反应

【资料】2005年春季以来,禽流感在世界包括我国的一些地区发生并蔓延,一场生命保卫战正在进行。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我们常用的消毒药物如漂白液、漂白粉,84消毒液等都可以将病毒杀灭。漂白液、漂白粉,84消毒液中都含有次氯酸盐。
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
【阅读】P16:身边的化学
【板书】3、用途:
【思考】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方法?
观察,实验,分类
【过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人们往往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就涉及物质结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通过一般实验是无法解决的,还要利用模型、假说等方法进行有关研究。
六、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
(1)模型
(2)假说
资料:
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比较
新制氯水久置氯水
成分Cl2、HCl、HClO、H2OHCl、H2O
颜色淡黄绿色无色
性质酸性、漂白作用酸性(比新制强)、无漂白作用
原因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氯水与液氯的区别
氯水液氯
形成氯气的水溶液氯气的液态形式
成分Cl2、HCl、HClO单质氯
类别混合物纯净物
微粒
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Cl2
物理
性质颜色:新制的饱和氯水因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
气味:氯水中溶解的Cl2可挥发出来,因此氯水有Cl2的刺激性气味。同氯气

质酸性:氯水因含有HCl和HClO而显酸性,但氯水的酸性主要由HCl所决定。
强氧化性:氯水中因含有HClO和Cl2而具有强氧化性,但氯水的强氧化性主要由HClO所决定,也决定了氯水的漂白性,灭菌性和腐蚀性。
不稳定性:氯水的不稳定性实质上是HClO的不稳定性,通过光照,氯水中有无色气体(O2)逸出。2HClO===2HCl+O2↑
HClO的分解使氯水颜色变浅甚至消失,强氧化性减弱或消失,H+浓度增大,酸性增强。同氯气但注意:在常温下,液态氯与铁不发生化学反应,故大量的液态氯常用钢瓶做容器储存。

保存方法氯水需现用现配,且用棕色细口瓶避光密封盛装。低温密封

精选阅读

高一化学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导学案


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钠的主要性质,提高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3.激情投入,养成规范、严谨、认真的化学学习品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教材9~12页,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步完成导学案。
2.结合“观察思考”“活动探究”栏目,明确实验内容,大胆预测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3.C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预 习 案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通常有哪些?
2.金属钠通常如何保存?如何取用金属钠?

3.总结金属有哪些物理通性和化学性质(以Fe为例,化学性质至少列举三类)。

4.你知道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是怎样来的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我的疑问】对课本预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比水小
B.钠的熔沸点很高
C.由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可将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D.钠在工业上用于制造光源
2.下列物质,可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的是()
A.钠 B.钠钾合金 C.生铁 D.铝
探 究 案
探究点:金属钠的性质
(育人立意: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化学与生活】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你知道实验室中的钠是怎么来的吗?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份反应吗?实验室中为何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钠到底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
【方法导引】可从运用观察、分类、实验、比较的方法来预测Na的化学性质,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预测。
课题一: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认真阅读拓展材料p9~p10“观察思考”,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现象分析原因反应方程式
思考1:在此实验中,体现了哪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

思考2: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写出化学反应原理。

【总结】钠与水溶液反应的规律:

【针对训练1】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熔点较低 B.密度较小 C.化学性质活泼 D.导电性较强

课题二:钠与氧气的反应
认真阅读拓展材料p11“活动探究”,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现象方程式
钠放置在空气中
在空气中加热钠
思考: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总结】实验室中为什么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金属钠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放置时会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B.钠与水反应时,会发生剧烈爆炸
C.钠的密度较小,质地较软,熔点较低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置换出红色的铜
★【针对训练3】金属钠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
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白色粉末。其发生变化的
过程为()
A.Na→Na2O2→NaOH→Na2CO310H2O→Na2CO3
B.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
C.Na→Na2O2→NaOH→Na2CO310H2O→NaHCO3
D.Na→Na2O→NaOH→NaHCO3→Na2CO3

