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教案收藏」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其五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

发表时间:2022-11-01

「教案收藏」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其五。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收藏」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其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三个图形的比较,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圆环的特点,(引出圆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导出另一种方法。

在课堂评价时,我想了很多鼓励学生的话,学生在得到赏心悦目的语言评价中得到自信和兴趣。

本节课我感觉有几个思考的地方。

1,在试一试做完后,我应该马上总结出要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两个半径)

2,出现环宽的两个应用题,是否简单,是否要出示。可能直接出示“圆形花园周围铺上一条石子小路,求出小路的面积。”更简单一些。也更形象一些。

3,可以利用学生做的圆环来贯穿下面的练习。首先可以让他们量出他们做的圆环的大小半径和环宽,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让学生理解环宽的概念。避免了我在练习中涉及环宽的概念而说不清楚的尴尬。然后可以求出圆环的面积,这样学生就通过实际操作,真正理解了圆环的面积计算。达到理想的效果。

4,3.14×(R2—r2)这个公式还是出现比较好.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运用这个简单的运算方法。

精选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五)

【教学内容】

人教2011年课标版 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负数》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温度中的负数、收支中的负数、数轴上的负数等,从生活情境入手,既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应用的价值(温度、时差、海拔、位置、收支……)。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2.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4.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负数、0、正数,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体现“相反”)

一、设疑导入,引出新知

1.引出负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数。比如整数、分数、小数……有一个数与O相差3,它可能是几?

生:3。

师:还有吗?

生:﹣3。

师:﹣3是什么数呢?

生:负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负数。(板书:认识负数)

2.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你见过负数吗?谁能和大家来分享?

学生一一举例在生活中见过的负数。

师:看来,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广泛!

3.学习读、写

师:你会写负数吗?老师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各写一个负数,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纸上写,好吗?

学生各自写出一个负数。

师:(描红负号)这是什么符号?

生:减号

师:表面上看,像减号,实际上在负数中,它叫做……

生:负号。

师:(板书-、-2.5……)这是负数吗?

生:这也是负数!

师:是呀,不光有负整数,还有负分数、负小数。

师:这些负数你会读吗?请你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教师板书读法,再全班齐读。

师:有负数,那么相应地就有“正数”。有-2.5,就有+2.5。正号一般可以省略。(板书:正数)

二、情境解读,探究意义

师:负数我们已经会读、会写了。那负数究竟表示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研究-3。同学们请看,这几个﹣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结合你自己的理解,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好吗?开始吧。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好,哪位同学能选择其中一个﹣3来说说你们小组的理解。

1.某天杭州最低气温是-2℃。

师:温度计上的﹣3℃在哪呢?谁能上来指一指。

一生上台指到0往下第三根刻度线。

师:你是从开始数的?

生:从0开始数。

师:现在温度是多少?(课件动态演示温度计的变化)

生:3℃。

师:+3℃和﹣3℃有什么区别?

生:+3℃是零上3度,﹣3℃是零下3度。

师:有没有共同点?

生:都是从0开始数3根刻度线,和0都相差3度。

师:1和-10这两个数,哪个大,你能通过温度来判断吗?

生:1更大,因为1℃比-10℃暖和。

师:1和-20呢?1和-30呢?夜晚,月球背面温度可降低到-183℃。-183和1比呢?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实验环境必须达到为-999℃。-999和1比呢?(体现冷暖,夸张而又自然)

师:-183和-999比呢?

2.老师把车停在-2楼。

师:你能不能找出老师停车的楼层?你是以哪里开始作为起点数的?

生:从入口处往下数三楼。

师:(指着3楼),那这一楼呢?

生:3楼。

师:你也是以哪里作为起点?

生:从入口处往上数三楼。

师:不错,不管是3楼还是-3楼,都是以入口处的地面作为分界点的。

3.某地的海拔高度是-2米。

师:高度怎么会是负数呢?

生:海平面以下3米就是-3米。

师:和海平面一样高呢?

生:那就是0。

师:如果我们把讲台面看成是海平面,那么这么高大约记作多少?(教师指着低于讲台面约1米处。)

生:-1米。

师:+1米大概在什么位置,谁能上来指一指?

生指出讲台面上方约1米处。

师:原来是这样啊!你知道中国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里吗?说说这里8844的意思。

师: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是新疆艾丁湖,说说这里﹣154的意思。

师:海拔高度有的是正数,有的是负数。主要看什么?

