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教案: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小学艺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1-11-20

高二历史教案: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历史教案: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学习

要求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雪莱、雨果及代表作,认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及代表作,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绘画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了解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

说明在鉴赏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时,要注意联系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wwW.jab88.COM

本课教材中的"济慈、普希金、霍夫曼、海涅"、"《春之信念》等舒伯特的作品""舒曼"、"中国的京剧"、"籍里柯与《梅杜萨之筏》"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57

相关阅读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
[内容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要求]
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4.知道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美术作品。
5.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6.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7.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8.理解19世纪以来有代表的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9.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10.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11.认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整体感知]
19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剧烈的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波澜壮阔,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工业化浪潮如火如荼,发生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这些巨大变化使得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创作风格绚丽,精品纷呈。本专题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创作风格、代表作品,分析了不同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地位和影响。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各国、各地区的文学艺术成就,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19世纪以来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与时俱进,共同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世界文学艺术宝库,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知识清单]
一、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1、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的发展
(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2)产生背景:①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②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③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扩展。④世界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中向前发展,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社会感到失望,积极寻求理想社会。
(3)特点:①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③积极追求理想社会。
(4)代表人物:英国:拜伦(代表作《唐璜》)、雪莱、济慈。法国: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俄国:普希金。德国:霍夫曼海涅。
2、19世纪初期世界音乐的发展
(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2)创作中心:德国、奥地利。
(3)代表人物:德国贝多芬:特点:将古典音乐推向高峰,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作品:9部交响曲等。德国舒曼:特点:乐典散发着诗歌般的韵味,将音乐的浪漫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奥地利舒伯特:特点:意境优美,感染力极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歌曲之王”。作品:《春之信念》《野玫瑰》《魔王》。中国:京剧逐渐形成。
3、19世纪初期世界美术的发展
(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2)代表人物:法国籍里柯:特点: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作品:《梅杜萨之筏》。
法国德拉克洛瓦:特点: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具有永恒魅力,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二、19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1、19世纪中期世界文学的发展
(1)创作风格:批判现实主义。
(2)产生背景:①工业革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日渐巩固。②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③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④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中发展。
(3)特点: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
(4)代表人物:法国司汤达:特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作品:《红与黑》。
法国巴尔扎克:特点:作品痛斥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揭露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作品:《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特点:作品描述下层人民的境遇,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大多以圆满结局而结束,是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状况的好教材。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英国勃朗特姐妹。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特点:作品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充满了战斗力,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俄国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国马克吐温。亚非拉代表人物:埃及巴鲁迪,中国黄遵宪(代表作:《哀旅顺》)。亚非拉文学特点:①以反帝反侵略为主要题材;②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2、19世纪中期世界音乐的发展
(1)创作风格:民族乐派。
(2)产生背景:①东欧和北欧的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觉醒。②资本主义的扩张使世界各国音乐开始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
(3)特点:①以民族题材为主。②作品的旋律和节奏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4)代表人物:俄国柴可夫斯基:特点:作品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旋律异常优美动人,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被誉为“旋律大师”。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捷克德沃夏克:特点: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大量吸收捷克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内容。作品:《自新大陆》。
3、19世纪中期世界美术的发展
(1)现实主义绘画
形成条件:①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②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
创作风格: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代表人物:法国库尔贝(代表作:《石工》、《奥尔南的葬礼》)。俄国列宾(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印象主义绘画
创作风格:将“光”与“色”作为研究中心,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
代表人物:法国莫奈(作品:《日出印象》)。荷兰凡高(作品:《向日葵》、《星月夜等》)。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发展
(1)发展条件: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②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发展表现:
欧美: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代表作:《嘉莉妹妹》、《美国悲剧》)、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
