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小学体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1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生物的生殖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的发育实现着遗传信息的表达。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精子和卵细胞),既是亲代的产物,又是子代的根源,是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合子(受精卵),其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的数目。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由于受精作用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即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理解和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因此,“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节的教学在《遗传与进化》的教学模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在高考命题时,也通常隐含在遗传规律的试题中进行重点的考查。

下面提供多种图表形式,就“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的教学方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尝试,试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以文字图解的整理,熟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以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

2以列表填充的比较,区分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和分裂方式

2.1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的

主要行为

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染色体

数目的变化

2N→N

N→2N→N

核DNA

数目的变化

2a→4a→2a

2a→a

2.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

次数

1次

连续2次

染色体复制

次数

1次

1次

同源染色体

的变化

无联会和分离

有联会和分离

子细胞的

名称及数目

体细胞,

1→2个

配子;雄为1→4个精子、

雌为1→1个卵细胞(另有3个极体)

最终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同亲代体细胞

只有亲代体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目的

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3以过程图解的分析,判断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比较清楚地辨认和记数染色体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分裂期的中期和后期。下面以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哺乳动物为例,加以简要分析。

3.1不同分裂期中期图像的区分

不同分裂期中期图像的共同点是染色体上的着丝点都排列在垂直于细胞两极的中央平面(即假想结构赤道板)上。(见右图)

区分不同分裂期中期的图像,主要是看同源染色体及其遗传行为。即先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者一定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见上图中的C图);有同源染色体者,再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或有无四分体),有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见上图中的B图),无者为有丝分裂(见上图中的A图)。

3.2不同分裂期后期图像的区分

不同分裂期的后期图像的共同点是染色体都平均分成两组,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但引起染色体平均分配的原因是不同的。

区分不同分裂期后期的图像,可先看有无染色单体,有染色单体者一定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见上图中的甲图),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平分成两组;无染色单体者,再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只看趋向一极的染色体),有者一定为有丝分裂(见上图中的乙图),无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见上图中的丙图)。

4以变式例题的解析,学会解决有关细胞分裂的各类试题

4.1右图表示某高等生物在配子生成和融合的过程中,细胞内的核DNA分子的相对数量随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Ⅰ过程表示的是,核DNA分子数发生A→B变化的原因是。

(2)图中Ⅱ过程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核DNA分子数量发生C→D变化的原因是。

(3)图中Ⅲ过程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核DNA分子数量发生E→F变化的原因是。

(4)图中Ⅳ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核DNA分子数量发生G→H变化的原因是。

解析:该题图解呈现了减数分裂(图中Ⅰ→Ⅲ)和受精作用(图中的Ⅳ)的完整过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判断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不同分裂时期或生理过程,可分析纵坐标所代表的一个细胞内的核DNA相对数量的变化。A→B表示DNA的复制;B→C表示此时细胞内既含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C→D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E表示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染色单体;E→F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F→G表示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G→H表示卵核和精核的融合,细胞中的染色体又成对存在了。

答案:

(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NA分子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再彼此分离 

(3)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受精作用 精核和卵核相融合 

4.2下面的图Ⅰ和图Ⅱ分别表示为某一哺乳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示意简图及相应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问题。jaB88.CoM


图Ⅰ


 图Ⅱ

(1)甲图中的实线表示的变化;乙图中的虚线表示的变化。

(2)图中A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是。

(3)图中C所示的细胞对应于甲、乙图中的段。

(4)在图A、B、C、D中,表示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图是 。

(5)在甲、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解析:求解该题需要的背景知识主要有,在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核DNA分子未复制之前,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核DNA分子复制之后,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因此,在分裂期的各时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前期和中期,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后期和末期,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由于有丝分裂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特殊变化,所以各个时期的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当染色体复制后,精(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目之比为1∶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由初级精(卵)母细胞形成的次级精(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分子的数目也随之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前期和中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目之比为1∶2;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后期和末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目之比为1∶1。从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可分析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以后各时期的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答案:(1)染色体 核DNA (2)有丝分裂后期 

(3)13→14 (4)B (5)10→15

相关知识

第2章(学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拓展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2章(学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拓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

1.XY型生物的性别决定于()。

A.参与受精的精子所含性染色体类型B.受精卵的常染色体组成

C.参与受精的卵细胞所含性染色体类型D.个体发育的生活环境条件

2.若精子中DNA含量为a,则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DNA含量分别是()。

A.2a和a B.4a和2aC.a和2aD.2a和4a

3.从细胞水平看,多数动物的雌雄性别决定于()。

A.卵细胞完成受精与否B.受精卵内性别基因的平衡状态

C.受精卵内性染色体组合方式 D.受精卵所处的生活环境

4.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分别是()。

A.4、8、8B.4、8、16C.4、0、8D.16、32、32

5.按色盲遗传原理,下列婚配方式中,男孩发病率最高的是()。

A.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B.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C.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D.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6.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你认为此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中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有丝分裂末期