4.我的银行卡里还剩-2元。

师:这是张老师的信用卡,你来看看老师的钱是怎么变成负数的。

师:信用卡里的钱什么时候是负数,什么时候是正数呢?

师:不停地花,花到0元了,再继续就变为负数了。还回去又是正数了,是这样吧?

师:-3究竟是什么含义,今天我们从四个不同的情境解读了它,其实-3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通过-3,我们知道了,0℃以上记作正,那么0℃以下就记做负。请你来补充。

海平面以上记作正,……

地上楼层记作正,……

还回的钱记做正,……

师:正数和负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啊?

生:相反的关系。

小结:正数和负数刚好用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师:生活中像这样相反意义的量广泛存在。看,一起来完成小试牛刀。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反馈。

师:这里有没有相反意义的词出现?

师:向东5米记做+5米,向西8米记作-8米。能不能向西记做正呢?

生:也可以。

师:究竟记作正数还是负数其实有时候只是一种规定。向南10米记作+10米,那么向……

生:向北。

师:为什么不可以向东?

生:南和北才是相反的。

师:说得太好了!必须是相反意义的量才能用正数、负数来表示!

三、抽象建构,研究数轴

师: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这根温度计,0以下的都记住负数,那如果我把温度计转一转,哪边记作负数呢?

生:左边。

师:没错,在数学中,有一种数直线,一般都会把向右方向记作正。你能不能在这条直线上找出﹣3、3、-5和0.5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

师:想一想,-3与0相距几格?3呢?你有事吗发现?

生:与0的距离一样。

师:有水平!像-3和3这样,与0的距离相同的一对数,在这条数线上还有吗?

师:这些数都是一对一对地存在,那0呢?

师:如果请你来给所以得数分分类,你会分成哪几类啊?

小结: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1和- 0.5 比,谁大?还有比-0.5更大的负数吗?

师:越靠近0,这个负数就越大,能找到最大的负数吗?

师:-3和3之间有几个负数?有几个负整数?

四、深化练习,拓展提高

1.盈亏--正负数求和

师:这是晨光文具店一天的营业额,能看出他的是否赚了吗?

生:不能,还要考虑成本。

师:你还挺会做生意的噢!的确,加上房租、人工、和物品本身进价,这一天的成本如上。这一天的盈亏该用哪个数表示?

生:-100元。

师:你能不能帮文具店老板算一算周一至周五的盈亏情况?

师:这五天下来,文具店究竟有没有盈利?你是怎么算的?

2.身高--平均数

师:我们继续来看,测量身高时,测量员记录了小明的身高是-2厘米,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师:小明真实的身高是多少呢?

师:其它4位小朋友的身高也分别记录成这些数,他们5人的平均身高达到140cm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五、回顾课堂,课外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负数,我们是怎么研究它的?

2.你知道负数是怎么产生的吗?

【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五)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百分数的综合运用--合理购物》

难点名称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地认识,经历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商场促销”虽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学生购买促销商品的经验还不足,对各促销方式的实质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整理、引导分析、巩固练习,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反思总结体会各促销方式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7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重点理解答五折的意思)

2.指名学生回答

700×50%=350(元)

答:五折之后这条裙子350元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下面我们来看例题

(1)课件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读完这段话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明提出了这样两个:

①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②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中,哪些是关键呢?

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打五折它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那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快来思考一下吧!

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的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列式: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2个100, 然后从总价中减 去2个50元。

列式:230-50×2=130(元) 230-50×2=130(元)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3)你还有疑问吗?

①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优惠的结果不一样呢?

原来打五折就是无论标价是多少,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而满100元减50元”就只能是原价中满了100元的部分能优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满100元的部分就没有折扣了。

②什么情况下两种优惠会一样呢?

