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

太阳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2-02-04

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巧解太阳高度计算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太阳高度的计算,一直是地球运动中重点和难点,考生遇到此类问题时难以作对。我在教学中发现掌握一些公式,有利于快速解题,既减少了思维量,又节省了大量时间。jAB88.CoM

1.直射点的纬度=1/2×(出现极昼的点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注:出现极昼时:①极点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2.直射点的纬度+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

3.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所求点与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号)

4.寒带,温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黄赤交角

热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该地的纬度

例1:右图是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某地在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

(1)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相关推荐

正午太阳高度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正午太阳高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中地理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六、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八、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
三、教学重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方法、应用
四、教学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图例分析,自主归纳
六、学生分析
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辅助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分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考查上节课相关知识点
课本14页材料: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㈠、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当地地方时为12时,白昼的一半。
直射光线的画法:①过地心②和晨昏线垂直
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教师点播]时刻确定,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即确定,此时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确定一点,让太阳直射点作回归运动,观察在直射点运动过程中,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学生归纳(老师补充):两种情况:⑴回归线以外(假如为40°N)则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当直射点位于北纬2326’该地的个、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直射点往南移,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到了南纬2326’最小,然后直射点往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再开始变大,到北纬2326’有达到最大。⑵回归线之间:直射某地时,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具体过程如10°N直射点由北纬2326’向南移动,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到10°N最大,达到,然后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到南纬2326’达到最小。直射点有南纬2326’向北移,其正午太阳高度再变大,到到10°N最大,达到90°,然后直射点接着向北移,到北纬2326’,继续变小,然后再循环。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北纬2326’之间的,当直射点在南纬2326’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赤道与南纬2326’反之。
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当太阳直射北纬2326’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当太阳直射南纬2326’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整个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两地的纬度差(该地的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同减异加)
见学案: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10°N,北京(120°E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亚马孙河口(50°W0°)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呢?
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⑴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房屋大多坐南朝北。
⑵确定楼距:尤其是回归线以外,北回归线以北,计算冬至(12月22日)的影长,南回归线以南,计算夏至(6月22日)的影长,如图所示:
H为正午太阳高度L为楼距h为楼高
公式为:h/L=tanH。

⑶热水器夹角的调整: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α+H=90°H=90°-两地的纬度差
则α=|地理纬度-直射点|
(四)思考练习见学案:北京的热水器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多少?是什么节气?最小夹角为多少?是什么节气?一年中调整的最大幅度为多少?试推出。
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公式和应用,都是重点内容,一定要掌握其规律,理解灵活运用。
(五)课下作业见学案:30°N处,楼高为25米,楼距为25米,则一年中约有几个月挡住太阳光?预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四季与五带的更替。
课堂小结:本节课重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通过其应用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
十、教学反思:学生正确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用更直接的方法去培养。

等太阳高度线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B.乙C.丙D.丁

图2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写出E点的地理坐标

A.70°E,80°NB.70°E,80°NC.110°W,80°ND.110°W,80°S

2.①②两地的经度相同②③两地的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②B.①=②C.①<③D.①=③

3.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夜平分B.昼夜等长C.极夜D.极昼

■判读内容。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各地地方时的计算、北京时间的计算;各地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与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判读规律。

1.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若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则为晨昏线;一般而言,在这种图上,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因此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若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此图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如图:图中最大圈为太阳高度0o线,即为晨昏线(BFC为晨线,BAC为昏线),其余太阳高度都大于0o,所以此图为昼半球;

2.示意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o。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的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如上图中,中心M点为太阳直射点。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则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o,因此该经线上的纬度跨度也应该是180o。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位于最北点以南,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点位于最南点以北,南极点与最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北极点。

5.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在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补给地下水

D.在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补给地下水

6.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变化说法正确是()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

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将向北弯曲

C.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

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线不会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题通常考查:

1.河水与潜水的被给关系,关键是明白:(1)潜水与地表水都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或等高线,由高到低运动;(2)若潜水向河流运动,说明潜水补充河水;反之则是河水补充潜水;(3)潜水面往往随地势高低起伏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地势高处潜水位也较高.

2.选择打井位置:主要是地下水汇聚(等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且潜水埋藏较浅处.

3.排水沟的问题: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本知识超纲了吧?!)

