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数学四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2

数学四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四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例3和做一做,练习四第1题、第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学生通过测量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习中,体会中国的广阔,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现实生活中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用东、南、西 、北等方向来确定位置,那你还记得这个方向标吗?(课件出示,学生一边看一边答)

【设计意图: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情境导入,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

探究地图上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出示例题3,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

师:观测点是选在哪里?是站在哪个地方来看上海的?

师:那么,北京在上海的( )偏( )约( )的方向上。

学生独立测量,然后汇报,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引导,最后集体订正,并用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测量、汇报,反馈。学生通过思考并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方法指引、学生总结。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记录的两个城市之间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偏得的角度没变都是30

生:方向正好是相对的,南和北相对,东和西相对。

师:我们描述的是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式呢?

生:因为我们的标准不一样,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是以北京为标准的看得方向,另一个是以上海为标准看的方向

生:观测点变了,所以位置就变了

生:我觉得是观测点变化了所以位置就变化

2、验证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学生需要的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思维的碰撞,简单的说就是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里老师不总结,而是让学生总结,在互相补充的前提下,学生对这知识越来越清晰。】

四、当堂训练

课本P22 做一做

课本P24 1、2题

学生完成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引导,最后集体订正,并用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当堂练习完全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当堂进行批改,指出存在问题,加以纠正,当即解决问题。使这堂课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五、板书设计:

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

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精选阅读

数学四下:《绘制位置方位图》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数学四下:《绘制位置方位图》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第19页例2和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绘制平面示意图。

【教具】:

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

【学具】

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我们在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谁来告诉老师,要确定一个物体的确切位置,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并板书)

如果老师给出一幅平面图,你能说出图中各物体的确切位置吗?示复习题:

让学生汇报。

小结:在做题时,要注意以谁作观测点,方向是从哪偏哪,角度是多少?距离中一段表示多少?有几段,就乘以几。

【设计意图:通过以看图填空的形式复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确切位置,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要确定物体的确切位置需要明确以哪作观测点,怎样找准方向和距离,为下一步绘制位置方向图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看图说出物体的确切位置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那么,如果老师告诉你物体的确切位置,你能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吗?

示:(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如果让你指出教学楼的位置,你能指出来吗?与同桌说说。再汇报。并让学生尝试独立在练习纸上画出教学楼的具体位置。(再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尝试画不含角度的教学楼的确切位置,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激起继续学习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非常好!刚才教学楼是在正北方向,不用画出角度。如果给出角度,你也能找到它的位置吗?示第二个问题:(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方向150米处。(读题)

小组讨论:北偏东35应该怎样找?汇报。你能在平面图上画出它的位置吗?尝试画。(注意学生量角器的摆放是否正确;方向的确定有没有弄错;角度标的位置是否正确;距离是否标准确。)学生演示画的过程。

老师再出一条有角度方向的题你自己能画出来吗?示:(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方向200米处。

第三题与第二题比较,又有什么不同?(学生说)你能自己画出它的位置吗?(画完与同桌交流。)并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我们在画平面图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内讨论北偏东35怎样画,再从扶到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绘制含有角度的物体的确切位置方向图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72页第3题。

2、72页第4题。

四、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找出存在问题,加以纠正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角度的物体的确切位置的绘制方法。】

五、作业:观察我们的校园,用方向(含角度)、距离绘制出教学楼、体育馆等建筑物的平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观察校园,绘制校园位置方向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并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会应用到生活中。】

浙教版数学四下:《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7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道乘、除法的意义,懂得在除法里不能用0作除数的道理。

2.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会应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3、明确乘、除法中各名称之间的关系。明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先口算,再想想每组中各题有什么联系?(投影出示)

目的:让学生感知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乘除法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揭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乘法的意义。

(1)出示例1中(1)。(投影)

让学生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师板书:

加法算:50+50+50=150(本)

乘法算:503=150(本)

(2)引导学生抽象出乘法的意义。

解答后,师着重问:

a、此题为什么可用乘法计算?如上题中每班本数不同,还能用乘法计算吗?(强调相同加数的含义)

b.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哪一种算法简便?你能举例说明吗?