如果商品的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是一样的。

(4)回顾与反思

看起来每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优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相差不多了。

以后我要陪妈妈购物,帮妈妈算账。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巩固练习: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

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A商场:120-40=80(元)

B商场:120×60%=72(元)

80>72

答在A商场买应付80元,在B商场买应付72元,选择B商场更省钱。

四、小结

1. 在购物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对商家的优惠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出实惠、省钱的方案。

2. 商家的促销方式:“打几折”,“每满100元返50元礼券”,“每满100元减50元”,“买五件送一件”都转化为百分数的知识来理解。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节约用水》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节约用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交流。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节约用水一课中,我努力营建一种多层次、立体型生活化的课堂空间,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一种数学文化,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学会理性的、有创意的生活。

在节约用水教学中,我尝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觉关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时时处处用事实来说话。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后,对节约用水认识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浪费水就是浪费钱这一表层认识上,而能从珍惜世界水资源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行为,认识身边的现象,把节约用水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本节课设计及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

节约用水这一内容没有把它简单地作为一个知识点来教学,也没有把结论加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了深加工和再创造。例如:利用电视、报刊及网络等资源,收集有关淡水资源的信息,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使知识的呈现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感受到节约用水的迫切性。

2、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调查研究、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为学生营造一种多层次、立体型的生活大课堂,把节约用水这个理性的认识贯穿于学生的一系列活动中。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淡水资源的资料,观察生活中人们浪费水的现象,动手测量一个滴水龙头1分钟的滴水量,实验探究1滴水的重量。课中,把各人收集的资料、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的过程及结果适时的进行交流,建议学生成立节约用水宣传组,设计节约用水广告。让班级学生发节约用水倡议书,在网络上进行节约用水宣传等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做人,感受到自身劳动的价值,收获成功。

3、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是启发引导,适当点拨。学生学习的素材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如对家庭用水量及每月所付水费的调查对生活中浪费谁现象的观察,以及全校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浪费的水费能用来做什么等等,既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生活的数学。

4、在活动中渗透有关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统计调查结果时借用了统计图表,如淡水资源和用水资源的关系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而学生测量水龙头的滴水时间和滴水量的关系,则选用了统计学,学生从图表中发现:时间越长浪费的水越多,渗透了函数思想,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大数学观。

5、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问题解决的教学环境。

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的土地上竟有这么缺水的地方,感受水是生命之源。然后让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到地球上水资源贫乏,许多地方如中国、深圳也同样缺水。从情景中,学生自己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自然引入课题。

6、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计算、感受一滴水的作用,课堂上,无论是本校用水情况,还是家庭用水情况,始终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和分析问题,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不足之处:

1、设计的课堂容量大,牵扯的知识点多,因而导致四十分钟的教学有赶的现象。学生回报材料信息涉及面不够广,小组合作计算感受一滴水的作用、完成作业纸上的试题时间吧充足,设计节水广告的时间也太短。

2、教师适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今后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评价的激励作用。

3、应更进一步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学困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六年级数学教材


教材说明

这是一节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

学生分析

学生整体上思维敏捷,在新授课上总是表现出较浓的兴趣,课堂反应与接受较快。

本节课将要教学的“成数与折扣”,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 的并不多。所以对成数、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农业成数与数学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 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成数、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折扣应用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一份,学生准备计算器。/PGN>教学流程

一、联系主活,导入新课。

师:我们刚刚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愉快的寒假结束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过去了,就在春节过后,各商家又会搞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呢?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谈话,探学情。

师: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学生回答。

师: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

(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

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PGN>

师: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学生回答。

师: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拿出你手中调查到的打七折的标签,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2)讨论,找规律。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师:说说你们组寻找的方法。

学生的方法有: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3)归纳,得定义。

师: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九折呢?打八五折呢?

学生回答。

师: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

师小结:“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4)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1:商店出售录音机,每台原价430元,现价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出示提纲。

①打九折怎么理解?

②是以谁为单位“1”?

③可以改写成一道怎样的应用题?

④要求便宜多少元?也就是要求什么?/PGN>

(2)学生试做,讲评。

(3)练习,做一做。

3.教学成数的含义,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新闻,探学情。

(电脑显示:一则新闻《毛阿敏八成不能来晋演出》)

师:看了这则新闻,你想到什么?是肯定不能来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认为八成表示有多大的把握?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如果把肯定来晋看作100%的话,八成就相当于80%。这种说法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用到。

(2)自学,得意义。

打开书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汇报情况,概括成数的含义。

(3)练习。

师:就要单元测试了,能不能用含有成数的句子表达你对这次测试有多大的信心?

①四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②二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③七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④八成七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4.运用成数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2: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学生试做、汇报、讲评。

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

1.判断。

(1)成数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2)五成八改写成百分数是5.8%。(  )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4)某县今年蔬菜比去年增产四成,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单位“1”。(  )/PGN>

(5)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做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又知道了什么知识?

