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历史教案:《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28

高三历史教案:《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三历史教案:《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当局攻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变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2.能力方面:

(1)通过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让学生学会比较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研习历史资料的方法。

⑶采用谈话法和情景再现法进行教学,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图片,让学生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在感知历史中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重点。香港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难点分析:“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是难点。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师:朗读并设问,“酷炎的夏日” 指的是谁?台湾是怎么被割占的?在什么时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生:日本。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师:这是谁写的?反映了什么情怀?

生: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

师:这一分割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生: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坚持打内战,被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击败,不得不逃到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处在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裂对峙局面的形成。很显然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国民党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战争;二是美国的阻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师:为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殚精竭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

生:“一国两制”

师:什么是“一国两制”?

生: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师:推行“一国两制”,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是什么?

生:实现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民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都为我们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条件;中美关系的缓和。

师:这一理论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生:雏形——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设想”

萌芽——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构想

确立——1982年宪法第31条;1984年六届二次人大正式通过

师:“一国两制”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生:“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台湾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为全世界提供了一种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模式和范例,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师:因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㈠香港的回归

七子之歌——香港(闻一多)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嗍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你可知“Ma 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那梦寐不忘的生母哇!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师:香港是怎样被英国侵占的?

生: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占;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割占;新界——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中被租借

师:澳门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生: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 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1887年,葡萄牙与中国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师:这两个地区是在什么时候被收回的?分别间隔了多长时间?

生: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师:阅读课本P103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

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综合实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一国两制”构想合理;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中国政府的坚定外交立场和灵活的外交手段;英国、葡萄牙等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中英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结果,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互谅互让的结果,它证明中因世界上是值得依赖的国家。

师:中英会谈伊始,撒切尔夫人“挟福克兰群岛胜利之威”访华,不想把香港交还中国。英国政府代表开始提出“三个条约继续有效”;接着提出“以主权换治权”,有人比喻为“中国当董事长,英国当总经理”;最后提出英国要对香港实行某种程度的“参与”。其实质是什么?

生:其实质是保持殖民统治或影响

师:港澳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生:洗雪了百年耻辱;开创了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过渡)港澳的回归和继续繁荣,证明 “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师:要求学生整理两岸关系发展历程

生:年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 元旦 大陆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0年 海峡两岸出现一股和缓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

1987年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1988年 台湾当局决定有条件地允许大陆同胞赴台探亲,“三通”限制逐渐放宽,这是两岸关系出现缓和的突破性进展

1990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

1992年 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1993年 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995年 江总书记针对两岸关系问题,提出八项主张

2000年3月 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和平统一原则,并表示坚决反对“台独”

2005年 连战、宋楚瑜分别率领国民党、亲民党访问祖国大陆

2008年 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师:从上面这个两岸关系变化发展的年表中,并结合港澳的回归你认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生: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综合国力的增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的外部条件

师:两岸关系越走越近,但在发展中仍然有不和谐的因素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哪些因素呢?

生:台独势力活动猖獗;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小结】

胡锦涛同志多次发表讲话,说本世纪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发展经济;二是统一中国。这是我们十三亿中国人包括台湾人民的呼声。

