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五花山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2-01-16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海口市第二中学陈凯凤

设计理念

课标对本章节的要求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这条课标的重点不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调配的具体情况,而是关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好的影响和不好的两个方面。从空间方面来分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和调配中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教材先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再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包括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包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教材还以"阅读"的形式呈现西电东送的相关内容,在最后以"问题研究"的形式探究"南水北调"工程。

从教材中的"西气东输"作为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设计穿插较多资料、图表和探究性习题,通过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资源与环境间的关系,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表现欲,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存在矛盾,;

(2)理解资源跨区域的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事例理解内容;

(2)能够阅读各种图表、资料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理解地理学的特色。

(3)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关推荐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6.3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
教案
课标要求: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
2、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4、树立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的意识,为今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
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
②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③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
④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3.关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①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讲课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经典例题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其管辖海域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为B、C。
B、C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在案例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
怎样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

三、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中观念的调整

四、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教学
环节活动时间(大约)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
活动学生
活动
导入5分钟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公园内游客乱丢垃圾的图片。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环境问题造成的原因包括观念和行为两个层次。看图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不环保行为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并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此类问题。
转变观念案例分析(1)5分钟展示案例1:《绿色GDP》(见附录)读案例并思考:你认为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人们转变观念,而这一点往往容易受到大家忽视。选用三个案例,调动学生对观念转变的思考和重视,并帮助他们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分析(2)5分钟展示案例2:《自来水的收费问题》(见附录)读案例并思考:你认为自来水收费是否应该考虑水本身的价值?为什么?
案例分析(3)5分钟展示案例3:《电影〈金刚〉的启示》(见附录)读案例并思考:你认为人们将金刚带到城市是否适当?为什么?
归纳5分钟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结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理观、消费观等。
调整行为案例分析(4)10分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案例4:《在德看环保》,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归纳案例中的要点。(见附录)听取案例,思考、讨论后回答:从德国环保的典范中,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受到德国的启发后,你能否再想出一些可操作的环保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学生已有所了解,但他们的认识往往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这里引用最真实的德国已经实施的案例,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做法得到一点启示。
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归纳为三个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结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可以分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行为调整。
活动5分钟提出问题:反思你的日常生活,找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为。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个问题的讨论可能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附录:
案例1:(《绿色GDP》)GDP是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某一个国家的GDP值越高,代表其发展程度越高。但例如,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再例如,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中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

案例2:(《自来水的收费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资源的价格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如自来水的价格只反映自来水的生产成本(也包括自来水厂的利润),而水本身的价值没有计算在内。

案例3:(《电影〈金刚〉的启示》)电影《金刚》播出后反响强烈,剧中的人们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将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大猩猩“金刚”设法捕获,并将他带到繁华的城市,并用粗大的铁链锁起来,供观众观赏。

案例4:(《在德国看环保》)
消防演习:十分钟内处理管道泄漏
风景优美的垃圾填埋厂
大量污染物排放的化工区依旧蓝天白云
环境政策:给环境造成损害的人要承担环境受损的费用
德国公众严格的垃圾分类习惯
德国小学生的环保记录本
环保在德国已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

