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书名号的使用方法

观察中的发现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08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书名号的使用方法。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书名号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书名号的使用方法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书名号的使用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如: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3、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读〈石钟山记〉有感》《〈中国工人〉发刊词》

5、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如:《荀子劝学》《念奴娇?赤壁怀古》Www.JAb88.CoM

不能区分引号和书名号

例: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①经过同学们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令“五四”文艺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②在眩目的灯光下、宽阔的舞台上,表演者各展其能,为师生们献上了一顿丰盛的文艺大餐。③晚会的节目,不管是歌舞,还是小品、杂耍,个个精彩纷呈。④特别是刘佳的独舞表演,更是优雅柔美,悠扬婉转;⑤张华和王军表演的双簧“我最美”更是诙谐滑稽,令人捧腹……⑥视听的双重享受令师生们如痴如醉,赞不绝口。

上文第⑤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改为

C.《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D.《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

解析:书名号的用法偶见中考试题,有些考生因为分不清“引号”与书名号的用法而混淆。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时使用,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A题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书名,应该用书名号;B题中引号应该改成书名号,C、D两题括号内指出书的出处,句号应该调至句末。

相关知识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成语部分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成语部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成语部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被冻结成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的。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

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老虎的洞,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进行认真的

实践就不可能得到真知。

【吃一堑,长一智】

堑:壕沟,比喻挫折。

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用在比尺更长的地方则显得短;寸比尺短,但用在比寸更短的地方则显得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也作“尺短寸长”或“寸长尺短”。

【初生牛犊不怕虎】

犊:小牛。刚出生的小牛不惧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闯敢拼。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ǐ

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受人一点恩惠,就要加倍报答。

【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q世上难办的事情,有心人是一定能办到的。指成事在人,只要专心一致,

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书到用时方恨少】

方:才。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意思就是有些知识,需要用的时候用不上,因为当初没学好。教育我们应该牢固掌握知识,在必要的时候,就不会茫然失措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玉不琢不成器】

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歧义句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歧义句”,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歧义句

歧义句

①停顿不明。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愉快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D

[解析]A项第二句提出了“只是嘴上说说”和“采取果断措施”两个方面,没有说清“否定”的是哪一点。B项可以理解为孩子们有说有笑,也可以理解为李大伯有说有笑,缺少明确的主语。C项“修车的”可以指修车的顾客,也可以指修车的师傅,都解释得通。这三句都存在着有双重解释的问题,句意不明确。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重要成语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重要成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被冻结成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的。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

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老虎的洞,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进行认真的

实践就不可能得到真知。

【吃一堑,长一智】

堑:壕沟,比喻挫折。

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用在比尺更长的地方则显得短;寸比尺短,但用在比寸更短的地方则显得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也作“尺短寸长”或“寸长尺短”。

【初生牛犊不怕虎】

犊:小牛。刚出生的小牛不惧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闯敢拼。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ǐ

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受人一点恩惠,就要加倍报答。 

【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q世上难办的事情,有心人是一定能办到的。指成事在人,只要专心一致,

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书到用时方恨少】

方:才。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意思就是有些知识,需要用的时候用不上,因为当初没学好。教育我们应该牢固掌握知识,在必要的时候,就不会茫然失措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玉不琢不成器】

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