(强调简便运算的含义,使学生在具体例子中体会到乘法比加法计算简便)

c、谁能说说乘法表示的意义?(让不同层次学生回答)投影出示乘法的意义,学生朗读并理解。

2.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关系。

(1)让学生将例1中(1)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得例1(2)、(3)题(投影),指名板演,各自解答。

(2)引导学生找出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概括出除法的意义:

观察:三个算式,说出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

分析比较提问:

a、乘法算式中的积和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

b、求两个因数的积用什么方法?求另一个因数又是用什么方法,

C、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投影出示)

(3)结合例1说说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含义。

3.尝试练习:试一试。

练习后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根据,以巩固乘除法的关系。

4.讨论:在除法里0能作除数吗?

(1)将05=0改成除法算式。练后讨论:00=?引导学生分析:如果0可以作除数,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得:商0=0。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所以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2)50可以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引导分析得:当0作除数时,商是不存在的。从而提醒学生注意:在除法里,不能用0作除数。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强调不能用0作除数)

2.练一练第2题。练习后问:为什么这样做?以加深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3.练一练第3题。问:怎样改编,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请大家认真思考,对今天学习的内容回顾小结一下,每位同学都认真思考一下: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六)作业:《作业本》第32页[三十二]。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十五》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十五》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饱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按解答应用题的步骤解题,学会列出演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通过应用题的解答,对学生进厅两史一情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十五,通过练习来检查和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

(二)基本训练

1.复习。

(1)请学生说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3)问:如果第①小题去掉直接做第②③小题,应该怎样解答?

2.练习第二题。

(1)投影出示线段图,请学生理解图意。

(2)根据图意,请学生口头编应用题。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辅导中下学生。

(4)集体校对作业,比一比,哪组学生做得好?

3.练习第5题。

(1)学生读题、审题。

(2)分析:要求光这两个条约,我国就被索取白银多少万两?必须先知道什么?怎么求?

(3)学生列式回答,校对答案。

(4)通过计算,你懂得了什么?

4.练习第6、7题。

(1)、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校对答案,教师针对题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思考题教学

1.读题、审题,请学生说说题意。

2.分析:要求四人一共消灭苍蝇多少只,可以怎样思考?

提示:假如大春和俊俊消灭的苍蝇总数与小敏和小荣的总数相等,都是235只,那么四人共消灭苍蝇多少只?现在大春比小敏多54只,俊俊比小荣少15只,实际上四人共消灭苍蝇多少只?

3.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352+54-15

=470十54-15

=509

4.问: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上54减去15?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第3、4、8题。

(五)课堂总结

要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必须读懂题目、理解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列式计算是解题的重点;检验和写答案是解题正确的保证。

(六)作业:《作业本》第50页(五十)。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六》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6页。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练习,提高学生对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试商能力,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小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

2、请同学们说说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内容:有口算、笔算等。

3、总结归纳,板书课题。

(二)基本训练

练习六第1题。(用卡片出示)

2400300 2800400 5600700

3500500 4200600 6300900

请同学们看得准、想得清、说得快。(想好一起说)

(三)校对训练

练习六第2题。(投影出示)

1.学生在课本中练习,边算边想在什么情况下初商容易过大?什么情况下初商过小?你是怎样调商的?

2.一生板演,校对。

3.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各自所想的问题。

4.归纳:除法笔算的关键是正确试商,我们学过的试商方法有两种。(四舍法,五人法)

(四)综合训练

1.练一练第3题。(投影出示)

比一比,看谁能灵活运用四舍五人法来试商,并算得又对又快。(巡视辅导差生)

2.刚才同学们做了许多除法试题,下面做几道文字题和应用题。

(1)练习六第4题。

请学生默读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只列式不计算。

(2)练习六第5题。

A、列式并计算。

B、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对待益虫的?

