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汇总

高一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1-28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汇总。

88教案网内容专辑推荐:“高一教学反思”,敬请浏览。

对每一节课认真,负责,是教师应有的态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十分重要。教师写教案的时候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案到底该包含啥内容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1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知道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二、初中几乎没有学过生物,甚至连专职的生物教师都没有,生物基础知识匮乏。

三、不知道生物学习方法。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明确高中生物虽然是小科,但也是主课,必须学习并且闭卷考试,最重要的有两次考试,一次是高二的小高考,必须考60分以上,如果得90分以上高考还可以加一分,即使小高考改革,会考也肯定会存在。另一次是高三的高考选修科目。不能再像初中那样认为生物只是副科,可以不考试。

二、无论初中有没有认真学习过生物,大家现在的生物学起点都是一样的,既然起点都从零开始,那谁也没有理由学不好。

三、生物虽然是理科,但是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所以生物的学习方法第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复习。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书,记住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中经常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成绩会不断提高。

高一的生活过去了半个月,学生也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已经有很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在不断地努力。还有一些学生思想上在徘徊,不愿意把力气用在学习上。最终的成绩就是这样拉开差距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中督促学生,在课堂内容的讲解中融入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把我们生物这门课学好。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2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3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4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和完整,进而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细胞膜和细胞质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细胞核的学习完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性。

3、设计思路:

1)情境导入:用多利羊诞生过程的一段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与多利羊相关的有三头羊,它更像哪头羊?为什么?”学生应该都能想到是跟提供细胞核的A羊最相似,但具体原因可能很难表达出,以此进入本节的学习。

2)课中互动释疑

首先用课件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问题生成单的相关问题整合,然后正式进入课本内容的教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来进行教学。

①细胞核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分析P52的四个资料分析来总结。由资料1和4为一组,资料2和3为一组,分别得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考虑后3个资料都有对照实验,所以在分析资料1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问题1: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问题2:此实验完善吗?如果不完善还应该做怎样的补充?”由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资料2有图和文字说明就由老师简单分析了一下,考虑到资料3有文字说明无图,资料4有图但无文字说明,就分别采用叫学生根据图来描述实验过程和根据文字提示来画图的方式,一方面想看看学生是否真理解了课本的实验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②细胞核的结构:因为课本已经把相关结构和功能标注在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旁,老师就不再重复,就由学生集体朗诵了一遍,然后提了下面的问题“1、代谢旺盛和不旺盛的细胞相比,哪种细胞的核孔较多、核仁较大?为什么?2、核孔是一个简单的通道吗?一切大分子都可以由核孔通过吗?3、DN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什么关系?4、在细胞核中,与其功能有关的最重要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这种物质位于什么结构上?”问题在小组讨论后依次解决,最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细胞核的结构,要求他们画出细胞核的平面图并进行标注并完成课堂相关对应练习题。

③总结:细胞的相关结构,使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最后,布置本节的课后练习。

4、教学反思:

①采用三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个方面来落实教学目标。

②教学程序设计处处体现问题意识,突出生本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对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地方利用动画以及结构图的形式给予展示,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难点。

④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在他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顺利的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为什么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了。

⑤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新课标要求的容量较大,并没有在40min的课堂上完成全部的教学设计内容,模型的展示只能在课后完成;

部分内容在呈现时偏快,一些同学未能及时加以巩固;

虽然在课前布置让每一个同学都要先根据导学案做好相关的预习,但是依然有个别同学没有做。这就提醒我们:对课前预习的监督要加强,比如可以把导学案发下去后定个时间再收起来进行检查…

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适当将问题的设计更贴近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5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细胞和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当该过程发生异常时,则可能导致一种严重的后果——癌变。学生在必修一第6章第2节《细胞分化》中已经知道:干细胞的研究为某些癌症(如白血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而与癌症相关的更多知识则在本章第4节《细胞癌变》中学习,由此可以进一步了解癌症的结构基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细胞癌变》是对本章第2节内容的承接。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但还不知道到细胞癌变的机理。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旧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手段,使新知识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

二、三维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资料分析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的种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难点:

细胞癌变的机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自然寿命与实际寿命有很大的差别,原因是有威胁着人类生命的疾病,你知道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吗?以此作为引言。再问:你听说过哪些癌症?熟悉的艺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的有哪些?然后出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和“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的坐标图,从而激发学生对癌症的关注。

2、师生互动:

1)引出“癌症的结构基础——癌细胞的概念”后。学生讨论肿瘤与癌症的区别;

2)课件出示三则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学生讨论“人群中哪些人易患癌症”,从而引出致癌因子;展示不同环境下的致癌因子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并逐步掌握常见致癌因子;

4)由“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来引出细胞癌变的原因,老师再进一步讲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5“问题探讨”讨论得出癌症的预防措施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出癌症的预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7,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从癌症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讨论得出“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课件展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和“日常诱癌20例”,学生举例哪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症的机会或预防癌症;课件展示“日常抗癌食品”、“吸烟的危害”图片,鼓励学生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由“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引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结合实际情况,介绍近年来本校教师或教师家属患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体验并重视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并比较多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展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八大警号”作为人们考虑癌肿早期征兆的参考;

7)最后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后为人类战胜癌症作出贡献。

3、课堂小结:以知识网络的形式进行。

4、随堂练习:课件展示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师生共评,指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到癌症并不陌生。如让学生举例听说过哪些癌症、有哪些熟悉的艺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教师介绍近年来本校教师或教师家属患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讲解致癌因子的种类时,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图。

3)利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预防。

4)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5)利用坐标图,使学生通过具体数据的解读和比较,更关注癌症。

6)渗透情感教育与感恩教育。如学校患癌症教师或其家属病后写信向全体捐了款的师生致谢;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自觉珍惜健康,珍爱生命;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6

本章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少数人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课余的时间,认真复习了初中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内容,还根据课本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7

《走进细胞》是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是开篇,相当高中生物的绪论,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石。上好这一章很关键。我通过这章的教学实践,发现要好新课标,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去摸索。

一、领会新课标课堂理念

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堂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的课堂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的系列环节的方向标。只有教师细细地揣摩,认真领会新的课堂理念,才能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今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新课标,我积极参与新课标学习,信心百倍地给学生上《走进细胞》的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二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SARS病毒、HIV病毒结构,观察病毒的生活与繁殖,再让学生观察单细胞草履虫的运动,人的生殖发育的简图及人的缩手反射,与学生一起探讨病毒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否离开细胞。

接着我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我以课本上龟为例和学生一起来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让学生先了解生命系统的九个层次,然后我把龟换成人、松树、草履虫、细菌让学生来讨论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时间很紧,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我反思我的教学环节,发现我在落实第二个目标时先讲解然后逐一讨论,如果我能启发学生阅读龟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人、松树、草履虫、细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再由我和学生一起来归纳生命系统各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又渗透了新的课堂理念。新的课堂理念需要我们用心领会,才能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

