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合集9篇)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3-02-28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合集9篇)。

我们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相信我们每个人对文档的处理都有自己的想法,范文模板在我们的写作中至关重要。我们学范文学的是大纲而不是文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篇1

一、说教材:

《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实物和图形,通过剪、描、画、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封闭、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学情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

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剪、描、画、找、量”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学法:

1、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

一、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

(一)剪一剪,感知周长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在众多的卡通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张卡通动物图片,看一看,它们是谁?先选择一张你最喜欢的,能不能把它轮廓剪下来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呢?(能)听清要求:如果你能在2分钟之内剪好,那它就归你了,老师要开始计时了。

2、学生动手剪卡通动物头像。(还没有剪好的同学加油了。)wWw.jAb88.cOm

3、谁来展示一下你剪出来的卡通动物?(你剪的是什么动物头像?能不能用手指指一指剪的过程,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剪图片时有的是从这儿开始剪,有的是从这儿开始剪(手势)的,我们给开始剪的地方叫起点,但不管是从图片的哪点开始剪,最终又回到了起点,我们把这(手势表示)叫做图片的一周。

我们来看大屏幕:动画演示机器猫、米老鼠、懒羊羊头像的一周(我们先把剪刀和这些图片收好)

(二)描一描,感悟周长

师:刚才的任务大家完成得很出色,老师还给同学们每人带来了一片树叶,赶快把它找出来,一起来指一指树叶表面的一周(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你能想办法在纸上描出树叶的一周吗?指名同学到黑板上描,其他同学从学具袋中找出树叶图在下面描。

刚才黑板上的这位同学和大家都描出了树叶的一周,但是这

“一周”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长些?看来一周有长有短,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边说边用彩笔描出黑板上树叶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三)指一指,找一找,感受周长。

1、指一指:树叶表面有周长,你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吗?出示光盘、数学课本指名学生指一指光盘表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2、找一找

(1)其实周长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找周长的活动,请你在身边、周围找一找,找到以后用手指一指,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找的周长在哪儿?

(2)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的周长?

学生可能指出尺子、课桌的表面、黑板、银幕等周长。 预设:刚才同学们在找、指周长的过程当中有什么问题吗?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是这样指尺子的周长的(指尺子的一周多)你们觉得对吗?为什么?

3、看来,同学们都会观察、爱思考,找到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比如给小孩买帽子就得知道小孩子的头围,做衣服要量一量腰一周的长度即腰围,谁来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有多少厘米?谁来量一量?(生将软尺拉直,读出数据)同学们,你们看明白了吗?这位同学真聪明,用“化曲为直”的方法量出了老师的腰围。刚才同学们通过描树叶知道一周有长有短,现在通过量老师的腰围知道一周是有长度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认识周长》第1课时。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结合课件,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来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我的挑战。

三、说教法、学法

学法: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注重实践。

四、说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卡片。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再次感知——运用知识,深化认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教学基本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课件演示: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动画情节)

2、引导观察,建立认知:(指着画面上小蚂蚁走过的路线)仔细观察,小蚂蚁在干嘛?它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步的?

3、初步感知。

我们把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让我们再看一次(再次播放课件)

(设计说明: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画入手,利用课件演示,出示小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情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自主探究,再次感知

1、(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你能找出钟面、游泳池、篮球场、花园的周长吗?

生一边说一边比划它们的周长(重点突出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学生边说边比划的同时运用课件相机地演示出物体的周长,并且闪烁一次,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周长”的空间概念。)

2、进一步感知、完善周长的含义。

(1)(用课件出示几组图形)仔细比较,谁的周长长一些?

(最后出示一个封闭的和一个不封闭的图形)比一比?

此时,学生有的认为那个封闭的图形的周长比较长,师用课件操作,将那个未封闭的图形继续扩大,生都看傻眼了,马上意识到一定要是封闭图形,才会有周长。

揭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设计说明:此处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图形没有封闭,就不能确定它的周长,从而进一步完善周长的概念,此处成功地运用课件解决了这一难点。)

(2)(出示课件中的多个图形)下列图形哪些有周长,哪些没有?