(五)思考题

揭示:关键找到哪两个数?0能作百位上的数吗?

(六)总结

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三位数的一些知识,但还有许多新的知识有待于同学们继续探索。

(七)作业

1.练习六第6题。

2.《作业本》第22页(二十二)。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结合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3。在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审题及独立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卡片出示)

1503 2503 1506 2506 1504

2504 1507 2507 1505 2505

1508 2508 1200400 4500900 5600800

2.()里最大能填几?(投影出示)

200( )<916 500( )<3018

600( )<1500 700( )<4208

300( )<1209 400( )<3350

先请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有困难再请中等生或优生回答。

(二)专项训练

1.请同学们回忆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计算并验算。(练习第2题)

1458243 4972226 109824352

1989154 50004463 168950545

(1)学生分组练习。

(2)投影学生作业,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判断对错,分析错的原因,再订正。

(3)讨论:分别用什么方法试商?

3.改错练习。(投影出片)

(1)请学生找出错误所在,并订正。

(2)讨论:从错误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启发归纳,我们一定要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写0占位,而且每步计算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要漏写余数或不写得数。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七第4题。

(1)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引导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校对、讲评。

(3)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由于党的政策好,使我们过上了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我们的城镇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更应热爱自己的祖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2.思考题教学。

(1)学生独立尝试。提示:商百位上和个位上的数据特征及与除数是两位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得出:除数=12。分析:12商4位上数=□□□这一特征,以此类推其他回里的数各是多少?

(四)作业

1.课本第30页第3题。

2.《作业本》第26页(二十六)。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十》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4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解方程和检验。

2.学会用方程解文字题和一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第1题。(投影出示)

36018 450030 6600110

42021 5600140 720002400

指名回答,及时纠正。

2.填空:(小黑板)

一个因数=( )○( )

被除数=( )○( )

除数=( )○( )

指名板演,学生共同校对、朗读。

(二)独立练习

1.解方程。练习十第2题。

(1)分成4组练习,每组2题。

(2)以小组为单位校对,并口述检验过程。

(3)比一比,哪组的学生正确率高?

(4)师生小结。

解方程时要先判断要求的是什么数?再依据哪个数量关系式?最后正确进行计算、检验。

2.练一练第3题。

(1)出示第四小题。(投影出示)

a、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弄清这是一道用方程解的文字题)

b.解文字题与应用题一样,必须先设未知数为。

c.学生表述,教师板演。(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

d.做好后要求进行口头验算。

(2)出示第②小题。(投影)

①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②指名一生上黑板批改,其余同桌互改。

③师生小结。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第4题。

①出示第4题。(投影)

②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③问:路程等于什么?(速度时间)

根据这一关系式,题目已知什么?

④先设需要航行小时。

⑤学生练习、校对。

⑥教师小结。(强调格式以及口头验算)

2.练习第5题。

①学生独立练习。

②校对讲评。

(四)思考题教学

提示:要使学生弄清其中包括的两次运算,小马虎把乘数错写成130,得出积是390,无论如何,既然积已得出,说明另一个因数是不变的,我们可以用错误的积390和错误的因数30,求出另一个因数。(用方程解)然后,再把所求的因数与正确的乘数150相乘,即得正确的积。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学习解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用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解这些题目,一个共同点都是必须先设出未知数,然后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解。如果题目要求你验算。你得写出验算过程,如果没有要求,也得进行口头验算,以保证解的准确性。

(五)作业:

《作业本》第36页

浙教版数学四下:《总复习(四)》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教版数学四下:《总复习(四)》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19页,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理解分数的含义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位子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改写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形,直接填空

1.全班同学都看第119页第17、18题,并填空。

2.教师改变题目为:两幅图的空白部分各占图形的几分之几?