二、做好初高中生物衔接教育

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物,进入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把初中所学的生物知识遗忘了。做好初高中生物学知识衔接很有必要。我们学校针对学生这种情况,编写了校本课程,而且安排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为启蒙教育周。一周时间要把学生初中所学的生物回忆起来很难,况且生物一周才安排两课时,这两课时我重点把与高中生物必修1相关的四个单元做了讲解。如生物与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与人的生命活动。其他单元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第二周我上新课,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学生很自然就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并没有感到很深奥。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到实验室操作显微镜,通过衔接高中教育的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学生已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操作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结构,看到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也有了成就感。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生物的信心。

三、重视学习,适应新课标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教学的三维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围绕一些知识点展开一些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动手完成生物学实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者课堂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问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等。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根本适应不了新课标教学,只能就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尽快适应新课标,对于生物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加强学习刻不容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学习:①反思每堂课。上完每堂课认真反思,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在失败与纠正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②积极参与备课活动。与同仁一起探讨教学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争取从每一次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提高。③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吸取专家的教学经验,学习的观摩课,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标教学。

通过“走进细胞”这一章的教学,我深有体会,要落实好新课标,我们教师需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来武装思想,不断加强学习,深化专业知识,借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应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才能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8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通过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会议并总结初中学过的知识,目的是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平稳过渡。以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但是采用FLASH视屏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对病毒的了解同时也成为解决“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打下基础。

结合课本,将“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分解为几个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通过总结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自我总结即可完成,关键是如何结合学生初中学习的动植物生理结构的知识来加以引用。解决如P6”思考与讨论“第一题之类的问题。这里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同时通过学习,应该让学生理解细胞的生命的基础,同时细胞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学生初中知识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

教师不只是把问题甩给学生,而是对问题进行处理,分解为一系列的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来解决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9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等联系起来。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但从本学科,而且尽可能联系、类比相关学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时,不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可以联系到化学知识,让学生复习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三、注重改革课堂教学

1)复习内容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加强学科内综合: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例如我们可以将教材知识结构重新组织,分成这样几个单元: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甚至可以以问题的形式组织教材,如生物体是如何构成的?生命活动是怎么进行的?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亲代与子代有什么联系?等等。B、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见前面。C、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生物学的热点,主要是指哪些影响最大、几乎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D、加强探索性实验:如后所述。

2)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法要灵活多变,要彻底抛弃一讲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形式,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四、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它给我们一个导向: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10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1)班、(2)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对于近来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3.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4.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做细胞的模型”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相关知识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精选


您掌握了写教案的诀窍了吗?提前做好准备绝对是一个好习惯,写教案是老师的基本工作。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在课后复盘自己的教学工作,根据您的需求88教案网编辑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1)

习课是以知识深化、整合和综合应用立意的一种课型,要注重结构性,体现综合性,着眼提高性。复习课倡导“整合—训练式”教学策略,即高度概括,根据各部分知识所反映(或描述)的现象(或过程)的物理属性,深刻领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温故知新,深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澄清对难点知识的困惑,科学归属知识的功能,使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综合应用,全面认识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探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使方法进一步套路化。

基本思维程序:导入课题,引领目标→自主梳理,整体建构→深化完善,典例导练→应用感悟,变式训练→综合检测,达标演练→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一、导入课题,引领目标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语言要简练,最好由一句话导入。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突出对新授课知识的弥补、充实、完善和深化,突出整体构建、方法迁移和综合应用,突出思维的拓展与科学方法的形成。要立足双基,突出发展,通过整体构建和综合应用落实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要避免脱离学情的“一步到位”。引领目标要突出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要深化、完善的重点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考虑到新授课还没有到位的目标。

1。教师活动

(1)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用简洁的导语或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直击学生的知能薄弱,激起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整合学习的欲望,对复习课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

(2)引领复习目标,指导复习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进行能力目标的引领,根据学情实际指出需要深化、完善的重点是什么,应该进行到什么程度,并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法指导建议。要特别关注不能一步到位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做无用功。

2。学生活动

(1)通过教师的导语,领会本课复习的必要性,明确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对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线索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思维扫描进行回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

(2)认定复习范围内的各项学习目标,比对反思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初步定位,明确哪些方面自己已经掌握,应该主攻的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的复习策略。

说明:(1)教师在导语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地位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根据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目标自我定位,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倾向。

(2)目标定位要本着瞄准基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以完善、深化知识与提高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3)目标认定过程要注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既定目标进行调整,领会复习的重头戏是什么,复习将要达到的境地是怎样的,自己具备的实力和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4)复习目标认定后,应该引导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复习策略,把最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最薄弱的问题上。

二、自主梳理,整体建构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东西;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所以复习课要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梳理,科学构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实现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梳理要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突出知识所描述(或反映)的物理属性,不要搞成了对知识内容的复述再现;整合要根据概念、规律和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不要搞成了知识点的罗列再现。梳理和整合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交流,互动完善。在梳理(不是复述)、归纳(不是罗列)、感悟(不是问答)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

1。教师活动

按照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可参考如下三个方案组织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独立构建。课上让学生登台展示,讲解自己的构建思路,不当之处,其余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教师同步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

(2)课堂研讨,学生合作构建。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位同学(或小组)的归纳成果,请其他同学评议,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评析,提出补充、完善意见,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巩固、整理知识结构,将已有的知识图表再加以简洁化、科学化。

(3)教师引导,师生同步构建。学生积极主动地回顾、思考,教师进行思维引导,同步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2。学生活动

对本单元知识和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回忆、概括,理清知识体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初步构建知识网络,根据老师的指导、点拨,一方面要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准确领会教师的点拨性语言的含义,还要主动地对其他同学的成果进行评价与借鉴,深化对所学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注意:

(1)要抓住主干,高度概括,将概括的结果从联系的角度,以逻辑结构(结构图或表格)的形式呈现。

(2)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将外部的学习控制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

(3)要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逻辑的、因果的、功能的联系),杜绝复述式概括、罗列式归纳、压缩式总结的复习方法。

(4)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不要把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搞成了教师向学生介绍和解说。

(5)要有意识地与先前的知识网络链接,让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奠定灵活运用的基础。

三、深化完善,典例导练

实现知识在“温故”基础上的“知新”,在综合应用基础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炼”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知新”的意义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物理内涵的透彻理解——深化,外延条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识的准确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环节,澄清认知误区,关注学生新课学习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复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这是复习课的根本问题;例题的导练要突出审题能力的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和思路方法的提炼。在综合应用(不是套公式)、互动辨析(不是对答案)、方法归纳(不是就题论题)的过程中实现知新,确保学生头脑中知识和方法的正确性。

复习课教学策略,

1。教师活动

(1)问题引领,点拨完善。抓住知识的主干,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功能,通过程序性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根据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创设互动平台激起争辩,重在深化对知识内涵的全面理解,强化对知识外延的牢固把握,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为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例题导练,探究方法。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例题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互动式,以能力培养立意,以审题方法为切入点,以启发点拨为主要手段,以规范呈现过程为标准,以思路与方法的提炼为落点。

2。学生活动

(1)深度反思,互动完善。在教师的程序性问题引导下,从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主要功能、局限性和适用条件等角度寻求问题的结论,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度反思,通过比较发现问题,通过争辩澄清误区,通过补弱完善知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及时矫正。

