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高中老人与海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质软、熔点低、能导电导热。

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反应
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为了安全应在烧杯上加盖玻璃片。
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1)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2)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
(4)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5)事先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有碱生成)
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钠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时:4Na+O2=2Na2O(白色粉末)
在点燃时:2Na+O2=△=Na2O2(淡黄色粉末)
3.钠与钛、锆、铌等金属氯化物反应
4Na+TiCl4==熔融==4NaCl+Ti(条件为高温且需要氩气做保护气)
补充
4.与酸溶液反应
钠与水反应本质是和水中氢离子的反应,所以钠与盐酸反应,不是先和水反应,钠与酸溶液的反应涉及到钠的量,如果钠少量,只能与酸反应,如钠与盐酸的反应:2Na+2HCl=2NaCl+H2↑如果钠过量,则优先与酸反应,然后再与酸溶液中的水反应。
5.与盐溶液反应
将钠投入盐溶液中,钠先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如果能与盐反应则继续反应。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2H2O=2NaOH+H2↑2NaOH+CuSO4=Na2SO4+Cu(OH)2↓

钠的制取:
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Cl(熔融)=电解=2Na+Cl2↑

钠的化合物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Na2CO3NaHCO3
1.物理性质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粉末白色晶体
溶解性(水)溶解度Na2CO3NaHCO3
溶液酸碱性(PH)碱性Na2CO3NaHCO3
2.化学性质与盐反应Na2CO3+CaCl2=CaCO3↓+NaCl2不反应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NaOH
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少量Ca(OH)2)
NaHCO3+Ca(OH)2=CaCO3↓
+NaOH+H2O(过量Ca(OH)2)
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注:NaHCO3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更迅速
热稳定性2NaHCO3△Na2CO3+H2O+CO2↑
相互转化Na2CO3+H2O+CO2=2NaHCO3
饱和2NaHCO3△Na2CO3+H2O+CO2↑
3.用途制皂、玻璃、造纸、纺织等、热纯碱除油污。发酵粉、泡沫灭火器、治胃酸。

2.区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
⑴加热固体。产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的是碳酸氢钠。
2NaHCO3=Na2CO3+H2O+CO2
⑵溶解,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是碳酸钠。
Na2CO3+CaCl2=2NaCl+CaCO3↓
⑶在固体中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剧烈的是碳酸氢钠。

侯氏制碱法
反应原理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离子反应
强电解质:强酸(硫酸、盐酸、硝酸)、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大多数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一类电解质。
弱电解质:弱酸(碳酸、醋酸)、弱碱(一水和铵)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一类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书写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海水中提取镁的方法
化学反应方程式:

镁的化学性质:
1、与空气的反应
2Mg+O2===2MgO
3Mg+N2===2Mg2N3
2Mg+CO2===2MgO+C
2、与水的反应
Mg+2H2O===Mg(OH)2+H2↑
3、与酸的反应
Mg+H2SO4===MgSO4+H2↑

镁的用途:
1)镁合金的密度较小,但硬度和强度都较大,因此被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2)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常用来制造通信导弹和焰火;
3)氧化镁的熔点很高,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写出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延伸阅读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氯及其化合物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1.通过实验认识氯气的主要性质
2.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整理
1.氯气的物理性质
2.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与非金属的反应
〈3〉与水或碱的反应
(1)CI2和H2O:
(2)CI2和稀NaOH溶液:
(3)CI2+KOH(浓):
〈4与低价化合物的反应
完成下列反应的有关方程式并说明有关现象;
(1)CI2与淀粉碘化钾溶液:
(2)CI2通入FeCI2溶液中:
(3)CI2通入SO2的水溶液中:
(4)CI2和NH3混合:
(5)CI2和CH4混合(光照):
3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1)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法
1.药品:浓盐酸+氧化剂如:(KMnO4,K2MnO4,MnO2,KCIO3等)
写出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I2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
 ;
2.装置:固+液
主要玻璃仪器有:
3.净化:除杂试剂;所用装置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尾气处理: 
典题例题:
例1.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mol/l,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
NaHCO3晶体,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IO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
变式训练;为了增大氯水中HCIO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NaOH固体B加入食盐固体C加入CaCO3D加入Na2SO3固体
例2.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①是 
②是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原因是①或②:

变式训练:〈1〉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厂常用CI2和FeSO4,同时使用进行消毒和净化,以改善水质,其原理是: 为了延长液氯杀菌时间,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IO=====H2O+NH2CI已知NH2CI比HCI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是:
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溴、碘及其化合物
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学习目标
1.认识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以海水的综合利用为例,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1.理解卤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掌握X-的检验方法
3.利用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及强弱比较的方法,理解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

