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生物教案:《生物多样性简介》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生物

发表时间:2021-09-04

高一生物教案:《生物多样性简介》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一生物教案:《生物多样性简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生物教案:《生物多样性简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必修模块一《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初中有关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之后,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本模块中的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以及生物进化理论,为用进化理论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将成为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中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物多样性简介,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为第二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探究活动“遗传多样性分析”重点对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中的分子水平多样性进行了说明,还通过细胞水平的染色体多样性和个体水平的表现型多样性,较全面地阐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则以我国的物种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的类型统计为说明,同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概念,识别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说出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遗传多样性分析”,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资料做出合理判断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的了解,使学生关心祖国的资源状况,热爱祖国和家乡,增强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的关系

(2)教学难点:遗传多样性

【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要让学生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内在联系。遗传多样性要利用探究活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出DNA和蛋白质多样性在种群间、种群内的规律,知道分子多样性的内容。在探险究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图4—2—2横线的长短表示个体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的远近,使学生弄明白横线越长,表示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细胞水平的多样性则在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通过收集一些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图片资料,增加学生对细胞水平多样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细胞水平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个体水平的多样性可以通过金鱼、家猫、狗等宠物的不同品种图片展示和由饲养、喜欢这些宠物的同学做相关的介绍,主要引导学生知道个体水平的多样性是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物种多样性可以结合课题研究,了解本地的物种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和世界的一些物种的种类了解世界物种的多样性,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教育;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明白物种、种群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对当前物种多样性面临的危机加以说明,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生态系统多样性应通过活动加深对生态系统与生境关系的理解,在地图上找出一些典型的生境,学生手里有自己收集的各种群落的图片,要求同学为这些群落找到它们适宜的生境;别外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海底世界”的片段,引导学生认识同一生态系统生境的差异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景观多样性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使学生对景观多样性有所了解。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影片片断;染色体变异图片;不同宠物的图片;一些珍稀物种图片和他们的处境;外来物种入侵图片;较大的地图几份(小组活动用);海底世界影片片断;各种生态系统图片。

学生查阅宠物狗、猫,观赏鱼等的一些知识;准备一些珍稀的物种如熊猫、藏羚羊等的图片及处境;各种群落的图片等资料。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与引导

教学意图

一、遗传多样性

1、分子水平多样性探究

2、细胞水平的多样性

3、个体水平的多样性

二、物种多样性学习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学习

四、景观多样性

1、观看影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2、阅读课本学习概念

3、学生分组探究分析

4、学生边分析边回答

5、学生分组讨论

6、学生回答交流

7、学生思考回答

8、学生踊跃回答

9、学生描述讲解

10、学生思考回答

11、阅读学习概念

12、学生讲解介绍

13、学生讨论回答

14、学生用所学知识分组活动并通过活动回答

15、学生观看影片并思考回答

16、学生思考总结

17、学生积极回答

18、学生自学

19、学生练习

播放影片

引导:从影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多种多样的环境和多种多样的生物。

引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物多样性的话题。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的动物、植物、菌类等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的其生存环境,他们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师:请大家课本124页,找出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分类。

教师提问

生: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也称为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3个层次的多样性。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

师:非常好(并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探究活动从分子水平来分析种群内和种群间个体的遗传多样性。

多媒体呈现探究内容

探究活动:遗传多样性分析

1、 图1中1-9为乡宁种群内的个体,10-16为翼城种群内的个体,17-24为平陆种群内的个体。

2、 图2中a为翼城种群,b为乡宁种群,c为平陆种群。

横线的长度表示个体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1、14号与15号之间的遗传距离

2、14号与9号之间的遗传距离,

3、14号与24号之间的遗传距离

多媒体直观呈现出遗传距离的大小(读出标尺的数值即可清楚的知道)

多媒体呈现讨论问题

进一步分组讨论分析:

1、图1中种群内个体间的差异以及种群间个体的差异,分别说明什么?

2、图1中最可能形成新物种的是哪个地区的种群?

3、图1和图2所表示的结果能否从分子水平说明遗传多样性?是怎样说明的?