(此处根据学生回答运用课件相机给予判断,让学生更清楚、更明了)

(3)联系生活找一找,并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你能找到我们身边物体或图形有周长吗?生汇报并比划。

(设计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3、合作探索计算周长的方法。(从比较周长的长短入手)

(1)目测。从生刚刚找出的周长中,师随机提问,黑板的周长和文具盒的周长哪个长?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2)猜测。(出示课件)这几个图形中你认为哪个周长长?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自主探索求长方形、树叶、正方形、三角形周长的方法的强烈愿望。)

(2)意见不一,怎么办?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引导学生得出:需要实际测量。

提出要求:利用你自己身边的工具以及老师提供的工具,你能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3)分组活动,实践操作。

(4)反馈交流:

A、直接测量:生说说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怎样测量的。

引导小结:计算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要分别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测量的结果相加。

(设计说明: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加强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B、化曲为直:说说树叶的周长是怎样测量的。

引导生说出绳测法(师用课件演示。)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量、算、滚、围等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很多物体表面的周长。

4、小结: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设计说明: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曲线图形的周长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如何去测量,方法是怎样的,如果光是口说,学生无法理解,所以此处,用课件展示了如果用绳测法来量曲线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变曲为直”的这个过程,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算一算广告牌需要多长的彩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再汇报。

2、小花园围上栅栏,30米够吗?(课件出示栅栏图片)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知识吗?

学生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设计说明:如今的孩子,也许见过栅栏,但是对栅栏这个词比较陌生,围栅栏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此处用课件让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基础与生活挂上钩,很快让学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栅栏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长。)

(四)知识升华,拓展延伸

1、在学校的金秋体育节上,彩旗队策划了两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长?为什么?(课件出示彩旗队路线图)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部分学生还心存疑问:真的是这样吗?(这时师用课件演示两条路线。)

(设计说明:此处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但是每个班的孩子的思维不可能齐步走,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师用课件将彩旗队的这两条路线一一展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2、想一想,计算图形的周长,至少需要测量几条边?(课件出示)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先作出自己的判断,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班级发言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平移边线的过程,直观地感受平移的数学思想,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活动:两人合作测量腰围、头围、胸围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计算教室的周长到解决实际问题栅栏的长度,再结合学校的“金秋体育节”拓展到彩旗队中的问题以及在图形中体验周长与平移的关系,最后还是回归到生活中,测量和比较腰围、头围、胸围既是对周长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玩”中用所学的周长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七、说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旨在突出以下几点:

1.运用生动的情境,理解周长。

2.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

3.让儿童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4.纵观整节课,还是留下了遗憾,小组合作,如何有效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

2、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

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树叶小,它爬一周的距离就短,所以它虽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师:对,那么幸福和快乐沿树叶边线爬一周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么到底哪个长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物体的周长。

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

卡片:银杏叶 枫叶

教师介绍银杏叶和枫叶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

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

三、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1)出示素材:各种图片、硬币、课本、汽车等

学生自由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介绍物品的周长。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实物,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介绍的只是其中某个面的周长,而不是整个物体的周长。

(2)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体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给大家介绍物体的周长,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小组协作。

4、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

五、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六、拓展练习。

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

七、解决情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今天认识了周长,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的棒,那么咱们再来看一看蚂蚁王国的爬行比赛。哎呀,蚂蚁王国因为刚才同学们的一句话,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看来还得咱们同学们出马解决才行。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给他们找两片周长一样的叶子。

师:你们怎么确定两片周长的叶子一样呢?我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树叶的周长呢?