知识要点
1.卤族元素的相似性:
1.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
卤素原子最外层上都有个电子,易得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常见化合价为价,常见正化合价有
2.卤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
卤素单质均为原子分子,性质相似,都是活泼的,具有 性,化学性质与CI2的性质相似,如:
X2+H2 = 
X2+H2O =
X2+NaOH = 
2.卤族元素的递变性:
1.结构的递变性:
卤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2.卤素性质的递变性: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 ;与水反应的程度 ;与H2化合由 ;
气态氢化合物的稳定性;阴离子的还原性 。
3.特性;
1.Br2是常温下惟一是态的非金属单质,易 ,有毒,保存液溴采用法。
2.I2易,遇淀粉变 色,AgI可用于 ,碘盐可防治病。
3.HCIO4是常见含氧酸中最的酸,而HCIO是氯的含氧酸中 性最强的酸。
4氟及化合物
①.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有.无)正化合价; (有.无)含氧酸。
②.F2不能把氯.溴.碘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
③.F2可与稀有气体反应,氢氟酸可腐蚀 
④.氢氟酸是HX中唯一的(强.弱)酸,AgF是AgX中唯一(能.否)溶于水的酸.
4.X-离子的检验:

AgCI
X-+AgNO3+HNO3
AgI色沉淀
注意:影响检验的离子有:CO32-.SO32-.SO42-.PO43-等.
5.海水中提取溴:
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历;和三个步骤.
1.浓缩:从海水中的Br-一般为,经海滩晒盐和提取氯化钾后得到的苦卤中Br-的含量一般 ,有利于溴的提取。
〈2〉.氧化:若要将苦卤中的溴离子变成液态溴,需要加入 剂,如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3〉提取:生成的溴单质依然溶解在苦卤中,利用溴的,鼓入或
就可将溴分离出来。
典题解悟:
例1.随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C.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单质都能与水反应,通式为:X2+H2O=HX+HXO
B.HX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其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
D.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都为HXO4
例2.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一种X-(X-为CI-.Br-或I-)离子,向甲溶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中,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I-I-B.Br-I-CI-
C.I-Br-CI-D.CI-I-Br-
变式训练:按下面的实验过程填空: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2);(3) .
例3.阅读下列信息并完成下列两题。ICI的性质类似于卤素,有很强的化学活泼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例如:
2ICI+2Zn=ZnI2+ZnCI2ICI+H2O=HCI+HIO
(1)下列关于IC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ICI为离子化合物B.ICI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C.ICI在固态时是原子晶体D.ICI中CI元素为-1价,I为+1价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Zn与ICI反应中,ZnC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Zn与ICI反应中,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H2O与ICI反应中,ICI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H2O与ICI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变式训练:在粗碘中含ICI和IBr,受热是I2,ICI,IBr均可升华,在粗碘中加入一种物质后,再进行升华可制得精碘,应加入的物质是()
A.H2OB.ZnC.KID.KCI