板书:

折扣  成数:

例1:430×(1-90%)  例2:41.6×(1+25%)

=430×0.1  =41.6×1.25

=43(元)  =52(吨)

答:比原价便宜43元。 答:去年收白菜52吨。

评析

这是非实验年级教师尝试用新理念教老教材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商场购物、新闻消息等,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既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认识到所学数学可应用于生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勇敢地尝试,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起劲,学得主动。但在成数、折扣应用题的教学上,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五)

教学目标:

1. 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难点: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百分数相关的概念及计算。

二、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师: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三、新课讲授

1、理解成数的含义。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称“几成”

师: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0%

2、填空,掌握成数的含义。

四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六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七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九成二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师: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3、解决简单的成数问题。

(1)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3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

师:在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一:3 + 3×30% = 3.9(万吨)

预设二:3×(1+30% )= 3.9(万吨)

答:去年秋粮产量是3.9万吨。

师:现在,“成数”已经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例如: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3)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 350×(1-25%) 方法二:350-350×25%

=350×75% =350-350×0.25

=350×0.7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4、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师: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把你的解题过程写清楚,争取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

预设:15000÷(1+20%)=12500(人次)

监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解决呀?

四、提升认识

问题: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什么?

预设:理解成数的含义;明确谁是单位“1”。

五、解决稍复杂的成数问题

1.小明家七月份用水量17.5吨,八月份采用节约用水措施后,用水量降至14吨。节约了几成?

(17.5 - 14)÷ 17.5 = 20% = 二成

答:节约了二成。

2. 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成活率为九成。如果未成活的树有15棵,这次植树成活了多少棵?

15÷(1- 90% )×90 % =135(棵)

答:这次植树成活了135棵。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1.理解成数的含义,会进行成数和百分数之间的相互改写。

2.能应用成数进行简单实际问题的计算,进一步提高百分数有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布置作业

1.课本13页第5题。

2.基础训练练习二(1)。

板书设计

2.2 成 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折扣的作用,理解打折的含义,能运用百分数正确计算打折商品。

2.过程与方法:经历打折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理解打折的含义,能够解决相关的百分数应用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法选择: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七、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迎接挑战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喜欢玩老鹰捉小鸡,今天我们也来玩玩角色扮演,这节课你们都是即将要上岗的采购员,而我是验收你们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采购员的验收官。要想成为合格的采购员,必须在我这里接受重重考验,面对艰难险阻,你们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

生:有!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自信,接下来我们就来迎接挑战吧!

(二)挑战前试炼

师:在迎接挑战之前,我们先来完成挑战前的试炼热热身,在咋们初期选拔采购员的时候,已经遇到了一些百分数的问题,老师现在要看看大家忘了没有。

来到商场里,我们来到了一家羽绒服店,下面是一件羽绒服的标签,若羽绒服重300g(填充料),你能算算这件羽绒服的含绒量是多少g吗?

师:我们通过标签可以知道这件羽绒服的含绒率是90%,又知道羽绒服重300g,

所以我们列乘法算式就能算出来。

300×90%=270g

这类问题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三)第一项挑战

师:好!大家都完成了试炼,下面进行第一项挑战!公司要求我们选购一批某型号的自行车,来到商场里我们发现有两家店都在销售这种型号的自行车,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请同学们在这里暂停,独自思考一下)

师:同学们,我们要采购商品,在商品相同的条件下,要以省钱作为主要原则,就是哪家便宜,我们就选哪家!

师:永福车行的自行车是310元,万胜车行的自行车是320元,永福车行的自行车比较便宜,所以我们选择永福车行的自行车,同学们觉得呢?

生:不对,还有折扣。

师:对,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图中的“九折”和“八五折”,这些都是折扣,我们还要考虑商家给出的折扣!所以刚才的想法是错误的。

师: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什么是折扣呢?老师来告诉你。

折扣的意义: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师:知道了折扣的意义,请同学们试着理解一下挑战(一)中,九折和八五折各是什么意思,并完成以下题目!(请同学们在这里暂停,完成题目)

①九折是十分之( 九 ),改写成百分数是( 90% );八五折是十分之( 八点五),改写成百分数是( 85% )。

②商品打九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 90 )%出售,也就是降价( 10 )%;打八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 85 )%出售,也就是便宜(15)%。

③某种商品实际售价是原价的90%,也就是打( 九 )折出售;某种商品降价15%出售,也就是打( 八五 )折出售。

引导归纳:几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数量关系:现价=原价×折扣。

师:下面请同学们算一算两家店自行车的现价,选一选哪家车行的自行车更便宜?(这里请同学们暂停,完成题目)

永福车行:310×90%=310×0.9=279(元)

万胜车行:320×85%=320×0.85=272(元)

所以,选择万胜车行更加便宜!

