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第三册数学第九单元统计

小学统计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03

第三册数学第九单元统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三册数学第九单元统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对不确定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测。

3、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在统计过程中渗透概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理念:

统计与概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素养。了解并能叙述所呈现的数字与图表的意义,也能运用统计表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我从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到自主参与统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数据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从中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和做出猜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生日歌》。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呀?

生:这是《生日歌》。

师:这是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那同学们还记得你的生日吗?快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师追问最后一名同学:“那你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么?(8月6日)”

生:我的生日在秋季。

师:他说他的生日在秋季?看起来同学们对一年四季月份的划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帮大家区分四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

二、四、五月春天来,燕子含泥柳条摆。

六、七、八月夏天到,绿树成荫叶儿茂。

九、十、十一秋天来,农民丰收乐开怀。

十二、一、二冬天到,树儿树儿戴雪帽。

师:边齐读儿歌,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哪几个月是春、夏、秋、冬季。

师:通过刚才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二、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刚才发言的同学现在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了吧!那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生日的月份在哪个季节了么?

生:知道了。

师:可是老师现在想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我该怎么办呢?快来帮老师想想办法?

(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生:老师我建议你来数一数。

生:我建议老师去调查调查。

师:你们的主意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调查一下全班同学生日的季节情况。板书课题:生日

二、调查统计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学具卡片,上面有四个季节,请你把自己生日的季节用圆圈圈出来,然后交给你前面的同学。

生收学具卡片。

师:这是我们调查的结果,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想一想以前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记录符号呢?

生:有圆圈。

生:有三角。

生:有打对号和写正字的方法。

师:那哪种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呢?

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

师:那我们现在就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数据。

师:老师和四名记录员分别记录四个季节的数据,再找一名唱票员来唱票,注意语速要慢,还要找两名监票员,一名收集唱票员读完的数据,另一名同学看他读的是否准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任务是一样的,就是仔细观察和认真倾听,看四名记录员记录的是否准确无误。下面我们就开始记录:

师:记录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算一算我们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生:我们一共调查了52名同学。

师:我们班的同学一共有52名正好和我们调查的结果想吻合,说明同学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非常认真,没有多余的,也没有遗漏的。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记录的结果,迅速打开书90页,完成中间部分的涂一涂。完成后,同桌认真检查。

生:完成统计图。

三、绘制并分析统计图。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绘制的统计图拿到前面来让大家欣赏欣赏?(找一名同学)

师:对照自己的统计图,看一看这名同学绘制的准确吗?涂得怎么样?

生:他涂得很准确,而且很美观。

师:那同学们把自己的数学书合上,一同来看前面的统计图。看了统计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开始老师提出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多的问题呢?

生:老师我能解决,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还能通过统计图发现其他的问题么?

(此环节主要是鼓励求异思维,大胆创新精神,培养人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根据统计图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能通过统计图发现这么多问题,那么假如我们班新来一名同学你能猜到他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生1:我猜他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生2:我猜他可能在冬季过生日。

生3:我猜他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新来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集体当中,也是咱们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猜一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此环节教学进行可能性的渗透,培养学生数学猜测意识)

生:我猜新来的同学最有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猜他最有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师:有没有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没有人举手,看起来你现在是势单力薄了。

师:现在有两个不同观点,那请猜新来同学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生:我猜他在夏季过生日,没有什么理由,只是觉得夏季很美!

师: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你能用你的理由说服刚才的这名同学么?

生:我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是因为他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根据我们班调查的结果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我猜他过生日的季节最有可能在春季。

师:他说得有道理吗?(有)他由人数最多这个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看来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请注意他说的时候有个词用得非常科学,你发现了吗?

生:“可能”

师:你很善于抓住学习的重点,“可能”这个词很值得研究。在哪个季节过生日都有可能,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在这个季节过生日的可能性就较大,可能性较大并不意味着一定在这个季节,刚才有位同学说人少的季节过也是有可能的。看来数学真的值得我们去专研。

四、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写纸条的方法调查了全班同学过生日的季节,那除了写纸条的方法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老师我们可以用举手的办法。

生:我们可以用站排的方法。

精选阅读

统计与猜测北师第三册教案


统计与猜测

教学内容生日、买书、抛硬币。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在统计活动中,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和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上简单的猜测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使学生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并能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重点
1、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的不确定现象,有些事情的发
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生日1课时
第2课时买书1课时
第3课时抛硬币1课时

生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能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设置直观的情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统计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能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问题。

教学手段用小黑板写出教材第91页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都过过生日吧。你们喜欢
生日吗?讲一讲你们过生日的情况好吗?
2、出示生日幻灯片,从而导出新课。
3、承上启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是
在什么季节?