【身边的化学】
钠和钾的发现
在19世纪初,伏特(VoltaA.1745~1827,意)发明了电池后,各国化学家纷纷利用电池分解水成功。
英国化学家戴维(DavyH.1778~1829)坚持不懈地从事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他希望利用电池将苛性钾(KOH)分解为氧气和一种未知的“基”,因为当时化学家们认为苛性碱也是氧化物。它先用苛性钾的饱和溶液实验,所得的结果却和电解水一样,只得到氢气和氧气。后来他改变实验方法,电解熔融的苛性钾,在阴极上出现了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一些小珠立即燃烧并发生爆炸,形成光亮的火焰;另一些小珠不燃烧,只是表面变暗,覆盖着一层白膜。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即起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跃,发出“嗞嗞”的声音。就这样,戴维在1807年10月16日发现了金属钾。几天之后,他又从电解苛性钠中获得了金属钠。
戴维将钾和钠分别命名为Polassium和Sodium,因为钾是从草木灰(Potash),钠是从天然碱)——苏打(Soda)中得到的,它们至今保留在英文中。钾和钠的化学符号K、Na,分别来自它们的拉丁文名称Kalium、Natrium。
利用电解NaOH制钠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1891年才获得成功。而电解NaCl制钠的工业方法直到1921年才实现。目前,世界上钠的工业生产多数用电解氯化钠的方法,只有少数仍沿用电解NaOH的方法。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过渡]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
[讨论1]现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实验方案:
粗食盐混合物粗食盐水

食盐水(含NaOH、泥沙、Mg(OH)2)
食盐水(含NaOH)食盐水精制食盐
[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讨论2]现有K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3。
混合物中各组分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降温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主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小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
[观察]对比饱和溴水的颜色和溴在CCl4中的颜色,为什么颜色深浅不同?
分析: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少量CCl4,预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所谓萃取,是指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富集。
如何将水层和四氯化碳层分离?萃取之后一般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哪些物质可以从水中提取出溴?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溶质、原溶剂与萃取剂不发生任何反应。
分液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
充分静置;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过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是利用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萃取则是利用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这两种分离物质的方法都与溶解性有关,我们还可以根据物质哪些性质的差异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中最终蒸发食盐溶液获得食盐晶体,蒸发是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若我们需要的是蒸出的水分,则应如何操作?将蒸出的水蒸气通过冷凝管,再收集起来,这种方法称为蒸馏。
蒸馏装置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需要哪些仪器?
液体的加热、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收集。(和学生一起组装仪器)
[结课]此外,层析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关阅读。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2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2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过渡]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
[讨论1]现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实验方案:
粗食盐混合物粗食盐水

食盐水(含NaOH、泥沙、Mg(OH)2)
食盐水(含NaOH)食盐水精制食盐
[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讨论2]现有K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3。
混合物中各组分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降温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主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小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
[观察]对比饱和溴水的颜色和溴在CCl4中的颜色,为什么颜色深浅不同?
分析: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少量CCl4,预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所谓萃取,是指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富集。
如何将水层和四氯化碳层分离?萃取之后一般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哪些物质可以从水中提取出溴?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溶质、原溶剂与萃取剂不发生任何反应。
分液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
充分静置;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过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是利用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萃取则是利用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这两种分离物质的方法都与溶解性有关,我们还可以根据物质哪些性质的差异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中最终蒸发食盐溶液获得食盐晶体,蒸发是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若我们需要的是蒸出的水分,则应如何操作?将蒸出的水蒸气通过冷凝管,再收集起来,这种方法称为蒸馏。
蒸馏装置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需要哪些仪器?
液体的加热、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收集。(和学生一起组装仪器)
[结课]此外,层析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关阅读。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常见物质的检验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常见物质的检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单元
第2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离子试剂现象
实验1NH4+
实验2Cl—
实验3SO42—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小结]什么是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应根据物质独有的特性,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
你还能回忆出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呢?
要求:能够独立、准确地回顾出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归纳出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生回忆常见物质的检验:碳酸盐、酸、碱、淀粉、丝绸制品等。
[迁移]“资料链接”——由加碘盐标签可知,加碘盐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得到碘单质。
如何确证碘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如何确证某食盐是否已加碘?如何确定加碘食盐中含有钾?
用淀粉液检验是否含碘单质;根据所提供KIO3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焰色反应
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通常采用焰色反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什么叫焰色反应?为何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如何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过渡]物质的检验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学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份。
1.人们经常依据什么来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2.归纳总结物质(或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
3.物质(或离子)检验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
1.物质检验的依据:
(1)待检物质的特征性质;
(2)待检物质的特征反应以及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2、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法:
待检测的物质检验方法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铵盐与强碱溶液加热反应,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硫酸盐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盐酸盐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食品中的淀粉与碘水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丝绸制品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金属元素焰色反应
[拓展]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的某些有机基团;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