教师讲述的全文资料:(来源于《中国青年报》)
吉林发生特大污染时,我正在德国“2005年拜耳青年环境特使”论坛上,这是拜耳公司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活动,我因一篇环境报道获奖受到邀请。来自德国北莱茵州的一位女环保官员发言时展示出的图片,是刚刚爆炸后的事故现场上空,黑色和黄褐色的浓烟遮天蔽日,令人瞠目。没想到,在异国上的一课,竟是自己国家刚刚发生的一起严重污染。
 当天,来自世界4大洲14个国家的40多位青年环境特使,刚刚参观了位于德国勒沃库森的拜耳公司总部。这个方圆超过17平方公里的化工区,位于德国重工业区鲁尔区。
 “忽然,某处管道发生了泄漏,监测中心在接到警报1分钟内,专业危机处理人员全部到位,载有精密仪器的空气测量车立即对现场空气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即时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迅速确定处理方案,发出指令,消防人员进入现场急救。从接到事故警告到处理结束,整个过程只用了10分钟。”当然,这并非我们遭遇到的一幕,而是拜耳向我们播放的一段消防演习录像。
 事后,来自中国的几位青年环境特使私下议论,如果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有这样完备的防范机制,或许不会酿成现在这样的灾难。
 作物科学是拜耳几大支柱业务之一,研究新型农药,是科学家们的重要工作。为了更科学地采集数据,在每一块实验用地下面,都埋上了防渗漏设施,并且设计了精密的取样口,随时采集土壤、地下水样本,一旦发现某种试验品会对土壤和水造成污染,将被立刻中止。实验室的出口安置着一台机器,每个人离开时,都要把手放到仪器里,触摸探头,电脑进行自动分析,看人身上有没有污染物和辐射。
 来德国前,以为此次赴德会是一次轻松的休闲之旅,没想到日程满满,所有的安排都与控制污染有关,不是参观垃圾处理厂就是参观垃圾填埋厂,简直就跟垃圾干上了。想到在国内经过垃圾场的情景,让人发怵:沿线几里范围内,树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垃圾袋,空气中散发着腐臭和说不清的味道,令人窒息。后悔出国前为自己新购了一件白色大衣。
 汽车在化工区的一座小山上停下,山上没有大树,紧贴地表生长的是一种褐色和黄色叶子的小植物。向导说,这里就是化工区的垃圾填埋厂了。
 看得出,所有的参观者都有些惊讶,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风景优美,清溪环绕的小山是垃圾场。我使劲做了几个深呼吸,没有闻到任何异味。据介绍,这里填埋的是化工区的工业废料,经过无害处理和压缩,再与沙土等混和填埋。风从远方带来植物的种子,在地表生根发芽,形成了自然的植被。小山已有几十米高,并将继续向上增长,据说还可以使用70年。
 拜耳化工区的工业废料是通过管道输送到垃圾处理厂的,全程密闭,只能在终端看到从大烟囱里冒出的白烟。爬到十几层楼高的厂房顶端,发现那些白烟其实是水蒸气。工业废料经过处理产生的热能和某些材料,可以被重新使用,通过管道输送到相应的工厂去。确实不能分解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后才送去填埋厂。
 由于使用了环保和新的循环利用技术,从1992年到现在,拜耳集团垃圾生产量减少了一半,有害废料减少了2/3,能源消耗节省了20%。废水从1992年到2002年减少了将近80%。
 在垃圾处理厂的高处远眺整个化工区,蓝天白云,有鸟儿在飞翔,不远处是波光粼粼的莱茵河。同行的一位中国化工报的记者赞叹道:“美丽的工厂!”
 事实上,四五十年前,这里远谈不上美丽,城市上空笼罩着“大锅盖”,小区门口垃圾遍地,汽车尾气熏得路人纷纷戴上口罩……莱茵河被冠以“欧洲下水道”的恶名。当时一位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纲领之一就是要使这里实现蓝天白云,选民们根本不相信。如今,重工业区鲁尔区已经成为全德绿化最好的地区之一。