二、生日。
1、讲解:要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
就要进行调查,这就是统计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学习:三、四、五月是春季,请春季出生的同学举手。
3、依此类推调查夏季、秋季、冬季。
4、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别的调查方法吗?
5、请问同学们:如何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呢?
6、出示幻灯片,告诉学生:我们用不同的颜色把表示的数据的直条格子涂上颜色。
7、要求学生巩固本课学习的有关知识。

三、说一说。
1、讲解:为了解决问题而去统计,统计是必要的。
2、引导提问:统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上图涂
的方格,我们能得出什么信息?
3、根据上图涂的方格得出的信息有哪些?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
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4、试着根据今天所学的统计知识,调查你家今年电话
费支出情况。分析统计结果。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体验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与猜测的过程。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日
把调查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的调查结果涂在格子里。

第九单元统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九单元统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九单元统计

课题统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真聪明!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反思:

这节课,不仅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而且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是一节不错的课,感觉较好。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统计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统计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生统计花坛每种颜色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同学们周日喜欢做什么事情,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有用的.。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课题统计教科书第93页、94页.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并指导看图.

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听?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再看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真聪明!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继续看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继续看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课题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设计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学会统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步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难点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方法.。

课前准备12两题事先画在小黑板上.。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统计图和

统计各是怎样的?

二这节我们再来练习做统计图和统计表.?

出出示小黑板第一题.指导看懂图意,并进行统计,。.

一月份出生的几人举手、让一个同学在表上涂几格。.

就这样每个月份出生的人数全都统计出来.。

填下面的统计表.。

完成填空.。

校对。

出示第二题:

图上画了什么?是用那些图形拼起来的?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各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填写统计图,每个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各组各自完成。.

各组在全班班进行交流,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怎么统计的?这样的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组的方法填好统计表.。

检查校对。

说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巩固提高..

小组合作:各小组完成一个统计表.自己去搜集资料,喜欢什么就搜集什么?

例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什么活动等。.

汇报交流.。

课题统计练习十七第三题第四题。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统计知识,并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和找规律的知识.

教学重点巩固统计知识.。

教学难点统计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准备第四题.。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加减法,

指名板演上面四道,再说说是怎么算的?

全体学生在书上完成第三题.。

检查校对。.

二小黑板出示第四题。.1指导看懂第四题.。

指名提出问题。

把个种交通工具的数量在格子中涂上颜色.。

按小组填好统计表.。

检查校对.。

鼓励学生说说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思考题:

看!小猪出了一个题目,要考考我们,用这三张卡片有六中排法你能排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完成.。检查校对。

四课外延伸:自己去调查一样喜欢东西,然后再交流.。

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

册《快乐的动物》。在整节课中运用做、说、练三个主要环节,探究有关等分与除法之间的知识。

课时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10个彩色小圆片,白纸一组8张;挂图1幅;动物数只;幻灯片若干;奖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过渡语言):(放音乐)春天,气候温暖,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

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提示:展示挂图。

(过渡语言):谁来介绍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

学你来。(能说完整话吗?)

(评析语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极了!)我们现在来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

谁来试一试!H同学你胆子大一些!试试看!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鸭□只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鸟□只小鸡□只

(用惊喜的语气肯定,我们大家向他学习!)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

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过渡语言:)玩耍既轻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现在我们边看他们玩耍边学习数学好吗?你能

用学过的知识来提数学问题吗?(请其他同学口答)回答妙极了!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猴子:○○○

小鸭:○○○○○○

(讲解语言:)现在我们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订正:2个)

(教学语言:)请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学你来一说:

板书:6÷3=2

(评析语言:)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为一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

我们发现6只小鸭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书: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讲解语言:)现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

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

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

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每个小组发一张表。(小组活动)(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小红旗。)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量;

