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3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反思。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反思》,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研究学情,剖析教材,整合内容

在初中的化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积累中,学生都能够了解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能源转化也并不陌生,但未能从能量变化角度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在高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本次教学中考虑到高一学生现阶段未学习化学键等抽象概念,学生如何从微粒观、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本质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把握好必修与选修内容和教学难度差异就成为了本节课设计中始终贯彻的思想。为了突破重难点,本次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巧设引入,激起兴趣,导出主题

课程设计中利用“铝热反应”的教师演示实验,将非常直观、富有刺激性的现象——火花四溅,红热的固体,带给学生“化学反应中伴随着光能和热能的产生”的观念。同时引入本节课主旨,并抛出疑问:“化学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吗?”学生思考实验观察的现象是否都符合所有的化学反应的规律,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3、知线明晰,符合认知,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程并未按照教材编排,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内容,将课程主线进行了整合(1)巧用对比实验,让学生思考发问

选取镁条与盐酸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实验进行对比探究,学生在“火热与冰凉”两重天中感受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建立感性认知,自然而然发出疑问:“为何有些化学反应放热,有些化学反应吸热?”,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中体验快乐学习。(2)利用微观动画,降低抽象理解门槛

如何让未学习过化学键知识的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从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的角度解释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原因,动画模拟就成了最好的教学手段。动画模拟H2和Cl2反应中将化学键的变化过程分成三部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断键与成键,并了解其中存在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两过程。同时与初中学习的《分子与原子》知识相结合,既联系了原有的知识,降低了抽象概念理解的门槛,又提升了认知维度和深度。(3)利用柱状图宏观分析,建立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

建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和能量守恒理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先前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水能势能图学生能解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关系。利用柱状图的设计补差块,可以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到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和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既可能有能量的释放又可能有能量的储存,进而从能量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化学反应过程。(4)精编习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小结和练习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涵盖本节课所学,强调了微观断键、成键理论分析和宏观能量相对大小这两个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4、环节紧凑,讲练结合

教学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中,教学环节紧凑有致。在微观化学键角度分析和宏观物质能量角度分析上都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之上增加一道例题。在微观分析中,通过H2和Cl2反应中断键和成键能量的计算,既能加深对微观动画的理解,又能提供数据支持,逐层铺设小台阶,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都分别回归两个探究实验,每次回归都是对理论分析的升华,加深对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本质原因的理解,也形成对能量守恒观的多次强调和应用,利于学生建立守恒观念。

5、注重学生化学素质能力、实验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课程不仅教授化学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例如引入实验“铝热反应”和两个实验探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描述,实验记录,展示实验报告等环节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看,听,说,写”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描述氨气气味时,学生错误地描述为“臭”,这也是学生化学现象描述不规范的常见错误,我抓住此次教学时机给与及时纠正,规范学生化学术语。在探究实验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中会产生大量氨气,污染教学环境,我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既能将实验产生的氨气进行收集,也能使学生观察到气球微胀,导出生成物氨气。改进的实验装置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也传递给学生科学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6、板书设计条理清晰

王永策校长曾说过:“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非主要教学方式,不能只用多媒体,不写板书,只有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板书设计中钱晓英老师给与了我很多修改意见。最后设计出的板书保留了完整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回顾所学。

WWW.JAB88.Com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讲授略多,放手不足。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并独立说出,但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教学经验还不足,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还不够信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对学生展示实验报告中出现的NH4OH写法上的错误,并没有及时纠正,这也是我本次授课最遗憾的地方。也说明了我在课堂教学把控以及对学生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

通过这次参赛,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仍然有不足之处,认识到作为教师对教材深入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分析到位,才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课堂实录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课堂实录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二章的学习。既然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章内容,首先,我们就得知道第二章都会讲述什么知识点。现在,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目录部分,大家分析一下,目录里都提到了哪些重要的词汇?

学生1:化学反应、能量、化学能。

老师:还有哪些重要的词汇呢?