4、遗传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学生踊跃回答

1、种群内个体的差异小,种群间的个体差异大。

2、乡宁种群内个体间差异最大。

3、能,1图表示DNA的水平说明遗传多样性,2图从蛋白质说明遗传多样性。

4、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师总结

DNA和蛋白质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间DNA的差异比蛋白质大;种群间的个体差异比种群内的个体差异大,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比较高.

继续设疑:请大家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个体间DNA的差异比蛋白质大

生: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基因只是DNA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二、密码子的简并性;

师:很好,简洁全面。(总结并板书: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就是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

师:细胞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板书)。一般来说,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行为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种内染色体的多样性也是存在的。如中华地鳖的染色体的数目有23、24、25和33、34、35等类型,草甸碎米荠的染色体竟有16-96条,共54种类型。

设疑:请大家运用已有的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知识解释染色体多样性的原因。

生:染色体变异

呈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图片资料

呈现个体多样性的图片资料。

同学们描述生活周围宠物狗、宠物猫的多样性等(略)。

提问:通过这些资料大家认为个体水平多样性是指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个体水平的多样性是指表现型的多样性,表现型的多样性反映的是基因型的多样性。(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总结提问:大家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与物种的进化有什么关系?

生: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广,同时反映了物种的进化潜力。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126页,找出物种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师: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板书并介绍)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地球表面的动植物、微生物的总数达到500万-3000万种,已记录的大约有140万-170万。

设疑:大家对我国的的物种多样性有怎样的了解?

学生展示生物的照片,生存环境,历史情况,现状等,介绍四到五种珍稀动物的情况。

师:我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第一,物种丰富;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第三,经济物种丰富。

继续引导: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大家都知道许多物种都处于不同等级的濒危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分析几种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面临灭绝的原因,最后归纳

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使我国的大量物种处于不同等级的濒危状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师:我们应怎样进行保护呢?

生: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动物园等。

师:(归纳总结)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进行人工繁育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总结: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是,一个物种种群的增加,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种群的衰退,从而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举例:呈现外来物种入侵图片

教师解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物流和人流的持续增大、频繁往来,外来物种很有可能进入我国。从几年前“名噪一时”的紫荆泽兰、水葫芦,到去年引起北京林业部门一片恐慌的美国白蛾,外来物种威胁着我们的生态。近几年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约给中国带来130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然而,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远不止是金钱方面的损失。一个地区新来的物种会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迅速发展,他们占有其它物种的资源,造成本地物种的减少。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的图片,课堂上为每小组准备一张地图,地图上标出了一些典型的生境。

小组活动:请同学们在地图上为你收集到的生物群落寻找合适的家,把相应群落的图片粘贴到它的“家门口”。

教师解说:生境主要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和水文等。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师:通过这个活动,大家对生态系统多样性有了什么认识?

生:1、生物圈内的生境、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

多媒体呈现各种生态系统类型

(板书并提出新问题):生物圈内的生境类型,群落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而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又会怎样呢?

观看影片‘海底世界’

生: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生境也是多种多样的(分层),生物群落也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并提出新问题):在生物圈内、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植物能从无机环境中吸收无机物,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解说并板书):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生态过程。也就是说生物圈内、生态系统内生态过程也是多种多样的。

师: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多样性?该如何表述呢?

生:生态系统多样性就是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引导:请大家根据经验谈谈各种生态系统的作用

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护岸固堤等

呈现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的现状图片或数据

设疑:我们该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退耕还林、还湖,严禁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等

学生阅读课本,自学本部分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理解三个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

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遗传多样性。一般说一个物种和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课堂反馈:

1、观看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2、通过阅读课本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分析DNA多样性和蛋白质多样性,最终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资料做出合理判断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高度的语言概括表述能力

4、通过进一步设疑,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了解细胞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并能用学过的知识对其分析,加深理解

6、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8、培养学生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9、通过展示图片并介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物种多样性的理解

10、使学生关心祖国的资源状况,热爱祖国和家乡,增强环保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11、通过对外来物种的危害的介绍增强学生保护我国物种多样性的责任和使命,并加强法律意识。

12、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及合作能力并加深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理解

