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8-24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JAb88.cOm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精选阅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一)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课型课时:新授、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桃子图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平均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分,有人问什么是平均分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朋友吧!

(课件展示孙悟空和猪八戒图片。)

他们取经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新授

1、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谁来猜猜,猪八戒是怎么分的?

可以这样分:

猪八戒5个,孙悟空1个

猪八戒4个,孙悟空2个

猪八戒3个,孙悟空3个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猪八戒是怎么分的

孙悟空看到这样分,很生气,看看孙悟空是怎么分的?

你们觉得孙悟空和猪八戒谁分的公平?

指名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呀?为什么孙悟空这样分是公平的呢?

学生回答,因为他分的一样多。

同学们说因为他们分的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每个人同样多,也就是每份(板书:每份分得),那同学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评价,并板书:平均分

那刚才猪八戒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指名学生回答(不是)

师:为什么他的不叫平均分

因为他们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能叫平均分

(出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火眼金睛,强化“平均分”

接下来我们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1) 课件出示练习题。

(2) 课件展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集体订正。

3、教学教材第9页例2

小朋友们认识了平均分,那敢不敢接受新的挑战呢?

课件出示: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怎样才能平均分?那就让我们一起分一分吧。

(1)请各组用实物图片分一分。

(2)分完之后交流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同学们是怎么分的呢?

有的同学是这样分的:

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直到分完。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有同学觉得一个一个分太慢了,就两个两个的分:

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每个盘子里放3个橘子,正好分完。

教师总结并板书: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3)小组讨论最喜欢哪种分法,并说出原因。

(4)得出结论后,教师归纳: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是一个一个地分,还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但必须每份同样多。

4、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提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盒?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动手摆一摆、分一分,教师指名回答。

2、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枫叶。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平均分了吗?和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作业布置:

1、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题。

2、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2题。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分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认识除法首先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并且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每位学生也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都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措施】通过具体的情景图片来帮助学生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有趣的故事和动画效果还有老师的动手操作分一分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

【教学方法】因为这节课的特殊性,我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猴妈妈摘了4个红红的大桃子,回到家后,给弟弟分了1个桃子,给哥哥分了3个桃子。

弟弟很生气,哭着说:“妈妈你偏心,这样分不公平”。

于是妈妈从哥哥那拿了一个桃子分给了弟弟。

这时候弟弟开心的说道:“太好了这样就是平均分,这样分就公平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思考中,什么是平均分?也了解到平均分的方法是最公平的,猴弟弟和猴哥哥分别有2个桃子,给学生初次留下平均分的印象。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吗?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吧,《认识平均分》。

动物园里在聚会,来了许多的小动物,有松鼠、小鸡、小兔子和猫咪,在这些小动物的背后都有一道数学题,只有做对的人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你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借助导入的故事,顺其自然的衔接到本课内容,认识平均分。用学生喜欢帮助小动物的爱心,慢慢灌输平均分的知识。

(二)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

(1)认识平均分

看,三只小松鼠正向我们打招呼呢!哈喽你们好。

松鼠们最喜欢吃松果了,现在请你把6个松果分给3只松鼠,分一分?

老师给大家列举了三种分法,请你思考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选择哪种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种分法把松果分成了1、1、4。第二种分法把松果分成了1、2、3。第三种分法把松果分成了2、2、2。

老师说完了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致的答案,那就是第三种分法,对不对,因为前两种分法第一只松鼠和第二只松鼠得到的松果都不一样多,那他们是不是也会像小猴子一样哭起来呀,我们说第三种分法,每只松鼠都得到了2个松果,是不是很公平啊。像这样我们数学上把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书中例1的改编,核心是把6平均的分成3份。我在此把糖果替换成了松果,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再次加深对平均分的印象,直接出示概念,正如图所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练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鸡最喜欢吃什么吗?瞧,小鸡爱吃的毛毛虫爬到了课堂上,请你来看一看,下面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第一种情况,毛毛虫分成了3份,每份都是3只,我们说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第二种情况,毛毛虫分成了4份,2、2、2哎这里是不是很像平均分啊,我们接着看最后一个是1,那这还是不是平均分了?不是,我们说分均分必须每份都一样,这个1和前面的2不一样,所以我们说它不是平均分。