亚洲: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代表人物:印度泰戈尔(代表作:《吉檀迦利》、《新月集》等)。日本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等)。中国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
苏联:创作风格: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代表人物:高尔基(代表作:《海燕》《母亲》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音乐的发展
(1)印象主义音乐
创作风格:追求朦胧效果。
代表人物:法国德彪西(代表作:《牧神午后》、《夜曲》、《月光》)。
(2)表现主义音乐
创作风格:重在表现内部和自我。
代表人物:奥地利勋伯格(代表作:《乐队变奏曲》、《华沙幸存者》等)。
(3)新古典主义音乐
创作风格: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代表人物:俄国斯特拉文斯基(代表作:《浪子历程》、《春之祭》)。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美术的发展
创作风格:现代立体主义。
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
代表人物:西班牙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等)。
四、二战后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1、二战后世界文学的发展
创作风格:后现代主义文学。
主要流派:①“愤怒的青年”。②“垮掉的一代”。③“黑色幽默”:代表人物约瑟夫海勒(代表作:《第二十二条早规》)。④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⑤“解冻文学”:代表人物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作:《日瓦戈医生》)。
2、二战后世界美术的发展
(1)行动绘画
特点:把自身的行动与绘画创作相结合,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不受任何绘画技巧和理论的制约,追求一种画面和色彩的偶然效果。
代表人物:美国波洛克(代表作:《3》、《第十号》等)。
(2)后现代主义美术
欧普艺术:特点: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具有较好的装饰性和很好的商业效应。
波普艺术:特点:比较接近大众生活,充满活力,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认同。
(3)中国国画:
特点:积极吸纳西方绘画的优点。
代表人物:徐悲鸿。
3、二战后世界音乐的发展
摇滚乐:代表人物:普莱斯利。
代表乐队:“披头士乐队”。
代表歌曲:《四海一家》。
五、影视艺术的发展
1、电影艺术的发展
(1)电影的诞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影的发展:好莱坞电影。
2、电视艺术的发展
发展过程:法国塞列克:第一个提出“电视”这一名称。英国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视。美国兹沃尔金:发明电子显像管。二战后:美国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实现了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
3、影视艺术的影响
(1)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使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了解世界。
(3)影响到人们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4)为国家的政治宣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重点突破]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18世纪末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迅速向欧美各国延伸,世界发生剧烈的变革与震荡,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社会失去了实现的可能,文学领域出现了不满社会现状,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即浪漫主义思潮,由于英法两国的工业革命发展水平最高,因而浪漫主义文学以英法两国的成就最为突出。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日渐巩固。在工业革命进行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浪漫主义的理想无法适应严峻的社会现实,于是文学领域出现了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形成,亚非拉人民不断开展反帝反殖斗争。所有这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
2、结合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这一论断。
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深刻揭露了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堕落。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状况。
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揭露了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深刻揭露了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及道德的沦丧。
3、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为例说明时代的变迁是影响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
贝多芬早年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而作品充满了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早期作品《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激发了人们的斗志。拿破仑失败后,欧洲封建势力一统天下,反动的社会现实使贝多芬的后期作品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第六交响曲》就描绘了农村淳朴的田园气息。
柴可夫斯基早年生活在俄国农奴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的年代,心中充满了斗争的激情,因而早期作品中充满了乐观明朗的情绪,如《天鹅湖》等;后期正值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的黑暗时期,因而大部分作品都表现出内心的忧郁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如《第六交响曲》等。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发展有何特点?分析其成因。
特点:①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美国文学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②亚非拉文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亚洲文学获得世界承认。③文学作品反映世界文化的密切交流,更多地体现文化的共融性。④无产阶级文学在世界文坛占重要地位。
成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新时代。③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德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D、俄国和德国?
2、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A、霍夫曼B、拜伦C、雪莱D、雨果
3、“但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仍飘扬天空,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你的号角虽然中断,余音渐渐低沉,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的声音。”这些诗句的作者是
A、拜伦B、海涅C、雨果D、雪莱
4、下列属于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的是
①霍夫曼②海涅③拜伦④雪莱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5、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是
A、贝多芬B、舒伯特C、舒曼D、柴可夫斯基
6、《自由引导人民》这幅作品诞生于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
7、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仅艺术歌曲就有634首,被誉为“歌曲之王”的是
A、贝多芬B、舒伯特C、舒曼D、柴可夫斯基
8、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
B、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尖锐和复杂
C、金钱社会的黑暗和丑恶
D、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设想
9、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是
A、巴尔扎克B、司汤达C、雨果D、狄更斯
10、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诗界革命”旗帜的是
A、鲁迅B、郭沫若C、黄遵宪D、严复
11、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是
A、安东德沃夏克B、舒伯特C、舒曼D、柴可夫斯基
12、现实主义画派的核心人物是
A、库尔贝B、莫奈C、塞尚D、凡高
13、下列画家中被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的是
A、库尔贝B、莫奈C、塞尚D、凡高
14、下列作品不属于日本川端康成的是
A、《雪国》B、《千只鹤》C、《伊豆的舞女》D、《太阳照旧升起》
15、下列不是19世纪中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的是?
A、《战争与和平》B、《安娜卡列尼娜》C、《复活》D、《双城记》?
16、奠定中国新文化运动基石的文学作品是
A、《阿Q正传》B、《狂人日记》C、《药》D、《祥林嫂》
17、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是
A、德彪西B、舒伯特C、勋伯格D、斯特拉文斯基
18、具有犹太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是
A、贝多芬B、舒伯特C、舒曼D、勋伯格
19、毕加索的代表作中深刻揭露法西斯侵略暴行的是
A、《亚威农少女》B、《少女肖像》
C、《格尔尼卡》D、《有藤椅的静物》
20、下列小说中以20世纪环境问题为题材的是?
A、《寂静的春天》B、《静静的顿河》C、《日出印象》D、《星月夜》?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的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回答:?
(1)泰戈尔是哪国人?他获奖有何影响?
??
(2)泰戈尔的创作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同一时期这一流派的欧美作家有那些??
?