化学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分析


化学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分析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规定的两大反应主要有以下内容: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物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基本要求
①了解从海水中获取氯、溴、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的原理,初步掌握氯气的重要性质,了解溴、碘单质的性质,知道氯、溴、碘的性质差异,认识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②知道如何区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发生了电子转移,能简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认识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培养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发展要求
①实地参观盐场、氯碱厂或利用海水资源的企业,了解其生产原理,让学生从实际社会生活中了解海水中主要物质的提取过程,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②理解可逆反应概念。③了解Br—、I—多种方法的检验。
④增补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的实验。
说明
①只局限于认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以及阴、阳极的产物,其它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以及电极产物的分析不宜拓展。电解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等将在
《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详细学习。
②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会分析简单氧化还原反应,会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单线桥表示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深化,不宜拓展复杂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有关计算。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基本要求
①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了解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能通过实验研究碳酸钠的性质,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来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并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钠的制取和海水中镁的提取。
③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④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发展要求
①简单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②镁与水的反应。
说明
①不宜拓展钠与硫的反应。②不宜拓展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
③只要求了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事实,不宜用水解原理作解释,《化学反应原理》中专门研究。
④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在本专题学习不宜拓展,《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专门学习。
⑤仅限于讨论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条件,不宜拓展复杂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如酸式盐与碱反应;不宜过多拓展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⑥合金的概念在初中已作介绍。
三.教材分析
本专题的核心知识
本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以自然资源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储量较多的化学物质的提取、性质和应用;在探究典型非金属氯、溴、碘和典型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同时,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重要化合物的工业制法。教材这样处理,既简化了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同时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较好地统一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专题内容可概括为一种物质(海水)、两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卤素的有关知识;二是氧化还原反应
1.卤素知识:
(1)氯气的制法:主要介绍了氯气的生产原理(以氯碱工业为例),对实验室制法(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以“化学史话”的方式给出资料。
(2)氯气的性质:介绍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如氢氧化钙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并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3)溴、碘的提取:通过实验进行海水提取溴和海带等海洋植物中提取碘。同时介绍了溴、碘离子的检验方法。
2.氧化还原反应:
从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例子出发,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和实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并介绍了用双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本单元分两部分内容:一是钠、镁及其化合物;二是离子反应
1.钠、镁及其化合物
(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与重要的化学性质如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等。
(2)钠的制法: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电解氯化钠方法制取金属钠。
(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介绍了碳酸钠与酸、碱、盐反应的实验,并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比较;在“拓展视野“栏目中,介绍了“候氏制碱法”
(4)镁的提取:介绍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和重要化学反应;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介绍了镁的重要性质如镁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的有关性质。
2.离子反应:
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入,分析得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进一步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本专题内容与初中、高中选修模块的联系
1.初中化学中的相关概念学习概况
在初中科学的课程标准中,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物质氧气来认识氧化性;从具体的物质氢气和一氧化碳来认识还原性和可燃性,而不要求学生从本质上来认识氧化性和还原性。
2.必修与选修的层级关系
在化学1中的概念知识同以往的较大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分为螺旋上升的两个阶段。
表:化学1中的主要概念与选修的层级发展关系
概念原理知识
必修1
选修(专题3)
电解质
建立电解质的概念(专题1)
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电离
建立电离的概念(专题1)
建立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认识
电离方程式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
有弱电解质生成
离子反应方程式
能够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涉及弱电解质或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检验
单一离子的检验
多种离子的检验(有干扰离子存在)
氧化还原反应
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通过原电池、金属腐蚀、电解,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专题1)
教师在进行某概念知识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该内容在化学1中应该处理到何等程度,更深入的介绍分布在哪个选修模块,这样,实施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课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活动探究建议:
(1)通过实验了解氯等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含氯化合物。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在获取新信息的同时,更注重探索获取新信息的方法,强调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氯气的生产原理”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思路组织教学。
“氯气的性质”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认真设计好探究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总结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易与金属、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溴、碘的提取”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了解其工业制备原理外,还应让学生通过学习溴、碘的提取,知道卤素单质的性质差异。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具体的实验提取流程设计,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对这个概念已有了初步认识和知道卤素单质的性质差异后,通过具体分析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的变化,来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让学生能用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了解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和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关系。教学中为了更加形象的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实质,可利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示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微观想象、逻辑推理的能力。
