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化学反应

高中离子反应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3

化学反应。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反应”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总课时数12科目高一化学使用时间
主备人郑光辉使用人
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一节化学键化学反应(1)
预习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奠定学生对物质形成的理论基础。
2、了解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的实质和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重点难点:
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
自主预习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
1、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还伴随有,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是为了
,有时是为了。
2、称为化学键。
3、水在电解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
形成新的化学键。
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形成的键是
4、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
5、氢气与氯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形成的键是
氢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两者形成氯化氢分子趋势的原因是
6、,叫做共价键。
7、钠与氯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形成的键是
钠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两者形成氯化钠趋势的原因是
8、,叫做离子键。
9、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
容易形成离子键,容易形成共价键。
【强调】(1)共价键的成键微粒是原子,而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阴阳离子(2)一般典型的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形成共价键,典型的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形成离子键
指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和键型:NaCl、CaO、MgCl2、H2O、CH4、NH3、CO2
物质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化学键类型
H2O
CH4
NH3
NaCl
MgCl2
CaO
CO2
【思考交流】
1、稀有气体为什么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2、木炭被点燃后能够持续燃烧为什么?

3、请推测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B、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C、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化学键变化包含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2、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I2升华
B、NaCl被融化成液态
C、水被蒸发
D、HCl溶于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只有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D、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
4、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两者所形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X、Y形成离子后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化合物为XY2,X为
Y为,X与Y间形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

扩展阅读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

C.13.5minD.3min

4.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则在0.2s时,箱中有molC生成。

【作业】P.36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化学反应原理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反应原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课型:新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本节重点: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填表或回答问题:1.填表
氢气与其它物质反应反应条件难易程度
H2+O2
H2+CuO
H2+N2
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是由决定的,同时也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
2.将H2、O2混合,在室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数百年,但点燃后会发生剧烈反应,而且只要配比相当,可以完全转化成生成物,这又说明了什么?

3.将3molH2和1molN2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反应,最终能否得到2mol的NH3?这说明什么?

化学研究的核心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这些都是化学反应原理所要涉及到的内容。
合理简化的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反应物分子能够发生碰撞是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如果每次碰撞都是有效的话任何反应都会在瞬间完成,而事实不是这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是有效的。
有效碰撞和投篮的比拟图:
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
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活化分子
活化能

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碰撞
结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关;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的多少有关;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而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又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那么,对于一个特定的反应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外部条件加以控制和利用。
催化剂
【练习】某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按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为X+Y=Z,第二步为Y+Z=M+N+X。此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
总结催化剂的特性:
【本堂小结】
【作业】
1.某中学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催化温度均在500℃左右,于是对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定量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收满500mL氧气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表1用MnO2作催化剂
实验序号KClO3质量gMnO2质量g反应温度℃待测数据
18.002.00500
28.002.00500
表2用A作催化剂
实验序号KClO3质量gA质量g反应温度℃待测数据
18.002.00500
28.002.00500
请回答:
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应是:。
完成此项容后,他们准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请你替他们拟一个报告的题目:。
2.试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填入下表中
影响
外界条件改变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化学反应速率
分子总数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化学反应的利用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化学反应的利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总课时数16科目高一、化学使用时间
主备人孙文涛使用人
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1)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
2.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交流研讨、重点精讲、归纳总结
[重点及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
[学习过程]
1.化学家们利用各种化学反应制备了许多,还通过,人工合成出许多。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这一化学反应属于反应,做氧化剂,做还原剂。
3、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
仪器名称:
请画出制备装置图:

(2)请画出收集装置图

a.请利用物质的性质考虑应用方法收集氯气。

b.利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条件及参加反应的物质性质思考氯气中可能混有
杂质。应用什么方法除去杂质?

(3)尾气收集装置
在化学反应中凡有毒或易燃易爆的尾气,都要进行转化处理,以防止污染大气。请针对尾气的性质选择恰当的仪器和试剂化学方程式为
4、工业制备氯气:电解饱和食盐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常见物质的制备(教材P48)
物质化学方程式
氢气实验室:
工业上:
二氧化碳实验室:
工业上:
生铁(以铁矿石为原料)工业上:
硫酸(以硫黄为原料)工业上:
氨实验室:
工业上:
硝酸(以氨为原料)实验室:
工业上:

习题巩固
1.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有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连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加入二氧化锰粉末④加入浓盐酸⑤将多余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②①⑥⑤C.①④③②⑥⑤D.①③④②⑥⑤
2.用MnO2与浓HCl制Cl2时,当2molHCl被消耗时,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11.2LB.22.4LC.33.6LD.44.8L
3.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B;反应前在A、B中放入的物质分别是、(填名称)。
(2)甲装置的作用是,其中盛放的物质是。
(3)乙装置的作用是,其中盛放的物质是。
(4)已知丁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则其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南京外国语学校朱征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②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对教材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也为后面反应限度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了解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也可能速率不同,而且基本上能够用微粒的观点加以解释。本课时选择浓度这一影响因素为载体,教会学生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比较反应快慢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从物质微观结构做出解释的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整章学完之后,仅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而今后遇到新问题,很难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在这节课上,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已有知识中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比较反应速率的方法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借助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反应的快慢?”“设计实验获取数据,定量的比较反应的快慢?”三个层层深入的讨论题贯穿这节课,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的习得,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常用的比较反应快慢的简便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以粒子的观点初步解释。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笔者通过展示真实的图片(牛奶和咸水鸭的外包装),引出教学任务(化学反应速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温度条件的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好奇)并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当学生提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食品变质这样一个过程的速率时,笔者及时给予肯定,并马上提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思考,导入下一个环节。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策划好个别研究与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这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实践出真知。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镁条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牛奶、咸水鸭的外包装),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用数据去分析,再用理论去论证,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构建数学图像分析问题(学生根据测得数据,绘制表格)。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程序性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解决,比如,学生在探究实验结束之后,反思实验过程中,手握反应试管,会导致反应温度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整节课的环节,结合教材对全课及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本节课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以六个模块构成整体,逐层深入展开问题。

三、--流程(见下表)

模块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为什么不同温度,牛奶、盐水鸭等食品的保值期不同?

聚焦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举例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举例

引入正题

师生共同归纳影响因素

1、催化剂(双氧水的分解)

2、浓度(蜡烛在空气和氧气燃烧)

3、表面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温度(金属的氧化)

……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

模块二如何定性地比较反应快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选择浓度进行探究

提问:在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借助哪些现象可以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

小组讨论、举例并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观察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归纳总结:气泡多少,沉淀快慢,固体消失快慢,温度变化,颜色变化……

为后面引出定量实验做铺垫

总结:比较反应的快慢,一般比较反应物消耗的快慢或者生成物增加的快慢。

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

模块三如何定量地比较反应快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启发

小组讨论、交流:

针对镁条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通过数据,定量地比较反应的快慢?

思考、讨论、汇报

1、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体积

2、测定镁条消耗所需时间长短

3、测定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加的快慢

4、测定敞开体系质量减少的快慢

……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疑问

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加的快慢实验演示(利用数据采集技术)

及时巩固

小结学生方案

归纳常用实验方法

①体系质量变化

②生成气体体积

③生成沉淀的量

……

提高知识的可利用性,将陈述性知识组织成程序性知识。

模块四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给出实验步骤方法

学生分组分工完成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曲线。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与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适时点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汇报

模块五从微观角度解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如何从微粒的角度解释这一结果?

学生积极思考

由宏观到微观,培养学生认识物质本质的科学探究方法

提问: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反应物微粒的碰撞几率?

思考、回答

演示Flash动画

观看、思考

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理解

模块六评价与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实验中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与实验评价能力

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集中注意,倾听

适时的评价强化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教后反思:

1、小组协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引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本节课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一般由4人组成,各小组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分工(记录、掐表、搭建仪器、操作),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传统课上,老师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实验其实变成了验证性的实验。而笔者在英国进修期间,留意到英国中学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有关化学反应中的微粒碰撞理论,然后在具体研究每一种因素时,都是采用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再尝试用碰撞理论解释,最后迁移运用。这样一种方式是一种真正的探究模式,学生从实验中形象的感知,再从理论中抽象的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办法,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之后的反思,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并对物质探究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的科学认识方法。

3、充分利用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具有方便、精确、细微化等优势,解决传统实验技术方法无法进行的或无法显示的实验或无法处理数据的实验,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资源价值,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使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例如,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加快慢的实验。利用计算机开发和控制化学演示实验过程,利用数、模转换技术和传感器使数字采集、分析和报告自动化、科学化,提高了演示实验效果和水平,为化学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运用数据采集技术不仅是改进教学的手段,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扩展了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的空间。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化学教学模式变革,为培养信息时代的接班人开辟了新的途径。

4、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现代教学媒体(Flash动画、PowerPoint)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发现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倾听已有意见,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