(2)主动探究,寻求方法。深入读题、仔细审题,捕捉有效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或互动研讨加工处理信息,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规范地呈现出解题过程。积极参与同学互评、老师的点评,提炼出这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注意:(1)要突出主干,抓住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复习,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师要潜心发现问题,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双方要互动解决问题,否则就会搞成了低效重复。

(3)例题的设置要从深化完善知识内容和综合应用解决问题两个角度考虑,深化与完善知识要紧紧围绕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困惑点;综合应用要紧扣知识重点跟实际问题的联系。

(4)例题的教学策略必须是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发现规律和自身存在的误区,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认识,最终提炼出思路和方法。

四、应用感悟,变式训练

例题教学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往往掌握不够准确,理解存在误区,教学中要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检验、内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义、功能与应用注意事项。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跟例题相近又

相异,提高例题教学的指导功能。训练要规范时间、氛围和格式,允许同学之间讨论、合作。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关注学情,做到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1。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例题的特点,设置并投放变式训练题,但要控制题目的难度和梯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平台。

(2)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指导,在各层面的学生充分完成解题任务的基础上,当堂落实做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确保不留教学欠账。

2。学生活动

(1)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完成解题任务,在解题过程中感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纠正误区,内化提升。

(2)对存在的困惑主动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1)该环节学生要以独立活动为主,合作讨论为辅,教师要以个别指导为主,集体讲评为辅。

(2)变式训练要与例题相近、相异,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避免机械地套用方法。

(3)学生在做题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与例题比对,以感悟方法;教师进行点评时,要有意识地联系例题的特点,以巩固方法。

(4)要限定时间和规范要求(思维规范、表述规范、过程规范),训练情况的落实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通过争辩实现顿悟,通过交流实现完善。

五、综合检测,达标演练

复习课的主要活动是围绕知识主干、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不可能对复习范围内的所有知识面面俱到,同时不同学生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同,所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充分关注个性,最后必须进行综合检测,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补救复习,以消除教与学的盲点。

1。教师活动

(1)投放综合达标演练题,提出时间要求和结果呈现要求。通过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以面向全体的教学心态关注学困生,力争做到人人过关,最大限度地消除两极分化。

(2)学情反馈,引导学生互动评析,进行补救教学。

2。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达标演练题,深入思考和领会知识的内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困惑的问题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讨,查找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

(2)展示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互动进行感悟深化、自主补救、自我完善。

注意:(1)题目的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在尽量覆盖全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2)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要面向全体,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3)巡视指导的重点是中下游学生,通过中下游学生的提升推进上游学生的提高。

(4)落实要当堂完成,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针对点评,针对点评重在进行思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迁移应用和整合应用的策略指导。

六、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归纳、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复习课的效果。归纳是针对本课题的内容,是为了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以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拓展是针对相关联的内容,是为了实现本单元知识体系与前知识体系的链接,本单元的方法与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识的整体功能与方法的迁移应用。

1。教师活动

(1)从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三个方面对归纳的格式和要领提出指导性建议。

(2)针对链接其他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指导学生进行完善。

2。学生活动

(1)审视单元知识体系,回顾相关知识、方法与题型,从知识主干、方法套路、问题类型等角度进行归纳与链接。

(2)在老师的指导下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感悟他人的观点与老师的指导点拨,自觉进行完善和提升。

注意:(1)归纳要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类型,提升要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策略和方法的迁移应用;拓展要突出横向联系、问题归属,链接要“回放”跟例题、训练题相近的题目,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比较它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一道题目,学会解决一类问题,实现方法的准确理解与迁移应用。

(2)要做到知识与问题对应、题型与方法对应。

(3)要充分落实让学生参与过程,不要把指导搞成了替代。

总之,复习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杜绝知识罗列式或压缩讲课式复习,明确夯实双基并不意味着低效重复,立足教材要避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做到知识让学生自主疏理,网络让学生参与构建;应用让学生充分训练,规律让学生探究发现;错误让学生互动争辩,方法让学生感悟提炼。复习课既不能忽视训练而搞成了单纯的知识剖析、深化与完善,也不能只注重训练而上成了习题课,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在落实训练的过程中内化和提升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2)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生物学科教学工作,从考试情况来看,成绩不算理想。认真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无心向学、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体会的过程。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赏识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讲究方法,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针对情况,我准备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转变学生学习态度。针对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要拉近与他们的关系,走进他们的心理,找出根源,转变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消除学习中的消极情绪。给予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要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学,乐意学,积极主动地学。在每节课上,每次作业都要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与能力。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能力以及工整的书写。培养学生细致审题的能力,防止马虎出错。

第三、努力提高自己。平时多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资料,特别是与自己所教年级有关的。多听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第四、认真备课,精选试题保证学生学足,学精。

第五、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优生成绩的提高。

第六、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初中生物教学心得高中生物教学小论文中学生物教学论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3)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

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4)

时光易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这一学期中,觉得很幸福也很辛苦。幸福的是,同事和学生关心和支持我;辛苦的是,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尚有力不从心之感。“静坐常思已过”,这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以期将来能够更好地发展。

本学期,我承担高一5~8四个班的生物教学。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按照其要求认真备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一些难点知识,经常通过搜索有关资料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多进入老教师的课堂,吸取经验。同时在别人的课堂中也可以发现到自己的缺点,从而避免错误再次重现。

三、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在每节课或每章后进行教学反思,写下自己在教学中对知识点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对于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堂中可以对其再进行修正补充。

四、对于同一节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寻找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

五、在课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为了培养能够取得高分的学生,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也有不容小视的责任。所以课堂下我经常会与一些问题学生做思想交流,防止他们思想出现偏差。

在教学工作中,针对5班学生尖子生少,班级犹如一潭温水,不冷不热的现状,我摸索出了一条“低起点、快节奏、高密度、强朗读、培优扶差、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学期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学生作业的讲评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三、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教育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又要提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

回顾昨天,百感交集;面对今天,信心百倍;展望明天,任重道远!