正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1)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中引导对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中的成分和其中含有的离子进行比较,进而要求学生学习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显然要知道新制氯水中成分问题,必须知道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的有关知识,而这些知识都在必修2中才学习的。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要解决氯气是否能与水反应,像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这章节中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
(2)P38氯气生产原理----氯碱工业中,教材用“观察与思考”栏目给出的一组实验,只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生成的物质,会写化学反应式即可,不必细究为什么会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更不能用电解反应式来要求学生掌握。
(3)“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分别判断,即能用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还要求了解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法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简单物质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有关计算不宜拓展。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课程标准》中与本单元有关的要求主要有: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 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好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要达到:(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2)分析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形成结论。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钠单质与碳酸钠的关系,虽然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单质钠转化为碳酸钠(Na→NaOH→Na2CO3),但将钠与碳酸钠安排在同一单元中,除碳酸钠是钠的化合物这一原因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工业上生产碳酸钠和金属钠的原料都是氯化钠。因此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进行。二是离子反应与碳酸钠的性质的关系,在介绍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中,大多数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如碳酸钠与酸的反应、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的反应等,而这些反应的本质都是离子反应。因此,以碳酸钠的性质探究为载体,在研究碳酸钠的性质的同时,为后面“离子反应”部分学习,如形成离子反应的概念,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作好铺垫,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材编写思路,也是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思路。
“镁的提取及应用”的教学设计应以海水中镁的提取为线索,让学生了解氢氧化镁难溶于水,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得到镁和氯气。以镁与稀硫酸反应,镁在CO2中燃烧反应的实验为载体,让学生了解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与非金属单质、酸等反应。通过镁合金的应用的信息的收集,让学生初步掌握查阅有关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还要注意让学生认识到镁原子核外最外层的电子2个电子,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为《化学2》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钠和镁的制取方法相似,也是用海水为原料。也是用电解熔融盐(氯化物),从中了解前辈们如何研究物质,体验科学探究的思想和过程。
正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1)过氧化钠是原教材和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但新课程对过氧化钠的性质不作要求,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稳定性的差异不要介绍,过氧化钠与CO2、水的反应在苏教版课后习题P57第9题作为信息题形式出现。
(2)“离子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的,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分别判断。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只要求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由于习题中出现了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部分内容也要把握尺度,不宜拓展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型和有关量的变化类型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镁的性质教学时,只要求了解镁能与N2等非金属单质、酸、CO2等反应,Mg3N2与水的反应不作要求。
(4)P49电解氯化钠只要求了解电解产物是钠和氯气,会写反应方程式,不能用电解反应式来要求学生掌握。
实验教学建议
本专题共安排9个实验来帮助学生初步学习从海水中获得物质的化学性质。其中电解饱和食盐水和氯气的性质宜教师演示为主,另外氯水的性质、溴和碘的提取、钠的性质、碳酸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和镁的性质实验建议以学生探究为主。有条件的学校部分可以采用微型实验。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初步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以及会写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电极的产物。其它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以及电极产物的分析不宜拓展。
“氯气制取的实验”建议教师在实验室里做好演示,它是继学生初中学习实验室制气装置后,高中学习实验室制气体开始的新装置,我们只要讲清实验器材的连接、尾气处理和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即可,实验操作技能和原理方面都不宜拓展。
“氯水的性质探究实验”我们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只要求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认识卤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溴、碘的提取原理探究实验”认识从海水中提取溴和从海带等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化学反应原理,让学生从实际社会生活中了解海水中主要物质的提取过程,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金属钠的性质探究实验”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验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感受实验中的物质变化,体验实验过程和乐趣,通过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认识钠的性质。不要增加钠和盐溶液的反应实验。
“碳酸钠的性质探究实验”经历实验过程,学会溶液pH的测定及试管和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尝试通过对比实验,观察现象,获得实验结果,加深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了解。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探究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受实验中灯泡亮度差异,来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形成对溶液导电性差异的正确认识,因为是对照实验,实验中除电解质不同外,其它条件要尽可能相同,所以对四组电解质溶液进行并联同时实验,但不要进行量化比较,提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镁的性质实验探究”是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体验实验过程,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学会去除金属表面氧化物的方法。实验中不增加镁和冷水和热水中的反应,Mg和N2的反应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五.教辅分析
我们(漳州一中)使用的教辅材料主要有由福建省普教室陈启新主编,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学习与能力提升》和由王祖浩、吴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习与评价课课练》。在本专题中,《基础学习与能力提升》有四份练习共74题,包括2份单元练习以及“提高训练”和“专题检测”各1份;《学习与评价课课练》有十二份练习共97题,包括10份课时练习以及“专题复习”和“专题测验”各1份。
两者对比,《学习与评价课课练》有10份课时练习,适合进行配合课堂教学的应用,但由于题量大,实际使用时会占用比较多的教学时间。《基础学习与能力提升》的题量和难度比较适中,其对各单元的“知识梳理”以及对整个专题的“知识整合”比较准确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内容标准并比较全面和系统,这些指导材料适合作为学生课后复习时的参考材料,对教师把握新课程的内容标准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两者中都有部分综合题的难度比较大,不管使用哪种教辅,教师在教学中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的内容标准做出适当取舍。
六.本专题课时建议
单元名称
内容
建议课时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生产原理
2
氯气的性质
2
溴、碘的提取
1
氧化还原反应
1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1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1
离子反应
1
镁的提取与应用
2
专题回顾
合计
