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核

发表时间:2020-08-18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归纳。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归纳

第二节、细胞增殖
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细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C、分裂后期: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体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①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②区别: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5、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①染色体(后期暂时加倍):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②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0-4N,前期4N,中期4N,后期0,末期0。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复):间期2a-4a,前期4a,中期4a,后期4a,末期2a;④同源染色体(对)(后期暂时加倍):间期N前期N中期N后期2N末期N。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相关知识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生物细胞增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2节细胞增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一个新形成的细胞要经历生长、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中也有些细胞始终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发生细胞的分化过程。在细胞增殖这一部分中,有丝分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是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可能象真核细胞那样进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增多就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无论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他们各种形式的无性生殖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这将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再进一步阐述。有丝分裂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透,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知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和表格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题目:第二节细胞增殖(建议4课时内完成)
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5、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讨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1、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那些结构上?这使细胞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引导学生简要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从细胞变化角度分析: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的体积一般都是很小的,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通过细胞分裂使其体积减小。为什么细胞要进行细胞分裂呢?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参考“细胞有丝分裂.ppt”)
学生总结: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对于单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意味着生物个体数的增加。多细胞生物体的生殖活动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则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分裂保证了细胞有足够大的表面积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对物质更新的需求。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根据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细胞分裂主要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观察并讨论:认真观察39页青蛙红细胞细胞分裂图、37页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图和107页产生精子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图,简要说出他们的主要区别特点。
归纳总结:提出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并比较主要不同。

