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溶解度》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11

《溶解度》教学反思。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溶解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溶解度》教学反思
学习第九单元第二课题《溶解度》时,我的计划课时是安排2课时。其中第一课时,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溶液的形成进行学生自主发言式的简单复习,接着老师提出问题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即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不同,其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那么,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量是否可以是无限量的呢?然后,请学生联系生活中冲糖水喝的事例,先进行思考和讨论,再由演示实验,说明结论。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接着还是以学生熟悉的糖水为例,用打形象、贴切的比方,平白的叙述等方式,让学生先从经验上去分析,对糖水进行加糖、加水、加热等操作,对所得糖水溶液的影响变化。有了形象的理解后,再由学生上台具体演示以上几种操作的实验。其他学生观看实验现象,并试着说出结论。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温度和溶剂的量对溶液的影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方法进行归纳。
本课,我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糖水为契机,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课堂上,拉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较易于接受和理解。采问题式,鼓励学生思考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学生演示实验,亲自用化学实验的方法验证结论。学生掌握较好。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我认为就是课堂上给做的课堂练习量不是很充足。

相关知识

溶解度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溶解度”,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

一:教学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理解它们的实际含义,为本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本课以建立溶解度的概念为核心内容,首先分析了物质的溶解性,为了定量比较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继而提出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然后叙述了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溶解度之间的关系。这类理论知识课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因而本节教材的重点注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了解有关概念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2、智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多向思维的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难点: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四:教学类型:概念课
五: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实验探究、引导归纳、联系巩固、电脑投影。
六:教学策略:
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组织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实验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如何判断某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若不饱和,你有几种方法使它成为饱和溶液?-------(请学生回答)
(教师进一步强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饱和溶液才有确定的意义。)
[引入新课]联系实际:吃完饭如何把碗里的油污清洗干净?-----(请学生回答)
[演示实验]1、2g氯化钠和2g熟石灰分别放入10ml水中。
2、等量的碘分别放入10ml水和10ml酒精中。
[提问]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学生观察后小结)
[投影]不同物质在同一中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
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讲解]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碘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物质的溶解性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来描述,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提问]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和物质的内部因素有关,此外还受什么外界因素的影响呢?如何增大蔗糖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性?
①增加蔗糖的量②搅拌③升高温度④增大压强
[演示实验](创设疑难情境)
在两支试管分别放入2g硝酸钠和食盐晶体,再分别加入10ml水,振荡,观察它们全部都溶于水。
[提问](提出疑难问题)
如何比较硝酸钠和食盐这两种易溶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
[教师点拨]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它们的溶解性的大小吗?如果都用同样的一杯水,能判断吗?怎么判断?水温不同时又怎么样呢?
一个人跑步的快与慢是定性描述跑步速度的大小,如何准确知道两个跑得快的人的跑步速度呢?
(学生讨论)“在气温、海拔高度、跑步距离一定(如一百米跑时,用尽全力去跑的情况下,跑完全程所需时间多少”就可以准确比较快慢程度。
[结论]要对一些外界因素作出规定,定量比较两种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学生实验](设计探究实验)如何定量比较硝酸钠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实验观察求证)教师可以通过暗示、鼓励等对学生进行从旁指导。
[讨论](集体讨论分析)
通过分析比较这两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各种方法,有驳斥的观点,有赞同的观点,集思广益,异中求同。
[结论]定量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需要对温度、溶剂的量或溶质的量、溶液的状态作出规定。
[讨论](引导归纳总结)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各种实验探究过程和认识的可行性、科学性、简便性和快捷性,找出肯定性例子所含有的本质特点,由学生总结出定量描述物质溶解性大小的概念—固体的溶解度的定义。
[板书]一、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投影]溶解度的定义
(阅读课本,划出四要素)
[讲解]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为定量研究各物质的溶解性而做的一种人为规定后形成的概念。
[举例]例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就说氯化钠在20℃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练习]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概念的叙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通过振荡和搅拌,可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②20℃时,在100g水里溶解了5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5g。
③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④蔗糖的溶解度是20度。
⑤30℃时,每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4g,所以3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1.4g。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数值越大,越易溶解,其溶解性越强,溶解性的强弱可用溶解度划分。
[板书]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学生阅读课本、电脑投影)(略)

典型习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纯净、透明的纯净物了。
2.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碘酒(2)稀盐酸(3)乙醇溶液
3.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也不变。
D.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加。
4.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钾固体。B、降低溶液的温度。
C、蒸发一部分溶剂后再恢复到原温度D、用滴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5.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之处:
A.通过振荡和搅拌,可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将31.6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其溶解度为31.6g。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D.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里溶解了24g硝酸钾,其溶解度为24g。
6.下图中,A、B曲线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两烧杯中分别盛有A、B两种溶质的溶液(两溶液均为60℃),且杯底都有少量该溶质的固体,若让其冷却至20℃时,则
A.溶液中,A增多、B减少。B.溶液中,A、B都减少。
C.溶液中A减少,杯底固体B减少。D.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增多。
7、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VmL,其密度为ag/cm3,含溶质m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8、用30g氯化钠能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______g,需加水_______亳升。配制步骤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
9.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水多少克?
10、用15g含杂质的石灰石(杂质不跟盐酸反应)跟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求所用盐酸的质量及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学案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溶解度》学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溶解度》学案分析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3.了解结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二自主学习
<一>、饱和溶液
【活动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结论】:
【活动与探究II】.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
……
【结论】: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结晶和结晶。

【分析归纳】:饱和溶液二要素:、。

三合作探究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2:由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四自主测试
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
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B.晶体的质量不变C.晶体的质量增大D.晶体溶解一部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
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6.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与两种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例如,从饱和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溶解度》学案xx用法。

五拓展延升
1、右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2)
六课堂小结
师指名小结

《溶解度》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溶解度》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学案一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并思考、交流从而获取相关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习辩证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
自主学习走进教材
阅读教材P33-35页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一定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交流与点拨
一、饱和溶液:活动与探究:
1.常温下,向装有2mL水的试管中加入食盐,把观察到的情况填入下表:
操作加少量食盐,振荡再加少量食盐,振荡……加水
现象
结论
2.将硝酸钾代替食盐进行上述实验,把观察到的情况填入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加少量硝酸钾,振荡
再加少量硝酸钾,振荡
……
加热
再加硝酸钾,振荡
冷却
3.看书,归纳: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4.讨论:
(1)结合前面的两个实验,说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强调“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前提条件?
二、结晶
1.结晶:已溶解的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来的过程,叫做结晶。
2.讨论:结晶的方法有那两种。
从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晶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上述流程中Ⅰ、Ⅱ、Ⅲ中溶液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倒出少量溶剂B.投入硝酸铵C.蒸发部分水D.适当降温
2.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浓溶液B.加入同种固体还能溶解的溶液
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D.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3.将ag氯化钠粉末放入b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等于(a+b)gB.小于(a+b)gC.大于(a+b)gD.不大于(a+b)g
4.一定温度下,将某种饱和溶液倒出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B.向剩下的溶液中加入食盐晶体,仍能再溶解。
C.溶液中溶剂的量减少一半。D.溶液中溶质的浓稀程度不变
5.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较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温B.降温C.加入溶质D.恒温加入溶剂
7.某硝酸钾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则该溶液为硝酸钾的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硝酸钾的溶液。
8.在T℃时,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少量水后,无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填:增加或减少)
9.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能力拓展
10.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KNO3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KNO3析出。
C.加热到30℃时,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溶解。
D.在20℃时,向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11.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剩余的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可能是饱和溶液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