3.要求全班每位同学对17、18两题加以比较,有何不同点?

(二)明确单位,了解进率

1.对第19题要求做好以后同桌校对。(然后在全班指出容易错处)

2.领悟本题主要解决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弄清楚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

(三)比较大小,掌握技能

1.比较第20题的小数的大小。

2.掌握有整数的小数先比较整数部分,再看十分位。

(四)复不性质,懂得规律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第21题。

2.教师说明:1刀和1.90的大小相等,意义不同。

(五)通过练习,突破难点

1.集体做22、23题,通过复习突破两个难点:

2.明确用小数表示的高、低级单位改写时0的处理。

把原来用万作单位的较大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小数,这个数的第五位实际上就是亿位。

(六)作业:《作业本》第85页。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八》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八》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灵活进行试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验算(和估算)的良好习惯。

2.通过解答应用题,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练习八,它的主要内容是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包括:口算、笔算、估算。这节课,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掌握得如何?比一比,哪些同学能干!

(二)新课教学

1.基本练习,第1题。(投影出示)

巡视差生的口算情况,并作辅导,然后校对答案。

2.专项训练。

(1)练习八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校对。说说估算方法。

(2)练习八第3题。(投影出示)

A、改为连线题形式。

用线把式题与正确答案连接。

2029254 102

4365485 7251

22881263 9

31212360 87

B.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找到正确的答案:对于优生还可培养发散思维,不计算直接用线连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3)练习八第4题。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748458 8924376 35424492

A、分小组,每组做一题。

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C、纠正本组学生的错误,比较哪组做得好。

3.综合练习。

(1)练习八第5题。

1407035240 (6724-6224)125 1372(1280-937)+996

a、引导仔细观察,确定运算顺序。

b.学生草稿本中练习,投影校对作业,并订正。

C、小结:当、、十、一混合时,我们不但要考虑运算顺序的正确性,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性。

(2)练习八第6题。

A、读题、析题、分析数量关系式。

B.列式计算,判断对错,并订正。

C、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练习八的思考题。

提示:按照计算法则,判断出商的千位是1,再得出回7两位数小于34的几种情况,即:0、1、2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二个问题考虑,□里应该填2。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要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更深广的知识中去。

(四)作业:《作业本》第28页[二十八]。

小学数学四下:《寻找3的倍数》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四下:《寻找3的倍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激趣新知。

1.(视频)导入:2,5的倍数都有一定的特征,让我们很快就能作出判断,那其它数的倍数有特征吗?比如,3的倍数?猜一猜,找一找 (为了找得更清楚,让学生用百数表,把3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号,并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2 .猜想3的这些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吗?(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举例,验证:13,16,19这几个数是3的倍数吗?引导学生检验一下。(学生通过检验发现这两个数不是3的倍数,此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教师适时调动学生进入另一个游戏空间:学生任意报数,老师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的知识的渴望,通过猜想,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1、 分小组实验。

.实验要求:

(1)在百数表中任意挑几个3的倍数,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各用了几颗珠子。

(2)填好实验记录表

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

学生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3) 观察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4) 交流、归纳:是3的倍数的数,用的算珠的总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

2、(1) 那么,猜想一下,不是3的倍数的数,所用算珠的颗数又会怎么样呢?

(2) 实验验证,填好实验记录表:

不是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3.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小结:看来3的倍数特征,不同于2和5的倍数特征,是需要将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出一个数,看看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是就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哪就不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交流结果,形成共识,锻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3的倍数所用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下面,老师报数,你们在计数器上拨数,看看这个数要用几棵珠,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 29、45、351、67、284、96、132、256

(多拨了几个数后,可能有的学生不用计数器拨,直接会判断了)

(2)、 教师故意追问:你怎么不拨计数器也知道用了几颗珠子?(引导学生发现,所用珠子的颗数,就是各位上数字之和。)

(3)、 不用计数器拨,你能判断下面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

54、49、114、163、2031

(4)、 现在,你们能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了吗?