余光中的《乡愁》代表全世界华人对台湾回归祖国的迫切期望。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是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精选阅读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学生走进历史,神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
初中地理学习了港、台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三政治课学习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语文课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这一课题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要加强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问题。
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本课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做到: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和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材料等活动,获得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外形式的重大变化而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3)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认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全体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媒体
利用Powerpoint课件穿插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突出主题,达到情感共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
会唱吗?咱们一起唱一边好不好?我起个头,大家一起唱。(师生齐唱)“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的呼喊如此动人心魄,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导入新课: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回答:台湾还没有回来。
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学思同步: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港澳台问题的来龙去脉,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故结合初中历史知识由学生适当予以介绍,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一铺垫)
1、香港问题由来
师生共同回顾香港被占领的过程,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
请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
思考香港问题的实质。
2.澳门问题由来
请学生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3.台湾问题由来
提出以下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两次分离与回归?
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答:“一国两制”。出示教学目标。宏观概括教材内容,构建知识联系:“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同时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让学生带着“‘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的?其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
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屏幕展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提醒学生注意,“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
三、回归之路——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由学生介绍香港回归的历程并主持以下几个师生互动环节,这是本课的压轴,本环节教师只是提供了思路,具体内容包括文字底本均有学生原创)
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际终于成熟了。
但是要顺利收回香港主权,还必须实行中、英、港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于是在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挟马岛之战胜利的余威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幻灯片)
请问有哪两位同学给大家现场重温一下那一为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时刻?请举手!(在举手的同学中男女生中各选择一位)好,有请上台。
(男生扮演邓小平,女生扮演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你好,撒切尔夫人。欢迎你的到来。
撒切尔夫人::“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撒切尔夫人,您在两年前福克兰战争中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令我十分敬佩。
撒:谢谢。
邓:因此,在这里,我想和你谈谈香港主权归属问题。
撒:我很愿意。
邓:首先我要声明,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我们不是阿根廷,我也不是阿尔铁里嘛。其次,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有收回香港的信心和决心。
撒:很高兴你主张和平的态度。不过关于香港的国必须拥问题,我有一个提议,能否以主权换治权?即中国拥有香港的主权的前提下,英国政府掌握香港的治理权。
邓:很抱歉,撒切尔夫人。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你的态度很坚决。现在香港经济发展十分繁荣。中国政府在收回香港后,能保证香港的繁荣吗?
邓:中国政府有责任,也有信心建设一个繁荣的香港。我们也很愿意请英国政府帮助我们收回香港。
撒:我对此有谨慎的乐观。
邓:撒切尔夫人,我想对你谈几点:首先,应该明确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主权。如果在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其次,我们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坚决维护主权的方式表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两国北方都有强大的敌人,此时维护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还有我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孤军奋战,经历再大损失也不放弃的精神表示同情与敬佩。
撒:我回去后将派代表团来与贵国具体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
邓:很好,我们在北京等你们来。
(握手。主持人介绍,撒切尔夫人出门走下台阶的时候摔了一跤。扮演撒切尔夫人的学生模仿摔跤的动作。)
学生主持人:大家也听到了,撒切尔夫人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设想。但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了“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的基本态度。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关于香港问题。
(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
在1997年7月1日“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下面有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讲话。(一学生扮演董建华上台)
江主席、李总理,同胞们、朋友们
这是极其重要的历史性的一天—1997年7月1号。在经历了156年的分离之后,香港和中国又成为一体。这是一个庄严肃穆而又自豪的时刻。今天,我们以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恢复香港主权是一个天才而又新奇的构想。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我们,因为接过规划我们自己未来的历史使命,这既是一个光荣,也是一个挑战。这一使命将促使我们创造历史。我们有信心不辜负这一挑战,并将创造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至关重要的是,做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我们将贯彻“一国两制”的构想,努力推动这一构想的实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香港人民,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特区政府完全有义务保护香港人民的生活方式,维护香港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奉行法治,建设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我们将乐于助人,维护香港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城市。
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长官的光荣职责。处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一个光荣自豪的时刻,我深深意识到任重而道远。我将坚持不懈地维护自治区的基本原则。我将和六百五十万香港同胞一道,以不屈的精神走向未来。作为两种不同制度下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将昂首前进。
我坚信,做为中国的一个特区,香港将拥有一个辉煌而成功的未来。

学生主持人:香港回归吸引了世界上众多媒体的报道。下面请大家收看香港凤凰卫视关于香港回归新闻特别报道。(
一学生扮演凤凰卫视记者,上台):(开场白)大家好,你现在收看的是凤凰卫视香港回归特别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刚刚过去,想必广大的香港同胞一定和我一样有很多感触。现在,就请跟随我的镜头去大街上了解一下香港市民们现在的心情。
(学生记者现场采访,班级学生扮演市民)
记者:(走向学生一)你好,我是凤凰卫视记者,请问你是学生吗?
生一:是的,我是中学生。
记者:香港现在已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想你作为香港未来的主人一定感受颇多吧?
生一:首先我感到十分高兴。历经这么多风雨,香港终于回到母亲怀抱。我们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记者:那你今后有去大陆学习深造的意向吗?
学生一:是的,我向往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内地名牌大学。
记者:预祝你梦想成真!
学生一:谢谢。

记者:(走向学生二)你好,我是凤凰卫视记者,。请问您的职业是什么?
学生二:我是一名教师。
记者:香港回归后,你的教育方式或理念会有所改变吗?
学生二:一定会调整啦!我要向学生多灌输中国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记者: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你成功。
学生二:谢谢。