学生2:电能、热能、还有速度、限度。

老师:非常好,大家回答得都是正确的。请问刚才提到的能量、化学能、热能、电能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哪位同学给我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3:我认为电能、热能、化学能都属于能量。

老师:这名同学的回答完全正确。既然电能热能化学能都属于能量的一种,哪么,生活中还有什么能量呢?

学生:光能、声能、核能、潮汐能等等

老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现在,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7页,现在都看第8题的阅读内容(3行文字),并说出这篇阅读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文字,随后我们找同学回答我们的问题。

学生4:从这段内容里,我们知道了生物质,生物质就是生物质能的简称,也是一种能量,主要是指植物直接或间接提供的能量。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太棒了,非常精确,简洁明了。从刚才大家的讨论和分析中,我们知道能量分为许多的种类。比如Mg带在O2中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在这个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耀眼的白光属于“光能”(学生一起回答)。在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炸药,当我们点燃炸药的时候,就会听到什么呢?对,听到巨大的爆炸声音。这又是什么能呢?“声能”(学生一起回答)。对,就是声能,当我们听到爆炸声的同时,还会发现爆炸的结果会把人烧伤,人为什么会被烧伤呢?“有大量的热量产生”(学生一起回答)。当然是由于爆炸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热,才把人烧伤的,说明爆炸的过程中释放出了热量。这又是什么能量的形式呢?“热能”(学生一起回答)。

既然第二章的内容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哪么,化学反应和能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谁来给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呢?

学生5: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往往伴随各种能量的转化。

老师:完全正确,说明大家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了详细地预习。非常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化学反应和能量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任何化学反应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从能量的形式来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既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所以,本章的第一节课就讲的是化学反应和热能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课讲的是化学反应和电能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本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将进入第一节内容的学习,请大家把书翻到32页,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部分的第一自然段,然后我们一起分析本段的重点内容。

好了,时间已经到了,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谈谈第一自然段里的重点内容。

学生6: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结合的,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老师:谁还能再补充一下呢?在这一段内容里还有哪些重要的数据呢?这些数据也是重点内容。

学生7:由H原子形成1molH-H键,需要放出436kJ的能量,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老师:还有什么重要的数据呢?

学生8:1molCH4中含有4mol的C-H键,断开1mol的C-H键需要吸收415kJ的能量,形成1molC-H键,需要放出415kJ的能量。

老师:大家回答的太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大家整理出来的重点内容。(老师写出对应的板书内容,并同时讲解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黑板,我们知道1个H2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所以1摩尔H2分子中含有两摩尔H原子(学生一起回答)。这两摩尔的H原子之间通过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用三个字来描述,应该是化学键(学生一起回答),H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既不能太靠近,也不能远离,保持着固定的距离,形成了稳定的物质氢气分子。

现在,我们来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1molH-H键,让它断裂成为2mol单独的H原子呢?为了清除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吧。

我们把这两个氢原子比作两个同学,这俩同学之间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的力量,那就是最最亲密的同学情谊。现在我们的目的是破坏他们的情谊,让他们成为两个独立的主体,谁也不理谁。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看如何才能达到我们这个最最凶狠的目的呢?

学生9:让他们打架,给他们制造矛盾。

老师:不错,方法还行。前提条件是这两个同学亲密无间,是非常好的朋友,让他们打架,他们能同意吗,当然不会同意了,所以,我认为,要达到分离他们的目的,必须采用四个字,那就是“挑拨离间”,我们需要不间断地制造他们之间的矛盾,让甲同学看到乙同学,就像看到眼中钉,让乙同学看到甲同学,就像看到肉中刺,让两位同学心中的怒火越聚越多。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随着怒火的集聚,总有一天,这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同学,就会成为仇人,关系破裂,永远的分开。这就好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断裂,断裂之后形成了单独的两个氢原子。如果把亲密无间的同学情谊比作化学键,挑拨离间的怒火就像一种热量,这两个同学自己吸收了怒火之后,怒火中烧,关系破裂,成为两个永不相见的独立个体。现在,我们的问题就产生了,如何才能破坏物质内部存在的化学键呢?也就是说,如何把1molH2变成2mol单独的H原子呢?