?
(3)简述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历史背景。?
?
22、阅读下列材料?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视、原子弹、电脑、人造卫星、太空飞船等。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文化同样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电话、电报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
(2)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人类的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有何表现??

三、问答题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一时期取得了哪些主要文学成就?

24、19世纪以来,欧洲美术领域涌现了哪些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专题八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ADBDABBBCD
11121314151617181920
CABDBBDDAB
解析:8: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9世纪中叶,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法等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制度在逐步巩固的同时,自身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在文学领域表现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这种批判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思潮。
19: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艺术家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手段。毕加索作为西班牙的画家,面对德意法西斯的暴行,用自己的画笔作武器向世界人民揭露法西斯的侵略行径,创作了震动世界画坛的名画《格尔尼卡》。
二、材料解析题
21、(1)印度人,他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标志着东方文学作品已经被世界所接受。
(2)属于现实主义;这一时期的欧美作家有:法国的罗曼罗兰;美国的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海明威。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以及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文学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解析:本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层面上考查了亚洲和欧洲的文学成就,同时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表现:①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②美术方面:盛行行动绘画;③音乐方面:出现了摇滚乐;④新的传播方式和艺术形式电视和电影出现并迅速流行。
三、问答题
23、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成就: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德莱塞《嘉莉妹妹》、《美国悲剧》、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日本:川端康成《雪国》、《千纸鹤》、《伊豆的舞女》;俄国:高尔基《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清晰地区分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流派产生的各自背景。
24、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星月夜》,罗丹:《青铜时代》、《思想者》。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唐璜》,诗中描述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2、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其中包含90多部小说,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二)知道凡高和毕加索,简要说明其主要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1、凡高:后印象派代表,作品为《向日葵》;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2、毕加索:立体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人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以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为背景,采用了立体主义和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憾。

(三)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代表作为九部交响曲。

1、《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第五(命运)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

2、《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毕生努力的作品,也是音乐史上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作品。贝多芬在这首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加入了以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的合唱,热情歌颂了欢乐,表达了在欢乐战胜痛苦后获得的喜悦。这是贝多芬发自心灵的呼唤,是“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四)简要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认识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电影的诞生: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取得成就,电影诞生。