这类问题,也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是不是和我们的试炼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数学的奥妙,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真棒!顺利完成了第一项挑战。

(四)第二项挑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迎接第二项挑战!公司从某批发商场采购了一批书包,你能算算公司买一个书包节省了多少钱吗?

师:同学们先自己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看看有几种解题方法?(请同学们暂停,完成题目)

思路一:先求现价再用原价减现价。

200-200×60%=200-120=80(元)

思路二:先求便宜的折扣再用原价乘便宜的折扣。

200×(1-60%)=200×0.4=80(元)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种解法,理解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五)最终挑战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第二项挑战了,下面我们来迎接最终的考验吧!

1.公司最近采购的一批物品,请你算一算各物品打折后出售的价钱。(请同学们暂停,完成题目)

①篮球原价80元,打六五折,现价52元。

②上衣原价300元,打七折,现价210元。

③书包原价35元,打八八折,现价30.8元。

2.一名采购员来到某家店里,看到打折的广告:随身听现价是160元,打八折,大家能算出这种随身听的原价是多少钱吗?(请同学们暂停,完成题目)

这道题中我们知道现价和折扣,要求原价,根据现价=原价×折扣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数量关系:原价=现价÷折扣

160÷80%=160÷0.8=200(元)

师:同学们真厉害,顺利通过了所有挑战!恭喜你们!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采购员!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在脑海里回顾一下!

课后作业: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算一算买1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7袋呢?买35袋呢?同学们已经成为了合格的采购员,相信你们一定会认真顺利完成。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认真聆听!再见!

一种方便面有下面三种包装。

两家店对这种方便面分别推出不同的优惠政策。

买1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7袋呢?买35袋呢?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六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40页练习六;《作业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提高制图技能。

2、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增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并能在教师帮助下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看图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忆

1、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达数量的多少的?

2、折线统计图在表达数量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折线统计图吗?

3、折线统计图如何绘制?应注意什么?

二、练习六教学。

1、谈话:某厂业务部要做以下两项统计,一是去年各车间的产值统计,二是近5年来全厂产值的发展变化情况。

你认为每种统计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理?说说理由。

2、教学第1题。

(1)讨论:统计图的标题应补充什么?你从图中能够想到什么?

(2)反馈交流。

(3)根据统计表画好折线统计图。

3、学生尝试完成第2、3题。(投影反馈)

4、思考题:(略)

5、补充题:

小明家去年一年的电话费(含上网费)统计如下,请把它改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说一说小明家去年电话费的变化情况,猜测一下变化的原因。

147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本》第18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

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

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

2、难点:会列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关键: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解答。

课时划分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课时

2、整理与练习 3课时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第1页的例1、“练一练”及第2页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难点:会正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解方程: x-20=35 3x=60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并说说每一步是怎样解的。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情景引入谈话: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课件出示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

(2)分析指导:

师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你们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谁能说说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的等量关系式。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

师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指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列方程解答。(板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尝试解答:

师问:你会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吗?试试看。

板书:

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2x-22+22=64+22 师追问:根据什么解方程?

2x=86

X=43

师指出: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4)小组交流:

师:说说我们是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说说可以怎样检验?

师指导口头检验,并写出答句。

(5)独立尝试:

师: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

交流解法。

(6)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归纳:

1)根据题中的条件找出等量关系,一般要找出最容易、最基本的等量关系。

2)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x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3)解出方程后,认真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2、完成“练一练”。

(1)读题并理解题意。

(2)在小组中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

(3)学生独立完成。

(4)反馈交流。

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解题。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

如何检验?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填空。

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这样写的。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题目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方程?如何解答?

完成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一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指明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说说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习题。

第二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教学内容

第2---3页练习一的第6---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方法指导。

问:4x+12=50,第一步需要做什么?

30x÷2=360,第一步需要做什么?可以怎样算?依据等式的什么性质?

(3)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1)分析指导:

问: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在这里哪个量是未知的?根据什么列方程?怎样列方程?

2)19.8元包括哪些东西?请说一个等量关系式?怎样列方程?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8题

(1)指导分析:

问: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你会列表进行整理吗?