13、通过观看影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内的多样性

1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1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6、培养学生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17、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课前准确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根据教学经验或前测结果探明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困难点。

2、对教材内容作全面梳理,分析本课所涉及的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明确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各知识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分析各知识点的讲解要点。

3、教学环节完整、清晰、详细,教学容量和难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和利用资源的生成。

4、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5、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为原创作品,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感悟: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并获益匪浅。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真谛。

延伸阅读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4.2.1《生物多样性简介》例题与探究(中图版必修2)
典题精讲
例1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多,土壤中有机物积累量一般是()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
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题目,其命题意图是考查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态的自动调节能力、分解者的分解转化作用、非生物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表面看,热带雨林的物种多,其代谢产物、残枝落叶多,但是其温度高,分解得快。而温带森林温度低,代谢产物和残枝落叶虽少,但很难被分解。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答案:A
绿色通道: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寒带针叶林,三者相比,热带雨林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其残枝落叶量最大,但其土壤中分解者活力最强,会将土壤中有机物迅速分解,其结果是:热带雨林有机物积累量最小。(有机物积累量: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寒带针叶林;腐殖质量: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寒带针叶林)。
实例:在寒带针叶林分解者活力弱,残枝落叶积累较多,影响灌木和小树生长,土壤贫瘠等,故为了加速物质循环过程,常常要人工焚烧残枝落叶。
变式训练(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物种的多样性
B.优势物种的优势越大,生物的多样性越大
C.遗传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D.从根本上讲,生境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
思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个体的基因。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活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其中,遗传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优势物种的优势越大,生物的多样性越差。
答案:AC
例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思路解析: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
答案:A
变式训练1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是…()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个体水平的多样性
思路解析: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答案:B
变式训练2当今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其原因是: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性状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生物性状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性状的多样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生物的性状由蛋白质体现,所以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又受核酸控制,所以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核酸(主要是DNA)具有多样性,自然选择了有利变异的个体,由于地球上环境条件的多种多样,因此自然选择的结果必然导致生物界千姿百态,多种多样。
答案:(1)核酸(主要是DNA)具有多样性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2)自然选择的结果
问题探究
问题2003年春天,SARS(“非典”)给我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地区带来严重的危害。经过科学家认真研究发现,该传染病是由一种与果子狸身上极为相似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因而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成了人类“非典”传染源的重大“嫌疑犯”。随之我国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不仅禁食、禁养、禁售果子狸,而且还出现了大量捕杀、掩埋果子狸、豪猪等野生动物的现象,这些野生动物顿时遭到了灭顶之灾。你能根据生物多样性等基础知识说出这样对待果子狸的坏处吗?
导思:解答本题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不够准确,二是不全面。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的理解不够深刻,不会用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来看待果子狸与其他生物和环境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第二点,缺乏形象思维的能力,想象不到生态系统的立体式的复杂的纵横交织的食物网,想象不到果子狸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有一个重要连接点,其数量的猛然变化,必然引起整个食物网的关系改变,造成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探究:切入点有三,一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识到果子狸等各种野生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当地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它们与自然界的无机环境和其他生物之间,经过长期磨合,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着当地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相对稳定状态;二是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到果子狸、豪猪等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生物与人之间的营养关系;三是从人类认识事物的阶段性和局限性。通过以上三点便可认识到野生动物的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分析出残害果子狸野生动物留下的危机。

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明蛋白质分子结构

说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关注蛋白质研究进展与生物体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求知欲。

3、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等知识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②、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多样性。

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法,使之对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使用电脑多媒体和加强知识容量和知识的连贯性。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探讨]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然而在自然界中,蛋白质的种类多达1010~1012种。可我们知道能够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却只有20种,那么如何由这么几十种氨基酸形成数目庞大的蛋白质的呢?

板书(三)蛋白质的结构

提问: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氨基酸结构知道它们都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且氨基呈碱性,羧基呈酸性;假若让氨基酸溶于水中,那么水溶液中的氨基酸会呈现什么性?有何特点?