学生归纳出: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完善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发展学生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A. 完成想想做做

学生完成,师巡视,适时指导。

B.1、 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道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823 573 3423 5673 8023

2、 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 20□ □12 3□5

3、回顾视频,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能熟练判断3的倍数特征

4、 从下面选出三长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共享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说3的倍数。

12 1+3=3 37 3+7=10 ()

21 2+1=3 104 1+0+4=5()

15 1+5=6

51 5+1=6

第三课时:《 3的倍数 》预习纲

班别: 姓名: 完成时间: 自我评分: 家长评分:

★一、眼明手快,灵活操作:在3的倍数上画○。(把书74页最上面的表根据要求完成好)

(1)看你完成好的表,把所有你找到的3的倍数给妈妈、爸爸有节奏有顺序地唱一次。

(2)个位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吗?( )。能找出几个个位不是3、6、9的,但它是3的倍数的是( )( )( )、、、、、

★二:能说会道,看你有多棒?

看书76页,判断是3的倍数的有效又有趣的方法,并跟爸爸、妈妈说说这个方法是怎样用的?把你的用法简单的举例写下来:

★三:神机妙算,互动有趣,看你有多准哦!

(1)让爸爸、妈妈分别说几个数,你来判断它们是不是3的倍数,并把它们写下来啦!

(2)说自己最喜欢的两个数,让爸爸、妈妈来判断它们是不是3的倍数,并把它们写下来:

课堂活动记录表

一:在百数表中任意挑几个3的倍数,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各用了几颗珠子。

二:在百数表中任意挑几个不是3的倍数,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各用了几颗珠子。

三:讨论:是3的倍数的数,( )正好是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就是这个倍数的( )之和,因此,判断是3的倍数的数,只要看( )正好是3的倍数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十一》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十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48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三、四步计算式题和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在练习中明确运算顺序,弄清先乘除后加试中的先乘除不是先乘后除,而是乘在前先算乘,除在前先算除。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学过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要注意的有哪几点?

(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2.口答:(用投影卡片出示)

384 12+173 (50-26)5 156十243

374+8 1203-35 6873 35-357

(二)基本练习

1.第1题。(小黑板出示)

(1)看清楚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

(2)想明白每道题目的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四道题目,用投影校对运算结果。

(4)统计每组同学的答对题数,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2.讨论下面各题,讨论后再计算,(以四人小组讨论)

160+24040-302

160+240(40-30)2

(160+240)(40-30)2

(1)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以上三道题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所在。

(2)每位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三道题目,并先作自我评价。

(3)设问:为什么以上三题的计算结果都不相同,是什么符号在起作用?

(三)变式练习

1.判断下面的题目运算是否错误?把错误改正过来。

(1)请各位同学看课本第48页中的第3题,先审题,再判断。

(2)让中等偏下的两名学生讲述思考方法和过程,指出错处,并要求本人能说明错的原因。

(3)为帮助全班同学都弄清这2道题目,教师再用投影仪把这两道题出示。再作分析,矫正。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2.根据数字变化填写运算符号。(投影出示)

①200○l00○50○16○80 ②200○100○50○16○80

=300○800○80 =200○2○1280

=290 =198○1280

=1478

以上①、②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校对,自提注意点。

(四)训练小结

1.课内当堂练习及评价。

(1)做课内作业第48页第4题中的四小题。(约做5分钟)

(2)当场校对,并自己指出错处,及时订正。

2.小结、设问:四则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五)分层练习

1.大部分同学做第48页第2题。

2.做完第2题的同学,有时间请完成第49页第5题。

3.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可做第6题。

(六)作业:

《作业本》第40页(四十)。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十四》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十四》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8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除数是5、25、125的乘、除法式题,提高计算的速度。

2.练习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能迅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学生叙述用5、25、125乘、除的算式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1)陈述过程准备(自言自语式)。

(2)小组互说(四人小组)。

(3)指名代表性地叙述。

(4)教师复述。

2.填空练习

(1)请全班同学做第58页中练习十四的第1题。

(2)设问:你认为教材中首先编排这6道题的目的是什么?