第三种情况,毛毛虫分成了3份,分别是2、2、4,很显然这也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不一样多。

第四种情况,毛毛虫分成了2份,每份都是4只,每份同样多,所以这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意识到,分东西的时候,分的份数可以不一样,但只要每份的个数都一样就叫做平均分。第②种情况要注意,前面3份像是分均分,但最后只有1个,所以不是平均分。

(3)平均分的方法

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和青菜。有18根胡萝卜平均分给6只小兔子,每只分几根?分一分。好了小兔子饿急了,快让它们出来吧。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么多的萝卜怎么分呢?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来分,先给每只兔子分1根萝卜,还剩下这么多,那继续再给每只兔子分1根萝卜,最后剩下的在每只分一根,刚好分完,我们看到每只兔子都得到了3根胡萝卜,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分均分。那一个一个的分比较麻烦费时间,动脑筋,想一想,你能不能2个2个的分?或者3个3个的分呢?同学们下去可以用小棒代替胡萝卜自己动手分一分。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原型是书中的例2。在认识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平均分的分法。最后把2个2个的分,3个3个的分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真实的体验平均的意义。

(4)练习

最后一个好朋友就是猫咪了,小猫钓鱼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它告诉我们静下心来才能钓到鱼,那小朋友你现在认真听了吗?请你把10条鱼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条?我们按照分萝卜的方法来分鱼,一个一个的把鱼分到盘子里,最后我们得到每个盘子里可以分5条鱼。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几条几条的去分,同学们下去动手试一试。

【设计意图】这道练习题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上道例题中平均分的方法,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三)课堂小结,回顾平均分

这节课大家认识了许多的好朋友,表现的都很棒!我们的猫头鹰大哥给大家做了课堂总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的分,还可以几个几个的分。

【设计意图】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最后总结里出现是为了起到强调作用,巩固所学,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师:针对今天的内容老师布置了两道题,请同学们写在作业本上,第一题是把大圆的圆圈平均的分到下面的小圆里。第2题有一点难度,但相信你开动脑筋一定可以做出来。同学们要认真完成哦。

【设计意图】根据今天的所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了两道数学题,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根据学生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反映出他们对这节课掌握了多少。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七)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关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小组讨论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含义。

3.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讲述发生在森林里招聘会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

二、引入新知

㈠ 问题1:把6颗糖分成3粉,你会怎么分?

设计3个回答:

第一种分法:1 2 3

第二种分法:1 1 4

第三种分法:2 2 2

思考:哪种分法最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得出只有每一份都是同样多,才是公平的。引出平均分的含义,每份都是同样的,叫做平均分。

㈡ 问题2:谁没有说谎?

斑马:“我把3个气球平均分给了小牛和小马。”

狮子:“我把4颗糖平均分给了3个小动物。”

小猴:“我把6个洋娃娃平均分给了小羊和松鼠。”

小组讨论,谁没有说谎,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判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怎么样才叫“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㈠ 判断下面哪一组是平均分。

⑴ ★★ ★★ ★★ ★★★

⑵ ●●● ●●● ●●

⑶ ▲▲▲▲ ▲▲▲▲

⑷ ◆ ◆ ◆ ◆

㈡ 把6个苹果平均分,有几种分法?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盘子、小方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同学们,听老师说几个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鸟争鸣、百花争艳,同学们猜一猜,这些词语描述的是哪个季节。

生:春天

师:对,春天万物复苏,是个多彩的季节生,在春天里我们可以去踏青,去寻找春的气息,二一班的同学们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出示P12主题图),你看,他们多忙!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火腿肠,还有分橘子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果冻,手里还拿一个。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4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1)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请各组为二(1)班的3位小朋友分配食品糖。

(2)孩子们动手操作分一分。

(3)分好后,请各组展示分配结果。

生汇报结果,投影展示

1、1、4 1、2、3 2、2、2、

(4).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1)师:有这么多的方法,你们喜欢哪种分法呢?