4.如何理解等潜水位线的变化:等潜水位线向某个方向突出,其实质是当地地下水位的变化引起的,所以上题中问等潜水位线方向如何变化,关键就是这一变化会导致同一地点地下水位是高还是低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就不难判断了(如雨季地下水位上升,旱季时下降).

关于等潜水位线:

1、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

2、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3、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4、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

上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单位:米),

读图回答3~5题。

3、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

A.10米B.5米C.2.5米D.0米

4、地下水流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排水沟位置选择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上图为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潜水的流向主要是:

A.自北向南B.自东向西C.自西向东D.自南向北

7.在A.C.D.E.四点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A. A点

B.E点C.C点D.D点 

8.如果在BCDE四点打井,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仅考虑地下水水位离地面的距离,最容易打到水是:A.E点B.B点C.C点D.D点

上图为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10.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

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将会向北弯曲

C.河流东岸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

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不会发生变化

11.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是:

A.春小麦、甜菜、玉米B.水稻、棉花、冬小麦

C.冬小麦、棉花、大豆D.橡胶、甘蔗、水稻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地理计算题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地理计算题

第一章:地理计算题

1)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2)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3)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4)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5)日期界线有两条:

①时间界线:

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

②空间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

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7)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

8)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A.概念:

①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

②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

影长=h×ctga(h为物体高度,a为太阳高度)。

C.太阳方位问题:

①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

②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

③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日出方位问题:

①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3.21-9.23,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③9.23-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④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终日不落;

⑤出现极夜的地区,太阳终日不出。

e.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太阳高度)、气候(影响日照时数)、地势高低。

f.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丰富。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9)太阳辐射的应用:

①为了充分采光,一般民居门窗向阳敞开,北温带朝南,南温带朝北。

街道布局为了使所有房屋获得充分光照,一般与子午线呈30-60度夹角。

②喜光植物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喜阴植物多分布于阴坡或林荫之下。

树木向阳一面一般枝叶茂盛,生长快,年轮较宽。

③阳坡一般温度高,相同自然带(包括雪线)一般要比阴坡高。在我国华北地区,阴坡(北坡)因温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条件反而比阳坡要好。

④阳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是200米。大陆架浅海阳光集中,多大陆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光

合作用旺盛,渔业资源丰富。

⑤多数农作物(如棉花、瓜果)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故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能解

决灌溉水源问题,就能获得优质高产。

⑥农业生产把不同作物高低搭配,以及套种、间作等,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

⑦汽车尾气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

注:温室|阳光房改造的热量条件,而不是光照条件。

8.昼夜长短计算:

①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

②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③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

④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

⑤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

⑥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⑦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⑧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

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10.温度计算:

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

11.等值线判读

1)水库坝址的选择: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同时还应考虑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2)公路、铁路线段设计的基本要求:应该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利用有力的地形优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桥,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4)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5)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6)等温线判断月份:一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七月份相反。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计算题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计算题”,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32讲计算题20xx新题赏析
主讲教师:徐建烽首师大附中物理特级教师

题一:(江苏)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闭合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边长ab=1.0m、bc=0.5m,电阻r=2。磁感应强度B在0~1s内从零均匀变化到0.2T。在1~5s内从0.2T均匀变化到-0.2T,取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求:
(1)0.5s时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和感应电流的方向;
(2)在1~5s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q;
(3)在0~5s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

题二:(四川)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θ=370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0.1kg,mB=0.2kg,B所带电荷量q=+4×10-6C。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B电量不变。取g=10m/s2,sin370=0.6,cos370=0.8。
(1)求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ΔEp=0.06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时功率。

题三:(重庆)在一种新的“子母球”表演中,让同一竖直线上的小球A和小球B,从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ph(p>1)和h的地方同时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球A的质量为m,球B的质量为3m。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球的直径、空气阻力及碰撞时间。
(1)求球B第一次落地时球A的速度大小;
(2)若球B在第一次上升过程中就能与球A相碰,求p的取值范围;
(3)在(2)情形下,要使球A第一次碰后能到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求p应满足的条件。

第32讲计算题20xx新题赏析
题一:(1)10V感应电流的方向a→d→c→b→a(2)10C(3)100J题二:(1)0.4N(2)0.528W
题三:(1)A球的速率(2)1p5(3)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