 一个要排放大量污染物的化工区,维持“美丽”,需要多少钱呢?从1990年~2002年期间,拜耳集团在全球花费了约160亿欧元用于环境保护。为了防止对莱茵河的污染,拜耳在过去的10年间耗资1亿欧元,在整个化工区的地下,建起了一个巨大的防漏层。所有管线都装有电脑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拜耳(中国)公关传媒部安妮特(AnneterWiedenbach)女士说,德国的环境政策有一条原则:给环境造成影响或损害的人要负责承担环境受损的费用。因为发生事故后再治理,其费用远比预防的投入要大得多,企业宁愿把钱投在预防上。
 访问北莱茵州的垃圾处理厂时,天下着雨,没有想像中污水遍地的场景,也没有任何不愉快的味道。一个一个的集装箱上标着垃圾的不同种类:旧洗衣机、旧电脑显示器、建筑垃圾……一共30多种类别。一位60多岁的德国老汉,开着私家车来扔旧打印机。两个年轻人来扔一些装修垃圾。我们觉得很新鲜,询问后才知道,在德国,像旧家具、旧家电之类的,不能随意乱扔,必须送到垃圾处理厂。如果这些东西对环境有污染,还要额外缴纳费用。
 在火车上,我面对着4种不同颜色、仅有德文标识的垃圾箱作难了,不知该怎么处理手中的垃圾。幸遇一位中国留学生帮我解决了难题,就此攀谈起来。
 他初到德国,房东教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垃圾。果皮、蛋壳等生物垃圾放在褐色桶里;烟灰、灯泡、猫沙、皮革等放在灰色桶里;报纸、杂志等放在可回收桶里;铝盖、饮料罐、饮料和牛奶纸包装等放到黄色塑料袋中。政府每半个月收集一次黄色垃圾袋,具体日期在年初向居民公布。每户人家根据使用垃圾袋的大小,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费用,如果垃圾超过了塑料袋的容量,还要额外交费。他见过一位德国老太太不依不饶去敲隔壁邻居的门,就因为邻居没有把垃圾分对,因为当地的垃圾袋是半透明的,一目了然。相较之下,他父母在国内的一段经历耐人寻味。这位留学生的父母住在北京,小区里也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位老人好容易打听清楚了什么叫可回收、什么叫不可回收,每次倒垃圾的时候,小心翼翼把废纸和其他垃圾分开。这种认真建立起来的习惯,在一次亲眼目睹的倒垃圾过程中被彻底摧毁。他们看到开车来收垃圾的人,将小区居民认真分倒的垃圾重新混在一起,扔上车拉走了。从此,两位老人再也不给垃圾分类了。
 我很好奇,在德国,公众是如何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德国大学生告诉我,从他们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学校会给小学生发一个本子,专门记录他们在环保方面做的事情和一点一滴的进步,如:和家人一起把落叶埋在自家的花园;提醒父母多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现在购物则要自带布袋,使用塑料袋要花0.2~0.3欧元另购,这些钱足可买0.5升牛奶。在超市购买瓶装饮料要付押金,好回收瓶子,循环使用。据说,不久以后,国家还将采取更严厉的环保措施:所有的厂商都必须回收自己制造的产品。
 环保在德国已经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北莱茵州有4200个公司从事和环境相关的工作,雇员超过12万人。而在整个德国,垃圾处理和回收占到了GDP的8%。
 结束德国的访问时,有机会顺道前往维也纳,翻看地图中,意外发现居然也有参观垃圾处理厂的项目,当即决定前往。奥地利这家垃圾处理厂位于维也纳两条地铁线的换乘站,是一个用色彩和曲线堆积出来的童话世界,还有植物从建筑里生长出来。这座让人叫绝的设计出自奥地利著名设计师百水(Hundertwasser)之手。他认为大地是不平的,所以建筑表面也做得凹凸不平,甚至地上的停车位,也是用波浪般的曲线划成的。参观本来是需要预约的,听说我来自中国,工厂公关部的负责人爽快地把我安排进当天的参观者名单。于是,我便有幸看到了被装饰得如同艺术品一般的垃圾处理厂,看到了厂区内那些用处理过的废物制作的精美的模型。因为这个参观,我放弃了很多想去的地方,但还是觉得很值。
 那两周,我一直穿着白色的大衣出入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回来的时候,大衣洁净如初。作为此行的纪念,一叠再生纸便签、一个小小的塑料垃圾桶,摆上了我的书桌。