松树 3x棵 共61棵

杨树 25棵

可以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

(2)学生独立解答。

2、完成练习一第9题

(1)理解题意。

问: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3、完成练习一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价。

师追问: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的?

4、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问:这题中需要求几个问题?身高和体重与出生时比分别有怎样的关系呢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5、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问:从发票中看出哪些信息?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怎样列方程?

(2)完成解答。

6、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观察温度计,介绍“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2)指导推算。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知道摄氏温度,可以怎样推算华氏温度?需要列方程吗?

知道华氏温度,可以怎样推算摄氏温度?可以列方程吗?

温度计上的86○F,相当于多少○C呢?

(3)完成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座互相说说自己收获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夹竹桃》教学反思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新课程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生情,安排了以下几个学习内容:

1、出示图片,仔细观察。

夹竹桃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是陌生的,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出示了夹竹桃图片,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夹竹桃的距离,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就为后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垫。

2、合作学习,人人参与。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提出让学生每节课每个人都要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所以我们的学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人人都参与到学习当中,人人都有事干,不仅能使优生、中等生有较大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差生学习的劲头。

3、小组展示,人人登台。

在小组学习后,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个环节,不仅是优生的展示舞台,更是差生的展示舞台;不仅可以提高优生的水平,还可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组的学习成果,还为大家展示了他们读文的功夫。

4、质疑问难,群策群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免有一些在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环节就是要解决难题,但是还要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质疑,学生解决,如果学生真正解决不了,再由老师帮助解决。

5、达标测试,检验结果。

在本环节,我由易到难设计了3道练习题,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

6、反思提高,激励前进。

这个环节是学生自己对自己本堂课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评价,是一个自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让他们自觉激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对于本节课,我认为自己的教学不仅遵循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而且也融入了自己对学情、生情的了解与分析,构思还是比较合理的。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只注重了学生的展示,未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只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却未考虑到学生的展示能力还有待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六)

教 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课 题: 税率

【教材分析】

税率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税率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法治及爱国渗透教育的重要内容。税率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税率的一些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重要的现实作用。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上,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会解决折扣、成数等生活中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并且积累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心理特征上,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时对于感兴趣的活动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紧密围绕课的重点、根据学生的环境和接受能力设计行之有效的任务和活动,设计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对比探究,揭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分层练习,概念升华--课堂总结,课后延伸”五大环节。情境导入环节通过一段为迎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的《中国一分钟》宣传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渗透爱国教育,从而引出税的由来。对比探究环节中通过一张纳税小报,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找出信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数学观点的能力,从中揭示出纳税、税率等概念,并联系实际生活带给学生丰富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环节分两个层次,课本例题是根据收入和税率求应纳税额,我还联系生活中的增值税发票,设计了一道根据应纳税额和税率,求收入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更加深了学生对税率的应用。分层练习环节同样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题目,课本做一做是对个人所得税纳税较为简单的运用,接着将难度增加,扩展到“分段纳税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分段纳税法的含义,我借助条形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最后在全课的结尾回到家乡芜湖的改变,家乡的发展也是因为有了芜湖大中小企业和芜湖市民的纳税,进一步升华主题,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掌握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纳税的重要意义,能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数学思考

经历对纳税小报信息的整理与观察,通过思考、对比、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问题解决

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他人,并能从他人的交流中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同时应用于自己的解决问题中。

4、情感态度

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加法制意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纳税”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难点:个人所得税的“分段纳税法”的计算。

【教法、学法】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从而揭示出纳税、税率的含义,而基于纳税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绝大多数学生对税并不了解,同时该活动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的手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改编,通过对一张纳税小报信息的观察对比中,给学生自主获取纳税本质的机会。最后在学生掌握了概念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教学准备】

课件,纳税小报,探究学习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谈话:一分钟,你能做什么?

2、 你知道在中国一分钟,能发生什么吗?播放视频

3、 祖国飞速发展,离不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4、 出示2017年国家财政重点支出项目情况统计图。

5、 在学生观察,师生交流中体会税收的意义,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各项福利,如九年制义务教育、社区建设、医疗保险、社会就业等等。

6、 投入了这么多钱,到底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7、 引出“税”。

8、听说过“税”吗?谁来说说你对税的了解?