过渡语言: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

式。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

教学语言:B同学你来回答。

(小结性语言:每2只一组,8只小鸡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

鼠的4倍。)

(反思):可惜这里没有留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实物投影出示问题。

小结性语言:我们通过前面的应用题的练习知道了这样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份另一个数那么多?用除法来计算!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道应用

题;教师读题一遍。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3)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教学语言: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同学别泄

气,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讲解语言)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回答得棒极了,哪组还有更好的?)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

说说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4、过渡语言: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板书: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倍。

……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看问题口答,D同学你说一说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课时练习。

1、教学语言: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题。

老鼠数是小猫的□倍。蜻蜓数是蝴蝶的□倍。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

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⑶评析语言:

2、教学语言: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2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说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评析语言:用8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8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

高。~~~

3、教学语言:找出“练一练”第3题。

讲解语言: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见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数是下鱼的□倍。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

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五、课堂小结。

小结性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求一

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么多?所以用除法来计算!好了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本领,就是提出用除

法解决的问题并学会了解决。

五、(附)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1、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倍?

(想: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个3只小猴那么多?)

□○□=□

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想:8只小鸡里面有(多少)个2只小松鼠那么多?)

□○□=□

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认识图形(三),米、千克的认识,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

略。。。

第三册第4单元《乘法》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册第4单元《乘法》单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三册第4单元《乘法》单元教学设计

东圃小学数学科三年级备课组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所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不会感到特别困难。据学前测试,学生较容易错误的类型如下:(1)漏加进位。主要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某位满十进位时没有作记号。没有直观的数字提示,易出现漏加进位的错误;(2)乘算加。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构建笔算乘法的思维模式,造成乘、加错乱的思维;(3)积错。主要原因是乘法口诀不熟。三位数乘一位数要比两位乘一位数笔算的错误率要高一些,因为前者是连续进位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在交流、合作中进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在购物、乘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笔算的过程,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4、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后续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上册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的主要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口算

●一位数除两位数口算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本单元主要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连乘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五、本单元评价要点

课标中第一学段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6、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11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

购物: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

去游乐场:两三位数乘一位进位的计算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

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2

0×5=?:关于0的乘法正确计算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2

买饮料:连乘计算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1-2

实践活动体验将整体分成若干相等部分进行估计的策略1

练习五提高计算的正确率1

机动查漏补缺,单元检测1-2

七、各课时教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流程: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12×4=48(元)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12(3)12

12×4

12

+1248

48

(3)算法优选:重点研究方法3——竖式计算

(竖式首次出现,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及竖式书写格式。)

3、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第29页第1———4题。

可适当加强练习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进位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看图,从图中你能提出你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3215×416×526×8

5×1219×560×74×30

3×1624×252×415×6

17×54×163×4084×5

2、23164872

×2×5×2×4

3、下面的计算对吗?说一说那儿错了?

198795

×6×3×4

6461360

(没加进位:进位错;)

4、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

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关注“一套”)

5、

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四、总结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5=(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5=350,(2)12

2×5=10,×4

350+10=360(元)48

答:

三、拓展应用1、4×6+37×5+48×6+3

9×7+53×6+69×2+7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3、谁的年龄大?

4、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5时的火车,再乘2时的汽车。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四、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0×5=?:关于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4、能正确计算因数中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并能正确计算因数中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摆出5个盘子,每盘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要求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从每个盘子中拿去一个苹果,继续问:现在每盘有几人苹果?要求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3、再从每个盘子中拿去一个苹果,现在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4、再从每个盘子中拿去一个苹果,现在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如: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0”

4、汇报算法:

(1)5个0相加得0。

(2)3×5=15,

2×5=10,

1×5=5,

0×5=0,

5、算一算

0×5=7×0=0×26=

6、让学生任意出几道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7、试一试:

(1)130×5=0

(2)402×3=

①、400×3=1200

2×3=6,

②402

×3

1206

1200+6=1206。

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三、学学做做、拓展应用

1、练一练。

240×2302×515×325×4

204×2320×5150×3250×4

2、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

3、在○里填上“”、“”或“=”.