(3)对!(为我们今天的练习作准备)。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2题。

(1)指名口答:说一说简便计算的第一步,应当明确乘数、除数是5,25就想到用乘以10再除以2或用乘以100再除以4来计算。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差生。

(3)集体校对,检查中下学生的正确率。

2.练习十四第3题。

(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解各题的简便方法。

(2)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中下学生。

(3)集体校对作业,指出注意点。

3.练习十四第4题。(投影)

把下面各题计算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1)指名说出各题的错误之处。

(2)教师指出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4)集体校对。

(5)教师评价。

(三)综合练习

1.学生独立做,练习十四中的第6题和第7题。

2.用投影来校对。

3.师生共同评价。

4.教师设问:这样的应用题的简便计算请每位同学能引起关注。

5.鼓励少数智力较好的学生能编一道应用题。

(四)开放练习

1.投影出示第5题。

2.布置课内作业。(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

3.四人小组讨论。

4.集体评价,选取好的方法。

(五)思考题教学

提示:把8888写成88101的形式

(六)作业:《作业本》第48页

浙教版数学四下:《练习九》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6页。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练习课,掌握乘、除法的简便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及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后余数的判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九。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1)问:可用什么性质来口算?请你说说商不变性质是怎样说的?

(2)抢答。看谁答得既对又快?

2.练习九第2题。

(1)分三组进行练习,每组两题。

(2)以组为单位、抽生板演,再以组为单位校对,并说说余数是多少的判定方法。

(3)比一比,哪一组的正确率高?

(4)集体订正错误,并说说余数的判定方法。

3、投影出示第3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校对,抽生说说估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九第4题。

(1)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各题运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差生。

(3)校对、订正。并对各种简便方法加以分类总结。

2.投影出示第5题。

(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独立计算,并校对答案。

3.投影出示第6题。

(1)读题后,让学生试着列式。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3)间:有几种列式方法?怎样算比较简便?

(四)思考题

1.观察两式。问:能否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找出应缩小的相同的倍数。

(师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得出这一倍数)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九,还有少数同学对这些内容掌握得不够熟练,希望这些同学能明确简算方法,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兴趣题

按要求在□里填数。

1.13□72136使商的十位上是0,可填哪些数?要使结果无余数,可填什么数?

2.413□□48137 ,填什么数可使商的中间连续有两个0?填什么数时,结果没有余数?

(七)作业:《作业本》第31页[三十一]。

浙教版数学四下:《感知分数》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分数、写分数。

2.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表示几分之一,几份是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

教学难点: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疑点:平均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呈现基本数学问题,引发认识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没有给小弟弟、小妹妹分过东西?请你来分一分。

2.用幻灯出示问题:

口答:(1)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4位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

(2)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4位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

(3)把:个苹果平均分给4位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

反馈:(1)、(2)题直接口答结果,并说说问题特点。教师板书

要点:平均分。

讨论:你能否用整数来表示第(3)题的结果?

3.归纳问题特征,显示课题。

我们在平均分物体中碰到了一个新问题:每个人不能分到整数个,必须用一种新数来表示每人分得的数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个新数。(板书:分数)来解决这个新问题。

(二)新课展开(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了解分数含义)

1.认识感知具体分数,知道图形的的含义)。

(1)由形到数,操作感知 。

请学生跟着老师把圆对折、剪开。老师指着其中的1份问:这1份是多少?(学生回答圆的一半、0.5等)然后教师小结:我们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为板书:)。

并请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读,

(2)由数到形,丰富的表象。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和一张长方形纸片,提问:现在想得到每张纸的,该怎么办?请学生先用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纸片折一折。再演示折法,并说说思考过程。