记者:(走向学生三)你好!我是凤凰卫视记者,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先生的职业一定是……
学生三(打断):我是一名商人》
记者:看得出你一定是一位商界的成功人士。
学生三(笑声):哈哈哈,谢谢。
记者:香港已回归,你在今后在事业上有什么新的谋划,比如,在内地开办分公司,与内地企业合作等?
学生三:嗯——我有这方面的打算。内地有广阔的市场,并且经济高速发展。香港回归必定会方便双方的贸易。总之我会到内地发财的。
记者:希望你到内地财源广进。

记者(结尾):通过刚才的采访,我们深刻的感受到香港市民深厚的中国情。在这里我祝愿香港与内地携手并进,香港的明天会更好。本台关于香港回归的现场报道就到这里,谢谢收看。再见!

学生主持人:这就是香港回归的全过程。在多方努力下,香港回归了。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大家能对香港的回归有更深的印象。最后再次掌声感谢为我们带来精彩表演的同学,谢谢。
(二)澳门回归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展示回归过程及图片。
(组织分组讨论,三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结合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再用幻灯片展示答案要点)

问题一: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前提条件: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
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准备工作: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问题二: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比较两件大事,谈谈你的主要感想。
问题三: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重大意义?
(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2).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三、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人民在“一国两制”方针的基础上日益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
将台湾问题分作隔绝-——暖风——寒流——契机四个时期
1.隔绝:提供蒋氏父子照片。指出他们也坚持一个中国。
2.暖风:
年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大陆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7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1987年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1991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

1992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1993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995江泽民同志针对两岸关系问题,提出八项主张

3.寒流:展示李登辉和陈水扁的照片与“台独“言论。
提出设问: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什么?(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
但他们的图谋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展示一组反台独的图片。
师生齐读胡锦涛发表的对台讲话: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队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为什么?(针对的是分裂主义和外国干涉势力)
4.契机:展示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的图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005年4月29日下午,举行“胡连盛会”。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同年5月7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南京中山陵发表讲话。
目前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时日,你们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要为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献计献策。打出《台湾问题解决方案意见征集表》
方式和平统一
武力统一
政治保持现状
军队
法律
政党
外交
经济维持现状
中央调控
文化互相融合
思想统一
奇思妙想

将意见表填好后,发到我的博客:魅力新课程http://whlsjstm.blog.sohu.com
打出余光中的《乡愁》师生齐读。为进一步渲染气氛,再播放一遍FLASH动画《乡愁》。让教学在高潮中结束,会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余,更好的体会光中先生的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愿。我们相信,只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不远的将来两岸一定会实现统一。