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通常是已经分化的细胞所采取的细胞分裂方式,如青蛙血液中红细胞的细胞分裂。(见扩展资料)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多是用于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或精子细胞等;而有丝分裂则是最常见的方式,如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产生以及无性生殖过程中新个体或生殖细胞——孢子的形成……。人体就是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发育成的。
有丝分裂可以连续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学生阅读并讨论:
1、学生分析有关文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什么样的细胞?起、止的标志?为何这样划分?)
2、根据图解描述什么是细胞周期。
3、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观察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处于哪个阶段的细胞会更多些?
(一个细胞从它产生开始直到它又通过细胞分裂变成两个相同的子代新细胞这就是一个周期。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两次分裂间期的遗传物质复制,和分裂期的遗传物质的均分两个过程。
设问:为什么有丝分裂可以连续进行?
一般情况下,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全部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性。克隆技术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为什么有丝分裂能够产生相同的细胞呢?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这两个阶段各自完成了那些生命活动?
配合课件进行讨论学习,并且作笔记:
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等资料可以知道,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有极大的比例。分裂间期是一个新生的细胞进行物质积累生长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这个细胞还要为新一代细胞的产生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因此看似静止的分裂间期其实是细胞最繁忙的阶段。
根据给出的图形和照片比较并描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具有哪些特点?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占时90~95%)
细胞变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加深。核内渐出现染色体纤丝。
分子变化:DNA复制加倍,有关蛋白质大量合成。
总结:
1、细胞变化:细胞由扁变方,细胞核占有极大的比例。细胞核染色均匀,颜色渐深,核仁不止一个,非常显著。
2、物质变化(原因):细胞核内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增加了一倍。核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颜色明显变深。细胞内有大量的蛋白质被合成,其中有一部分与DNA分子一同构成染色体。根据书中图示可以知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是靠一个着丝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核仁部分见扩展资料。可以给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解。)
一切准备就绪后,细胞分裂就可以开始了。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较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和细胞质等结构的分离。分裂间期复制的DNA要完整地分离,使新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分别获得完全相同的一整套DNA。如何保证复制的两套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呢?
根据课件引导学生讨论:
学习细胞分裂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看图说话,学会抓重点、要点,学会比较、分析……。
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没有严格的阶段界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以及核内DNA、染色体的变化是观察的重点,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是主线。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精密合理的美感。
为了研究方便,将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被人为地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期:细胞一分为二。主要是完成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均分。(占时5~10%)
1、前期:
进入分裂期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细胞核内的DNA散出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遗传物质的均分。观察前期细胞模式图及其变化过程,描述分裂前期细胞的主要变化特点。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根据对动画、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前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细胞特征。
染色质→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核膜、核仁消失,细胞核解体。纺锤体形成。
总结:
1、完成了DNA的复制及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核仁逐渐解体消失。阻碍DNA分离的核膜也随着解体消失。
2、DNA分子很大,数目也较多,遗传物质以染色质形式高密度地聚集在细胞核内。在细胞分裂初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3、简要介绍纺锤丝的来源和纺锤丝体的形成。
4、关于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可以通过照片及动画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明确:染色单体形成于细胞分裂间期,。在有丝分裂前期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通过复习染色体与遗传物质DNA的关系——染色体是转载遗传物质DNA细胞结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DNA分子与染色体、DNA分子与染色单体间的数量对应关系。DNA分子的行踪是通过观察细胞结构——染色体的行为了解到的。
2、中期:
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特征。
DNA高度螺旋化。短粗的染色体清晰可见。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在“赤道板”上。
总结:
1、突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到细胞中央的道板上。
2、强调赤道板是位于细胞中央部位的一个坐标面,不存在任何物质性结构。
3、由于染色体高度集中,造成纺锤体清晰可见。
4、强调绘图要点……。
3、后期:
根据对动画片段、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核遗传物质DNA均分。
总结:
1、在纺锤丝的牵拉下,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原来在一起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用词要准确。重点强调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原因。
2、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着丝点是受力点,染色体臂应该是顺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3、由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由于是复制品,因此形态、大小等特征应该完全相同。
4、末期:
遗传物质已经完成了均分过程,接下来就是细胞质的分离等收尾工作了。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DNA解螺旋,染色体→染色质。
新的核膜出现,细胞核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
赤道板中央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外围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分离成两部分。
1个亲代细胞→2个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总结:
1、收尾工作与分裂前期正好相反。
2、由于细胞壁的物理特性,导致了植物细胞在分裂结束时只能是细胞板向外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3、有丝分裂有效地保持了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意义重大。
讨论:
1、为什么细胞只有在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其他阶段都以染色体形式存在呢?
2、同时出现或消失的结构都有哪些?其中细胞核结构与染色质几乎是同步存在的意义?
3、DNA是如何实现平均分配的?
4、简要说明有丝分裂的特点?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5、回味有丝分裂过程中精巧的程序设计,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遗传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设怎样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示?
 用表格形式如何表现?表格的优点是?
用曲线如何描述?优点是什么?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用曲线描述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根据这一图表可以清楚地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复习:(课件素材资料:可以选用网上下载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自制课件中的动画或下载的录像片断)
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
看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丝”,回忆遗传物质的均分过程。
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片和动画片段,对比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讨论二者的异同。
讲解有关中心体的产生时间及组装过程(后者选讲)。
课堂练习:尝试用表格形式表示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讨论:
1、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2、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所产生的下一代个体有什么特点?
3、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两个双胞胎个体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4、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成果是利用生物有丝分裂的特点实现的?