7.果树一般不用种子繁殖的原因是()。

A.繁殖速度慢 B.后代变异性大

C.结实率低D.后代生活力弱

8.已知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末期

C.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D.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

9.人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精子B.卵细胞C.口腔上皮细胞D.极体

10.下图中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示意图是()。

11.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细胞是()。

A.刚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体细胞 D.精子

12.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不可能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1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下代不可能出现的后代是()。

A.色盲男孩B.血友女孩C.白化女孩D.血友又色盲男孩

14.在显微镜下观察以下各组织切片,看到某一切片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该组织体细胞的两倍,有的是正常细胞的一半,但不可能出现该情况的切片是()。

A.卵巢切片B.精巢切片C.子房切片D.输卵管壁切片

15.下图的四个遗传图中,能够排除和色盲传递方式一样的一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6.某男子既是一个色盲患者又有毛耳(毛耳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在这个男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色盲基因及毛耳基因的存在情况是()。

A.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一个色盲基因和一个毛耳基因

B.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一个色盲基因或只含有一个毛耳基因

C.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都含有两个色盲基因和两个毛耳基因

D.有1/2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色盲基因,也有1/2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毛耳基因

17.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①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且比例为1∶1,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 ②女性产生两种卵细胞,男性只产生一种精子 ③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等 ④女性产生的两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⑤含X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含X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男性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

18.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色盲女子的每个卵细胞都有色盲基因B.男性色盲的子女必有色盲基因

C.祖父色盲,则其外孙女至少有一半是色盲D.色盲男子的每个精子都有色盲基因

19.某男学生在体检时被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家属病史时得悉,该学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医生在未对该学生作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B.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20.在血友病患者的家系调查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患者绝大多数是男性

B.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子女都正常

C.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外孙可能患病

D.患者的祖父一定是血友病患者

21.卵细胞的形成特点不同于精子形成特点的是()。

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无变形期②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无联会现象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

二、非选择题

22.一位遗传学家,在研究甲、乙、丙三只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时,发现三只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EFf(甲)、EeFf(乙)、eFf(丙)。

(1)这三对基因分别在哪类染色体上?。

(2)三只果蝇中,属于雄性的是 。

(3)甲果蝇形成的配子及比例可表示为 ;

乙果蝇形成的配子及比例可表示为 。

23.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2对染色体)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根据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图表示分裂期,判断的依据是,分裂产生的细胞是。

(2)乙图表示分裂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细胞。

(3)丙图表示分裂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条染色体,个DNA分子。

(4)丁图表示分裂期,该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

24.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所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

(2)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A 5.B 6.C 7.B 8.A 9.C 10.B 11.D 12.D 13.B 14.D 15.C 16.D 17.C 18.A 19.A 20.D 21.D

二、非选择题

22.(1)E与e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F和f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甲、丙

(3)1FXE∶1fXE∶1FY∶1fY1FXE∶1Fxe∶1fXE∶1fXe

23.(1)减数第二次 中 无同源染色体 生殖细胞

(2)有丝、中、体

(3)有丝后 4 4(4)减数第一次 后 2 4 8 8

24.(1)需要。表现型正常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婚配时,男性胎儿可能带有致病基因。

(2)女性。女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时,所有的女性胎儿都带有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上的正常显性基因,因此表现型正常。

基因在染色体上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知识方面)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能力方面)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能力方面)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和,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2)在体细胞中基因存在,染色体也是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
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对染色体,其中对是常染色体,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的,用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的,用
表示。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4.美国生物学家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上呈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细胞的染色体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一定的,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

一、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
基因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
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
配子单个单条
体细胞中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一个条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萨顿的假说用的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1、选择果蝇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易饲养,培养周期短,子代数量多;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过程
P红眼(雌)×白眼(雄)

F1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白眼(雄)
3/41/4
3、性别决定
⑴基础:生物的性别通常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⑵细胞内的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按形态分
非同源染色体
常染色体:雌雄个体中相同的染色体
按与性别关系
性染色体:雌雄个体中不相同的染色体
注意:①只有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玉米、小麦等雌雄同株的植物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均不存在。
②性染色体不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正常体细胞中也有。
③最主要的性别决定方式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⑶性别决定方式
XY型雌性:(同型)XX;雄性:(异型)XY
4、假说(解释)
摩尔根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它的等位基因。
P配子F1F2
XWY
XWXWXW红眼(雌)XWY红眼(雄)
XwXWXw红眼(雌)XwY白眼(雄)
XWXW红眼(雌)XWXWXw红眼(雌)
×
XwY白眼(雄)XwYXWY红眼(雄)