教学反思: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突出重点问题“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和难点问题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认真设计了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资料链接: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
老记们差点上演“全武打”
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提前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她首先来到大会堂的新疆厅,邓颖超已经在门口伫立恭迎。撒切尔夫人与邓颖超亲切握手,同时又献上了一束美丽的鲜花。5年前作为保守党领袖访华时,撒切尔夫人曾经与邓颖超相见。此次重逢,两人谈得十分高兴。
从新疆厅告别邓颖超后,撒切尔夫人就向福建厅走来。到首相快走到门口时,福建厅大门缓缓打开。邓小平笑容可掬地走过来,与撒切尔夫人握手。
中外记者们为了抓拍到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最佳镜头,还演出了一幕小小的“闹剧”:记者们为了占据一个有利位置拍照,你挤我拥地一次又一次骚动,某外国电视台一名记者,被北京的一位电视台摄影师的镜头不小心撞了一下,竟然回身一脚踢在那位同行腰部。被踢者怒不可遏,还以一拳,眼看一出“全武打”即将上演。就在这个当口,福建厅的大门一下子打开了,邓小平步出大厅迎接铁娘子,一场风波自动平息。当邓小平满面笑容地与撒切尔夫人握手问好时,镁光灯“咔嚓”、“咔嚓”闪个不停,记者纷纷抓住时机抢拍镜头。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一见面后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小平答:“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
接着,宾主双方步入福建厅就坐。此时,记者们尚未退场,两人仍是相互寒暄。
撒切尔夫人说:“知道您是刚从外地回来。”
邓小平答:“我是陪同北朝鲜主席金日成去了四川。”
“这次旅行一定很愉快吧?”
“不错,我们在四川吃过好几次川菜,我很喜欢川菜,中国是以川菜和粤菜最为著名。”
二人聊到马克思,撒切尔夫人说:“马克思写了一部《资本论》,可他恰恰最缺资本!”
在主权问题上,邓小平毫不退让
几分钟后,记者被请离场,会谈闭门进行。在友好的气氛中,会谈转入正式话题。
就撒切尔夫人而言,在香港问题上始终抱定“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并在来华前就早有声明,大造舆论。因此正式会谈一开始她就提出了这一问题。
面对英国首相的挑战,邓小平寸步不让。他首先指出,这次谈判,除了要解决香港回归中国问题之外,还要磋商解决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1997年后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它的繁荣;另一个是中英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波动。简单地讲,实际上这三大问题,就是1997问题、1997后问题和1997前问题。这些才是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完整议题。
说到香港的主权归属,邓小平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此,邓小平重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不承认19世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一贯立场。
邓小平告诉撒切尔夫人,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邓小平说,在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内,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舆论面前会得到好评。”
针对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管理的观点,邓小平说:“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这些政策的主要特点,就是基本上保持这个地区政治、经济制度现状。”
中国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香港会不会发生波动?邓小平回答: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他还告诉英国首相,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时,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首相跌倒在大会堂台阶上
激烈交锋过后,两位领导人商量起会谈公报问题。邓小平建议这次与英国首相的会谈能达成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15年怎样过渡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
但是,撒切尔夫人坚决不同意邓小平建议,特别是拒绝以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为前提。经过一阵争执,双方同意发表一个不做任何实质性承诺的会谈公报。
当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落寞地从门口走出,脸色凝重。当她继续往下走时,高跟鞋与石阶相绊,使身体顿失平衡,栽倒在石阶下,以至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边。幸好她已将至平地,摔得不重,在一旁的随员及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将她扶起。
英国女首相这一跤,引起了敏感的舆论界的浓厚兴趣。一位深知铁娘子和邓小平性格的记者分析道:撒切尔夫人锋芒毕露,邓小平绵里藏针。尽管撒切尔夫人受丘吉尔影响极深,坚持“鲜明的传统保守主义哲学和强硬的经济政策”,但在邓的面前,她毕竟还年轻。
撒切尔夫人没想到邓小平在香港主权问题上的立场会那么坚定,毫无通融余地。她心中不由得充满失望和痛苦。她回去后对驻华大使柯利达说:邓小平真残酷啊!

高一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学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学案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

②、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涵义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的意义;掌握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成就与背景。

③、运用: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像片,直观地去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围绕“一国两制能够实现海峡两岸统一吗?”这一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的运用。

教学课时:1.5课时

教学建议:

(1)、首先通过播放《七子之歌》使学生回忆澳门回归的历史,对“一国两制”留下直观的印象,或可让去过港、澳、台地区的学生或在港、澳、台有亲属的学生就课文中所了解的内容进行讲述来导入新课。

(2)、在讲“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时,可以请学生回忆今天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师生交流明白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学生阅读本节第一个子目,思考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把“解放台湾”的提法换成了“一国两制”?

(3)、在讲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时,先播放香港回归的影视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回忆香港地区被英国侵占的过程,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收回香港呢?回归的过程?香港回归祖国,有什么伟大的意义?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课后搜集有关香港回归时的时事新闻,加深对回归过程的了解以及回归意义的认识。

(4)、“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这一子目,时事性较强,建议教师多联系时政,也可多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谈谈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港、澳、台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政策长期不变。即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现行制度。
(4)保证港、澳、台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意义:“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民心所向。它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也为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二、“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两者的区别
(1)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
(2)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3)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历史根据
(1)公元230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
(2)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
(3)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岛,从此,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4)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5)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2.法律依据: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从国内法来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2)从国际法来看: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
1.两者形成的原因、性质不同:后者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它们是根据二战期间或二战以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形成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二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已经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
2.领土和主权问题的性质不同:后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领土和主权分属于两个独立国家,都是联合国会员国;台湾和大陆的领土主权未分割,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3.两者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不同:德国、朝鲜的分裂为二战间和二战后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台湾问题,则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关于日本不许将窃取中的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
4.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在美苏两国对抗的背景下,南北朝鲜、东西德国问题都分别驻有外国军队,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中并存;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
5.问题解决的原则和立场不同:德国问题是通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经过谈判达成统一的协议;朝鲜南北方的统一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进程缓慢;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由中国人民按“一国两制”夺得构想来解决,决不允许外国势力加以干涉。