2、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丰富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高二历史必修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案
一、学法指导
1.认清一个观点:艺术创作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特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2.理清两条线索:一是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文学流派,深刻反映了社会历史现实。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的进步,艺术和科学有机的结合,产生了影视艺术,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二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艺术价值;三是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现代主义流派产生的根源、表现及影响
(1)根源:
①社会根源: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物质生产是以牺牲一定的精神道德为前提的。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
②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人们的认识水平也迅速提高,人们的观念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
③政治根源:国际政治上的世界大战,后来的冷战,特别是核恐怖,无疑像是定时炸弹一样悬在人们头上,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发生变态。
(2)表现:
①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
②美术领域: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许多的美术流派,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③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
(3)影响:
①现代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
②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的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
2.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演变
(1)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发展演变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以来)
(2)19世纪以来世界美术流派的发展演变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初)──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印象画派(19世纪60年代)──后期印象画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
(3)音乐的发展变化
浪漫乐派(19世纪初以奥地利、德意志为中心的欧洲兴起)——民族乐派(19世纪忠厚怄气出现于俄国和东欧地区)──美国音乐(19世纪末美国音乐长足发展)──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盛行:爵士乐(一战后成为主流)──摇滚乐(二战后成为主流)──趋向大众化多元化(70年代以后)
(4)影视艺术的发展
起源(19世纪末)──成熟(20世纪20到40年代)──普及(二战后)──趋势:发展日新月异,影响广泛而深刻。
3.浪漫主义
(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法国和英国最盛)
①背景:
A.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千年的封建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B.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保留了封建残余,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得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②特征:
A.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挖掘人的情感世界,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B.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采用夸张的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代表人物及成就:
A.法国: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他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B.英国:拜伦《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C.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表达了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④影响:
A.在文学艺术上最后扫荡了古典主义文学,起过重要进步作用,因而对世界文学,尤其是欧洲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B.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了现实的黑暗,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封建残余,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2)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前期,法国)
①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主义模式。
②特点
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③成就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3)浪漫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19世纪)
①背景
A.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文艺格局的面貌发生了变化。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
B.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是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
②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中期鼎盛)
A.特征: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B.过程: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C.代表:
交响乐:德意志──贝多芬──晚期作品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歌剧: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表达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法国──比才《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③民族乐派(19世纪中后期)
代表:俄国——柴科夫斯基《天鹅湖》(芭蕾舞剧)
4.现实主义
(1)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
①背景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②主要特点
A.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以长篇小说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③代表人物及成就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叶覆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丹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
美国──马克土温《竞选州长》
④影响
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前列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保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2)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法国)
①背景
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②特点
注重表现现实;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批判和暴露现实。
③代表成就
法国──米勒《播种者》、《拾穗者》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情感。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满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深刻展现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悲惨处境给予深切同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崇敬和渴望。
印象画派(19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
①背景
19世纪后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光学理论和实践),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
②特点
注重画家的个人感受;着力表现光和色的变化,强调捕捉任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
③代表成就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印象主义美术
①特点: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狂、形式夸张、色开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②代表:
荷兰──凡高《向日葵》被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法国──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5.现代主义
(1)现代主义文学
①背景
A.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阶段;
B.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西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②特点
A.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B.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C.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③代表人物及成果
A.西方文学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B.苏联文学
高尔基《母亲》、奥斯特罗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亚、非、拉丁美洲文学
中国──鲁迅;印度——泰戈尔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
尼日利亚──索卡因
(2)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
①背景
A.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的巨大创伤;
B.伴随工业化以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C.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②主要特征
A.反传统和反理性,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B.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③代表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
(3)现代主义音乐(20世纪以来)
①背景
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维方式,推动了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②主流:流行音乐
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少年一代的情绪追求,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突破传统,缓解竞争压力,宣泄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
流派:
A.爵士乐(19世纪末至二战前)主流
B.摇滚乐(二战后)主流
原因:新时期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
代表:20世纪50年代初 美国 巨星“猫王”普莱斯利 《围着时钟摇吧》
20世纪60年代美国 鲍勃迪伦《时代在改变》 英国 披头士乐队
③20世纪70年代
音乐风格多样,表现在: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1.借助科技领域的光学成就,渗透光和色的微妙变化,有“光的诗人”之称的画派是()
A.新古典美术B.印象画派
C.现实主义美术D.现代主义美术
答案:B
辨析:印象画派的特点就是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故答案为B。
例2.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视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答案:B
辨析:解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8世纪的古典主义音乐是封建主义束缚和教会压抑之下的音乐艺术,莫扎特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力量壮大,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中解放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阶层,贝多芬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音乐反映出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故答案为B。
例3.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揭示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充分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的浪漫主义情怀。下列作品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答案:C
辨析:考查对作品的掌握,《自由引导人民》是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德拉克洛瓦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故答案为C。
例4.以下名言或描述,哪项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容()
①“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②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效果④“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辨析:①②③④均是对社会或人生的感悟体验,通过分析可知②是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评价;①④是雪莱的名言,从语言风格上也可判断出其属于浪漫主义风格;③深刻概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故答案为B。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导学案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电影的诞生;"电影艺术之父";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第一部彩色电影;世界最重要的电影生产基地(1)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2)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问题探究