学生10:吸收能量,断裂化学键,把氢气分子转化为单独的氢原子。

老师:说的太好了,这位同学都可以替代老师的位置了,他的想法与老师的想法一模一样。现在我们在把这个同学的想法再总结一下。只要是断裂化学键,就必须吸收热量。我们还可以理解为要断裂同学情谊,就得吸收怒火,所以我们用四个字来描述:断键,吸热(板书重点内容)。

刚才我们谈的是断裂化学键,也就是挑拨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情谊。这两个曾经亲如兄弟的同学,现在反目为仇,多么令人心寒呀,既然关系已经破裂了,又如何让他们缩短距离,重新走到一起,形成亲密关系呢?现在,请大家给他们出谋划策。

学生11:告诉他们真相,让他们再次走到一起。

老师:不错,这确实是一个办法。如果他们正在气头上,你觉得你这个时候去劝架,或者说出真相,他们能相信你吗?当然不能(学生一起回答)。是呀,大家都是非常聪明,非常明智的人,他们在气头上,如果你去劝架,也许你会被他们的怒气所误伤,所以,我的观点是“时间”,时间是磨灭一切误会消除一切怨恨的最好的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同学会慢慢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一定会意识到曾经的矛盾就像鸡毛蒜皮,或者说,连鸡毛蒜皮都不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早都原谅了对方,只是没有机会表达双发的悔恨之情而已。有一天,清空高照,他们远远地看着对方,四目相对,走进,拥抱。说出了最好听的三个字“我错了,原谅我吧,我们仍然做最好的朋友吧”(学生开心地笑着,并认同老师的观点)。

故事讲完了,我们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让两个单独的原子再次重新结合形成稳定的物质,也就是说如何让两个单独的原子再次形成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再次形成化学键呢?

学生12:让这两个同学心中的怒火慢慢消失,最好重新成为好朋友。

老师:回答的非常好。心中的怒火就好比是热能,心中的怒火越多,吸收的热能越多,就会爆发以致破裂。心中的怒火慢慢消失,就好比放出热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成长,经历了很多的挫折,看清楚了人生,释放了心中的怒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拾逝去的情谊,两个曾经的好友,重新成为最好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所以说,形成化学键,需要释放热能。我们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成键,放热(板书重要的内容)。

了解了断键吸热和成键放热,在这一自然段里,还有一些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又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个问题,现在大家一起看黑板。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要把1molH2(结构式为H-H)变成2mol单独的H原子,就必须吸收热量,才能达到目的。既然需要吸收能量,最少需要吸收多少能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呢?(学生一起回答)对,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就是吸收436kJ的热量。也就是说破坏1molH2中的H-H化学键,必须吸收436kJ的热量。所以我们说H-H键的键能是436KJ/mol。请问,C-H键的键能又是多少呢?

学生13:C-H键的键能是415KJ/mol。

老师:我们班的同学太棒了,真的好聪明呀。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接下来,还有几个问题,仍然请同学们来回答。希望大家仔细地思考。

问题一、我们已经知道H-H键的键能是436KJ/mol,也就是说破坏1molH2中的H-H化学键,必须吸收436kJ的热量。如果要破坏2molH2中的H-H化学键,必须吸收多少kJ的热量呢?如果要破坏3mol、4mol或nmol的H-H化学键,必须吸收多少kJ的热量呢?

学生14:2×436=872,答:要破坏2molH2中的H-H化学键需要吸收872kJ的热量。要破坏nmolH2中的H-H化学键需要吸收n×436kJ的热量。

老师:回答的非常好。

问题二、既然已经知道H-H键的键能是436KJ/mol,请问如果要让两摩尔单独的H原子形成1molH-H化学键,应该怎么办呢?如果要形成2molH2中的H-H化学键,3mol、4mol或nmol的H-H化学键,又该怎么办呢?谁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呢?