生:喜欢2、2、2、这一种分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样比较公平

2)根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份是多少,有几份。

3)突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逐步出示含义)

师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 巩固“平均分”概念。

(1)判断。请学生看题(课件出示水果图),判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并说说为什么?

(2)课件出示稍微复杂的图,学生来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3)把8块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看哪种分法正确?

生:第二种分法正确。

师:第三种分法也是平均分,为什么不选它呢?

生:因为要分给4个小朋友,而它只分了两份。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我们刚刚学习了什么叫平均分,那怎么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呢?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呢?

生:小明要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8个小方块和6个盘子,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

A把18个橘子先 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还有的几个几个地分。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8个橘子平均分(6)份,每份有(3)个。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强化平均分的方法

(1)把10瓶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师:大家拿出10个小方块和2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2)有10个面包,每个小朋友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师:面包是同学们郊游时必不可少的食物,下面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们来分一分面包吧。

三、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1、动起手来,我说你做!(找学生前来分小棒)

2、分风车

风车的数量都是12个,为什么两次每份分的数量不同呢?(强调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分得的数量也就不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的数量就越多)

3、把三角和圆平均分。

4、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平均分的事例

(1)我们班有40个同学参加跑步比赛,平均分成5个队,每队8人。

(2)我们教室有28张桌子,平均排成4排,每排7张桌子。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使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些物体按指定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糖果教具、投影、1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春天来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投影出示):他们在忙什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预设:他们在分东西。说说每部分小朋友在分什么。

小结并导入: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生活中,在分东西的时也包含一些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也来分一分,看看你能掌握哪些数学知识。

二、实际操作,感受平均分:

1、投影出示:6块糖,提问:看看,这是什么?通过观察,你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老师也准备了几块糖,一会儿要分给表现出色的小朋友。)

我们手中没有糖果,怎么办?

预设:用圆片代替糖果。

师:大家想的真不错。就用你手中的圆片来分一分。

预设:学生分一分:三种情况:1、1、4;1、2、3;2、2、2。

2、观察提问:

(1)、老师也要把我的6个糖果分给刚才表现出色的三位小朋友。(故意分成不平均)老师这样分合适么?采访学生

预设:这样分公平。

(2)、师:既然大家都觉得(指2、2、2的这种分法)这种分法公平,那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公平的分法来分一分。

学生操作:①把4块糖公平的分成2份。

②把6块糖公平的分成2份。

③拿出8个圆片,请你公平的分一分,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观察我们分的这些糖果(逐一指一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每份分得同样多。

没得出结论:继续追问:这里每份分的个数怎么样?

(4)、提问并小结:像这样的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

3、出示课题:

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平均分,你能不能用平均分的说法,说说每幅图的含义。

预设:把4块糖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2个。

……

提问:你们能说说判断平均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预设:每份分得同样多。

三、应用拓展,加深理解:

四、全课总结,谈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平均分

“公平”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00 00 00 00

000 000

00 00 00 00

0000 0000

0 0 0 0 0 0 0 0

平均分教学反思

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分”,尤其是“平均分”。本节课的教学,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分圆片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在进行叙述“平均分”的过程中,运用这样的语言:“每份是几个?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分的?”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互相评价,抽小组汇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练习”时,让学生再次操作,按要求摆圆片,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观察、交流,让学生再次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巩固了平均分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多次动手分实物的过程中,达到了人人互动参与,个个主动发展。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三)

【教学内容】:平均分(一)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活动中,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情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究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分一分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

(2)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做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果、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狐狸分肉》,同学们听完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狐狸是怎么给两只小狗分肉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如果让你们帮他们分肉,你会怎么做?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以故事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积极 主动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

2、同学们,两只小狗也知道自己上了狐狸的当,为了使自己以后不再上当,他们今天也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平均分,你们愿意给他们教吗?

