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500字通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2-12-16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500字通用。

解决方法灵活多变,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当的难度,教案组成是由教学成功和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栏目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指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边是南,左边是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练习一的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 识 东、南、西、北 方 向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右边是南,左边是北。

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2

目的:

学会初步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的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

复习

新课

教学例题

a画出线段图,

根据题意画出简图说明各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b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解答

教师说明:

用去的粉笔盒数和剩下的盒数合起来就是学校买来的粉笔盒数

用线段图表示:

引导学生进行以往知识,列式复习

结合线段图进行讨论:

相等关系如何

未知量如何表示

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等式

未知数怎么求

交由学生解决本问题同时让学说思考:该注意那些问题

特别说明

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一读清题意,知道已知是什么,求什么,设出未知数x

二按题意,找出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三求出未知数,后面不用单位名称

四写出答案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七册数学P64、65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直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类比较,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用具:白纸、尺子、三角板、水彩笔一支、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1、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个老朋友,他是一条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2、想象活动(想象纸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两条直线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1、展示学生作品(选择典型作品,如等等,并编上号)

2、进行分类

①如果我们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四人小组讨论

②交流讨论结果。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移动作品,充分展示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

引导学生弄清:同一平面内看起来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而事实上是相交的。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1、揭示平行的概念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相交的情况,那么对剩下的这组直线说说你们的想法。

得出不相交

象这样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举例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举例在生活中见过那些地方有互相平行的现象。

2、揭示垂直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举例身边见到过的互相垂直的现象。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揭示课题。

四、练习巩固,深化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下列图形中的两条直线,哪组互相垂直,哪组互相平行?(图略)

2、找一找,看看下面图形中有没有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图略)

3、摆一摆,(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先摆一根绿色的小棒,怎么摆能使另外两根红色的小棒都和绿色的小棒垂直?(同桌合作)

摆后思考:这两根红色小棒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4、欣赏图片(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找一个长方体,找出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边,看看有几组?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85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并体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获得关于它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具准备:在课本后面剪下1平方分米一个,1平方厘米8个(一排)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蒋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有早起的好习惯,我们起床以后做什么呢?(洗脸、刷牙)对,我们洗过脸以后,为了保护皮肤,还要在脸上擦一些面油,对不对?大家觉得老师每次擦得多一些,还是这位同学擦得多一些?为什么呢?(也就是老师脸的表面比较大,这位同学脸的表面比较小。)板书:表面。

1、观察实物,认识物体表面。

师:不光我们的脸有表面,其他物体也有表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体,(篮球、苹果、杯子、数学书、乒乓球)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教师演示:这是篮球的表面,这是苹果的表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物体,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些物体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每一样都摸一摸,感觉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再看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

2、讨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我们就称之为:他们的面积。(板书:叫做它们的面积)

3、运用面积。

师:谁会用面积来说一说你手中的两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要说清是哪一个面。如:课桌上面的面的面积比课本的封面面积大。

看投影:(1)热水瓶和煤气瓶,哪一个表面面积比较大?(显示一下)

(2)排球和篮球,哪一个用的皮要多一点?

4、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你还知道那些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围成的平面图形,教师出示

这两个图形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看:现在有一块黑色的图形移过来,盖住了这个正方形,再看,这个图形又盖到了长方形上,有没有完全盖住呢?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看来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5、谁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

总结:刚才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的大小,是他们的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他们的面积,谁会把这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学生概括后教师加上一个或字。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1)拿出发给你们的1号、2号纸,看一看,能判断哪个大,哪个小吗?可以不可以证明一下?用重叠比较他们的大小。

(3)数方格:电脑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纸片,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面积的大小,再重叠一下,仍不能比较大小,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先数一数方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把长方形的方格移过来,再确认一下。

变换:电脑先出示第一个正方形,然后告诉学生:第二个长方形有6个方格,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大?再出示第二个图,问: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用数方格的方法有什么要求?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计量面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用一样的正方形。

三、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小方块:这个纸片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用它来量面积的大小。大家看,它是什么形状?是正方形,哪它的边长是多少呢?量一量它的边长。

小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这就是厘米与平方厘米的联系。生活中有那些东西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用小方块比一比。)

(开关按钮、手指甲、相互笑一笑露出大门牙等)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火柴盒,他的面积是多少?

2、刚才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了火柴盒的一个面的面积,如果要你用它来量大一些的面,比如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为什么?怎么办?(可以用大一点的正方形),这里有一个大一点的方块,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拿出同学们自己的1平方米,量一量他的边是多少。哪些东西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大约1平方分米的地方?(脸、开关等)

如果要你量这个课桌面的面积,你觉得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一起来量一量。看怎样量比较好?

3、中期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来量面积大小的两个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这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是面积单位。

4、如果老师要同学们用这两个面积单位来量一量这个教室的面积?你觉得行不行?