10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内容以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线索展开,简单介绍了海水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存在形式,重点介绍了金属镁的提取原理、重要的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溴和氯、碘的氧化性强弱关系,以此为启示,介绍溴单质的提取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节内容既承载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又使学生认识到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既关注了知识的获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又关注了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3、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镁的还原性;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
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预习: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重点思考“交流研讨”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教师准备
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研讨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尝过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不能直接饮用。看来,海水除了含有氢、氧元素外,一定还含有其它元素。那么,海水中还含有哪些元素呢?它们在海水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它们在海水中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提取利用食盐的?
【指导阅读】阅读P92-P95第一部分:海水——化学元素宝库。
【学生阅读后回答】海水中共含有8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在海水中的含量差异很大。人类通过海水晒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食盐不仅是常用的调味品,是人体必须的物质,更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在工业上,主要通过氯碱工业等进行综合利用。
【老师总结】教师点评并简单介绍氯碱工业(不要求掌握这部分内容)。
【设问】海水中镁的含量一般为1.28g/L,属常量元素。目前,世界上有60%的镁来自海水,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呢?
【指导阅读】阅读P95-P96第二部分:镁和海水提镁
【交流讨论】用多媒体投影下列讨论题:
1、简述海水提镁的基本方法和工业流程。
2、海水提镁要用到海滩上的贝壳。那么,贝壳在生产流程中起什么作用?其主要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
3、从海水中的镁离子到金属镁,经历了哪些化学变化?
4、在用上述方法提镁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讨论作答】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1、海水提镁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往海水里加碱,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分离出来后再加入盐酸把它变成氯化镁;之后,经过滤、干燥、电解,就可得到氯化镁。
2、贝壳起到提供碱-消石灰的作用。主要成分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CaCO3======CaO+CO2↑CaO+H2O=Ca(OH)2
3、经历的化学变化有:
Mg2++2OH-=Mg(OH)2↓
Mg(OH)2+2HCl=MgCl2+2H2O
MgCl2=====Mg+Cl2↑
4、(1)就地取材-利用海滩上的贝壳
(2)节约原料-循环利用氯元素
启示:一个真实的化学工业流程所考虑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它不仅考虑化学反应,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问题。
【讲述】海水提镁的原理较为简单,但在实际生产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主要是怎样除去杂质。英国、美国、日本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我国由于陆地天然菱镁矿资源丰富,目前主要是通过煅烧菱镁矿来制取镁,没有安排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发海水提镁工作。只是根据需要,每年利用制盐卤水生产一些氯化镁。近年来,我国对海水提镁的开发,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试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镁是一种轻金属,其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这些特性使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冶金工业上,金属镁常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认识镁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取一段镁条,观察它的颜色。用砂纸把表面的氧化膜擦净,观察金属镁的颜色和光泽。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点燃后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放一些细沙或少量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镁跟氧气反应
镁跟二氧化碳反应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教师点评并板书。
镁的主要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酸反应置换氢气
2、与氧气反应
3、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
思考由金属镁引起的火灾能否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课堂练习】P1001、2
【概括整合】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某种性质,可将CaO、CuO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这类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氧化钠D.高锰酸钾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钡③铜④蔗糖⑤二氧化硫
A.①②B.①②⑤
C.③④D.①⑤
3.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Cl溶液与AgNO3溶液
B.钠与氯气
C.CO还原Fe2O3
D.Zn与CuSO4溶液
4.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是()
A.PCl5→PCl3B.MnO2→Mn2+
C.SO2→SOD.Fe→Fe2O3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含化合价升高元素的反应物被氧化
C.得到电子的物质被氧化
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物质
6.下列自然、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动物呼吸B.植物光合作用
C.金属生锈D.石膏点制豆腐
7.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实验室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8.在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A.2∶1B.1∶2
C.3∶1D.1∶3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2++Fe=Fe2++Cu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
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2H+=H2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
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SO+Ba2+=BaSO4↓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
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
Fe2O3+6H+=2Fe3++3H2O
11.下列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只用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氯化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B.硝酸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
C.氯化钡溶液跟硫酸溶液混合D.氯氧化钡溶液跟硫酸铜溶液混
1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K+、NO、Cl-
B.Mg2+、Na+、Cl-、SO
C.Ca2+、Mg2+、OH-、Cl-
D.H+、Na+、CO、SO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Ag+、Cl-
B.Ca2+、NO3-、Mg2+
C.Na+、CO32-、Fe2+
D.Cu2+、SO42-、OH-
15.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正确的是()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
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C.光束通过溶液没有特殊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二、填空题
16.在下列反应中:
A.2F2+2H2O=4HF+O2
B.2Na+2H2O=2NaOH+H2↑
C.CaO+H2O=Ca(OH)2
D.2H2O=2H2↑+O2↑
水只作氧化剂的是,水只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17.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⑴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⑵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硝酸没有全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总硝酸的。
18.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得电子与失电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_,试标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9.取一定量Na2CO3和Na2SO4的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L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20.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溶解在100mL过量的浓盐酸中,当反应生成4.48L氯气(标况)时,剩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请计算:
(1)反应耗用MnO2的质量(2)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3)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