高二地理教案:《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地理教案:《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学习目标】

1. 理解合理的城镇布局能取得的效益。

2. 了解城镇布局是否合理的考察内容,以及如何逐步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学会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城镇应如何实现合理布局。

3.了解城乡经济差别产生的问题。理解为消除城乡差别,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4. 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城乡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

【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知识链接】

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1.城镇合理布局

(1)意义: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①____________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影响因素:②____________部署、自然和历史因素、③____________、城镇布局的现状和问题。

2.区域城镇体系

(1)概念: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关的城镇、联系网络以及相应的辐射范围,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分类:④____________体系、⑤____________体系、⑥____________体系。

(3)构成条件

a.在地域上邻近,具有便捷的⑦____________。

b.具有稳定的⑧____________联系和明确的合理分工。

c.各城镇从大到小,⑨____________,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的等级系列。

二、城乡协调发展

1.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的不合理现象

(1)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2)城市向农村的⑩____________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3)城乡之间人口流通不畅,影响了劳动力转移。

(4)?________缺乏统筹安排,使城乡之间争地、争水、争项目等现象发生。

2.城乡协调方法

(1)加强城乡间的?____________。

(2)加强城乡间的?____________。

(3)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

(4)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3.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

(1)苏南模式。

(2)温州模式。

(3)?________模式。

(4)宝鸡模式。

(5)诸城模式。

【学习过程】

一、不同标准下的城镇体系分类及城镇合理布局

1.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有不同类型的划分体系,总结如下:

区域城镇体系

划分标准

分类

城镇规模体系

人口、用地、经济规模

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

城镇职能体系

城镇在一定区域的各种职能组合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产业联系

综合性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特区城市

城镇空间体系

在一个区域内,城镇的地理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地域联系

城市群、城市带、区域城市网络体系

2.要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应各级规模城镇并存,城市规模越小,数目越多。各类职能城镇并存,实现城镇职能互补,并按照一定的模式实现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需遵循的原则是:(1)大中小城市数量比例协调、规模有序分布;(2)高级中心城市带动较低级城镇,促进周围乡村发展。

【思维拓展】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点

(1)整体性:区域城镇体系由点(相关的城镇)、线(联系通道)、面(相应的辐射范围)等多种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某一要素的变化,如新交通线开通,会对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2)层次性:全国性的区域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体系等,呈现出一定的等级。

(3)动态性:区域城镇体系是区域内各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城镇体系往往受到来自地区内部、外部的复杂影响,导致区域城镇体系的动态变化。

典例1 将长江三角洲城镇与其主要城市职能连接起来。

上海(A) ①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杭州(B) ②全国重要的制造业、科教和研发基地

宁波(C) ③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

南京(D) 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苏州(E) ⑤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信息、航运中心,为综合性服务中心

镇江(F) ⑥长江三角洲港口海运基地之一,临港型工业发达

答案 A—⑤ B—④ C—⑥ D—② E—③ F—①

解析 此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各城市职能,可根据城市规模先进行等级划分,然后根据等级判断主要城市职能。第一级上海,承担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信息、航运等职能,为综合性服务中心。第二级南京、杭州,分别承接上海的部分职能,为次级地区综合性服务中心。第三级苏州、宁波,为地区性制造中心,可根据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城市职能。镇江为第四级的城市。

二、城乡协调发展

要以协调的理念为指导,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使生产要素得以合理配置,最终消除城乡差别。

1.城乡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思维拓展】

1.大、中、小城市与镇协调发展

大、中、小城市和镇各司其职,只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每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都是不同规模的城镇相互结合的网络。每一座城镇的规模都反映腹地范围的需要。

大城市的经济效益一般高于中小城市。我国历年公布的城市人均工业总产值等指标,200万人口以上城市都高于其他级别城市。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的效率越高。大城市集中全国文化、艺术、科技队伍的精英,是全国文化的心脏。

2.我国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江苏苏南模式:

(1)我国的城乡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协调发展?

(2)江苏苏南城乡协调的成功是利用当地邻近____________的优势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城乡协调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即是从________________方面入手实现城乡协调的。

(3)福建晋江是利用当地是________的优势,从________方面入手实现城乡协调的。

(4)从三种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可以看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可根据当地________、不同的________选择不同的________,实现城乡协调。

答案 (1)由于政治、历史、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城乡间存在诸多如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城乡间争地、争水、争项目等不协调的现象,所以我国要进行城乡协调发展。

(2)长江三角洲 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

(3)侨乡 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

(4)实际状况 发展基础 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城乡协调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本题中提供的城乡协调模式与实现城乡协调的方法密切联系。城乡间要协调发展,是因为城乡间存在诸多如城乡经济差异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等等不协调的现象。实现城乡协调的方法有:①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②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③城乡统筹;④强化科学管理。从三种成功模式看,江苏苏南和浙江温州都是发展小城镇,实现人口的集聚,应为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的方法,而福建晋江模式是从企业的联系及结构来实现城乡协调的。