生:先用绳子沿边线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长度。

生:我只用绳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绳子量出一片的周长,作上记号,再拿这根绳子量另外一片树叶,找到一个和它一样的树叶就行了。

生:我用软尺量。

师:同学们的办法太好了,蚂蚁王国的小蚂蚁终于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进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赛。你们听它们在表扬你们呢!(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给我们出的好点子,你们真的太棒了。)

八、小结。

咱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有周长,我们去量一量常见物体的周长,看哪个同学的方法最好,量的最准确。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篇4

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教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

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一个例题教学时教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质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纵观整节课,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最后自然过渡到老师想知道黑板上这个长方形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得到计算周长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周长。汇报方法后再比较优化方法。新课授完老师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地巩固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从“生活—数学—生活”,把形象与抽象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将“周长”这一概念从生活与实物中逐渐剥离、步步明晰。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切实有效地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本节课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周长呢?在学生充分认识和感知的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加以概括,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不同计算方法,学生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探究活动中,老师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讨论测量计算方法,再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发展思维的主战场。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首先出示学习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尝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小组选用了“长+宽+长+宽”的方法;有的小组选用了“宽+长+宽+长”和“长+宽+长+宽”这两种方法;有的小组选用了先把长与长相加、宽与宽相加,再把所得的和相加的方法。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学生根据长方形有四条边;它们的对边相等,又出现了后两种方法。最后,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于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

美中不足,教师没有能让更多的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对公式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沟通新旧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预设、适时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探索发现认识理解周长,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课堂效果显著。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篇5

一、教学目标

1、经过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索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通过实例,体会周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四、教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小动物们正积极进行准备。请同学们看屏幕。

2、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跑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3、那大家知道吗?前两只小兔子跑的这一圈儿,实际上是这两块草地的什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与小动物们跑步路线有关,大家有兴趣吗?

(二)探索新知

1、概括周长的含义

(1)谁能说一说这块四边形草坪的周长是指什么?

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描一描。

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3)讨论:第三只小兔子跑出的图是这个草地的周长吗?

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呢?

(4)归纳:没有缺口的图形或者说“封闭”的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指出实物的周长

(1)同学们看,一片树叶、一面国旗,它们都有周长吗?说一说并指一指,它们的周长是指什么?

(2)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3、动手操作、探究得到周长的方法

(1)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周长是什么,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提出问题:小蜜蜂为运动会准备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奖牌。屏幕出示:

如果给每个奖牌装上一条金属边,每个奖牌要用多长的金属呢?

(2)动手操作

提出:你用什么办法能得到它的周长呢?

(3)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拓展延伸

1、量一量,填一填。

2、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篇6

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

学具(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硬币、五角星,细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渗透一周的概念。

老师先组织一个游戏:

孩子们,很多同学都想了解老师是谁,来自哪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名片,我每个小组发一张,大家传递一周,相互看一看,了解一下。现在你知道老师来自哪里了吧?那么就在我们刚才传递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名片的运动过程。是呀,名片在小组里正好转了一周。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一) 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1.小朋友们,老师首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演示动画)

2.公正的小裁判们,你们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冠军呢?(请两个学生说,重点分析规则。强调两点:1、沿着树叶的边线;2、要爬一周。虽然红蚂蚁先爬到,但是它犯规了,冠军还是应该属于黑蚂蚁。)

是呀,黑蚂蚁遵守比赛的规则:沿着树叶的边线爬,正好爬了整整一周的长度,这个冠军当之无愧。

3.(点击课件,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小朋友们,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我们给这一周的长度起个名称好吗,就叫树叶的周长,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 摸一摸:其实物体表面都有它的边线。

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都有它的边线,你能仔细地摸一摸课本封面一周的边线。摸给大家看一下,去摸一摸文具盒一周的边线,其他物体某个面一周的边线。你摸的是哪个物体一周的边线?

2.描一描:如果把大家摸的物体的面画下来就成了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吗?选择两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描一描。

谁愿意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展示一下?比画给大家看看,描的可真仔细。刚才你们都描出了图形的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我们来想象一下另外这几个图形的周长,请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画一画,也可以用手比画比画。五角星的周长、圆形的周长。

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板书:围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几条边的长度?五角星的周长呢?圆的周长呢?