情景再现

归纳比较(1)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2)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现代电视技术先驱;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的标志;电视大规模普及应用的时间

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难点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是一部概要式的影视艺术起源发展史,教材分别从电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电视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三个方面作了介绍。通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课资料丰富,建议教师在授课时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指导学生阅读引言提出问题:谈谈你对电影的了解?由于涉及电影的内容较多,学生回答后,建议教师要从宏观上指出电影艺术史上的三次重大的变革: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进入高科技时代。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在概括基础上导入第一目。

第一目"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教材写了两个问题:第一分析了电影起源和发展的条件。第二重点概述电影起源、发展的过程。发展过程主要从电影的发明、无声片发展时期、有声片时期、20~30年代苏联电影、电影多元化趋势、世界电影生产基地、二战后电影新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作了介绍。

(1)影视艺术出现和发展条件

教材从两方面做了分析: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精神需求提高,需要不断的推出满足观众期待需求的作品。建议教师以好莱坞电影或其他国家电影的发展说明。

(2)电影的发明阶段

教材简述了"活动电影机"的发明人、电影的诞生日、第一座电影院、"第七艺术"等有关知识,建议教师补充讲解。路易·卢米埃尔,法国电影发明家和电影导演,他制成的"活动电影机"可以将活动的物像用摄影机拍摄在胶片上,又能通过放映机将这些记录在胶片上的活动物像投射到银幕上──是一种既是摄影机同时又是放映机和洗印机的机器,满足了多人观看的需要。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着中第一次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3)无声片(又称"默片")发展并进入全盛时期(20世纪初~1927年)

无声片时代,涌现了一批世界电影名作和着名艺术家,教材简单介绍了格里菲斯和卓别林。当时观众已经厌倦了只有10分钟左右的短片,格里菲斯设想:复杂的情节故事、丰富的布景,也许能吸引观众。因此他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长故事片。《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反映了美国总统林肯解放黑奴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中白人组织三K党对付黑人的残暴行为的情节充满了种族主义色彩,虽然倍受争议,但相当程度上开创了好莱坞的基调:壮观的场面,勇敢多情的男主人公,百老汇式的戏剧程度加拳击比赛式的故事节奏。它是第一部以镜头为基本组织单位的长故事片,在电影技巧上开创性的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发展了电影构图与剪辑效果,成为电影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力作。因此,他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

(4)电影艺术的成熟期──20世纪20~40年代

是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白转向彩色,由小规模、低技术制作形成大规模、系列化和专业化制作的转变时代。教材简述了有声片时期和彩色电影的标志。1925年,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投资数百万美元,终于解决了有声电影的关键技术──音画同步的问题。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率先购买了该技术,1927年该公司拍摄了电影《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只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它使对白、音乐、歌唱融为一体,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有声片时期的开始,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自此,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和色彩三大要素。

(5)电影艺术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电影事业发展迅速,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结束,政局稳定,人民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增加。这一时期拍摄了一些反映革命历史和苏联现实生活的影片,并且在影片构图、剪辑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这一时期苏联电影的特点。无声影片《战舰波将金》以英雄主义的激情歌颂了1905年革命。根据着名作家高尔基作品改编的电影《母亲》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