105×6○600190×5○1000

180×4○800140×7○980

4、100—23×314×6—28

75+25×4(34+56)×7

(20+80)×320+80×3

四、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连乘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意义、算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挂图出示“买矿泉水”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大约要花多少钱?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理:

(1)24×3=72(元)72×2=144(元)

(先算出一箱水的价钱,再算出2箱水的价钱。)

(2)24×3×2

=×2

=(元)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15×4×7125×8×6102×4×5

(可选其中一算式让学生编应用题。)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1+2+3+4+5+6+7+8+9()

0×1×2×3×4×6×7×8×9()

4、15×6×836÷9×12

32+17×3(15+35)×6

5×18×7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种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2、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五、活动总结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将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第三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毛学群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三册P9899《可能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过摸球、装球、转盘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有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里的事情;

教具学具:布袋子两个,透明袋子10个,红球、白球若干个,篮子6个,大转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做一个游戏,什么(球)?猜球在哪只手里?

师:(左手)有不同意见吗?(右手)你认为呢?

师:你看看,一会儿猜左手,一会猜右手,你们自己都不能确定,那说明,小球有(可能)在,也有可能?

二、新授教学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球,(1号袋,2号袋)下面进行男女生摸球比赛,摸到黄球多的取胜。各三次机会。第一次,男生,谁来?

师:希望他摸到什么球?我们一起来黄球、黄球

师:哎呀!可惜!

师:女生,XXX做得真端正,你来!黄球、黄球

师:我宣布第一次女生赢了。

师:第二次,想来吗?男生,加油哟!哎!

师:女生,黄球、黄球女生又赢了。

师:还想比吗?

师:啊!男生的运气太不好了!

师:女,想再赢吗?

师:还是女生赢!

师:我宣布(女生获胜)

师:男生,有什么想要说的?你认为呢?女生,有什么要说的?

师:你们都对袋子里的球都产生了质疑,想看看吗?(慢慢抽出袋子)

师:这个袋子里的球怎样?(全这个字用得好,都是用得不错,全部也不错哟)

师:当袋子里全是黄球时,我们任意摸一个,会怎样?你说?你来?你?

师:当袋子里全是黄球时,我们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板书:黄球)

师:刚才男生从这个袋子,摸到黄球了吗?一次也没有,要看吗?(慢慢抽出袋子)

师:他们怎么没有摸到黄球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来说说?(说得不错)你来?(老师就喜欢你这样发言,完整)

师:因为袋子里没有黄球,我们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黄球。(板书:不可能)所能男生输了,公平吗?

师:那么从这个袋子里摸一个球,一定摸到黄球吗?会怎样?想一想,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谁会说?你来?你认为呢?

师:为什么是可能?这个袋子里有?也有?所以摸到的可能是?也可能是?

师:我们来试一试。(师摸三次)现在谁还能再说一说从这个袋子里摸一个球,是什么情况?因为?(板书:可能)

活动二:选择

师:摸玩了黄球,我们来摸红球,有三个袋子,哪个袋子摸到的一定是红球呢?准备随堂练习本,写下袋子的序号。有信心吗?

师:请选择。几号?为什么?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眼,选对的举手,有错的起立。

师:接着,哪个袋子摸到的不可能是红球?请选择。几号?原因?选对的坐正,有错的起立。

师:最后,哪个摸到的可能是红球?写序号,同桌交流一下原因。几号?理由?对吗?同桌检查,有错的起立。

活动三:装球比赛

师:真棒!迅速收拾好本子,下面我们八小组进行比赛,想夺冠吗?那就仔细听老师的要求。游戏的名子叫装球比赛,小组根据题目先讨论,然后把球装好,装好后坐正向老师举手示意。比一比哪组又轻又快!先请组长拿出球和袋子放在中间。

师:第一个要求:装一袋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白球?先讨论,再装!开始!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师:组长起立,把袋子高高举起来,其他人抬头看一下,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只装白球?组长请坐,把球放好。第一次比赛这三个小组表现得特别棒,其它小组要努力。

师:第二个要求,一起读一下。看明白了吗?开始!组长起立,举起来?为什么这样装?

师:第三个要求,开始!组长!怎么都是黄球?

活动四:说话小结

师: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小组表现得都很出色!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经常用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看!

电脑出示:1、太阳()从东方升起。

师:这件事是一定。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

2、下个星期一()会下雨。

师:想一想,小组讨论一下!对吗?能填一定吗?