学生15:形成化学键是放出热量。形成1molH-H化学键,必须放出436kJ的热量,形成nmolH-H化学键,必须放出n×436kJ的热量。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化学键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作用力,键能数据则描述了化学键的力量的强弱大小。如果要断裂化学键,就得吸收热量,吸收热量的数据和键能数据有关。如果要形成化学键,就得放出热量,释放热量的数据和键能数据也有关系(板书)。

问题三:从CH4的化学式,我们知道它的电子式,从电子式我们知道了它的结构式,从结构式,我们知道1molCH4分子中含有4mol(学生一起回答)C-H化学键,知道了C-H化学键的键能,请问,破坏1molCH4分子,需要怎么办?

学生16:破坏1molCH4分子,形成4molH原子和1molC原子,需要吸收4×415=1660kJ的热量。

老师:这位同学的答案,大家还有没有异议呢?看来大家和他的答案是一样的,那我只能说,你们都太聪明,只要给自己认真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你们都会成为学习最棒的同学。

了解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热量的关系,知道断键和成键,一定会有热量的吸收和释放。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热量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看黑板,我们一起来分析氢气和氯气的反应过程。(板书并讲解)。

我们知道,H2和Cl2反应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生成HCl气体。接下来,咱们写出H2和Cl2以及HCl气体的电子式和结构式,知道这些物质之间都存在着化学键。要形成HCl气体,就必须由单独的H原子和单独的Cl原子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才能够生成新的物质HCl气体。显然这个生成产物的路线是非常正确的,那么,问题又来了,请问单独的H原子和单独的Cl原子,又是由谁来提供的呢?或者说,这个化学反应中的那些物质可以转化成为单独的H、Cl原子呢?

学生17:当然只能是作为反应物的H2和Cl2分子转化为单独的H、Cl原子了。

老师:请问,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呢?吸收热量(学生一起回答)。大家都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老师把大家的观点总结一下,任何的化学反应,都会有反应物和生成物。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目的就是让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就以H2和Cl2反应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生成HCl气体为例,反应物是H2和Cl2物质,生成物是HCl气体,我们把单独的H、Cl原子取一个新的名字,就叫中间粒子吧。所以,我们说任何的化学反应的过程都包含了两个固定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把反应物转化为中间粒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只有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量,才能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才能把反应物拆分为简单的粒子。第二个过程就是把中间粒子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中间粒子释放大量的热量,重新形成化学键,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我们说任何化学反应的过程都有热量的转化,既然任何反应的过程都会存在热量的转化,现在,问题又出来了,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呢?(板书)

学生18:既然任何的化学反应都包含了两个过程,一个放热一个吸热,因此我们可以比较这两个过程中能量的多少,最终得出结论,如果吸的热量少放的热量多,则是放热反应。反之,应该是吸热反应。

老师:回答的完全正确,这也是我们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方法之一(板书重点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某某同学长胖了,某某同学最近瘦了,那么,我们能否用长胖、变瘦的观点来分析对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情况呢?现在我们来讨论这样的几个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必然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如果我们需要判断是否长胖或变瘦,就必须有原来和后来的对比,请问反应物和生成物这两个谁应该充当原来呢?当然是反应物充当原来,生成物充当后来(学生一起回答)。如果原来比后来瘦了,也就是说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请问是吸了热量还是放了热量呢?当然是吸收了热量,所以是吸热反应。相反的情况必然就是放热反应了。这也是我们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另一种方法。(板书)

老师:布置作业。

请大家下去后完成学案上的对应内容。

老师:知道了如何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的化学反应,那么,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哪些反应又是放热反应呢?现在,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3页,我们来看几个小实验。请同学们分别来操作这些实验,并告诉我们现象和结论。

学生活动:全班的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完成自己组内的3个实验,并填写课本上的表格,随后和其它小组讨论并总结结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在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将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一起放到小烧杯里,闻气味,并用手触摸烧杯壁的底部,观察现象。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测量温度,另外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测量温度,把两种液体混合起来,再次测量温度的变化。

老师:现在,请大家把学案翻到26页,从26页的特别提醒部分,我们知道,化学反应分为两部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刚才同学们所完成的实验是这部分中的哪一个类型呢?

学生19: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所以我们说酸碱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学生20: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同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应该是氨气。

学生21:金属铝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属于活泼金属与水或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类型。

老师:大家都回答的非常好。我们知道燃烧都是放热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也是放热反应,谁能给大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呢?