(3)概括表象,形成图形的的概念。

提问: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 (本节板书: 平均分 )

2、认识 、 、 (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一,几份表示几分之几)

在黑板上贴出如图的三个正方形纸片

提问:这三个正方形有什么共同点:(平均分成了4份。板书:4份)

(1)认识(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是几分之一)

在第一个正方形上涂出1份阴影。提问:①这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板书: ②)表示什么意思、(把正方形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是 )

(2)认识 、 。(通过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过程,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教师在第二个正方形中涂出其中的2份阴影。提问:涂色部分有几个?(2个,也就是它的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目视,并书空) 教师板书,学生读会,再请学生涂出第三个正方形的)并说出思考过程。

小结表示的意思。本节板书:

3.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运用知识过程,积累分数表象)

试一试:

4.小结(概括表象,形成图形的几分之几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把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时,用分数表示,像上面讲的,都是分数。

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先请学生说上题中一的含义,接着给出各部分名称:5表示什么意思?(把图形平均分成5份)教师讲述把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的数叫分母(板书:分母)。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其中的4份)教师讲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子(板书:分子);中间的一横叫分数线(板书:分数线)。接着讲解书写顺序,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板书分数线)5份(板书5),表示这样的4份(板书4。再请学生任选前面学的一个分数,边口述,边在作业本上书写。本节板书:

4 分子

分数线

5 分母

5.练习。

(1)听写分数(巩固分数的含义和各部分名称的意义)

①十四分之七。

②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5份是几分之几?

③一个分数的分子是5,分母是8,这个分数是多少?

④表示3个 的分数是多少、

两位学生听写于投影片上,其余学生听写于作业本上。

完成后校对。

2)练一练第2题。(巩固分数的含义)

在书本上填出,并请两位学生用 投影片反馈答案。

6、扩展分数的含义(利用迁移同化,扩展分数的外延) 学生回答准备题中的问题(3),说明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表示这样的1 份或几份时,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总结:当我们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分要用到分数。

(三)巩固与深化(巩固新知,加深对分数的了解)

1.折出长方形纸片的 、 ,并涂上颜色。先请学生用学具操作,完成后讨论,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不同折法。

小结:这些折法都是根据分数的含义。

2.第4题:下面哪几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直接用分数表示?

(P349 1)

在书本上先打判断,再用投影片校对。

小结:要直接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必须把图形平均分。

3.第5、6题,看图填数。

先请学生在书本上填空,再用投影片校对。提问:几分之一的个数指的是什么?(涂色部分的份数)几分之一表示什么?(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1份的数)

在书本上填出,并请两位学生用投影片反馈答案。

6.扩展分数的含义(利用迁移同化,扩展分数的外延)

学生回答准备题中的问题(3)。说明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时,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总结:当我们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要用到分数。

小结:几分之几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四)发展与提高(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1.下面图形中的阴影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

(P350 1)

在磁性黑板上贴出上面两个图形。挂出后请学生思考1分钟,然后举手表决,是赞成能表示还是赞成不能? 接着先请赞成不能表示的学生说明理由(没有平均分),再请赞成能表示的学生说明理由,老师辅助操作(第1题用移动影阴部分的方法转化成平均分为 ;第2题用添辅助线的方法转化成平均分为 。

小结:我们可以用适当的途径把非平均分的图形转化为平均分的图形,迸而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下图中你能用几个分数来表示阴影部分?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P350 2)

学生观察图形特点,找出这三个不同的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找出来的,教师用盖色辅助说明,提问:三个分数有怎样的关系?(大小相等)为什么?(都表示相同的阴影部分)

小结谈话:刚才我们得到了一组相等的分数,这组相等的分数还有许多,课后可以通过画图去找一找。

(五)课堂总结

通过教师点题、提问,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

(六)作业:《作业本》第63页(六十)。

《数学四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