【基础达标】

读2008年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图,完成1~3题。

1.图中显示出浙江城镇体系有________级中心地()

A.二 B.三 C.四 D.五

2.图中显示的城镇体系属于()

A.城镇等级体系 B.城镇职能体系 C.城镇空间体系 D.城镇供应体系

3.浙江城镇体系中的四大城市群的分布体现了()

A.城镇的合理布局 B.城镇协调发展 C.保护城镇的景观特色 D.保护传统文化

4.(2011年茂名高二检测)读下图,下列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5.温州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城乡间产业协调

B.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C.积极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就业保险

D.淡化了城乡间的空间联系

6.温州地区大力发展小城镇,其有利影响是()

A.吸纳了大量城市剩余劳动力

B.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提高了小城镇的环境质量

D.承接了温州的政治经济文化职能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山东省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是以济宁—兖州—邹城为主(于兖州和济宁之间)。

材料2: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1)目前,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在规划中,有________个一级中心地。

(2)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邹城可能的主导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三角形复合中心的规划构思合理吗?说明理由。

【拓展提升】

1.我国按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和辐射范围,形成了5个等级中心城市构成的社会经济网络,下列城市属于我国全国性并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心城市是()

A.重庆 B.上海

C.武汉 D.乌鲁木齐

2.有关区域城镇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城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交通网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有机结合

B.区域城镇体系可以从等级体系和职能体系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C.完善的城镇体系可使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处不大

D.目前,中国比较成型的城镇体系有辽中南城镇体系、京津唐城镇体系、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和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

3.下列各组单位中一般县城没有的是()

①百货公司 ②工厂、汽车站 ③大型专业商店、五星级宾馆 ④专业医院、大专院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城市中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金融都比较发达,是城市在区域中哪种作用的体现()

A.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B.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

C.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D.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其中农业人口678万。据此回答5~6题。

5.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保留整数)()

A.72% B.73%

C.27% D.28%

6.为实现区域间的城乡协调发展,粤北山区积极探索,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下列各产业不适合粤北山区发展的有()

A.绿色农业 B.有色金属的冶炼业

C.旅游业 D.农副产品加工业

读北方某城市书店和书亭分布图,完成7~8题。

7.书店和书亭区位的共同特点是()

A.呈带状分布 B.分布在居民区内

C.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 D.不断向市中心聚集

8.书店与书亭服务范围的不同点是()

A.书店的服务范围小,分布的数目少

B.书店的服务范围大,服务的人口多

C.书亭的服务范围大,覆盖整个城市

D.书亭的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9~10题。

9.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10.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二、综合题

11.读浙江省的市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各级城市中级别最高的是________(填城市名称),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填城市等级名称)。

(2)城市都有自己的服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________,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________。图中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分布上的关系是________。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平均距离,分析距离的大小与城市级别的高低有何关系。

12.(2011年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表明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

材料2: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不同的道路。下图是两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多选)()

A.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B.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C.资源缺乏统筹安排

D.城乡之间交通拥堵

(2)江苏苏南模式中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山东诸城城乡协调模式的成功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列举一个该地区发展农产品工业的产业链________(农产品)→________(农产品加工业)。

13.(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分析甲图,说出北京市的城镇体系布局特点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2)水资源条件是确定北京市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解决北京市水资源不足的措施除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三条)?