①现在让我们看看下面哪一组每份分得同样多。(教师播放课件)

②教师提问:那什么是平均分呢?学生回答后出示平均分概念。

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教师板书)

③教师用“老师大声说你就小声说,老师小声说你就大声说”的方法帮学生记住概念。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一分吧!

①男女生比赛分水果:把18个水果平均分给6个同学。

②让分水果的同学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

③教师小结不同的分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先放两个,再放一个;也可以直接给每位同学分三个。

[在活动中以“操作验证-归纳方法”的模式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2、同桌合作分小棒。

①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学生操作后回答)

②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学生操作后回答)

③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学生操作后回答)

三、巩固练习,运用“平均分”。

同学们的小手表现得真棒,下来让我们带着两只小狗去做做练习题吧!

1、练习一:把8个桃子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学生回答)

2、练习二:把 12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几个?(学生上黑板操作)

3、练习三:把8枝花,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 )枝花。

把8枝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 )枝花。

[分层设计练习,逐步增加难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棒!现在还记得什么是平均分吗?现在让我们去看看两只小狗学会了没?看来同学们这小老师当得很不错,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这样!

五、板书: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学习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铅笔

学具:每人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检查作业情况。奖励两名学生共6颗糖。

A B

2颗 4颗

师:A会怎么样?

生:不高兴

师:A为什么不高兴啊?

生:因为A分到的少,B分到的多。

结果:A非常的不高兴。

第二次是这样分给它们的:

A B

1颗 5颗

师:A会怎么样?

生:不高兴

师:A为什么不高兴啊?

生:因为A分到的少,B分到的多。

结果:A还是不高兴。

请一个同学上来分。

第三次是这样分的:

A B

3颗 3颗

师:这次A和B会怎么样?

生:都非常高兴。

结果:这次分完了两个人都非常的高兴。

师:为什么老师前两次分糖,A都不高兴,而第三次A和B就都十分高兴了呢?

生:因为第三次给A和B分得的糖果的个数一样。

师:对,因为第三次分,两人分到的同样多。

引导思考:你认为那种分法最合适?为什么?

导语:今天我们就学习怎样把一些东西分得同样多,让大家都高兴,和把东西分得同样多该用什么数学方法表示。

二、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一)解决问题,学习新知--平均分

1.课件演示(猴妈妈分桃子的画面)

猴妈妈要把6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宝宝,怎样分最公平?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卡片,放在自己的桌上把它分成3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分分看。

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

师:它们同样多吗?

生:同样多。

师: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师课件出示: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师:那我们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师:几个正方体?

生:8个正方体

师:分成几份:

生:平均分成4份。

师:怎样分?

生:平均分。

师:该怎样平均分呢?我们看课件展示。

师:每份几个?

生:每份2个。

生: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衔接语: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那我们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该用什么数学方法表示呢?

⑵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表示的意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计算。

(板书:除法)

师:你们原来知道除法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今天就带你们认识了除法。

(板书:的初步认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件展示除号。

师:指“÷”这就是除号。那除号该怎么写呢?

教师示范书写: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师:除号就表示平均分。

师:“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份2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边展示课件边写)

师:要分的桃是几个?

生:6个。

师:“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

师:把6平均分成几份?

生:3份。

师:“3”是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

师:每份是几?

生:2个。

师: “2”是每份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

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齐读:读作6除以3等于2,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请学生个别说这个除法算式读作什么,表示什么。

衔接语: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该用除法计算,我们也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所表示的意义。下面王老师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三、课堂检测

1.课件演示

哪一组是平均分?

2. 学生操作

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3.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去分。分完后写出这个除法算式,读出除法算式,再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老师要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给我们班的6位同学。谁会分?请同学来分香蕉。并请学生说出算式。

四、小结,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及表示的意义。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每份同样多 平均分

6÷3=2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四)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四)

【教学内容】

教材P10页例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按要求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借助情境图的对比,掌握包含分的方法,理解包含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包含分中蕴含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为二(1)班的同学分好了糖果和橘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更加直接的思考方法。今天他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希望大家能开动脑筋,帮助他们。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平均分的问题。[板书课题:平均分(3)]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3。课件演示教材第10页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

师: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观察画面,说一说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

同桌合作摆一摆。(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请同学上台演示分的方法,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学生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什么?