预设:我在发票上见过……

9、看来税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

以“一分钟”为维度来阐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伴随着铿锵的音乐,文字、画面踩点出现,中国的发展变化、每一分钟里的精彩与感动依次展开,引起学生深深的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财政支出统计图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税收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并再一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本节课的浓厚兴趣。

二、对比探究,揭示概念

1、 师:老师的侄子对税的知识特别感兴趣,于是搜集资料制成了一张纳税小报。

2、 出示纳税小报。你能发现什么?信息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4、 汇报发现。

5、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并介绍。

预设:

生1:我发现相同点都是向国家纳税。

板书:缴纳给国家

生2:我发现纳税人不同。

板书:集体或个人

生3:我发现税的名称不同。

揭示税收的种类,并加以介绍。

生4:我发现百分数不同。

引出“税率”。

你知道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吗?

单位“1”是什么?这些代表“各种收入”

是谁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呢?引出“应纳税额”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税率的含义吗?

6、 不同的税种税率是不同的。播放纳税小知识。

7、 小结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

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探究应纳税额的算法。

出示课本例3,学生读题。

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问: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应纳税额要知道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2.探究收入的算法。

师:老师在天猫旗舰店购买了一套化妆品,出示化妆品增值税发票。

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四、分层练习,概念升华

1.师:除了饭店缴纳的营业税,商品在销售时产生的增值税,我们个人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2011年9月1日开始国家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并规定对超过3500元的部分要按不同的标准来收税。

问:免征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收入低于3500元不用纳税?

2.分析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问:超过部分分成了几段?

讨论3%的含义。

3.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算出李阿姨应缴纳的税款。

4.学生汇报算法。

5.李阿姨的老公工资很高,达到6000元,他应缴纳多少元个人所得税?

6.分析“分段纳税法”

教师借助条形图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段的税率。

学生汇报李阿姨老公工资6000元的组成。

在学习单上独立列式。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师:学到了这儿,我们一起来谈一谈,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畅谈

2. 纳税是为了支援国家的建设,国家发展的好,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其实啊,不光是国家,我们的家乡芜湖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播放图片(芜湖新火车站、轻轨、长江二桥、滨江风景)

3. 我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芜湖大中小企业的纳税以及芜湖市民的个人纳税。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了,有能力了,也要做一名守法的纳税人,为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国家,贡献出你们的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税 率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第11页《利率》。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相关,里面的“利率”这个概念涉及到百分数的学习内容。课本里提到了很多有关储蓄的概念、知识,学生需要认识、掌握的概念比较,还有一些相关知识是需要教师讲解给学生知道的。课本里通过一个例题将求“利息”、“实际取回”等相关知识都罗列了出来,因为教材所给的信息量比较少,所以需要教师的多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对利息相关知识的了解结合教师的补充讲解,理解有关利率、本金、利率的概念;

2、能结合实际解决关于利息的问题,把握求利息几个关键条件,建立并掌握求利息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储蓄相关概念,能解决储蓄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利息”的计算,解决“实际取回”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的调查身边的有关利息的事件,建立利息的大致意义;

2、结合学生对教材实例中的数学信息的互动交流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概念。

教学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旧知识复习:

九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九十)出售。

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八十五)出售。

三成改写成百分数是(30%)

六成七改写成百分数是(67%)

2.教师讲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收到一些领用钱,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

王伯伯的孙子小刚今年春节期间收到2000元压岁钱,他的父母让他自己管理这笔钱。你们能帮他出个好主意吗?

(学生回答,引出“储蓄” )

3、继续发问:讲钱放进银行有什么好处呢?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

(学生回答,引出“有利息”这样一个好处。)

4、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某次到银行储蓄的情况。

5、教师讲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我们到银行存钱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和利息、利率有关。

(板书课题:利率)

【设计意图:通过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关储蓄的问题,引起本课的课题,以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1、知识传授,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3)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4)利率。

利率是由国家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5)学习年利率和月利率的概念。

利率有按月计算的,叫月利率。

有按年计算的,叫年利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储蓄相关概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练习:小强2001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02年1月1日,小强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8元,共101.8元。

这里100元是本金;1.8元是利息;1.8:100=1.8%是利率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2015年11月,王奶奶把5000元存入银行

王奶奶:我存两年,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呢?