二.合作探究,探求周长。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名片、采来的树叶、还有硬币,你能指出他们的周长吗?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物体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名片的周长长一些,硬币的周长最短。

2. 文具盒中有测量周长的工具吗?拿出来看看,你认为用这些工具最容易测量的是哪一个周长?

为什么?如果是用直直的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比较容易测量,对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这样的图形,你能与你的同桌合作,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把你算式、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看谁的方法巧?同桌合作的好?拿出1号信封。挑一个你们喜欢的图形开始研究。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篇7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

2、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

3、在各项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良好的数学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或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小明和萧军在操场跑步,小明跑的是内圈,萧军跑的是外圈,他们都跑了一圈。他们跑的一圈叫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认识周长。

二、 新知探索

1、 感受周长:你能用手去摸一摸自己课桌面的周长、三角板和桌上的文具盒的周长长吗?

(学生先小组内活动,然后请小组代表进行演示)

2、 测量周长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比较课桌和三角板的周长的长短呢?(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课桌的三角板的周长,并汇报本组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跑道,指明让学生到前面量一量,看一能不能量准。学生量过后。

教师总结:像跑道图上内圈和外圈这样形状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在测量他们的周长时直接用直尺不方便,可以先用线围一围,再测量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三、 实践巩固

1、 试一试

先请学生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再请学生独立测量或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求得周长的。

教师:像这样的图形,可以用线围一围再测量也可以直接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

2、 P45,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同组的学生互相检查。

3、 P45,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分别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那一种自己更喜欢?为什么?

4、 P45,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观察、比较,看一看他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的。在动手量一量。

5、 教师谈话:老师准备星期天去买裤子,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腰围是多少,你们可以想办法,现在就帮我量出来吗?

学生交流测量方法,指名学生上台测量。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你会测量周长吗?你认为自己今天表现的如何?

教学反思

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数学教师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数学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平常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很强。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篇8

《认识周长》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认识周长》。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则图形,也看到过一些不规则图形,但是没有真正体会过周长的实际含义,要让学生理解,周长就是绕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过程,结合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际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为: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具和学具:

1、教师准备:实物图,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直尺、细线、树叶、实物图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

投入到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为落实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二、自主学习,重点探究;三、合作交流,深层思考;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五、总结归纳,畅谈感受。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只小蚂蚁沿着树叶爬行一周的动画,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从哪里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又是在哪里结束的?学生回答后,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次,从而理解一周的含义。然后,出示一片吹塑纸剪出的树叶,请2名同学描出它的周长,其他同学用手指在空中描一描,初步感知不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树叶一周,又回到起点就是树叶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自主学习,重点探究

出示数学书,请同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理解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老师出示三角形,找同学说出它的周长;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剪好的图形,同桌互说平面图形的周长。之

后师生一起小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并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描周长,这一环节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感知周长,也让学生明白周长就是长度,并提问描周长时要注意什么?这时候,我出示一个角,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角有周长吗?为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点出封闭,那么什么是封闭图形呢?你来判断一下以下图形是不是封闭图形,为什么?通过判断让学生明白:封闭图形要首尾相连。

在这里我采用判一判,摸一摸,说一说,让同学们明确只要从一个起点出发绕一圈,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重点掌握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及它的周长。

三、合作交流,深层思考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根绳子,直尺,四个封闭图形,请同学采用最棒的方法与同桌合作,量一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马上小组测量,我巡视指导,讨论过后,请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方法,我重点讲不规则图形的量法。我们可以用一根绳子,围着树叶一周的边线绕一圈,然后做一个记号,把绳子拉直,并在尺子上一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本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测量规则、规则图形的周长,并深刻领悟周长的实际含义。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本环节先出示正方形,怎么求它的周长?接着出示长方形,最后老师把这两个图形组合在一起,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畅谈感受

孩子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感觉愉快吗?你觉得哪个同学的表现最棒?