5、测交验证
6、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摩尔根与其学生发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孟德尔的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的概念:在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说明:非等位基因指不同对的基因。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与D。
②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与B、
b,a与B、b。
③D和D不是等位基因,也不是非等位基因,属于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相同基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例1.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即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C
例2.有关等位基因的概念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1)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
(2)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3)体细胞中成对,配子中多成单
(4)同一基因突变形成不同形式
A.(1)(2)B.(2)(3)
C.(3)(4)D.(1)(4)
遗传学上指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A
例3.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亲本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灰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B.黄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子代性状与性别相关,排除常染色体遗传;纯种黄色雌性的后代雌性为灰色,排除B和A,子代性状与性别有关排除D。C
例4.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呈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
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
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杂合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XB、Xb两种卵细胞;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产生Xb、Y两种花粉,Xb花粉致死,只有Y花粉参与受精,因此后代全部为雄株,1/2为宽叶,1/2为狭叶。 A

第2章(学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变式训练


1.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现象为()。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 ②有着丝点的分裂 ③有新细胞的产生

④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⑤能进行基因重组 ⑥有纺锤体的出现

A.①②⑤⑥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⑥

2.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D.卵细胞

3.下列有关色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B.父亲不色盲,儿子一定不会色盲

C.母亲不色盲,儿子和女儿一定不色盲

D.女儿色盲,母亲一定色盲

4.右图是遗传病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5号的致病基因是由()。

A.1号传下来B.2号传下来

C.3号传下来D.4号传下来

5.动物的精原细胞与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数与配子数的比例分别是

 。

6.下图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三个细胞图。

(1)属于精原细胞的是 ,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

(2)与乙细胞相比,甲细胞的特点是:①甲细胞;②甲细胞中染色体;

③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

(3)与甲细胞相比,丙细胞的特点是,每个染色体中的。

7.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注:图中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2)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8~13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

(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和。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1~4时期为 个。

(5)着丝点分裂分别在横坐标数字的处进行。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1∶1和4∶1

6.(1)乙、甲、丙(2)较大 完成了复制 进行了联会(3)两个染色单体清楚地显现出

7.(1)曲线A(2)减数 受精作用 有丝(3)0—48—13

(4)40(5)6和11

基因在染色体上(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可强烈体现这一点,教学难点较多但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其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获得思考的乐趣。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问题探讨引出问题→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并与科学家的假说比较→理解假说的实验支持,对科学家的精神敬佩→得出结论,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认识

一.教学基本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问题探讨,发现问题与孟德尔所用材料相对照,赞同实验材料对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性讲解摩尔根实验过程介绍当时代的知识背景学习孟德尔的思维方式解释—验证(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将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这个替换有问题吗?为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这种替换没有问题给出理由.

1.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配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

2.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也是自由组合。

 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似,所以替换没有问题。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与萨顿的假说比较,对自身分析充满自豪。

这只是假说,证明假说是否成立要拿出实验证据。历史上谁作出了贡献呢?

阅读摩尔根的相关故事。思考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它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果蝇

优点:①个体小易饲养②繁殖速度快③有各种易于区分的性状等

摩尔根实验过程及分析:

相对性状:红眼(显性)—白眼(隐性)

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相同。但是F2代中白眼为什么全部是雄性?

当时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怎样解释F2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一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

排除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

若在Y染色体上,F2是白眼,则逆推F1雄性应为白眼,与事实不符。

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呢?

讲解或学生自己分析推理。

与事实相符。

这种解释虽能说明实验事实,但能否能说明其它情况还有待验证。能否验证此解释。

摩尔根所作的测交实验:

①F2中的白眼雄蝇×F1红眼雌蝇

②红眼雄蝇×白眼雌蝇

③白眼雄蝇×白眼雌蝇

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通过科学家的工作,很多基因都定位在染色体上。

思考: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小结: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把基因放在染色体上考虑,形成配子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孟德尔分离定律—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或a,原因是什么?由上图可知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那么AaBb的生物体产生的配子为什么有AB、Ab、aB、ab四种?


小结: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轻声读读替换后的语句,并思考问题.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科学家的故事、相关信息学生猜测控制白眼的基因与Y染色体学生自己推理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是否与事实相符。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到测交方法。

网站地图最新更新

Copyright©2006-2022 88教案网 jab88.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5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网站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