结合课件展示图片,教师总结: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谈话: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果冻按每4个一份平均分吗?能分成几份?

同学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

交流反馈: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两份。

教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分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的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读题,明确分法。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指名上台演示,注意观察分法是否正确。

(3)补充:12根小棒可以每几根一份的分?学生分分看,指名上台演示分法。

2.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片上的是什么?(16个杯子)

(1)看要求,明确怎么样圈后动手圈,再独立完成填空。

(2)通过圈和填,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3)学生交流答案和看法。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主要在于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形式--包含分(连续减去)。了解其形式,建立起相关的概念,并能准确地把它与等分区分开来。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最终结果都要满足每份分得同样多。找到不同,已知信息不同,所以处理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从实物快速进展成图形,然后到语言,通过几级表征的逐渐切换,使学生能快速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三)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为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听吗?

这个故事叫“聪明的孙悟空”。让我们一起看看孙悟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吧!

二、新课教授

1、动画故事如下:

孙悟空:猴儿们,今日我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花果山,你们务必采摘些新鲜的桃子给大家尝尝!

猴子1:放心吧大王,包在我们身上。

猴子2:我们正好摘了些桃子,可以拿给大家尝尝。

孙悟空:太好了,赶快拿过去吧。

猴子1:我数一数,这里一共摘了12个桃子。

猴子2:他们一共四人,我们准备4个盘子,将桃装在盘里,一人一盘端过去。

孙悟空:你们的桃子准备的怎么样了?

猴子1:大王,我们用4个盘子装好,一人一盘,现在就端过去。

孙悟空:让我看看,不行不行,这样装可不行!

猴子2:为什么呢?一共4个人,我们就用4个盘子装,一人一盘刚刚好。

孙悟空:你们看一看,数一数,每个盘子里各装了几个桃?

猴子1:我来数一数,第一盘3个,第二盘4个,第三盘4个,第四盘1个。

孙悟空:你们觉得这样分配桃子合理吗?

猴子2:我发现4个盘里的桃分的不一样多。

猴子1:每个盘里的桃数量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孙悟空:是呀,这样端过去,有的人多,有的人少,不行。让我们重新分一分吧!

猴子2:可是,大王这里有这么多桃,我们该怎样分才能公平呢?

孙悟空:这里有12个桃,先在每个盘子里放1个桃,再放一个桃,直到分完。

猴子1:这下好了,每个盘里都是3个桃,每个盘里同样多。

猴子2:对对对,这样每份同样多,最合理。还是大王聪明呀!

猴子1:还是大王聪明,12个桃子分给4个人,每人分3个桃子,大家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最合理。

2、从故事中认识平均分

学生1:因为孙悟空很细心,他发现小猴们4个盘里的桃子不是一样多。

学生2:孙悟空将分得不一样多的桃子重新分配,把12个桃子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得同样多,这样是最公平的。

学生3:我从孙悟空那里学会了如何公平的分物品,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最公平。

三、课堂小结

像孙悟空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你们认识“平均分”了吗?

四、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八)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平均分”,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与方法。

2.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分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跟着熊大和熊二一起走进大森林吧

师:它们发现了什么好吃的?

师:是呀,又香又甜的大苹果!太诱人了!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师:说的真好!它俩一共从树上摘了几个苹果?(板书:6)哪个小朋友起来说说你的分法?

师:小朋友们分出了这三种好方法.

师:你喜欢哪种分法?

师:说得真好,公平,就是每份分得苹果一样多(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数学家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平均分。

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把东西分得公平,经常会使用平均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均分。(齐读课题)

师:请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分得3个。这样,两份分的就同样多,也就是刚才我们认识的平均分。

2、注重表达,描述平均分(6个平均分成3份)

师:同学们给熊大熊二平分了苹果,正当它们准备吃时, 咦?谁来了?(翠花)

师:这时,熊二说:“熊大,俺们可不能吃独食呀,这么美味的苹果,咱们仨平分吧!”你们同意熊二的想法吗?看来你们也懂得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这次三只熊平分这6个苹果了,你们会分吗?快拿起手中的小圆片分一分吧!