(1)挂出1平方米的教具,让学生用手比划:横的是一米,竖这是一米,下面要封口。

(2)看一看1平方米上面可以站多少同学。(把纸取下来)

(3)沿着一平方米的地方走一走,只能走四步,有什么感觉?

(4)介绍我们的小足球场大约是2000平方米左右,

(5)根据1平方米的大小,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室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练习:投影。

五、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实践任务:

用1平方米的教具,下课以后想办法量一量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看谁会想到猜得对?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家庭都能自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结合我校这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来看,由于实验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已经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11.5元=11元5角,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

③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元角32+115147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学生喜欢到书店看书、买书这一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整堂课始终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思考、交流、讨论、反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得出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因此教师稍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在课堂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表示元的整数部分数位没对齐,如105+92,9写在十位1的下面,在及时指导下,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但我认为课后还要加强练习,才能达到熟练计算、应用自如的效果。

〖案例点评〗

邱老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了买书游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着力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比较好的发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比较算法中发现其中隐含的本质,理解算法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算理。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6

环节之一:

1、谈话引入:现在你们每人的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这信封里共有6张卡片,老师都给它们编好号了,等下老师叫你拿出哪一张你按序号抽出来。这个信封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但老师有一个要求,里面的东西老师没让你们拿出来不要去动。说到礼物,大家想想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收到礼物呢?

(本环节让学生讲自己的生日,老师板书在黑板上,选取两三个同学就行)

2、你能不能在老师讲台上的年历中找到你生日的那一天呢?(学生翻好后再问你是怎么找到的){小结出如何看日历}

3、引导课题:现在大家看看黑板上的日期,如20xx年4月18日,这里包含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们猜一猜看我们今天学什么呢?引出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4、看到年月日这个课题,你知道哪些与年月日有关的知识呢?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5、年月日的来历:(看课件了解年月日)老师在年下面板书: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在月下面板书:月球绕地球转一圈;在日下面板书:地球自转一圈。

环节之二:

1、简单地了解了年、月、日后我们就要深入学习年月日,在接下来的课里面你们会发现很多你们以前所不知道的有趣的知识,所以老师希望接下的时间你们能开动你们聪明的脑瓜子,跟老师一起深入地探索年、月、日。

现在先取出卡片1、卡片2和卡片3,这是一张20xx年的年历和一张20xx的年历,老师现在想让你们根据卡1卡2,然后填写卡3的表格,同时思考一下卡3下面的问题:认真观察,你从上面表格中发现了什么?发现完后可以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表格的填写情况,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个月是几天的呢?(看最后一个数)

3、让学生讲述你自己的发现。(学生回答,老师适当评价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以上板书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完整可以适当引导)

师:从以上同学们的回答后,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月最多是31天,我们把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而把30天的那四个月称为小月(板书)(板书在天数的后面)

师:20xx与20xx年年历中不一样的地方出现在二月份了,一个是28天,另一个是29天,那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大家不要着急,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相信你们很快就会有答案了。

环节之三:用除于4来判断闰年

1、师揭示:我们将2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称为平年(板书)而将2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称为闰年(板书)。现在请你们拿出卡4卡5,卡4是1993年到20xx年间所有2月份的月历。认真观察并完成卡5,同时想一想你在这填写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汇报并阐述自己的发现。老师引导并小结出四年一闰即前3年是平年(28天),第四年是闰年(29天)

3、既然4年一闰,你们试着动手算一算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得出闰年年份可以整除4,而平年年份不能整除4)

4、让学生根据一起得出来的规律来验证一下1984年2054年

环节之四:教学整百年份的判断方法。

1、请大家看这一些年份《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引出末尾都有2个0、都是整百年份)

2、现在电脑给出来他们除以4后得出的结果,都没余数,想想这些年份的2月份是多少天呢?

3、学生汇报后老师给出答案。

师:这跟你们想的有点不一样吧?为什么这些数能除以4但是有的是闰年有的是平年呢?是不是我们刚才的方法有错误呢?让我们一起拿出卡6,默读一下里面的相关知识,你会找到答案的。

4、小结出整百年份要除以400。

环节之五:认识平闰年的来历。

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精确的说是一年实际是265天5小时48分46秒。一年以365天计算,那一年就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少算了约24小时,也就是少算了大约1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二月,这一年称为闰年。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准确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算作365天6小时,实际上又多算了一点,长年累月下去,就造成了很大的误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科学家规定:遇到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环节之六:

师:学习到这儿谁能起来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把这些知识无保留的告诉大家。

师生共同小结前阶段所学的知识。

环节之七:月份天数的记忆法

师:现在我们学了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一个特殊的2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最实用的方法快速的记住哪月大哪月小呢?

教学拳头记忆法:师生一起动手比画

教学口诀记忆法:

环节之八:巩固练习

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你知道是哪两个月吗?

我国将在______年举办奥运会,这一年是的2月份有______天,我们称它为_____年。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500字通用》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