今后,我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赤诚之心培育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5)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1)班、(2)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对于近来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3.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4.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做细胞的模型”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6)

本章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少数人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课余的时间,认真复习了初中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内容,还根据课本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7)

《走进细胞》是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是开篇,相当高中生物的绪论,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石。上好这一章很关键。我通过这章的教学实践,发现要好新课标,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去摸索。

一、领会新课标课堂理念

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堂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的课堂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的系列环节的方向标。只有教师细细地揣摩,认真领会新的课堂理念,才能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今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新课标,我积极参与新课标学习,信心百倍地给学生上《走进细胞》的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二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SARS病毒、HIV病毒结构,观察病毒的生活与繁殖,再让学生观察单细胞草履虫的运动,人的生殖发育的简图及人的缩手反射,与学生一起探讨病毒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否离开细胞。

接着我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我以课本上龟为例和学生一起来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让学生先了解生命系统的九个层次,然后我把龟换成人、松树、草履虫、细菌让学生来讨论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时间很紧,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我反思我的教学环节,发现我在落实第二个目标时先讲解然后逐一讨论,如果我能启发学生阅读龟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人、松树、草履虫、细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再由我和学生一起来归纳生命系统各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又渗透了新的课堂理念。新的课堂理念需要我们用心领会,才能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

二、做好初高中生物衔接教育

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物,进入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把初中所学的生物知识遗忘了。做好初高中生物学知识衔接很有必要。我们学校针对学生这种情况,编写了校本课程,而且安排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为启蒙教育周。一周时间要把学生初中所学的生物回忆起来很难,况且生物一周才安排两课时,这两课时我重点把与高中生物必修1相关的四个单元做了讲解。如生物与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与人的生命活动。其他单元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第二周我上新课,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学生很自然就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并没有感到很深奥。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到实验室操作显微镜,通过衔接高中教育的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学生已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操作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结构,看到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也有了成就感。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生物的信心。

三、重视学习,适应新课标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教学的三维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围绕一些知识点展开一些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动手完成生物学实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者课堂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问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等。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根本适应不了新课标教学,只能就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尽快适应新课标,对于生物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加强学习刻不容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学习:①反思每堂课。上完每堂课认真反思,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在失败与纠正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②积极参与备课活动。与同仁一起探讨教学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争取从每一次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提高。③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吸取专家的教学经验,学习的观摩课,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标教学。

通过“走进细胞”这一章的教学,我深有体会,要落实好新课标,我们教师需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来武装思想,不断加强学习,深化专业知识,借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应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才能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8)

高一生物一个月的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也真快,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回想一下这个月,感觉就是累,身体累,心也累,上班这么多年了,从来都没这么累过。我现在是高一二班的班主任,同时还教了八个班的生物课,说句心里话真的有些力不从心。借这个机会我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1+1小于2:我对课时问题的一点思考

新课程生物在高一就开课了,每周两课时,从理论上讲是完全能完成任务的,所说理论是指学生的自主能力强,能够很好的跟着老师,进而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只能完成教的过程,要想达到学会是根本不可能的。课程要求是每个模块36学时,按每同2学时就得18周,加上复习考试就得20周,而实际的教学周只有16周。每周两学时,就是两个进度,但是两学时,课节之间的时间就拉长了,从而加大了学生遗忘的速度和量,所以在每一节课的时候都要把上一节的内容再强调,所以我说1课时+1课时小于2课时。再有习题没有时间做,学生如何才能掌握知识。这是考,请学校细作考虑。

二、课后辅导的问题

高一学年15个教学班两个生物教师,我教了8个班,还是班主任,所以根本没有时间给学生做辅导,这是不行的,我连看着学生背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学生掌握的效果也不好,我觉得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学生可不会去体谅学校或教师的,最后学生在给教师打分的时候肯定是个最低分。

三、教育教学思想转变的问题

新课程的`理念指导着我们如何去开展新课程的教学,我对新课程有很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的目标是让教师和学生都减负,都能快速的成长起来,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也注意这方面的培养,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把他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但是有些东西越来越打折扣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整体社会的大环境,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倒致我们还得以获得成绩为最根本目标。对于成绩而言现在谁都放不下,而注重成绩就又得靠教师的多付出,这是我现在觉得累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要更有耐心,更细致,成绩会有一定的提升。

四、班级管理方面

这个学期我成为了总校的一个班主任,通过军训和开学的这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集体主义不强,缺少凝聚力,这对于班级建设来说的是很不利的,缺少向上精神,从运动会上学生的表现就已经看出他们在学生上也不会有太大的优势,主要还是缺少一种精神,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培养学生向心力,积极心态和学习方法上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进步。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9)

1、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之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2、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的能力。

3、教育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选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存、本质的联系,学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倍的学习效果。

5、据不同层次同学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弹性作业。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而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严重欠缺,影响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因此,刚开始放慢速度,以便让学生能尽快掌握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A级为全班必做题,B级为选做题),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破解往年的高考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保持长久的学习生物学热情和学习干劲。

6、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亲自准备实验材料,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科学指导各班的生物科代表开展工作,及时收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征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8、章节复习时采用问题性答疑替代传统的知识性回顾和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对章节的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学会构建章节知识网络。

9、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10)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11)

高一生物论文模板精选

[摘要]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变化及遗传的一些规律。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其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为以后深入探索生命的规律打下基础。高中生物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生物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及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以供教学中进行参考。

[关键词]生物;教学;观察力;教学方式

一、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了兴趣,才会集中精神进行学习,同时也会认真动脑思考,所以首先要注重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讲解还是在实验课上,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要注意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细心观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再有,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通过问题及悬念的设定,辅以有趣的演示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细致观察的意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使学生的观察成为一种习惯

有了兴趣才会专心,观察才会细致深入,才能在平淡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才能有所获。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持之以恒,使深入观察成为一种习惯。要通过牛顿、达尔文、袁隆平等生物学家的故事告诉学生,伟大的发现是同细心观察及深入思考分不开的,让学生拥有细心观察的潜在意识。如观察田野中蚱蜢的体色变化,能够加深对保护色的理解;在池塘边观察蛙的成长过程,能够强化对变态过程的学习;在农村观察公鸡争斗,可以了解动物的攻击及防御行为……在对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进行观察时,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在思考中得到启发。

(三)观察方法是观察效果的.决定因素

观察并不是一味地瞎看,一定要讲求方法,如果不讲究方法,所获甚微,不仅浪费时间,反而会渐渐使学生失去观察的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为不当的方法使观察行为变得盲目,使知识点分散,不容易串联,从而影响能力的提高。为了避免观察中的无目标瞎看,教师要注意加强对观察方法的指正,要结合教材的进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指出观察的重点。先有目标,然后再有所侧重地进行观察,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四)注重学生在观察时动脑发现问题

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因为有了思考,才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寻求解决方法,寻找答案,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能加深学生对所观察事物的了解,从而对其进行探索,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如观察马铃薯块茎与甘薯的块根,虽然都在地下生长,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除了两种不同生物各自属性不同外,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这样才能认识到块茎和块根的不同,使学生知道: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相似,但实质却有不同,提高其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在以后的生物课学习中能够更求甚解。

(五)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高中生物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实验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动手边观察,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其学习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合理的实验布置,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原理,进行思维拓展,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益处。在实际观察中,还可以纠正一些学生固有的错误认识。比如观察蝙蝠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蝙蝠的生理结构,教师再将其与鸟类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蝙蝠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不属于鸟类。从而避免学生错误地认为在天上飞的像鸟的动物都是鸟,还有别的可能性。

二、关于高中生物教学转变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策略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方式。过去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都由教师掌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生什么,知识的传递基本以“填鸭”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被动接收知识,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有了改革和创新。在整个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角色、行为及方式都要发生转变,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心点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助其养成独立的人格。

(二)教学技能提高的策略

不论哪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方面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引导。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综合的,它由反思、评价、课后辅导、作业批阅、课堂讲授及教学设计六个方面组成,因此,教学技能的提升是这六个方面综合提升的过程,既有独立性又有互联性,每个方面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方面不足就会成为整体的短板,导致教学技能无法提升,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教技能,教学互长,不断反思、探索和提高,通过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