师:这次每只熊平均分到几个苹果?

师: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我们知道要把物品的数量全部分到三个部分里,每一部分得到的苹果数量必须一样多。好,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部分2个苹果,第二部分 2个苹果,第三部分2个苹果,并且没有剩余的。所以,6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熊,每只熊分得2个苹果。

二、探索交流,明确“平均分”含义。

师:看到我们帮熊大熊二分苹果,吉吉也等不及了。请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这里有多少个桃子?

师:要把这20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小动物?

师:这又如何分呢?想不想帮帮吉吉分一分? 生:…

师:我们用20个小圆片代替20个桃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数出20个小圆片在你们的小组合作帮5只小动物分一分。

师: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哪组来说一说你们是如何分呢?

师:嗯,可以把20个桃子,一个一个地分,每只猴子分得1个,一直到把20个桃子分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个地分,每只猴子都可以得到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

师:可以2个2个地分,每次拿2个桃子分给每只猴子,正好分完,最后每只猴子也都分到4个桃子,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师:可以3个3个地分,余下的5个桃子正好每只猴子再分得1个桃子。最后每只猴子都能拿到4个桃子,每份的个数一样多。

师:还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直接4个4个地分,这一次分得的结果也是每只猴子都分到4个桃子,每份的个数一样多。

三、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我们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不管是一个一个地分,2个2个地分,3个3个地分还是4个4个地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只猴子得到4个桃子,也就是说每份的个数一样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均分。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小动物们,在帮助它们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知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十)

教学内容:

课本P8~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今天老师让你们认识新朋友!小明和小红,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弟,观察一下这个蛋糕?今天就是他们的生日,我们一起唱歌祝他们生日快乐好吗? 那妈妈也给他们准备了生日礼物,六个,教师拿出6个,那你们帮老师分一下好吗?学生上台板演。那孩子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分发?为什么?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出示课题

(1)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学生交流、汇报

(二)、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5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4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每份分得 5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5个,刚好分得每份5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3份,每份都是5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3份,每份有5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5)、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3)、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分一分:妈妈带来了12本漫画书,分三个人每人分几个?这个时候吉吉也来了,要分几份、每份里有几个?门铃响了熊大和熊二也来了,怎么分?

2、 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酸奶平均分成2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十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亲自动手分一分,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把这些食物分给同学们,你有什么分东西的经验?

课件播放动画,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引出对此知识点的学习。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哪种分法才合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分食物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例1。

师:如果把分成3份,按不同的方法分一分,你有多少种分法。看谁最聪明,分得办法最多!

动手操作:用圆片代表6块糖果,自己动手分一分。

师:都有哪些分法呢?谁能说一说。

生:分成1、1和4三份、1、2和3三份、2、2和2三份。

师:大家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了,想的真全面,一共有三种不同的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糖果,对比分得结果,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引入平均分。

师:大家就这三种方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前两种方法分的不均匀,第三种方法分的三份一样多。

师:大家的想法很对,假如把这六块糖分给三个小朋友,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

生:第三种方法最适合,比较公平合理。

师:我也同意大家的说法,把6块糖分成每份相同的三份,我们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件出示动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3. 加深平均分的认识。

师:那把6块糖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相互之间可以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汇报:可以分成2份,每份3个;还可以分6份,每份1个。

不同的分法,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个数也不相同。

师: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生: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总结: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课件出示微课: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问题,使学生学会应用平均分。在交流各种分法的过程中,提升对“平均分”的认识。

4. 平均分的应用。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课件出示动画: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会应用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答案:16,4,4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把8根火腿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方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答案:第二种。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分火腿,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3. 把8只龙猫平均分成4组。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面画“√”。

答案:第二种。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哪种是平均分,巩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4. 把10个平均贴在2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个。

答案: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我们还一起进行了把一些物品按指定份数进行平均分,无论怎么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份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厘清本节课的知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