师:有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3、在扬州春天过后()是冬天。

师:想一想,会填得举手?

师:为什么?能把它改成在扬州春于过后一定是一起说。

4、将来,人类()会登上火星。

师:你也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说一说你身边的事情吗?先和同桌谈一谈。

三、巩固练习

大转盘

师:下面我们接着玩一个游戏大转盘,(出示:转盘)。转盘上有什么?转盘转动时,猜一猜指针会指向哪?可惜,猜错了!(转动)

师:谁还想试一试。谁坐得最正呢?恭喜你,猜对了!

师:转动转盘,指针会指向哪?谁能准确得说一说。(说得真好)为什么?还有谁更加肯定的说一说。(语气更肯定了)

师:我们换一个转盘来转一转。指针会指向哪?猜一猜?肯定吗?

师:猜一猜?

师:咦!三次全停在红色,怎么会这样?

师:红色区域大,蓝色和黄色区域小,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这可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四、总结:

第三册《连加》教学设计


第三册《连加》教学设计(第四稿)
教学内容:课本P26例1
教学目标:(1)探索用竖式计算连加两步式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培养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十位在计算时漏加进位数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听算。(学生在堂上练习本上完成,只写得数。订正时1人汇报结果,其他同桌互改)
(1)7+37+27+68+74+7
(2)3+7+12+5+35+5+16+8+1
小结:师:刚才最后一题是什么算式?(连加)
师:一般情况下,“连加”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出示例题:(写在卡纸上出示)
汇景学校一、二年级参加开心一课的人数统计
项目手工小组羽毛球小组舞蹈小组
人数(个)283423
2.分析问题
(1)请你观察表格,并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出示问题:三个小组一共多少人?
(3)要求三个组一共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要求三个组一共多少人,也就是求把几和几和几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3、解答问题
(1)你能列出算式吗?(28+34+23=)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来(学生在堂上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3)同桌交流算法,然后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计算方法,如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异同:
相同点---最后的得数都相同,计算方法都相同: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不同点---书写的方式不同,方法一是分步写出竖式,方法二是综合起来写,方法三是三个数连在一起写
4、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对的,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而又准确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全班学生在堂上练习本上完成,其中两个学生上台板演)(注意关注学生出现的错例)
46+25+17=37+28+19=
(1)订正
(2)如果出现错例要分析: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以后要注意什么。
(3)小结:检查要做到“一步一回头”
2、解决问题:请你看图提出一个连加的问题,并解答。
小熊图猴子图企鹅图
21元33元28元
小汽车图足球图篮球图
47元24元30元
3、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课外作业

第三册语文复习要点归纳


各位同学、家长们:

三册语文的复习重点还是生字、词语的识记,所有的一类字(生字表二)都要会写、能够组词,二类字(生字表一)能够认识。

现在将各单元的复习要点归纳如下:

第一单元:

1、能够背诵《秋天的图画》、《植物妈妈有办法》、《赠刘景文》、《山行》,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正确默写古诗。

2、积累关于描写秋天的词语和AABB式的词语。

3、能够写出相同偏旁的字。

4、容易写错的生字:谷、壮、劳、尤、区、巨、经、

5、多音字:当、都、为、

第二单元

1、容易写错的字:琴、休、甜、歌、身、礼

2、多音字:背、兴

3、熟悉并能运用写动作的词语。

4、能够掌握部首查字法

5、能够背诵《一株紫丁香》,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三单元

1、容易写错的字:州、族、旁、

2、能够正确掌握反义词,并能根据要求写出反义词

3、能够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

4、积累描写风景的词语

第四单元

1、容易写错的字:落、补、拔、功、弯、浅、吸、极、兔

2、多音字:转

3、积累成语

4、正确使用问号和感叹号

第五单元

1、容易写错的字:折、满、背、祝福、令、直、

2、多音字:教、漂

3、能够写出相同偏旁的字

4、积累谚语

5、能够按要求写词语

第六单元

1、容易写错的字:暖、寻、粮、食、晴

2、多音字:还、好、

3、正确写出反义词

4、背诵《假如》、《回乡偶书》、《赠汪伦》,能够按课文内容填空、正确默写古诗

5、掌握日记的正确格式,能写简单的日记

第七单元

1、容易写错的字:晨、掉、船、纸、被、刻

2、能够正确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了解并写出简单的打比方的句子。

3、背诵《“红领巾”真好》以及《清澈的湖水》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能够词语接龙