实践出真知,特别是生物学这门学科,与生命直接相关,而且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如人口、环境、生态、医疗等等问题,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将理论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理性方面及感性方面都有深刻的体会,加深理解,这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潜能的开发都十分有益。比如在学习“生物进化论”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及学生自身的一些生理现象。将生活实际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生物学科的亲切和实用,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教学的事半功倍效果。

(四)课上及课后的问题策略

学和问密不可分,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后,不能及时把问题解决,甚至很少提问,即便不会也不主动提问,这对于学习来讲是一种障碍。问题意识薄弱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处于隐藏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要充分鼓励,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问题意识薄弱情况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进而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调整。首先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慢慢产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其次要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强化,增加实验课程,促进学生亲自动手,自主学习,在实验中观察、质疑、提问;再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提问的欲望。

三、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各学科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断深入。对于学生而言,要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动手解决,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教师而言,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提高教学技能,转变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起引领的作用。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在生物教学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个版本的比较苏科庚生物学教学-08-25

2、浅析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陈欣;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0-25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核酸的种类。

②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③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②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理解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后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以下不足:

①任务指向不明确,任务要具体细化。如,比较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任务太大,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可以改为填空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其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比较。

②教学主线不清晰,顺序凌乱。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是想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DNA和RNA在结构上的不同,再细化到局部,从而实现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来理解知识点。从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学设计不科学,不符合认知规律,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连,再形成核酸,层层推进,逐渐深化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反思

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本次课,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辨析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对学生不太放心,很怕学生达不成任务,我在本次中讲得比较多,剥夺了学生展示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活动,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②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多且零散,需要理解并记忆。在教学中应适当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本次课学生需要记忆2种核酸,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的中文名称。

③对学生见解的反思。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对五种碱基的记忆的时候,有学生提到了U就好比人的两条输尿管,所以U代表尿嘧啶;看到G就想到了鸽子,而鸽子属于鸟类,所以G代表鸟嘌呤。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7篇


每一位优秀学子都是需要优秀的老师悉心灌溉的,教师应将教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发挥最大的效果,写教案时怎样把握好该掌握的重点呢?88教案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篇与“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相关的文章,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1】

习课是以知识深化、整合和综合应用立意的一种课型,要注重结构性,体现综合性,着眼提高性。复习课倡导“整合—训练式”教学策略,即高度概括,根据各部分知识所反映(或描述)的现象(或过程)的物理属性,深刻领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温故知新,深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澄清对难点知识的困惑,科学归属知识的功能,使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综合应用,全面认识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探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使方法进一步套路化。

基本思维程序:导入课题,引领目标→自主梳理,整体建构→深化完善,典例导练→应用感悟,变式训练→综合检测,达标演练→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一、导入课题,引领目标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语言要简练,最好由一句话导入。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突出对新授课知识的弥补、充实、完善和深化,突出整体构建、方法迁移和综合应用,突出思维的拓展与科学方法的形成。要立足双基,突出发展,通过整体构建和综合应用落实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要避免脱离学情的“一步到位”。引领目标要突出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要深化、完善的重点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考虑到新授课还没有到位的目标。

1。教师活动

(1)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用简洁的导语或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直击学生的知能薄弱,激起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整合学习的欲望,对复习课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

(2)引领复习目标,指导复习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进行能力目标的引领,根据学情实际指出需要深化、完善的重点是什么,应该进行到什么程度,并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法指导建议。要特别关注不能一步到位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做无用功。

2。学生活动

(1)通过教师的导语,领会本课复习的必要性,明确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对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线索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思维扫描进行回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

(2)认定复习范围内的各项学习目标,比对反思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初步定位,明确哪些方面自己已经掌握,应该主攻的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的复习策略。

说明:(1)教师在导语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地位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根据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目标自我定位,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倾向。

(2)目标定位要本着瞄准基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以完善、深化知识与提高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3)目标认定过程要注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既定目标进行调整,领会复习的重头戏是什么,复习将要达到的境地是怎样的,自己具备的实力和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4)复习目标认定后,应该引导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复习策略,把最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最薄弱的问题上。

二、自主梳理,整体建构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东西;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所以复习课要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梳理,科学构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实现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梳理要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突出知识所描述(或反映)的物理属性,不要搞成了对知识内容的复述再现;整合要根据概念、规律和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不要搞成了知识点的罗列再现。梳理和整合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交流,互动完善。在梳理(不是复述)、归纳(不是罗列)、感悟(不是问答)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

1。教师活动

按照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可参考如下三个方案组织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独立构建。课上让学生登台展示,讲解自己的构建思路,不当之处,其余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教师同步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

(2)课堂研讨,学生合作构建。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位同学(或小组)的归纳成果,请其他同学评议,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评析,提出补充、完善意见,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巩固、整理知识结构,将已有的知识图表再加以简洁化、科学化。

(3)教师引导,师生同步构建。学生积极主动地回顾、思考,教师进行思维引导,同步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2。学生活动

对本单元知识和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回忆、概括,理清知识体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初步构建知识网络,根据老师的指导、点拨,一方面要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准确领会教师的点拨性语言的含义,还要主动地对其他同学的成果进行评价与借鉴,深化对所学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注意:

(1)要抓住主干,高度概括,将概括的结果从联系的角度,以逻辑结构(结构图或表格)的形式呈现。

(2)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将外部的学习控制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

(3)要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逻辑的、因果的、功能的联系),杜绝复述式概括、罗列式归纳、压缩式总结的复习方法。

(4)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不要把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搞成了教师向学生介绍和解说。

(5)要有意识地与先前的知识网络链接,让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奠定灵活运用的基础。

三、深化完善,典例导练

实现知识在“温故”基础上的“知新”,在综合应用基础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炼”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知新”的意义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物理内涵的透彻理解——深化,外延条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识的准确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环节,澄清认知误区,关注学生新课学习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复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这是复习课的根本问题;例题的导练要突出审题能力的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和思路方法的提炼。在综合应用(不是套公式)、互动辨析(不是对答案)、方法归纳(不是就题论题)的过程中实现知新,确保学生头脑中知识和方法的正确性。

复习课教学策略,

1。教师活动

(1)问题引领,点拨完善。抓住知识的主干,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功能,通过程序性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根据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创设互动平台激起争辩,重在深化对知识内涵的全面理解,强化对知识外延的牢固把握,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为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例题导练,探究方法。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例题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互动式,以能力培养立意,以审题方法为切入点,以启发点拨为主要手段,以规范呈现过程为标准,以思路与方法的提炼为落点。

2。学生活动

(1)深度反思,互动完善。在教师的程序性问题引导下,从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主要功能、局限性和适用条件等角度寻求问题的结论,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度反思,通过比较发现问题,通过争辩澄清误区,通过补弱完善知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及时矫正。

(2)主动探究,寻求方法。深入读题、仔细审题,捕捉有效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或互动研讨加工处理信息,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规范地呈现出解题过程。积极参与同学互评、老师的点评,提炼出这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注意:(1)要突出主干,抓住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复习,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师要潜心发现问题,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双方要互动解决问题,否则就会搞成了低效重复。