2011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在湖南炎陵县举行
2011年10月13日至20日,2011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将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隆重举行。据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介绍,此次活动主题是“共祭两岸始祖、同承神农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举行炎帝神农祭祀大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两岸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杨毅说,炎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也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今年是湖南第二次举办“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届时海峡两岸将有5000多人参与共祭。其中,有来自台湾60余家神农宫、庙、寺信众及岛内各界人士、在湘台商、台生约600人。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掌握“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含义、意义、实践;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2.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大事:1949──1979──20世纪80年代──1992──1995──2002──2005)。
3.认识“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4.台湾统一的进程要注意从积极方面分析两岸关系的发展,同时不能忽视阻碍两岸统一的两大因素。
5.可联系德国分裂和统一的问题以及朝鲜的分裂问题。学习时要注意两岸交流的扩大,“三通”的实现,祭祖,宗法制等知识点。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从上述商谈及函电往来的过程与内容看,可以清楚地看到:1992年两岸双方确实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达成有共识,但从未就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进行过讨论。既然没有讨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各自表述”的共识。正是在此基调上,双方妥善处理两岸间涉及民众权益的事务,开展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并得以成功举行了1993年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签下了一系列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协议,甚至两岸政治对话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1.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B.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
2.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核心是
A.允许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B.尊重港澳台的历史与现实
C.实现祖国统一D.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
3.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4.“对英国来说,这(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B.国家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主权问题上不妥协
C.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D.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此次谈判中有更大的主动性
5.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经济特区的主要区别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D.各自的权限不同
6.台湾问题—直是举世瞩目的焦点,下列对“台湾”问题的现状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美国的霸权政策一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B.陈水扁、吕秀莲上台后,坚持“两国论”,致使台湾问题趋向紧张
C.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是远亲近邻的关系
D.“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
7.祖国大陆和台湾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汪辜会谈”的举行
C.江泽民提出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D.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独立,是因为
①“一国两制”是我国的创举,世界上没有先例②“一国两制”既保证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又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繁荣发展③任何形式的分裂.独立都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④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容分割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10.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③中国政府不干预台湾外交事务④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2005年4月至5月,国民党主席连战应中国共产党主席胡锦涛的邀请,率团到大陆访问。这是两党主席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第一次会见。
(1)20世纪国共两党的关系史上,有“分”也有“合”,请概括其基本过程,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合则利,分则伤的道理。
(2)你认为连战的“破冰之旅”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1.A2.C3.D4.D5.B6.C7.B8.D9.D10.A
11.(1)基本过程:国民大革命时期合,大革命失败后分,抗日战争时期合,抗日战争胜利后分。史实:国共首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2)作用:增进两岸同胞了解,推动了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制约了“台独”势力,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案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1.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江泽民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八项主张。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和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听音像资料《七子之歌》,讨论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提出和实践的?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2、同月,邓小平访美期间,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他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就是。

4、1984年,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条件:。

2.香港回归过程: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与邓小平会谈。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

,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回归的意义:3个标志。

对香港

对中国

对世界

3.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方针政策:。

(二)措施

1.1979年元旦,真正停火的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即

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了。

3.90年代初期,,海峡两岸分别成立,1992年达成重要共识即;在此基础上,会谈。

注意:会谈的意义和成就。

4、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情况,提出。

5、2000年以来,针对台湾当局的变化,中共重申。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港、澳体现了我国恢复对两地主权的实施,但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台湾为什么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港、澳、台问题同是保持我国主权完整,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问题。但因历史情景不同,二者的性质并不相同,在同为“户国两制”的框架下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台湾问题是我国解放战争所遗留下的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而港、澳问题是晚清时期西方殖民侵略的问题,是个国际问题。所以,虽然都可用“一国两制”来解决,但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因这终归是中国自己的中国人军队,而解放军进驻港、澳,英、葡军队撤走,正是体现我国对它们恢复主权的重要标志。

[例3](2001 全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治权,这主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对台湾的特殊政策。香港和澳门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派出军队行使主权,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祖国统一的问题,不分你我,可以保留军队。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