第八单元

1、容易写错的字:运、游、能、历史、植、厂、

2、多音字:没、分

3、能够写出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的名称、了解活化石、太空、现代农业的有关知识

4、能够给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5、积累成语

6、区分并能正确使用意思相近的词语

小学语文s版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s版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1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题纲

1、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诗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二、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教师补充介绍长征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借助P58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教师板书课题)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改为:1、体会“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老师也看到很多同学划了这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读读这句诗,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

B、“等闲”这个词确实难理解,“闲”在字典中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应该选则哪一种,对,平常,平平常常那“只等闲”呢?又该怎么理解呢?

C、红军把什么只不过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谁能把整句话连起来说说

2、抓“万水千山”体会难:

A、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是平常事,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

B、(出示地图),同学们看,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五岭是五座山的总称,它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城市,乌蒙在贵州,海拔四千多千米你还看到哪些山水?

C、这首诗选择了长征途中的这样五处山水,那么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吗?有多少呢?

D、师:诗中还告诉我们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读读资料袋

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师:整整一年同学们,红军长征要经过那么多的山水,困难可想而知,谁能句好这句话?(指读)这一切对红军来说只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据生展开学习:

过渡: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做个记号

A、自读、交流:

B、相机教学:

a.(出示五岭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怎样的呢?在书上画一画(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细浪”)这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这是细浪,你体会到什么?能不能把体会送到这句诗中,把它读好?(指读)

b.通过查字典、画一画读懂了这些词,那“乌蒙磅礴走泥丸”呢?介意大家也用刚才的方法查字典、画画的方法解决,一边写一边讨论(学生自学)通过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谁能读一读(指读)

.(出示图片)这就是高达四千多米的乌蒙山,红军要翻过这样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只看作是脚下的泥丸谁能再来读?(指读)理解了这两行,能不能连起来读一读?(指读)再大的困难红军都当作等闲小事,我们一起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红军——(引读这两句诗)

c.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指金沙江的水,“涯”指的是悬崖,水拍悬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

、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领读: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此时的红军心情怎么样?那是什么暖?(心暖)

(课件出示:铁索桥)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寒”字,谁知道?不急,你看(出示卢定桥),这是由13根铁炼组成的铁索桥,如今,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你们看(夺桥片段)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

、师: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心惊胆寒,谁能读好?(指读)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全都牺牲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读)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指读)一暖一寒,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齐读)

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

c、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齐读,再指名读)

、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

、由学生自主回答后,老师总结: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朗读)

(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课后反思: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1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2.按照提纲给课文分段,知道哪段详写哪段略写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我要搜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我还能用简洁的语言写下这些故事。

1、我能行:我愿意多读几遍文章,我能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把生字词写下来)

2、我知道:我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我还能给每部分起个小标题。

3、我思索:我还要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壮士”。

4、我总结:我把文章读了好几遍,我知道了这五位战士为什么被称为“壮士”了。

二、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三、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听、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四、学生自学生字、词

1.按生字表记准字音,记清字形。

2.通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词义。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3.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投影打出)

(1)接受任务。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把敌人引上绝路。

(4)顶峰歼敌。

(5)英勇跳崖。

五、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如“悬”(xuán)、晋(jn)。

2.字形:说说哪个易错。

如:“悬”上半部是“县”,里面两横。注意区分:“寇”与“冠”、“晋”与“普”、“尸”与“户”。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讨论,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斩钉截铁:斩,砍;截,割断;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不犹豫。

晋察冀:晋,山西简称。察,察哈尔地区。冀,河北简称。

4.指名读课文,按提纲说分段。

六、读熟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整个教学设计改为: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师:(屏幕出示日本侵华图片)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他们的行为比野兽还野蛮,比魔鬼还凶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进行了很多次战斗,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但是,这场战斗的主角只有五个人,请大家拿起笔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他们的名字。

(师生书写: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

师:一起读读他们的名字。(生读五壮士名字)他们也被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读准确。谁来读第一组词语?

(屏显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指一名学生读后齐读。)

师:再读第二组词语,谁来?