(3)北京市进行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形成地域工业新布局,带来的好处有(多选)()

A.减少资源的消耗量

B.分散了北京市的工业污染源

C.节省劳动力和占地空间

D.充分发挥北京科技人才的优势

E.减少了北京市区环境污染

F.促进了耕作业的发展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地域结构 ②区域整体 ③经济基础 ④城镇规模 ⑤城镇职能 ⑥城镇空间 ⑦空间联系 ⑧社会经济 ⑨从主到次 ⑩污染转移 ?资源 ?空间联系 ?产业协调 ?晋江

[基础达标]

1.C 2.C 3.A 4. A 5. A 6. B

7. (1)济宁 3

(2)煤炭、电力、化学

(3)合理。济宁是区域的行政中心,但其交通通达性差,发展受限,无力带动市域各县发展;兖州、邹城交通便捷,三个城市的主要职能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构成三角形的复合中心后可以弥补中心实力的不足,带动市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拓展提升]

1. B 2. D 3. B 4. C 5.A 6.B 7.C 8.B 9.D 10.B

11. (1)杭州市 县及县级市 (2)大 小 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3)城市级别越高,城市间距离越大;城市级别越低,城市间距离越小。

12. (1)ABC

(2)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和市场)

(3)增加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使经济由单一的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多元结构 苹果(棉花、粮食、蔬菜等) 水果罐头(纺织、粮食加工、蔬菜加工等)

13. (1)东南部(或平原)密集,北部和西北(或山区)稀少。北部为燕山,西部为西山,东南部为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进行污水处理,保护山区水源地,控制水污染(答案合理即可)。