通过谈话和评价,学会学科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会欣赏自我,欣赏其人。

六、板书设计

最后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把必要概念板了出来,图文并茂,恰到好处。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磨课过程及课后思考这四个板块来说明。

【教材分析】

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可以发现:

1、旧人教版的例题中国旗和数学书的封面都是长方形的,新人教版将国旗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实物图形更加多样化。

2、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像这类问题出现在旧人教版单元整理的练习中,还加了星号,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长这一课结束的练习十八中,没有加星号。可见习题的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PPT放前测图)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长的含义,占所有学生的35.5%。还有64.5%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长,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这个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情的分析以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2. 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周长的本质特征。

【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完成以上的三维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版块: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们主张“以学定教”。在学法上,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具体又如何操作让我们打开第三版块:说教学过程。

我们经历了多次磨课,最后我们的教学分以下四大环节进行:

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概念

环节二:活动探究,深入本质

环节三:理解巩固,升华概念

环节四:课堂总结,静思回顾

我们一起走进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概念。这个环节第一次磨课,我们采用绘本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围栅栏的经过,指一指栅栏的一周在哪儿。但绘本中围栅栏的过程是静态的,而且情境单一,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浮于表面。为了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几经研讨,最终采用猪猪侠跑步,蚂蚁爬树叶,照片围边框这三个用动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找一找这三幅动态图的共同点,引出“一周”。化静态、抽象为动态、形象,让学生在大量生活素材中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紧接着出示在周长的课前调查活动中的典型例子。通过判断对与错这样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学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周长理解的误区。

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深入本质。这个环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主要分三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指一指。结合身边的物体,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哪部分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通过指一指的活动,学生不仅知道生活中有“周长”,还会在生活中找到物体的某一部分的周长。

活动二,描一描。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找出来,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反馈时,我们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三号和四号图形上。通过三号的辨析,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4号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的对比,发现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区别,明确了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活动三,量一量,是这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内化对周长的理解,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第一次磨课,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身边任意的三件物品进行测量。但学生提供的素材随机性比较强,测量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总结。

于是在第二次磨课中改成了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封面,等腰三角形,爱心。利用图形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但等腰三角形,爱心,数学书的封面都是对称图形,缺少了每条边都需要测量的一般图形。而且小组汇报时,数学书太大不方便展示。于是,最后商定:将等腰三角形换成了一般的三角形,将数学书换成了长方形卡片。这里所测量的物品各有使命。三角形是直边图形,爱心是曲边图形,长方形是直边图形,又隐含了简便的测量方法。在明确了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后,追问:正方形呢?五角星呢?通过以上测量方法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可以利用图形的特点来求它的周长,同时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理解巩固,升华概念。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考虑到一些练习已经渗透到新课教学环节中,所以第一次磨课时,只设计了两道习题。第一题,拉动四根小棒组成的正方形,为什么形状在变,周长却不变?第二题A区和B区的周长,哪个长?但是,我们在磨课中发现,这两题趣味性不浓,习题之间的跳跃性比较强。很多学生在比较周长的时候,还是受到面积的干扰。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做了这样的调整:第一题猪猪侠和超人强跑步比赛,但是猪猪侠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操场的周长比较长!你们认为呢?第二题:他们更换了跑道,现在公平吗?第三次再换跑道,怎么样?这三道题在猪猪侠和超人强跑步比赛的情境中展开。灵活运用了周长的含义,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无论图形如何变化,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周长也就不变的道理,突破了难点,一步一步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最后,整堂课在安静地看书中结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还推荐了一本有关周长的绘本故事《栅栏栅栏围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让课堂学习延续到了课外。

【课后思考】

这堂课我们经历了一个月6次的磨课,虽然期间走了很多弯路,但我们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本着学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团队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共同成长。但是由于我们团队队伍比较年轻,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如上课过程中对于课堂生成问题的把握能力还有所欠缺。课堂评价语言稍显单一。如何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生成?如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下一步的思考和讨论?这将成为我们团队今后继续探讨的话题。

以上就是《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模板(合集9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