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在细胞进入分裂期以前也进行过一次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但是紧接着却连续发生了两次细胞的分裂——遗传物质两次被平均分配。你认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相比还会相同吗?应该有什么特点?(这就是减数分裂名称的由来)
6、无丝分裂过程产生的子代细胞能否用于培养新一代个体?为什么?
7、分析比较三种细胞分裂方式的异同。他们各自适用于那些过程?为什么?(选作)
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朋丝分裂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检验实验结果的依据。因此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利用那些生物材料和实验工具来实现目的?
一、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应满足什么特点?如何培养?取材时有什么要求?如何实现?
二、分析实验设计思路……。
三、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设备。
四、如何根据实验目的制作玻片标本?制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培养材料: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还可以用那些材料替代?
解离:药品?作用?根尖最佳长度?原因?如何判定解离状况?
怎样才能看清细胞核的变化?药品性质?是否可以直接染色?为什么?怎么办?
漂洗:目的?方法?要求?
染色:染色的方法?注意事项?染色时间受哪些因素影响?(解离状况、温度)作比较要有纪录。
制片:如何使解离的细胞分散开?
课件:录像带上截取的录像片断
观察:寻找什么形状的细胞?重点观察那些内容?
 视野内最多的是什么时期的细胞?为什么?
如何依据细胞的状态,确认细胞所处的时期?简图
五、学生操作、观察并用绘图的方法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填写实验报告。记录心得体会如你认为制作一个好的装片关键环节是什么?
如有时间,可以增加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内容。
扩展资料
关于核仁
核仁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非常显著。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仁是一个高度动态的结构,会在不同时期有明显的不同。核仁会经历明显变大、解体消失、再次重现的变化过程。在细胞分裂间期,在DNA的控制下会转录出大量RNA。其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基因、RNA和蛋白质高度聚集成为核仁。因此核仁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就会显得更加明显。
关于无丝分裂
人和哺乳动物的血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不能再进行细胞分裂。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红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有进行细胞分裂的基础。无丝分裂最早就是发现于鸡胚胎的红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过程中也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但是由于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染色体的规律性运动,因此我们不清楚在五无丝分裂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均分过程。
关于无丝分裂一直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非正常状态下的细胞分裂方式。有的学者认为这与有丝分裂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分裂类型。与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活动过程中一样,无丝分裂过程只适用于已经分化的细胞。其特点是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始终存在,细胞的功能活动可以不中断地进行。
典型例题
例1不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B.体细胞C.卵细胞D.孢子
答案:C
解析:考察有丝分裂的适用范围。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可以用于体细胞数目的增加,这些细胞经过分化过程就可以形成组织完成相应的生理功能了。因此神经细胞与其他体细胞一样都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如果用于形成新一代个体,则子代与亲代个体在遗传性上会保持高度一致。因此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生殖过程会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异现象。所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孢子可以直接发育成子代新个体。但是卵细胞和精子细胞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因此需要进行细胞的结合——受精过程才能保证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遗传物质数量上的恒定性。
例2有丝分裂前期的变化是()
A.细胞核消失出现染色质 B.开始形成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由两个DNA分子构成D.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答案:D
解析:考察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以及经过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结构特点。遗传物质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之前完成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再进行复制。分裂期的任务就是将复制好的遗传物质进行平均分配。因此染色单体的形成过程发生于分裂间期,在分裂间期它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当细胞进入分裂期后才通过逐步的螺旋化变成染色体的形式被观察到。有丝分裂前期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都是由一个DNA分子与相应的蛋白质共同构成的——染色单体这一细胞结构包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成分。
例3 染色体增加的原因是()
A.DNA的复制B.染色单体的分离
C.染色单体的分裂D.染色单体的增加
答案:B
解析:细胞分裂期以前通过复制产生的两个DNA分子通过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因此染色体数目不会因为DNA的复制而增加。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一分为二,导致原来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两条染色单体各自形成新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这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开始时增加了一倍。在染色体加倍的过程中没有出现DNA的断裂过程,因此染色单体的分开过程用“分离”比用“分裂”描述更加准确
例4表中记录的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几个不同时期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过程根据这些数据完成填空。
答案:
解析:考察的是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DNA以及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判断的依据是将细胞分裂开始与结束时相对比。(可以参考曲线变化图和表格)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和DNA是不可能消失的,只有染色单体会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而转变成染色体。由此可以判定第二行是染色单体的变化。
由于在分裂前期染色体已经完成了复制过程,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因此根据细胞分裂前期数据的差异,可以判定第一行与第三行分别是染色体和DNA。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只有分裂后期有遗传物质及相应结构的数量改变,在细胞分裂结束时随着子细胞的形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及相应结构将会得到均分。
习题精选
1、如果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将停留在()
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
C.分裂后期D.当时所处的时期
2、解离的主要目的是()
A.去除细胞壁B.溶解细胞壁之间的物质
C.使细胞解体D.杀死细胞
3、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
A.从第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时为止
B.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时为止
C.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D.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时为止
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中和后期B.前期、中期和末期
C.中期和后期D.前期和中期
5、细胞周期中DNA和染色体增加的时期分别是()
A.间期和中期B.间期和后期
C.前期和后期D.前期和中期
6、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遗传物质的变化过程完全相同B.末期细胞的分离方式不同
C.细胞的核的规律性变化完全相同D.只是细胞结构不同
7、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正确的顺序是:。解离用的药剂是和以比例混合。漂洗的目的是要去除以防止其与染色剂发生。
8、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细胞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数目要体积要。
9、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期的后,再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10、绘制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模式图(假设该植物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参考答案
1、A2、B3、C4、D5、B6、D
7、解离→漂洗→染色→制成临时装片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1︰1
细胞间残存的解离液
化学反应从而保证染色效果
8、多小9、间复制平均
10、
注意图形要符合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
(1)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纺锤丝牵引。
(2)纺锤丝尽量绷直,纺锤丝在靠近细胞两极处向一点聚拢。
(3)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着丝点是受力点,染色体臂应该是顺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4)由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由于是复制品,因此形态、大小等特征应该完全相同。
(5)植物细胞要画细胞壁,细胞形状尽量呈矩形或方形。