学生22:我是这样想的,化合反应是把多种物质转化为一种物质,一定需要形成新的化学键。形成化学键需要释放出热量。所以,我认为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老师:非常棒,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分解反应的情况吧。分解反应是把一种物质转化为多种物质。就必须要断裂化学键(学生一起回答),就必须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我们说,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规律(板书)。

老师: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课我们的内容就讲完了,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本节的重点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能源的种类非常多,而且能源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比如今天我们就知道了化学能和热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断裂化学键必然需要吸收热量,形成化学键必然需要释放热量。一个固定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来判断。好多的化学反应,我们还对这些反应进行了分类,知道了放热反应的类型和吸热反应的类型。

老师: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25页的问题思考和26页冲关习题1、2。

老师:下课。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三个具体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其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进而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反应的吸热和放热的原因,使思维具有全面性;最后借助能量—反应过程图,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基于化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本节课采用自热饭盒题材导入又以它结课,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就。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如何从感性化学逐步过渡到理性化学。

通过多角度的设问等开放性措施,让学生真心实意的参与课堂。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课堂的实效性才会更好。本节课使用手持技术测量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不仅教会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化学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以致用等能力。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1课时,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要注意前后呼应与衔接,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形态。学生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知道一些具体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是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学生相对比较薄弱,因而这种学科思想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特别渴望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以自热饭盒来作为课的开始和结束。

2.实验技能基础

通过高一上学期实验课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但是实验现象的表述能力还需要提高。本节课在化学数字实验室上课,将要用到温度传感器,虽然以前没有接触。但是在氧化还原的教学中,使用过电流传感器,因此学生对于仪器并不陌生。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和中和仪器的使用;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体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通过从微观角度的分析,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计的使用,领会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知能量转化,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能量守恒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获取知识的态度。

2.开放性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多个角度对化学反应为吸热还是放热进行认识;能运用归纳的方法对常见的反应进行整理。应用分类的思想对把反应分为吸热和放热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实验操作和现象的描述过程中,如铝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要做一个对比实验,以及实验现象描述要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使用温度计和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变化,学习使用化学技术手段来完成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合理使用手持技术(温度传感器),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现代技术进入实验室,使学生更加重视自我发展。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对于化学反应,依据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把反应分为吸热和放热反应。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原因及判断方法。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学生通过物质结构的学习,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一个反应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大小。学生的定量思想比较薄弱,计算能力较弱,且容易与使用能量判断混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

一是演示实验:在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为了得到该反应为放热的结论。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以及使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这为后面得出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提供依据,同时也培养学生用定量的思想来研究化学。

二是学生实验: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很难通过触觉感受到。因此本节课使用了温度传感器来测定盐酸与烧碱反应的放出的热量。通过数据的分析,学生能够充分感到现代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同时在使用中和热仪器时,从各个角度分析如何减少反应中热量的损失。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问题

设计目的及作用

①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热饭盒,说出它与普通餐盒的区别。

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且得出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结论。体会化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② 如何证明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

让学生建立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不仅可以通过触觉来感知,还可以通过数据来说明。

③ 可以从哪些角度判断一个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该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④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有哪些

利用分类的思想,对所学的反应进行归纳整理

⑤利用所学知识对自热饭盒自热的原因进行解释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设计的理论(多角度的认识吸热和放热反应)和实验两部分活动,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考虑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理论部分,从微观角度(化学键)分析能量的变化,学生意识到化学中的能量可以通过定量计算。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容易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也是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部分,如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中和反应温度的变化, 少数学生只得出数据有变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更多的学生意识到现代技术对于化学研究的重要性。

5.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资源

教学意图

1

创设情境

【课的引入】请同学观看图片:展示图片→自热饭盒→自热饭盒原理示意图。请同学思考它与普通饭盒的不同之处

仔细看图片,思考,讨论。回答 外观上它有“两根线”,它还利用了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提供热能

自热饭盒的图片和结构结构示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有关系的思想

化学反应的应用

【讲解提问】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制造新物质,还能有什么用途?