李阿姨:除了本金,还有一些利息。

(2)让学生进行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A、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

(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存期有关)

B、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

C、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要学生整理好思维顺序,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的思维要清晰。)

(4)让学生知道:国家规定,存款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引导学生进行利息税的计算)

(5)让学生进行综合计算。

对两种算法进行分析:

方法一;

5000×2.1%×2=210(元)

5000+210=5210(元)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方法二:

5000×(1+2.1%×2)

=5000×(1+0.42)

=5000×1.042

=5210(元)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设计意图:例题涉及的概念和数量关系很多,需要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展开学习。从利息入手,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再依次学习利息税、税后利息、实际取回等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小明存入银行5000元,存期2年,年利率4.68%,求利息。

列式为:5000×4.68%×2( )

(2)小刚于2006年12月1日存入银行500元,到2008年的12月1日取出,月利率为0.06%,求利息。列式为 500×0.06% × 24 ( )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选择:

(1)李叔叔按5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5.40%存入银行6000元,存了6年,到期后他能取回多少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 ( )

A.6000×5.4%×5

B.6000×5.4%×6

C.6000×5.4%×5× (1-5%)

D.6000×5.4%×6× (1-5%)

(2)李强于2007年10月1日买国债1800元,存期3年,年利率为4.89%,求到期利息。列式为 ( )

A.1800×4.89% × 3

B.1800×4.89% × 3 ×(1-5%)

【设计意图:上面两题是两种相关利息的特殊情况,让学生接触、学习。】

(3)练习:课本11页“做一做”

2015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8000×2.75×3=660(元)

8000+660=8660(元)

答:张爷爷可以得到660元的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8660元。

(4)解决问题:

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0000×5.40%×3=3240(元)

20000+3240=23240(元)

答:贝贝到期可以拿到23240元。

四、课堂小结。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六、 布置作业

课本14页练习二第八题第九题第十题

配套练习

七、教学反思

《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成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在理解、“成数”含义的基础上,能自主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情境重现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引导对比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折扣相关知识(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电脑显示:一则新闻《鹿晗八成不能来南昌演出》)

师:看了这则新闻,你想到什么?是肯定不能来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认为八成表示有多大的把握?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如果把肯定来晋看作100%的话,八成就相当于80%。这种说法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打下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成数”

生活中的百分数还有很多,比如说“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1)学生自学教材,明确成数的含义。

(2)反馈:说说什么是成数,可请学生举例说明。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①四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②二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③七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④八成七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设计意图】有了折扣理解的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成数接触较少,但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理解,并通过反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

2.解决与“成数”相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①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问题。

②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思路一: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少25%,今年用电是去年的(1-25%),即350×(1-25%)。

思路二:去年用电数减去今年节约的度数,即350-350×25%。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①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校对。

②说说如何解决这类“成数”的问题。

3.小结

(1)结合例2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决有关 “成数”的问题的?

(2)教师小结: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 “成数”的含义,把 “成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讨,参与解题方法的总结,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表达很有帮助。

三、应用练习,巩固认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请你来算一算,做一做。

1.判断。

(1)成数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2)五成八改写成百分数是5.8%。( )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4)某县今年蔬菜比去年增产四成,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单位“1”。( )

(5)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做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置和安排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师对于练习的辅导也相应有层次性,简单的题由学生自行梳理、分析、解答,易错题和难题进行针对性点拨,对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用也大有益处。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 4、5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六)

教学内容:折扣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意 义的基础上,懂得 求折扣问题的解决问题。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 应用意识。

3.激发学 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主动建构,学会学习。

教学重难点: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复习折扣的意义: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2.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它表示的是一种关系,即现价按原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销售

二、探究学习方法

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审题,(初读、再读)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判断数量关系

4.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出示例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 用了多少钱?

分析题意:已知条件:“自行车的原价”和折扣数

所求的问题: 自行车的现价多少元

数量关系式: 原价x折扣=现价

列式解答:: 180x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出示例2. 小芳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分 析:

1、理解句 意: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是指现在买一个随身听只花了原价的90%。

2、理解所求问题:“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就是求现价比原价少多少钱

数量关系:

* 便宜的钱数=原价-原价x折扣

* 便宜的钱数=原价x(1-折扣)

列式解答:

方法一 160x(1-90%)  方法二:160-160x90%

=160x10% =160-144

= 16(元) =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出示例3.一件商品现价180元,比原价便宜了20元,便宜了百分之几?

分析题意:已知条件:   现价和节省的钱数

所求的问题: 现价比原价便宜了百分之几

数量关系: 节省的钱数÷原价=节省的钱占原价百分之几

列式解答:

20÷(180+20)=10%

答:便宜了10%。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 天你收获了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教案收藏」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其五》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