(3)ABDE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七)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五、六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
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目前正在各地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全国正在建设的铁路重点工程达150条,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铁路建设投资已成为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据此回答1~2题。
1.近年来,我国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是
2.()
①铁路运输 ②公路运输 ③管道运输 ④航空运输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2.我国各地大规模进行铁路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
()
A.使铁路主干线更加畅通
B.缓解人口流动带来的巨大交通压力
C.加大铁路干线的货物运输量
D.适应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1题,铁路、公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第2题,大规模建设铁路主要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A 2.D
(2010年泰安质检)下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交通运输方式为
()
A.水路运输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D.高速公路运输
 根据图中等时线的数值与距离可知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运输。
 B
4.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
A.澳门工业原料的来源地范围
B.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范围
C.澳门农产品的来源地范围
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图示信息最能反映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D
(2009年北京海淀模拟)下图为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示意图。其中专线穿过的张茅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由于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工程的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世界罕见。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郑西客运专线走向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6.造成张茅隧道工程艰险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处我国断裂带,地层构造不稳定
B.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开挖大断面隧道时非常容易变形塌方
C.需穿越的山体主要为背斜构造,岩体承压能力较差
D.石质隧道,距离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
7.郑西客运专线的开通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拉近西部大城市和中部大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B.加强煤炭的外运能力,促进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C.促进中西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带动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5题,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分布的首要因素,即城市分布是影响郑西客运专线的首要因素。但在线路的具体设计上,地质地形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城市的分布与河谷地形有密切的关系。第6题,从图示可以看出,张茅隧道刚好要穿过一段黄土层,而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加上开挖大断面隧道时极容易变形塌方,工程非常艰险。第7题,客运专线与煤炭的运输无关。故选B。
 5.A 6.B 7.B
(2010年东北联考)2008年9月26日兰渝铁路在兰州市开工建设。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8~9题。
8.关于兰渝铁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青藏高原、秦岭山脉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地质地形条件复杂
B.沟通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C.缩短了西北、西南两大经济区域间的时空距离
D.使沿线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9.以下铁路线中与兰渝铁路相交的是
()
A.成昆线B.宝成线
C.湘黔线D.焦柳线
 兰州市位于秦岭以北的黄河谷地,而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兰州位于气候相对干旱的西北地区,重庆市则位于我国大西南。兰渝铁路的修建有许多积极意义。铁路修建会对沿线环境产生影响,但处理得当,不会加剧沿线生态环境问题。该铁路会与宝鸡—成都铁路线相交。
 8.D 9.B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10~12题。
10.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11.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12.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货源充足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D.金融市场活跃
 本题组利用城市规划图考查商业网点布局。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居民区。
 10.A 11.B 12.B
(2009年百校联考)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氮肥,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等,使“氮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此回答13~14题。
13.据卫星传回的“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显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密度很高,这最有可能与这些地区
()
A.大量使用氮肥有关
B.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氟氯烃有关
C.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有关
D.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有关
14.我国是世界上氮素化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无机氮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
()
A.抵制海水水面蒸发B.水体富营养化
C.水循环速度改变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
 欧洲和北美洲城市中二氧化氮增多,主要是大量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氮磷化合物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在河湖等内陆水体中产生“水华”现象,在海洋中产生“赤潮”现象。
 13.C 14.B
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5~16题。
15.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
C.气候变化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16.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
A.减少浪费和污染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本题组考查资源短缺问题的相关知识。第15题,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球性水资源紧张则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对水的需求增长过快。第16题,目前条件下缓解水资源紧张重点放在节流,即减少浪费和污染。
 15.D 16.A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
 B
18.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
 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
 A
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最近,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专家利用卫星遥感绘制了首张全国湿地遥感图,从1990~2000年十年间,中国湿地资源减少5万多平方千米。据此回答19~21题。
19.下列人类活动中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合理的一项是
()
A.砍伐红树林建海滨浴场
B.建立湿地资源的自然保护区
C.在三江平原上开垦沼泽,扩大耕地面积
D.大量猎捕湿地中的珍禽,发展餐饮业
 湿地资源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对于湿地资源不能盲目地开发破坏。
 B
20.沼泽作为湿地的一种类型,下列因素与其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
A.植被B.地质地貌
C.气温D.气压带
 植被影响着水源的涵养能力,气温决定着蒸发量,地质地貌决定着下渗量,而气压带与沼泽形成无关。
 D
21.下列体现湿地资源主要的环境效益的是
()
A.提供水资源B.防风固沙
C.调节气候D.保持水土
 A项体现经济效益;森林在干旱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湿润地区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湿地在这两方面无显著的环境效益。
 C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
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
 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A
23.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和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
()
A.原始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B.环境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C.环境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D.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
 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环境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工业文明时代。
 B
2009年4月22日是世界第40个地球日,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据此回答24~25。
24.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25.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循环回收
A.①②③B.②③④⑤
C.③D.①②③④⑤
 本题组以“地球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理解。第24题,可持续消费不仅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对非可再生资源同样要进行开发利用。第25题,只要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都应是绿色生活。
 24.C 25.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该工程总投资2209.4亿人民币,是建国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工程。
材料二 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
材料三 现有的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但它连接着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由于其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因此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发展。
(1)决定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首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2分)
(2)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将优先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建设,其目的不是为了(2分)()
A.保证运输的高安全性
B.节约土地资源
C.方便铁路两侧的车、人通过
D.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投资
(3)以下铁路线中与京沪高速铁路相交的是(2分)
()
A.哈大线B.浙赣线
C.成昆线D.陇海线
(4)根据材料三,简述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性。(4分)
(5)京沪高速铁路连接我国两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试分析这两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区位因素。(6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经济因素 (2)D (3)D
(4)缓解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局面;形成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5)相同点:交通便利、平原地形、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不同点:沪宁杭工业基地矿产资源贫乏,水资源丰富;京津唐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贫乏
27.读欧洲区域分布图和鹿特丹港区水域和陆域状况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b图北部地区海岸线曲折,湖泊众多,试分析其形成的地质原因。(2分)
(2)A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海港之一,为什么该海港能终年通航?(3分)
(3)甲是进入欧盟的一条重要海上运输线,试列举该运输线运送的主要货物。(3分)
(4)B海港是欧盟的大门,结合a图分析该港口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4分)
 (1)冰川(冰蚀)作用。
(2)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终年不结冰。
(3)主要货物:石油、铁矿石、食品等。
(4)鹿特丹港既位于大西洋沿岸,又位于(莱茵河)河口,水域(航行、停泊)条件好;地形平坦开阔,筑港条件优越;经济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等。
28.阅读以下材料和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种类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
(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_______(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_______(气体);猪和人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________,还产出沼渣,沼液,为蔬菜提供__________________。(6分)
(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过程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种与此生态农业模式类似的案例。(2分)
(4)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种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2分)
 (1)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 氧气 燃烧(能源) 有机肥料 (2)2
(3)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
(4)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9.(探究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 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3分)
(2)材料二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3分)
(3)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________,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4分)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反映了目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材料二中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材料三从宏观层面展现了循环经济的意义。
 (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
(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合理 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