【板书】化学反应的用途

学生总结:l利用物质变化制备新物质2 利用能量变化提供能源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进入课题

2

实验感知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演示实验】盐酸与铝片反应

【设问】1 铝片为什么需用砂纸打磨2 为什么需要用两支试管3 通过实验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分组实验】

酸碱中和反应

讲解中和热仪器的使用和指导学生使用温度传感器。

【演示实验】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设问】:两种混合物为什么需要用玻璃棒搅拌,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

倾听,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测数据,分析数据

观察实验,用手触摸烧杯壁。思考与交流。

学案相应的表格

两支试管,温度计,砂纸,铝条,6mol/L盐酸

学案相应的表格

阅读教材 P34 实验2-3

中和热的装置,玻璃棒,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0.50mol/L 盐酸,0.55mol/L NaOH,两支量筒Ba(OH)2?8H2O,NH4Cl晶体,烧杯,玻璃棒,玻璃片,蒸馏水

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对比实验);希望学生得出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的结论;通过温度计的使用,培养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利用温度传感器,使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和掌握测定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希望学生得出上述反应吸收能量(同时根据前面两个反应现象和结论的描述,学生掌握要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描述一个反应

得出结论

【引导和设问】化学反应中除了物质变化之外,还伴随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主要是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交流,倾听。回答:化学反应中物质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要遵循能量守恒

建立能量守恒的观点。学会知识的迁移,从质量守恒迁移到能量守恒

3理

论认知

思考与交流

【设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或者放热反应?

思考,回答。从实验现象和微观的角度去分析

P32 第二段

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放热和吸热原因的探讨

多角度认识反应是吸热,放热

【讲解与设问】各种物质都具有化学能,当物质变化时能量也发生变化,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判断反应吸热还是放热?

【总结及板书】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方法

回答:除了从实验现象去判断;从微观(化学键)角度去判断:还可以从宏观(能量守恒)角度去判断;

学案

教材P32

第三,四段

从宏观,微观,实验现象三个角度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实例

【设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如何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学生回忆实验现象;根据数据进行计算;观看图像,描述。倾听

给出H-H,Cl—Cl,H-Cl的键能,

展示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

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反应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定量思想用图表的方式形象的解释反应放热的原因

4

内化提升应用

归纳

【总结】

根据所学知识,对化学反应进行新的分类,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有哪些

思考,交流

常见的放热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化合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Ba(OH)2·8H2O晶体与NH4Cl的反应;分解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C和CO2等反应

学案

进行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养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概念的辨析

【追问】反应条件(加热)与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质疑,讨论

学生举出具体的例子对概念的矫正

P32 学与问

观念的矫正,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

知识的归纳,梳理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讲知识,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归纳整理,记笔记

1、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旧键的断裂 (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释放能量)

2、当E总(反应物) > E总(生成物)

3、化学反应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提炼,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的应用

【总结】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热饭盒对饭加热的原因(从实验现象,宏观,微观三个角度)

学生回答1 从它可以给食物加热说明发生的放热反应2 通过事实,说明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3 通过事实,说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

自热饭盒的图片

应用化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服务于生活,前后呼应,同时引导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六、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解释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可以从哪些方面出发?

2.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后,为什么要做对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在今后的实验设计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发?

3.通过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在实验中运用定量思想研究问题有何体会?

4. 反应条件为加热与反应是放热反应有何区别和联系?

5.你认为用手持技术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有什么有缺点?

七、教学反思

1.感性材料,理性分析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自热饭盒图片的展示为同学提供了感性材料,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从生活中的事例去研究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原因,学生能够真心实意地参与课堂活动,这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提高。

2.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理解断层”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教师应该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有基础性目标,又有开放性目标。当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解释放热的原因时,他们求知的渴望便会产生和增长,正如建构主义学者认为,认知失调会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