高一生物《细胞的分化》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细胞的分化》知识点归纳

名词:1、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3、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语句:1、细胞的分化:a、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b、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2、细胞的癌变a、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d、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3、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c.色素积累(如:老年斑);d.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e.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4、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细胞的增殖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高一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表现在知识概念和结论要以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和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认识,重视方法的探索及概括总结过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培养能力。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有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规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等。“细胞增殖”主要阐述生命实现自我复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即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实现的,在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周期中,复制的遗传信息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性。本节知识是学习减数分裂、学习DNA复制及其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好《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内容,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4.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DNA数量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

细胞的增殖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学生对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来增加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尽量形象化。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方便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图解一个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和大体分期。

3.概述间期细胞内进行的正常代谢活动,理解间期是细胞分裂期的准备阶段。

4.概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分期的特征。

5.简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归纳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

6.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和特征。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进行动态想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2.运用挂图,讲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静止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小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性目标

1.深刻认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接受唯物主义教育。

2.树立全面辩证地分析地分析问题的观点,培养发展变化的观念。

3.明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具有共性,同时又有自身特征具有的个性。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

教学中应以细胞增殖的方式、过程和意义为主线,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及遗传信息传递为核心,主要阐明细胞分裂是生命延续的基础。教学时,首先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多是有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在继续生长?然后组织学生模拟探究物质扩散速率和细胞大小的关系,从中寻找问题答案并认识细胞分裂的意义。

(一)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特点,采用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利用模型和展示挂图,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

(二)教学课时

本节内容,需要2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1课时安排“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和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第2课时安排《细胞的增殖》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穿插实验结果的展示。本设计为第2课时。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一)教具准备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Flash动画。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Flash动画。

3.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的Flash动画。

4.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的模型。

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挂图。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

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提问:细胞为何不能无限长大?

2.检查课前布置的问题:壁虎的尾巴断掉之后为什么还可以重新长出来?

引入细胞增殖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数量的增多。
1.回顾上节内容,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的运输效率越低。

2.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壁虎尾部有若干层细胞分裂特别活跃,当尾巴断掉后,这些细胞逐渐分裂而长出新的尾部。
设置问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三个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1.细胞增殖的意义?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方式有哪三种?

3.细胞增殖包含哪两个阶段?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2并讨论相关问题:

1.细胞周期的概念?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包含哪些阶段?他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3.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一样,通过P112表6-1中的数据,分析细胞间期时间长的原因?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染色质、DNA、染色单体复制前后的关系。

多媒体动画展示分裂间期细胞内所发生的变化,强调观看核内染色体的变化。
学生了解细胞增殖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知道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1.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可以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解释分裂间期时间长的原因是: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阅读P112-113,并讨论以下问题。

(1)分裂前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2)在分裂中期细胞内主要发了什么变化?什么是赤道板?

(3)到了分裂后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细胞板和赤道板一样吗)

2.教师在课前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剪贴图。

3.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画视频,提示学生观察细胞核内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4.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有丝分裂挂图,分析、归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

1.学生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2.同时学生两人一组在课桌上的细胞模型中用染色体模型操作。

3.观察课件中动态的有丝分裂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并掌握各期特点及染色体的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按照各期特点排布染色体模型。

4.归纳分析出植物细胞分裂期各个时期细胞内的变化。同时编制口诀,方便记忆和理解:

模仁消失两体现(前期),

形定数清赤道齐(中期),

点裂数增均两极(后期),

模仁重现消两体(末期)

1.充分利用课本、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动态展示有丝分裂的过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利用课件的优越性,反复播放染色体的主要变化过程,使学生完成有感性到理性的知识过渡,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

4.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准确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通过阅读P112-113,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并对比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

阅读课本内容,对比归纳出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前期、末期时细胞内的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生活和种族的延续有何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讲述无丝分裂。
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总结出无丝分裂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结和反馈

练习
多媒体展示有丝分裂的练习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
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补偿性学习的安排。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主要以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来评价教学目标实施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对学生思维成果的鼓励性评价,对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终结性评价

通过反馈练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来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变式循序渐进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有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三)配套练习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A.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长

B.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短

C.分裂期占有的时间长

D.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占有的时间相当

2.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B.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

D.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

3.细胞核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两个,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的时期是()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4.植物有丝分裂期中,不具有姐妹染色体的是()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5.动物细胞中心粒倍增的时期是()

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C.中期D.后期

6.生物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这是因为()

A.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DNA不变

B.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自我复制一次

C.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分子平均分配了一次

D.分裂期细胞平均分裂了一次

7.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中()

A.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核

B.一般是整个细胞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C.有纺锤丝的出现

D.也有染色体的出现

8.有丝分裂中“丝”指的是()

A.染色质丝

B.染色体

C.姐妹染色体

D.纺锤丝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周期

1.分裂间期

2.分裂期

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2分裂期:

(1)膜仁消失现两体

(2)形定数清点在板

(3)点裂数增两极移

(4)两消两闲新壁建

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1.相同点

2.不同点

四.有丝分裂的意义

五.无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