(3)例题的设置要从深化完善知识内容和综合应用解决问题两个角度考虑,深化与完善知识要紧紧围绕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困惑点;综合应用要紧扣知识重点跟实际问题的联系。

(4)例题的教学策略必须是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发现规律和自身存在的误区,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认识,最终提炼出思路和方法。

四、应用感悟,变式训练

例题教学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往往掌握不够准确,理解存在误区,教学中要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检验、内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义、功能与应用注意事项。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跟例题相近又

相异,提高例题教学的指导功能。训练要规范时间、氛围和格式,允许同学之间讨论、合作。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关注学情,做到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1。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例题的特点,设置并投放变式训练题,但要控制题目的难度和梯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平台。

(2)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指导,在各层面的学生充分完成解题任务的基础上,当堂落实做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确保不留教学欠账。

2。学生活动

(1)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完成解题任务,在解题过程中感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纠正误区,内化提升。

(2)对存在的困惑主动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1)该环节学生要以独立活动为主,合作讨论为辅,教师要以个别指导为主,集体讲评为辅。

(2)变式训练要与例题相近、相异,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避免机械地套用方法。

(3)学生在做题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与例题比对,以感悟方法;教师进行点评时,要有意识地联系例题的特点,以巩固方法。

(4)要限定时间和规范要求(思维规范、表述规范、过程规范),训练情况的落实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通过争辩实现顿悟,通过交流实现完善。

五、综合检测,达标演练

复习课的主要活动是围绕知识主干、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不可能对复习范围内的所有知识面面俱到,同时不同学生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同,所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充分关注个性,最后必须进行综合检测,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补救复习,以消除教与学的盲点。

1。教师活动

(1)投放综合达标演练题,提出时间要求和结果呈现要求。通过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以面向全体的教学心态关注学困生,力争做到人人过关,最大限度地消除两极分化。

(2)学情反馈,引导学生互动评析,进行补救教学。

2。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达标演练题,深入思考和领会知识的内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困惑的问题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讨,查找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

(2)展示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互动进行感悟深化、自主补救、自我完善。

注意:(1)题目的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在尽量覆盖全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2)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要面向全体,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3)巡视指导的重点是中下游学生,通过中下游学生的提升推进上游学生的提高。

(4)落实要当堂完成,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针对点评,针对点评重在进行思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迁移应用和整合应用的策略指导。

六、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归纳、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复习课的效果。归纳是针对本课题的内容,是为了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以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拓展是针对相关联的内容,是为了实现本单元知识体系与前知识体系的链接,本单元的方法与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识的整体功能与方法的迁移应用。

1。教师活动

(1)从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三个方面对归纳的格式和要领提出指导性建议。

(2)针对链接其他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指导学生进行完善。

2。学生活动

(1)审视单元知识体系,回顾相关知识、方法与题型,从知识主干、方法套路、问题类型等角度进行归纳与链接。

(2)在老师的指导下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感悟他人的观点与老师的指导点拨,自觉进行完善和提升。

注意:(1)归纳要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类型,提升要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策略和方法的迁移应用;拓展要突出横向联系、问题归属,链接要“回放”跟例题、训练题相近的题目,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比较它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一道题目,学会解决一类问题,实现方法的准确理解与迁移应用。

(2)要做到知识与问题对应、题型与方法对应。

(3)要充分落实让学生参与过程,不要把指导搞成了替代。

总之,复习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杜绝知识罗列式或压缩讲课式复习,明确夯实双基并不意味着低效重复,立足教材要避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做到知识让学生自主疏理,网络让学生参与构建;应用让学生充分训练,规律让学生探究发现;错误让学生互动争辩,方法让学生感悟提炼。复习课既不能忽视训练而搞成了单纯的知识剖析、深化与完善,也不能只注重训练而上成了习题课,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在落实训练的过程中内化和提升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2】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

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3】

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练习,比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结合本节知识,人作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5.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做细胞的模型”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6.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20xx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4】

20xx年X月X日 X天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而学校的领导也时常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你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碗水,特别是年轻的老师更需要学习。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一些培训。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生物新课程标准、有效课堂教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文章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网上听课、公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而且也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报名参加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参加完这个培训,我感觉收获良多,这项培训也给我这个菜鸟班主任带来了许多有用的`讯息。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好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生物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我任教八年级的生物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 1

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生物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新教材,我也使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方式,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远离烟酒(调查活动课)“人的性别决定(游戏课)”、“蚯蚓在哪儿爬得快(实验探究)”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生物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我也自己动手做了一些教具,搜集了一些教学视频还有做了一些教学PPT,以丰富学生的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生物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5】

备好课,上好课,是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好课呢,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应该有所差异,在高一生物课的现行课标的要求下,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定位在“ 不是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 ,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体现出来,有张有弛的节奏,一切以学生思维的互动、能力的训练、情感的培养为主。

高一《蛋白质》是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一节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在这节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制作图片,演示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来体会事物的变化过程,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的教学策略。在课前做好卡片每四人一套( 为节省时间教师自己做好给学生) ,在卡片上写有-NH2 ,-COOH ,-CH3 ,-R …等基团, 在课堂上让学生四人一组找到相关基团组成书上给出的几种氨基酸并比较这些氨基酸异同点, 得出氨基酸的定义。 再将拼出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开成二肽、三肽与四肽让学生找出水分子是怎么产生,有关原子来自哪个基团,肽键指的是哪部分是由哪些基团组成, 在脱水缩合中与哪些基团没有太大的联系等问题的答案,并数出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为后面找找规律作好准备。再由几个组的同学合作拼出形成更长的肽链,并计算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的关系,以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最后全班同学把所有的肽链一起形成三条长的肽链(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再一起计算情况的分析基团变化、分子变化及相关计算得到相关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这些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这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又可以解释其他同学可能存在的疑问,当然也会暴露出学生思维的欠缺,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弥补。这样一来就基本上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这一节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切实体会物质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记得以前有一位英国科学家的一个研究结论:我听(记住20% ),我忘记;我看(记住40% ),我记得;我做(记住80% ),我学到;我教(记住96% ),我掌握。放手让学生自己体验那不就OK 了!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6】

1、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之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2、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的能力。

3、教育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选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存、本质的联系,学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倍的学习效果。

5、据不同层次同学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弹性作业。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而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严重欠缺,影响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因此,刚开始放慢速度,以便让学生能尽快掌握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A级为全班必做题,B级为选做题),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破解往年的高考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保持长久的学习生物学热情和学习干劲。

6、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亲自准备实验材料,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科学指导各班的生物科代表开展工作,及时收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征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8、章节复习时采用问题性答疑替代传统的知识性回顾和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对章节的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学会构建章节知识网络。

9、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篇7】

课前准备:

学生四人为一组准备各种糖不得少于五种(少量),鼓励种类越多越好,意图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并查阅资料了解糖,为课堂上能轻松的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同时也为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糖。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阅读教材“细胞中的糖类”的内容,并归纳整理知识结构,讨论并添出下表。通过谈话、自学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的各种糖进行归类并能说出每种糖在生物体细胞中的作用,完成得快而且好的小组给全组同学在发展性评价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个性化评价记录A一次。

生:分组讨论、交流并积极完成任务。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肝糖元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元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反思:由于课前有所准备,同学们对完成自己收集的糖很有兴趣,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急于要找到答案,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使课堂充满活力,加强了直观教学也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

教学意图: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必须调动主体参与,而合作学习是主体参与的重要形式。这部分教学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愉快参与的活动情景和融合交流的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实现了“乐学”到“会学”的有机统一。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000字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000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1

我在本学年担任高一年级6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在工作当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素质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二: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案

一学年我对照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地完善着教案的设计。教案的模式经历了三次调整、充实,形成了现在的学习目标、提示与拓展、学习与思考、章节知识要点与要求、巩固练习等五个版块的内容。力求教案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蓝本。其优势在于方便学生自学、利于学生思考、记录少量笔记,得到大量信息,方便预习、方便听讲,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

对强化班,我采用的是指导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普通班我鼓励学生读书自学,留较多的时间让他们提问,我把重点放在调动学习积极性上,热情鼓励自觉学习的行为与同学,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表达能力方面对他们进行训练,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每一个想学习的同学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努力作到让每一个学生从我的生物课上受到终生的收益。

三: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单元知识以读书与思考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比较零乱。《单元知识要点》板块则使学生学完每一单元后对知识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利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利于他们的学习建构过程。

四:教师的角色也应改变

即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这种变化的实现其实是很难的。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2

1、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之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2、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的能力。

3、教育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选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存、本质的联系,学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倍的学习效果。

5、据不同层次同学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弹性作业。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而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严重欠缺,影响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因此,刚开始放慢速度,以便让学生能尽快掌握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A级为全班必做题,B级为选做题),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破解往年的高考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保持长久的学习生物学热情和学习干劲。

6、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亲自准备实验材料,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科学指导各班的生物科代表开展工作,及时收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征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8、章节复习时采用问题性答疑替代传统的知识性回顾和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对章节的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学会构建章节知识网络。

9、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3

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4、多方位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5、建立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4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练习,比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结合本节知识,人作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5.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做细胞的模型”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6.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2000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5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近1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保证实验课的数量和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保证实验课的数量。《分子与细胞》中的实验一共有9个,有些实验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施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看实验录象,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更要保证每次实验的质量。一旦实验课安排不妥就会事半功倍,经常出现学生到实验室图个热闹新鲜,而学不到任何东西的现象。因此我们在上实验课时,一定要做好二个环节———实验前的预习引导和实验后的总结交流。让学生预习好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忌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地克隆课本的实验步骤。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并且把实验结果以实物或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在实验报告上。实验报告不是对实验过程的简单记录,而是将具体的实验现象,分析为什么得出这个结果。不管实验成功或失败,都要分析原因,进一步总结并在班上交流。通过这样一节完整的实验课,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原理的建构,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科学、作科学,更加有效得促进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价值的养。

4、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

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5、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6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和完整,进而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细胞膜和细胞质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细胞核的学习完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性。

3、设计思路:

1)情境导入:用多利羊诞生过程的一段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与多利羊相关的有三头羊,它更像哪头羊?为什么?”学生应该都能想到是跟提供细胞核的A羊最相似,但具体原因可能很难表达出,以此进入本节的学习。

2)课中互动释疑

首先用课件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问题生成单的相关问题整合,然后正式进入课本内容的教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来进行教学。

①细胞核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分析P52的四个资料分析来总结。由资料1和4为一组,资料2和3为一组,分别得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考虑后3个资料都有对照实验,所以在分析资料1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问题1: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问题2:此实验完善吗?如果不完善还应该做怎样的补充?”由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资料2有图和文字说明就由老师简单分析了一下,考虑到资料3有文字说明无图,资料4有图但无文字说明,就分别采用叫学生根据图来描述实验过程和根据文字提示来画图的方式,一方面想看看学生是否真理解了课本的实验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②细胞核的结构:因为课本已经把相关结构和功能标注在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旁,老师就不再重复,就由学生集体朗诵了一遍,然后提了下面的问题“1、代谢旺盛和不旺盛的细胞相比,哪种细胞的核孔较多、核仁较大?为什么?2、核孔是一个简单的通道吗?一切大分子都可以由核孔通过吗?3、DN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什么关系?4、在细胞核中,与其功能有关的最重要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这种物质位于什么结构上?”问题在小组讨论后依次解决,最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细胞核的结构,要求他们画出细胞核的平面图并进行标注并完成课堂相关对应练习题。

③总结:细胞的相关结构,使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最后,布置本节的课后练习。

4、教学反思:

①采用三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个方面来落实教学目标。

②教学程序设计处处体现问题意识,突出生本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对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地方利用动画以及结构图的形式给予展示,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难点。

④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在他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顺利的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为什么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了。

⑤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新课标要求的容量较大,并没有在40min的课堂上完成全部的教学设计内容,模型的展示只能在课后完成;

部分内容在呈现时偏快,一些同学未能及时加以巩固;

虽然在课前布置让每一个同学都要先根据导学案做好相关的预习,但是依然有个别同学没有做。这就提醒我们:对课前预习的监督要加强,比如可以把导学案发下去后定个时间再收起来进行检查…

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适当将问题的设计更贴近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7

《走进细胞》是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是开篇,相当高中生物的绪论,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石。上好这一章很关键。我通过这章的教学实践,发现要好新课标,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去摸索。

一、领会新课标课堂理念

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堂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的课堂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的系列环节的方向标。只有教师细细地揣摩,认真领会新的课堂理念,才能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今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新课标,我积极参与新课标学习,信心百倍地给学生上《走进细胞》的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二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SARS病毒、HIV病毒结构,观察病毒的生活与繁殖,再让学生观察单细胞草履虫的运动,人的生殖发育的简图及人的缩手反射,与学生一起探讨病毒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否离开细胞。

接着我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我以课本上龟为例和学生一起来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让学生先了解生命系统的九个层次,然后我把龟换成人、松树、草履虫、细菌让学生来讨论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时间很紧,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我反思我的教学环节,发现我在落实第二个目标时先讲解然后逐一讨论,如果我能启发学生阅读龟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人、松树、草履虫、细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再由我和学生一起来归纳生命系统各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又渗透了新的课堂理念。新的课堂理念需要我们用心领会,才能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

二、做好初高中生物衔接教育

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物,进入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把初中所学的生物知识遗忘了。做好初高中生物学知识衔接很有必要。我们学校针对学生这种情况,编写了校本课程,而且安排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为启蒙教育周。一周时间要把学生初中所学的生物回忆起来很难,况且生物一周才安排两课时,这两课时我重点把与高中生物必修1相关的四个单元做了讲解。如生物与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与人的生命活动。其他单元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第二周我上新课,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学生很自然就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并没有感到很深奥。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到实验室操作显微镜,通过衔接高中教育的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学生已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操作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结构,看到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也有了成就感。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生物的信心。