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欧洲、亚洲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电影。欧洲电影主要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反法西斯斗争的重大历史题材,意大利、联邦德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如《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马,11点钟》。其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反思。接着教材对印度(宝莱坞)、中国电影的发展做了简单介绍。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电影屡屡获奖,表明了中国电影事业水平的提高,更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美国电影的发展,教材介绍了好莱坞电影,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概括。《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外星人》都属于高科技的科幻片。《泰坦尼克号》中悲壮的爱情成为全球传颂的经典,本片获得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摄影等11项大奖。

(6)教材简述了二战后电影新技术的发展,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其主要条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发展。对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建议教师简单讲解即可。环形电影是指观众在四面银幕环抱中,随意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画面,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全息电影是利用光波的干涉现象来纪录影像和重现影像的方法拍成。观看时不必带特殊的眼镜,用一只眼睛也可以看到立体影像,一般多用于拍摄风光片、木偶片和动物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影技术充分利用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如《侏罗纪公园》里奔跑的恐龙和始祖鸟;《泰坦尼克号》里巨大的轮船沉入水中等。

教学建议:本目教材识记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要求较高,指导学生多看书总结、整理电影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并注意与两次科技革命相联系。同时影视、图片资料丰富,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幻灯形式进行适当补充,但由于课时限制,对教材中提到的经典片不可能面面俱到,可指导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了解。

第二目"电视的起源与发展",教材分别从电视系统的研制、电视艺术在英、美的发展、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三方面讲述。

(1)电视系统的研制成功

讲述本段前,建议教师先补充电视的概念:英文中电视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引导学生思考电视出现的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讲述电视系统研制成功的过程时,建议教师借助多

媒体形式,适当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梳理知识。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2)电视艺术在英国、美国的发展:教材强调了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建议教师结合教材,适当补充资料即可。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全伦敦只有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它标示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此后,价格相当昂贵的电视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开始有所普及。1937年,该公司播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时,英国已有5万观众在观看电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约有两万家庭拥有了电视机。

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游行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二战结束时,美国约有7000台电视机。二战前开办电视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3)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建议教师从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时间及表现三方面把握教材。

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本节整体教材指出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社会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润的驱动。建议教师从电视机研制、电视转播、电视节目制作三方面稍作补充,如: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表现:教材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加以说明,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电视事业发展超过英国:从1949年到1951年,电视机数目从1百万台跃升为1千多万台,1960年全美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近三千万台,约有87%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同时期英国只有190万台电视机,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日本4千台。1993年底,美国98%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其中99%为彩色电视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开始试播。当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高达94%。

教学建议:本目教材内容较为简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知识迁移。有关电视发明过程中的术语和有争议的问题,可指导学生上网查询。

第三目"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教材主要写了五个方面:(1)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2)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3)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既区别又联系,它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4)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5)由于电视本身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主要由电视、广播、网络这三种远程教育方式构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是面对面,而是通过电视荧屏来实现。关于建议教师结合画面、文中资料,引导学生课堂讨论。或布置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结合自身实际书写小论文。

教学建议:本目教材条理清楚,建议教师通过设计问题,训练学生的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艺术形式,指出同时期出现了一门新兴的艺术──影视艺术,导入新课。

关于"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这一目的教学,应重点分析影视艺术起源和发展的条件,强调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是电影艺术出现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回顾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有哪些重要的科学技术?在讲授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时,注意引导学生解决"学思之窗"中的问题,用谈话法指导学生依据教材解决问题:概括电影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那些重大的事件或者电影作品?苏联电影发展原因、特点,好莱坞电影特点等。启发学生分析二战后电影技术突飞猛进的主要条件。如能配合相关音像资料,效果更好。

有关"电视的起源与发展"一目,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学过的两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学会知识迁移;关于电视系统研制过程的讲解,因头绪较乱,建议教师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对电视发明的过程有较清晰的认识。

讲述"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一目时,充分利用本目的两幅插图并提出问题: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电视与电影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最后小结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幻灯出示知识结构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