老师给出答案。

初中我们学习酸和碱时它们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那么这儿的氨基和羧基能反应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蛋白质形成过程)

强调:在生物中把这种反应叫脱水缩合。

教师:在自然界中,蛋白质都是按照这一过程由氨基酸形成的,那为什么自然界中会有那么多种类的蛋白质呢?

(注意指导学生关注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指导学生结合演示和课本内容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许许多多的氨基酸如何构成多种多样的蛋白质?下来我们先看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动画,同时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提问:

1.在反应中产物有哪些?

2.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来自哪里?

3.产物的名称叫什么?

4.这个过程叫什么反应?

板书1、脱水缩合概念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并总结.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提问:

1.蛋白质是如何形成的呢?

2.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与形成的肽键数有什么关系呢?

3.形成的多肽链中至少有氨基和羧基多少个?

教师再总结:

板书2、脱水缩合特点

形成肽键数目=失去水分子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

形成的多肽链中至少有氨基和羧基各一个。

板书3、肽和蛋白质

观察:某胰岛素的空间结构示意图提问:

蛋白质与多肽有何区别呢?

据估计,生物界的蛋白质种类多达1010~1012种,多样的蛋白质执行多样的功能,那么为何蛋白质具有那么多的种类?这些不同的蛋白质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怎样的?

板书(四)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

如果不考虑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从肽形成过程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方式的角度考虑,它们能让肽结构的多样性体现吗?

老师以学生上体育课站队列来类比讲解提示学生分析思考回答,老师再总结和补充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教师:经过模拟肽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都可以导致肽的结构产生差异。

那么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蛋白质链不像体育课站队那样呈直线形,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而且大多数的蛋白质是由多条肽链构成,因此空间结构更加复杂,这样复杂的空间结构也会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蛋白质。(学生容易忽略肽链也是导致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因此可以从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入手)

总结: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数量及空间结构都是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板书(五)蛋白质的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P23内容,然后进行归纳。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物质;肌肉干重80%、皮肤70%、血液90%;

2、生命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简单讲讲酶的重要性;

3、有运输能力;调节生命活动;例如某些蛋白质类的激素;免疫功能。

小结: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认识结构决定功能,从而准确理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这有利于我们在后面学习中进一步的了解它的功能。

课堂练习:见课件

作业:课本24二

从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

阅读P21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示意图,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形成关于脱水缩合的感性认识,出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

结合课本中的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用动画演示氨基酸分子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并进一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旁栏思考题学会推导形成一个蛋白质分子时产生水分子数、形成肽键数的关系,进而学会计算蛋白质的分子量。

如果产生肽环呢?

学生上前按要求站队列来类比分析讲解

分析,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请一两个同学起来说明他们的结论。

结合教材所给实例让学生进一步对蛋白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是他们明确认识: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一致这一基本生物学原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二课时,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为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要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我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在引入知识时,尽可能用直观的、活泼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新的知识情境中,然后用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师生互动环节,这一环节要个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允许学生争论和犯错误;最后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视野。这个教学设计围绕着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师一起合作、探究。

二、用身边的事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扩大教学容量并提高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如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结合胰岛素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求胰岛素分子的分子量。

三、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和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元素到单体化合物到生物大分子,能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观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尽量联系初中知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当然,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

1、对学生活动的处理:最好在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增加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的环节,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2、同时教学时间偏紧,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在计算练习,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课堂气氛感觉有点紧张。

结局的质量在于过程,过程的质量在于细节。对细节问题的深入研究,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功底”的地方。

高一生物必修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高一生物必修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都是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来观察细胞,本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让学生用高倍镜去观察、比较,可以增加对细胞多样性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中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材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介绍,使学生对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但它们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只是细胞核不同,这两类不同的细胞具有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分析;再现了人类认识生命体统一于细胞的最初的一段科学史,是一则很好的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思维训练:训练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3)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难点:
1.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四、学情分析
本节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细胞,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服务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具有使用低倍镜的知识,但从未使用过高倍镜观察细胞,可借助本节内容训练学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技能。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初步具有收集资料的能力,课前可安排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细胞学说建立的资料,结合教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上课时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整理的科学史实,最后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推进科学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

高一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