(屏显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名读,齐读。)

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工工整整写下你认为最难写或者重要的两个词语,把它写正确,写工整,每行写两个词语。

(学生书写)

师:请同学说说你写了什么词语?为什么?选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说一说!

师:连天地都惊动了。好!再看一组词语,一起读!

(屏显第三组词语:临危受命、诱敌痛击、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生齐读。)

师:能不能将这五个词语填在老师发的作业纸上,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填,不要填错,找一个字写得漂亮的同学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

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朗读课文,辨析文段

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读全文,读后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教师

苏教版数学第三册《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数学第三册P.18-----P.19。

【教材简析】:教材先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条边,说明它们都是四边形。再通过试一试,进一步认识四边形,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五边形、六边形。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看,小熊家真漂亮!他家里藏着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长方形、正方形。

还有哪些图形呢?今天我们再来认一认。

揭示课题:认图形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边。每一条边都是直的,那你怎么知道它们有四条边呢?谁来数一数。师生齐数。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给他们起个相同的名字,叫“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

2、试一试

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括号内画“√”

3、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

(1)同桌合作,大胆猜想。

拿出信封中的图形,摸一摸,数一数、说一说图形的边。试着给他们起个名字。

(2)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教师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学生分一分。

小结:有五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五边形;有六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六边形。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从图上看,小动物的房子像什么形状?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填写,与同桌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照着上面的图形围一围,说一说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

学生自己围出不同的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3、想想做做第3题

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六边形呢?

想一想、搭一搭,再来看一看,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找一找我们认识的图形,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二)上部分(第三册)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二)上部分(第三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数松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2、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具准备

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我们人人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1只手有几个手指头呢?2只呢?你是怎么算的?3只、4只、5只、6只......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你能将这个表格完成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手的只数

1

2

3

4

5

6

7

8

9

手指头的个数

指名上台补充表格.

二、问题探究

师: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1、5的乘法口诀编写

问:师指着第一格中的一只手提问,这只手上有多少个手指?

也就是()个(),怎样列乘法算式呢?(1*5)

问:指着第二格中的二只手提问,这两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也

就是()个()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呢?(2*5)

师:3只、4只、5只……手上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呢?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汇报,(汇报方式:例如:每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

么3只手有多少个手指呢?也就是求3个5相加是多少,用乘法算

式3*5或5*3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5=154*5=205*5=25

6*5=307*5=358*5=40

9*5=45

师: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的应用,前人将这些算式改编出了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师:我们编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把两个乘数和积说出来,积是一位数的话加一个得字,积是两位数就直接说,这样是为了好记。

指名说口诀,师板书。

齐读5的乘法口诀。

师: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建立乘法口诀编写概念的第一课.所以这部分教师放慢步伐,从以下几个环节实施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乘法意义入手写乘法算式——了解算式间的递进关系——拓展关系的应用——编写5的乘法口诀——记忆口诀。这五步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了口诀的由来过程,编写方法以及如何记忆口诀,为后续学习其他的口诀奠定了基础。)

2、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

师: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许多,老师可以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师: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儿歌吗?

(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它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运用,将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习惯,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数学经验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12年秋季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5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概括的能力。
3、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教学重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导入新课
1、摆学具,说算式
2、卡片出示算式:
4х33х36х53х7
为了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可以根据两个相乘的数和它们的积编乘法口诀,你们有兴趣吗?
二、自主探究
1、5个5个的数,数到50。
问:一只手,是几个手指?是几个5?能不能写出乘法算式?
学生汇报师板书:1х5=55х1=5
能不能试着编一句话记住这两个算式?
在两个算式的中间写上“一五得五”
2、同桌之间握握手,你发现了现在是几个5?一共有多少手指,写出乘法算式,试着编一句口诀。
学生写算式编口诀。
3、学生汇报师板书:2х5=105х2=10二五一十是什么意思同桌合作,编出3个5、4个5、5个5的口诀。
两个人一组,共同借助手探究另外3句口诀。
汇报: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5、学生汇报,师板书出来,
指板书明确,这就是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三、当堂训练
1、开火车。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2、教材51页《做一做》3、教材52页3、4题。
3、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3+3+3=□×□6×3=□+□+□=□+□+□+□+□+□
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三册数学第九单元统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统计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