三、重视学习,适应新课标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教学的三维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围绕一些知识点展开一些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动手完成生物学实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者课堂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问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等。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根本适应不了新课标教学,只能就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尽快适应新课标,对于生物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加强学习刻不容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学习:①反思每堂课。上完每堂课认真反思,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在失败与纠正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②积极参与备课活动。与同仁一起探讨教学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争取从每一次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提高。③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吸取专家的教学经验,学习的观摩课,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标教学。

通过“走进细胞”这一章的教学,我深有体会,要落实好新课标,我们教师需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来武装思想,不断加强学习,深化专业知识,借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应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才能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核酸的种类。

②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③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②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理解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后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以下不足:

①任务指向不明确,任务要具体细化。如,比较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任务太大,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可以改为填空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其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比较。

②教学主线不清晰,顺序凌乱。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是想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DNA和RNA在结构上的不同,再细化到局部,从而实现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来理解知识点。从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学设计不科学,不符合认知规律,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连,再形成核酸,层层推进,逐渐深化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反思

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本次课,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辨析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对学生不太放心,很怕学生达不成任务,我在本次中讲得比较多,剥夺了学生展示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活动,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②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多且零散,需要理解并记忆。在教学中应适当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本次课学生需要记忆2种核酸,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的中文名称。

③对学生见解的反思。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对五种碱基的记忆的时候,有学生提到了U就好比人的两条输尿管,所以U代表尿嘧啶;看到G就想到了鸽子,而鸽子属于鸟类,所以G代表鸟嘌呤。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9

20xx年X月X日 X天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而学校的领导也时常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你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碗水,特别是年轻的老师更需要学习。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一些培训。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生物新课程标准、有效课堂教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文章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网上听课、公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而且也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报名参加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参加完这个培训,我感觉收获良多,这项培训也给我这个菜鸟班主任带来了许多有用的`讯息。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好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生物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我任教八年级的生物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 1

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生物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新教材,我也使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方式,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远离烟酒(调查活动课)“人的性别决定(游戏课)”、“蚯蚓在哪儿爬得快(实验探究)”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生物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我也自己动手做了一些教具,搜集了一些教学视频还有做了一些教学PPT,以丰富学生的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生物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10

时光易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这一学期中,觉得很幸福也很辛苦。幸福的是,同事和学生关心和支持我;辛苦的是,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尚有力不从心之感。“静坐常思已过”,这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以期将来能够更好地发展。

本学期,我承担高一5~8四个班的生物教学。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按照其要求认真备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一些难点知识,经常通过搜索有关资料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多进入老教师的课堂,吸取经验。同时在别人的课堂中也可以发现到自己的缺点,从而避免错误再次重现。

三、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在每节课或每章后进行教学反思,写下自己在教学中对知识点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对于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堂中可以对其再进行修正补充。

四、对于同一节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寻找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

五、在课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为了培养能够取得高分的学生,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也有不容小视的责任。所以课堂下我经常会与一些问题学生做思想交流,防止他们思想出现偏差。

在教学工作中,针对5班学生尖子生少,班级犹如一潭温水,不冷不热的现状,我摸索出了一条“低起点、快节奏、高密度、强朗读、培优扶差、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学期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学生作业的讲评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三、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教育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又要提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

回顾昨天,百感交集;面对今天,信心百倍;展望明天,任重道远!

今后,我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赤诚之心培育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11

备好课,上好课,是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好课呢,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应该有所差异,在高一生物课的现行课标的要求下,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定位在“ 不是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 ,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体现出来,有张有弛的节奏,一切以学生思维的互动、能力的训练、情感的培养为主。

高一《蛋白质》是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一节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在这节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制作图片,演示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来体会事物的变化过程,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的教学策略。在课前做好卡片每四人一套( 为节省时间教师自己做好给学生) ,在卡片上写有-NH2 ,-COOH ,-CH3 ,-R …等基团, 在课堂上让学生四人一组找到相关基团组成书上给出的几种氨基酸并比较这些氨基酸异同点, 得出氨基酸的定义。 再将拼出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开成二肽、三肽与四肽让学生找出水分子是怎么产生,有关原子来自哪个基团,肽键指的是哪部分是由哪些基团组成, 在脱水缩合中与哪些基团没有太大的联系等问题的答案,并数出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为后面找找规律作好准备。再由几个组的同学合作拼出形成更长的肽链,并计算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的关系,以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最后全班同学把所有的肽链一起形成三条长的肽链(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再一起计算情况的分析基团变化、分子变化及相关计算得到相关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这些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这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又可以解释其他同学可能存在的疑问,当然也会暴露出学生思维的欠缺,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弥补。这样一来就基本上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这一节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切实体会物质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记得以前有一位英国科学家的一个研究结论:我听(记住20% ),我忘记;我看(记住40% ),我记得;我做(记住80% ),我学到;我教(记住96% ),我掌握。放手让学生自己体验那不就OK 了!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12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

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高一生物绪论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生物绪论”,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必修本
第1课时绪论
知识精华
生物基本特征解释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蛋白质是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总称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因而能周围的环境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以便保证种族的延续。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主要成就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细胞学说;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实验生物学阶段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
分子生物学阶段1、1944年,艾弗里用细菌作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题例领悟
例1:夏日取池塘中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一些生物的存在。你确认它们是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B、C、
解析:确认它们是不是生物应主要依据生物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只有生物才具有,而非生物是不可能具有的。因此,这些基本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另外,要关注题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条件,从生物基本特征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特征。
答案:A、有细胞结构B、能进行繁殖C、对外界刺激能发生反应
例2:大雁每年秋天由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到第二年春季又飞回北方繁殖,大雁的这种节律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由下列哪项决定的()
A、食物B、温度C、大雁的DNAD、适应性
解析:大雁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性、变异性有极重要的作用。大雁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由大雁的遗传物质——DNA决定的。
答案:C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鸟的前肢变成翼B、葵花朵朵向太阳
C、狗见主人摇尾巴D、敲击人的膝盖骨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动作
2、病毒可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产生后代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构成D、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具有()
A、细胞结构B、应激性
C、遗传性D、新陈代谢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B、变形虫C、衣藻D、噬菌体
5、20世纪以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A、粮食、人口B、人口、环境
C、水和能源D、粮食、资源、人口、环境
6、实验生物学阶段研究的目标和手段主要是()
A、描述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B、观察生物的形态并进行分类
C、用理化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D、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
7、、下列属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营造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工程
B、建设小张庄农业生态工程
C、在南方建立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D、将某细菌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
二、简答题
1992年,陕西一农民从河中捞起一块重达20多公斤的不明物体——“怪肉”,这是不是生物?经观察此物体具有不断生长的特点,因此初步判断为生物体,经鉴定为大型粘菌复合体。构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该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矿物质等。特别是具有能刺激人体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多种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组成物质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2)、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生殖发育、应激性等都是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见
(3)、科学家制造“超级菌”分解石油属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自我评价答案:

1234567
AADDDDD
1)蛋白质、核酸(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生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