3.教材的整合和学科思想的渗透

化学键的拆开与形成和具体的能量数值联系在一起,定量计算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又要从物理学的相对能量高低与能量的转化的视角去认识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最后还要将两套判断标准有机的结合在一块,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去认识反应的反应热,显然难度较大,尤其是两套判据的整合。我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整合,首先展示自热饭盒的图片,让同学们对反应的热量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将课本上的实验,提前到课始,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探究、理解反应吸、放热原因的欲望与冲动。接着提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将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巧妙地联系起来,通过具体数据,定量地解释了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的变化。接着转换角度,从物理学吸收能量、放出能量与体系自身能量的高低角度,展开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自身能量高低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运用动画和图片的手段,分解步骤,介绍清晰明了,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做出判断,体现为学生着想的理念。

4.思考

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平时在设计的问题上具有开放性。而对于同一反应,部分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和化学键的角度容易得到相异的结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去化解这个难点。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
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
[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结论[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
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
[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在实验中要注意:
(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
(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
(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学生活动]汇总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列表比较。
反应物
及用量酸HNO350mL1mol/LHCl50mL1mol/LHCl50mL1mol/L碱NaOH50mL1mol/LNaOH50mL1mol/LKOH50mL1mol/L混合前温度室温室温室温混合后温度t1t2t3结论HNO3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HCl与K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对实验进行
归纳和概括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学生探究]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
[本质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HNO3+NaOH=NaNO3+H2O,H++OH-=H2O
HCl+NaOH=NaCl+H2O,H++OH-=H2O
HCl+KOH=KCl+H2O,H++OH-=H2O
由此可见,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所以,可提出推测,即中和反应都放热。由于三个反应中H+和OH-离子的量都相等,则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在上述三个实验中,温度上升的幅度接近)。
[概念引入]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课堂小结]
热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为向环境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出向环境吸热。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教案一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

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教学重点

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难点

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景]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
[进一步思考]
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
板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教师补充讲解]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Cl2中含有1molCl-Cl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要吸收242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kJ的能量。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归纳小结]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练习反馈]
已知拆开1mo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拆开1mo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要放出463kJ的能量,试说明2H2+O2=2H2O中的能量变化
[讲解]
刚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又怎样从宏观的角度来判断一个反应到底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呢?各种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因而我们可以理解为各种物质中都储存有化学能。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物质由于组成、结构不同,因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化学能也随之改变,如H2与Cl2、O2的反应。那么,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
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
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思考与分析]
甲烷燃烧要放出热量,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试从化学键和物质所含能量的角
度分析气原因,并说明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变形式。
[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对具体反应的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了化学能和其它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还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那么,怎样把物质变化和热量变化统一地表达出来呢?你可以在和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其他同学提出的表达方式作出评价。
补充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
C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2、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3、有专家指出,如果将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变成CH4、CH3OH、NH3等的构想能够成为现实,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消除对大气的污染B可节约燃料
C可缓解能源危机D此题中的CH4、CH3OH、NH3等为一级能源
4、已知破坏1molN≡N键、H-H键和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391kJ。试计算1molN2(g)和3molH2(g)完全转化为NH3(g)的反应热的理论值,并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用天然气、煤气代替煤炭作为民用燃料”这一改变民用燃料结构的重大举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请分析其优点,并将你的观点和同学讨论交流

教案二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基础知识回顾]
什么是化学键?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其特点各是什么?
1、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
1molH2中含有1molH—H键,常温常压下使1molH2变为2molH原子断开了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热量。
2、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由2molH原子生成1molH2,有1molH—H键生成,生成过程中向外界释放436KJ的热量。
小结:形成1molH—H键释放的能量与断开1molH—H键吸收的能量相等。
3、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微观方面)
⑴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⑵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用化学键理论可表述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

成。
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当E1E2,反应吸热;当E1E2,反应放热。
思考:为什么许多放热反应一开始要加热才能进行呢?
答:反应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一个反应都有特定的条件,例如燃烧都是放热反应,但是要达到着火点。
4、反应能量变化的判定(宏观方面) 
⑴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⑵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⑶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5、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⑴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转化,但是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⑵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亦即总能量是守恒的。
[注]质量与能量也是相互联系的(质量和能量也可以相互转化),故统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6、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
⑵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
⑶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

[注]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
①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③物质的缓慢氧化④金属与水或酸反应⑤部分化合反应
(2)吸热反应①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
②大多数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